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區三鋪「狸貓換太子」

專向旅客售冒牌貨 得手可賺逾365萬元

在新口岸及中區三家以旅客為主要銷售對象,專售衣鞋履手袋、手錶頸鏈飾物及時裝店鋪,涉嫌在「五一勞動節」假期間,售賣冒充名牌貨品,澳門海關接獲舉報後,連日採取搜查行動,搜獲大批冒牌貨品,以正貨價計算,估計價值高逾365萬元,一男四女共有五人被捕,包括三間店鋪的兩負責人及三名女售貨員。 五人昨日被澳門海關以《工業產權法》相關罪名落案起訴,移送檢察院偵辦,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六個月徒刑。澳門海關於昨(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案情,涉案三間店鋪分別位於廣州街、友誼大馬路,以及大三巴附近。據其中一名店鋪負責人供稱,店鋪開始營運至今已有三至四年,以售賣名牌產品為主,主要從內地以低價購入冒牌貨品,再以成本價數倍轉售圖利,主要銷售對象為旅客。海關此前接到品牌權利人舉報並提供資料,經過調查後鎖定三間店鋪,並確認店鋪中出售假冒名牌產品。 海關人員分別於本月3日及前天(7日)採取突擊搜查行動,在三間店鋪共查獲488件侵權產品,拘捕一男四女年約45至65歲本澳居民,當中包括三間店的兩名負責人和三名女售貨員。 搜獲的488件懷疑假冒知名品牌包括的手袋、鞋、手錶、衣服及飾物。海關表示,售賣侵犯知識產權物品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處六個月徒刑,呼籲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09/05/2018
41074

公屋紕漏百出

如何安居樂業

每個人都希望有個安樂窩,因此,當政府每次推出社會房屋或經濟房屋,都吸引數以萬計市民申請,但是經屋接二連三出現紕漏問題,滲水、批盪剝落、瓷磚爆裂,居民入住後難以安居樂業,批評政府在興建過程中監督不力,以致質量出現問題。政府計劃未來會大量興建公共房屋,前車之鑑,當局必須加強監督,防止再出現「豆腐渣工程」,未來居民入住,可真正安居樂業。 公共房屋接二連三曝出各種質量問題,早已為居民所詬病,明顯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工程質量問題。先後出現滲水、瓷磚剝落、喉管氧化生鏽、電梯故障停用等事故的路環石排灣公屋群,乃特區政府「萬九公屋」單位計劃之一,由三個經屋項目安順大廈、居雅大廈、業興大廈,以及一個社屋項目樂群樓組成,三個經屋項目都是五年前先後落成入伙,當年政府訂定經屋項目要在2012年落成,建造工程日以繼夜24小時施工,終於在當年12月開始分批落成入伙。 同樣,被喻為「五星級經屋」的氹仔湖畔大廈,也是在2012年12月落成入伙,至今弊病亦逐一呈現:電梯使用三年「斷纜」,五個月仍未修好,公共走廊瓷磚爆裂,地下停車場地面龜裂滲水,反映經屋連串紕漏,是工程質重問題,當局監督工程不力,驗收檢測不到位,應要有人擔責。 根據2010年制訂的《經濟房屋法》,經屋由政府興建,政府作為發展商,以公開招標方式將工程批給承建商,政府再聘用專業工程公司監察整項工程施工質量及進度,理論上工程應受嚴格監察,質量應有所保障,但事實不然。目前已落成入伙經屋不斷被揭發質量出現問題,當局應全力查找原因及提出補救辦法。公屋質量問題牽涉到保固期,一般政府工程簽訂兩年保固、五年防水。由於出現紕漏問題的經屋大廈,入伙均逾五年,維修保養期已過,承建商有責任免費修復,政府亦責無旁貸協助小業主解決問題,盡快安排承建商檢查單位,找出漏水原因,再研擬維修方法。 公屋建設是滿足居民住屋訴求的關鍵因素,居民對房屋需求大,未來公屋項目是特區政府重要任務,多個公屋項目會同時進行,質量問題政府不可推卸責任,有必要規劃好公屋建設,加強監管建造工程,避免再有質量問題出現。

09/05/2018
33366

澳門出資200億成立「粵澳基金」

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項目

澳門特區政府以財政儲備出資人民幣200億元,與廣東省共同成立「廣東粵澳合作發展基金」(簡稱「粵澳基金」),並於上周五(4日)在廣州簽署《廣東粵澳合作發展基金(有限合夥)合夥協議》。澳門金融管理局昨日發出新聞稿稱,目前「粵澳基金」合夥人未有任何增資意向。 澳門金管局稱,「粵澳基金」是由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共同推動,並由廣東省屬國有企業恆健控股公司與南粵集團組建粵澳基金管理公司,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方式,引入澳門財政儲備資金200億元人民幣,與澳方共同發起設立基金,以市場化方式管理運作,將投向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特別是有利於粵澳兩地經濟民生的相關優質重點項目和廣東自貿區基礎設施項目。 根據雙方協議,基金全體合夥人總認購出資額為人民幣200.1億元。 另外,為了對未來合作提供一定的靈活性,雙方達成共識在日後有需要時,如經基金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雙方可以考慮擴大合作,增加投入資金,最高上限為人民幣1,000億元,而增資方並不只限澳門特區政府。目前,基金全體合夥人沒有任何增資意向。特區政府將會適時評估基金的運作和效益情況,才決定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可能性。

09/05/2018
3751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