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圓圖)昨日在立法會上全體大會上回答議員口頭質詢時證實,澳門巴士公司及新時代巴士公司將合併。羅立文表示,按現時巴士合同,巴士公司可以申請合併,只要獲政府同意即可,而兩巴的申請已獲政府同意,希望在今年7月31日巴士公司服務合約期滿前完成合併事宜。
明日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十周年紀念,接近90,000 人在這場災難中喪生,特區政府為解同胞之難,出錢出力可謂不遺餘力,效率亦奇高; 而亦在這一年的下半年,澳門交通史上最重要的輕軌工程,原本正式動工,但因有投標公司上訴,結果拖至2012 年才開展工程。十年過後,汶川已由一個廢墟,重建成嶄新的社區,同樣是十年光景,輕軌工程仍在悶葫蘆中打轉,不但超支史無前例,近期更鬧出買車廂的3.6 億元公帑「掟落鹹水海」事件,真的情何以堪! 輕軌工程路線一改再改,是政府認為用不著那麼多車廂,於是毅然作出3.6 億元「壯士斷臂」的「撻定」舉動,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解釋,如果不賠償這3.6 億元,打後會付出更大代價。 真的嗎?首先我們看看時序,2011 年3月時任運輸工務司司長的劉仕堯,拍板向三菱重工訂購110 節車廂,但其時輕軌工程十劃未有一撇,110節車廂還可以說得過去,但2014 年1月,即皇朝區倫敦街方案被取消後,工程方案推倒重來,但實際工程仍是慢如蝸牛,何解會在這時向三菱重工額外再買48節車廂?這可不是買幾輛汽車那麼簡單,而是涉及十多億元的巨大訂單! 雖然羅司接波時,車廂合約已訂,並不能責怪他「大花筒」,但自他於2015 年上任司長至今長達兩年多,輕軌工程的進度,他則不能推卸責任吧?如今一句「工程做慢咗」,算是解畫還是算甚麼呢? 3.6 億元全打了水漂,連「渣」都沒有一點剩。 據傳媒替特區政府計數,2012 年估算輕軌工程為142 億元,另加58.8 億元判給港鐵的營運及維護服務合約,再加澳氹東線的建造費,沒有200 億元,極可能埋不了單。 經修訂的《預算綱要法》今年初開始生效,本來大眾期望甚殷,可惜,雖然立法會每年有權審核及通過政府提出的年度財政預算案,但在預算案通過後,政府只要總開支不超出總預算金額,則政府如何使用公帑,都毋須再經立法會審議,這難怪有議員質疑此舉是「架空」了立法會的監察功能。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稱,涉及公共工程、採購服務外判等項目,已列入公共開支,財政預算會送交立法會審核,議員可充分表達意見,但要把重大開支項目送交立法會審議,並不符合《基本法》規定。再要修法,又不知拖至猴年馬月,況且未必再有這種機會; 汶川的啟示,是再艱難的情況,都可以爬起再來,那麼大的災難都可捱過,輕軌為甚麼不可以?
法務局局長劉德學昨日在立法會回應議員麥瑞權口頭質詢樓宇滲漏水糾紛採用簡易訴訟程序處理的立法進展時表示,樓宇滲漏水問題 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社會問題,涉及許多複雜的構成因素,包括公民意識、樓宇質量和檢驗水平、鄰里關係、業主大會或管委會可否起到很好的協調和溝通等,儘管修改法律制度是解決相關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但不能僅僅透過這個環節完全有效解決樓宇滲漏問題。 劉德學表示,政府建議將利益值不超過 25萬元的案件透過較簡便的訴訟程序處理,有關法案的草擬工作已完成,同時會考慮修改《民事訴訟法典》,輕微民事案件法庭的適用範圍至利益值不超過50,000元的案件,亦會進一步完善民事訴訟程序中的保全制度,加快訴訟效率。 議員區錦新認為,可以公權力介入樓宇滲漏水糾紛,以行政罰則代替訴訟;議員宋碧琪亦認為,政府可給予部分政府部門更多權力,以公權力解決糾紛。議員林玉鳳表示,樓宇滲漏水問題似乎已在澳門成為常態,質疑是否在樓宇建築標準上出現問題所導致的問題。議員胡祖杰稱,工程人員「入屋難」,有時難以檢測,又表示樓宇需定期維修,以往不少滲漏水個案都是長期缺乏驗樓,認為強制驗樓可適用於澳門,有助解決問題。 劉德學表示,認同法律不是唯一解決樓宇滲漏水的有效手段,因事情根本是私人意義上的糾紛,並認同政府可適當介入。他表示,修法主要目的是在法律機制上解決個別極端個案,但建議居民應以預防作優先對應,同意議員所指市民應定期驗樓。
第14 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昨(10)日起一連五日於深圳會展中心舉行。 文化局及文化產業基金合作於場內設立「澳門創意館」,組織澳門文創設計及演藝業界參展,以「澳門創意」為題,展銷文創產品。開幕儀式昨日下午舉行,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代主席朱妙麗、澳門棋人娛樂製作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創作總監謝復生等主禮。 「澳門創意館」共有十個澳門文化創意產業參展單位。今屆「深圳文博會」舉行期間,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舉辦「內地與港澳文化產業合作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合作論壇」,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將出席主題 講壇並擔任致辭嘉賓。
明天(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四川省政府舉行紀念活動,澳門特區政府應四川省政府邀請,組織「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訪川活動」代表團,昨天(10日)出訪四川,一連四天考察澳門各界援建項目、了解重建工作成果和人民生活現況,表達澳門同胞的關懷。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亦於今(11)日與代表團會合,帶領出席「5·12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紀念儀
澳門緬甸友好協會會長黃瓊成與澳門緬甸商會會長黃德來率領十人「緬甸考察團」,前(9)日應邀赴仰光參與「2018仰光投資論壇」及對緬甸進行五天考察,「2018仰光投資論壇」由仰光投資委員會主辦,緬甸政府以積極開放態度,招商引資、推出投資項目,如城市建設,基建項目,電力發電、供水糸統,建設公路,資源開發,建設24小時物流碼頭、製造業、房地產發展,醫療等。為吸引更多外資到緬甸投資,將改善外國投資法,保障投資者在緬甸的安全性,目的是共同合作,共創雙贏局面。 推動兩地多元合作黃瓊成表示,緬甸友好協會成立以來積極拓展澳門與緬甸在經貿、教育、社會、文化等層面合作,致力建立一個交流互惠的雙贏平台,該會先後組織本澳不同界別人士到訪緬甸,增進大眾對緬甸的了解,促進交流,同時借助內地,澳門、緬甸傳媒力量,拍攝電視紀錄片深度剖析澳門、緬甸的城市發展及旅遊風光等,發揮自身優勢,配合中央「一帶一路」倡議,圍繞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發展定位,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作出貢獻。 黃德來表示,中緬關係友好,近年隨著緬甸民主改革和政策出台,政治、社會環境都發生很大變化,當中亦見到很多商機,商會將發掘更多商機,推動中國、澳門、緬甸經濟貿易發展和文化交流,加強推動中國內地, 澳門,緬甸三地商貿發展及文化發展,協助企業家到緬甸考察,尋找合適商機,捕捉「緬甸黃金十年」。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10)日繼續泰國訪問行程,上午與泰國總理巴育(Prayuth Chan-ocha)會面。 雙方認為澳泰要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藉此加大兩地在多個領域的交流合作,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亦是澳泰雙方拓展合作空間的一大契機。
特區政府去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美食之都」後,更銳意在石排灣CN6a地段籌建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踐中心,設置「國際廚藝區」,為高中生提供廚藝培訓和實踐課程。這是否就是本土「食神」孵化地,外界深表關注及興趣。 然而,議員崔世平和葉兆佳昨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口頭質詢中提到,政府在開展廚藝培訓之基礎上,有何具體規劃?又指廚藝培訓需要稍長時間,才可見成效,政府有何短中長期計劃,藉美食推廣旅遊業,推動經濟發展?而本身有經營餐飲業的議員張立群更不諱言「對美食之都非常之反感,是用錢堆砌出來的!」又指市面上飲食業「十室九空」,希望政府不要「空口講白話!」
傳得沸沸揚揚的新時代巴士公司與澳巴合併傳聞,本報記者昨(9)日成功訪問到澳巴副總經理鄭炳燦,他稱,澳巴將於下周舉行記者會回應傳聞,交代事件。由於兩間巴士公司今日舉行員工大會,相信或會有更多訊息透露。 本澳葡文傳媒早前報道,澳門巴士公司及新時代巴士公司已經達成合併協議,新時代巴士公司或併入澳巴,令本澳綠巴走入歷史。目前全澳83條巴士路線中,兩間公司合共提供66%的巴士路線服務,若合併,將成為澳門規模最大巴士公司。據消息人士透露,兩巴合併對員工職業及工資待遇不會有任何影響。 澳巴及新時代巴士公司同為南光集團旗下公司,2014年7月,維澳蓮運巴士公司破產,新時代公司接手維澳蓮運業務,成為本澳三間巴士公司之一。有關巴士服務批給合同將於今年7 月31 日屆滿。 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巴士服務需要政府當局的有效監管。才能避免巴士公司「對自己有利就做、對乘客有利就唔做」。鄭仲輝指出,現時澳門巴士服務並不是沒有競爭,未來是兩間或三間公司相信差別不大,他希望政府在與巴士公司訂立新合同時,確保服務質素、路線效率等更有利於公眾。
多年來社會上一直流傳,博彩企業間有所謂的「就業黑名單」,一些被博企解僱或與博企關係不太友好的離職僱員會被列入。博企之間相互交流資料,招聘時自動過濾不予錄用,限制這些人士重新投身博彩業的機會,有違《基本法》保障的居民就業權益。立法會昨(9)日召開全體會議,議員梁孫旭口頭質詢時表示接觸過多宗有關個案,但出席會議的勞工事務局局長黃志雄回應稱,2016年至今未收到類似投訴,擔任澳博聯席主席兼執行董事的議員梁安琪就稱,「我從來都未見過甚麼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