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沙環樓盤海一居事件擾攘兩年多,至今仍未有定案。因一名小業主請求法院宣告解除預約買賣合同勝訴,保利達洋行需要返還小業主購買樓花所支付款項202萬5,804元及傳喚被告之日起至完全支付為止的延遲利息,令海一居事件再度發酵。海一居業主聯合會昨日下午到政府總部遞信請願,希望政府早日處理。聯合會主席高銘博指訴訟疑是有人「別有用心」,企圖向社會塑造海一居業主貪得無厭的形象。
一名在黑沙環新街一手機鋪任職業務主任的內地男外僱,疑為搵錢還債,涉嫌利用管理貨倉工作便利,過去一個月內以螞蟻搬家式偷取23部最新型號蘋果手機,價值至少19萬澳門元。涉案外僱每次偷手機時留下手機盒作掩飾。職員盤點時才揭發事件,帶同外僱到司警局報案,司警拘捕嫌犯 。 被捕男子姓胡,30歲,內地人,涉嫌觸犯加重盜竊罪,昨日被司警移送檢察院處理。司警公布案情稱,前(30)日 晚10時,手機鋪職員在貨倉盤點時,發現一部新款Iphone手機盒打開,檢查後發現盒內手機不知所終,進一步查看再發現22部Iphone新型號手機被盜,全都只剩下機盒及部分充電器。職員懷疑是負責貨倉的胡某所為,於是帶同他到司警局報案 。 司警經查問後,胡承認2016年在內地欠債約十萬澳門元,因無力償還而犯案。過去一個月內趁上班期間偷竊,每次偷取一至兩部手機,成功偷走23部最新型號智能手機,先放在個人儲物櫃,下班後隨即帶到珠海二手店變賣,每部手機可賣到5,000至7,000人民幣,所得款項已用於還債。
一名本澳男「水客」涉嫌走私應稅物品到內地,被拱北海關查獲。關員從他攜帶的垃圾袋中,查獲一批香煙、洋酒、護膚品、LV 手袋等奢侈品及衣物。 拱北海關昨日表示,這名本澳男子上月27日經橫琴口岸進入內地,當時戴著紅帽子,狀似拾荒者,拉著一架裝滿硬紙板、行李箱、蛇皮袋和黑色塑膠垃圾袋的手推車過關,現場海關將他攔截,他一度倒地打滾製造混亂,最後被關員勸導進封閉區。拱北海關稱,垃圾袋內散發出惡臭,關員在一堆壓癟的易拉罐、礦泉水瓶下面,發現藏有香煙四條、洋酒兩瓶、護膚品60盒、奢侈品牌手袋、衣物、鞋子共計12 件。 拱北海關稱,這名男子是職業「水客」,進出入境紀錄顯示其15 天內到內地 30 次。
特區政府再推出兩「辣招」調控樓市,昨天(1月31日)向立法會提交「加辣」法案,建議已擁有住宅物業人士或公司,在增購住宅單位時,除原來應繳稅項外,加徵「取得非首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印花稅」(下稱「取得印花稅」),購買第二個住宅物業時加徵5%印花稅,購買第三個或以上住宅物業時,加徵的印花稅增至10%。政府同時提交《修改(市區房屋稅規章)》法案,希望增加持有空置房屋者的成本,仍在放租且沒人使用的房屋將被視為「非出租房屋」,由現時無需繳交房屋稅改為按 6%稅率徵稅。有消息指,立法會下周將以緊急程序表決上述兩個法案。
政府昨日除向立法會提交《取得非首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印花稅》法案外,還提交《修改(市區房屋稅規章)》法案,建議取消空置房屋不徵稅的規定。將空置房屋視為「非出租房屋」,收取6%稅率。政府在法案中表示,實施上述措施,有利將空置房屋投入租務市場,提升租務市場上的房屋供應量,改善囤積房屋的情況。 而據現行《市區房屋稅規章》規定,須徵稅的房屋分為「非出租房屋」、「出租房屋」兩類,前者稅率6%,後者10%。納稅人需要自行向財政局申報出租房屋的空置情況,而局方的稽查人員會逐一對申報房屋作出實地核查,至少每半年一次,而根據2017年度的資料顯示,空置房屋有2,015 間,涉及稅款澳門幣1,753 萬9,275元。 總結過往的實施經驗,當局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空置房屋的稅務徵管規定,因此,在修改法案中建議廢止現行《市區房屋稅規章》第18條、第19條及第20條第二款有關空置房屋不予課稅的規定。同時建議,將仍在放租且沒人使用的出租房屋,視為「非出租房屋」,並且適用「非出租房屋」的相關規定,直至其成功出租為止。
「海一居」事件紛紛攘攘超過兩年,3,000 多位買入樓花的小業主仍在等待發展商保利達洋行與政府有關批地失效的司法訴訟結果,政府雖然一早表明對「海一居」今後的土地利用已有基本方案,惟卻要待司法程序完結後,才會公布。換言之,事件始終未明朗化。 而然,初級法院民事法庭近日審理一宗「海一居」小業主請求宣告解除預約買賣合同訴訟,並宣布判決結果,由這位小業主勝訴,保利達洋行需要返還小業主購買樓花所支付款項202 萬5,804 元,以及傳喚被告之日起至完全支付為止的延遲利息。初級法院更指出,法院正在處理數宗同類型的案件。既然這宗案件中小業主勝訴,相信會成為案例,其餘請求宣告解除預約買賣合同的小業主都有很大機會勝訴。 表面來看, 這次判決結果是「海一居」小業主的維權第一勝,然而,保利達洋行有權向中級法院提出上訴,事件又會再次返回司法程序,不知要待何時才有最終判決,難以保證何時能夠退還樓款; 即使真的退款,當年支付的買樓款項,也已無法在現時的樓市買到相同面積的單位,因此小業主始終要「蝕一筆」。 此外,中級法院已就保利達洋行針對行政長官宣告「海一居」土地批給失效所提出的司法上訴作出一審合議庭裁判,判決原告敗訴,並確認行政長官宣告土地批給失效行為的合法性。案件仍在上訴中,即使保利達洋行取得勝訴,並重新取得土地批給,樓宇建成最少也需三年半,其他堅持要「原則原圖」收樓的小業主又要多心驚膽顫1,200 多個晚上! 因此,無論是那位成功告贏保利達的小業主,還是一班堅持收樓的小業主,那個理想的家還是如這幾天的天氣一樣,被陰霾蒙蔽,未看到曙光。
氹仔徐日昇寅公馬路聖公會中學對面地盤早前進行石棉瓦頂薄片清拆工程,疑似產生石棉塵污染,附近空氣出現明顯異味,周遭居民、學校學生家長紛紛表示憂心,前(29)日更有民眾致電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投訴,結果當晚環保局「閃電出動」,連夜到當地檢測空氣品質,昨(30)日對外宣布「空氣質素達標」,效率堪稱「驚人」。但事實上,環保局早於本月19 日,也就是12 天前就已接到多宗有關投訴,先是稱「澳門沒有這方面檢測」,市民向電台投訴後,前夜突然又可以檢測,環保局連番「作為」,廣大市民不禁要問,究竟是做給誰看?
除了石棉事件外,環保局「裝聾作啞」事例還有一樁。氹仔米尼奧街附近培華中學附屬小學暨幼稚園、聯國學校,左右遭逢兩地盤夾擊,空氣中煙塵瀰漫,有讀者爆料多名學生患上呼吸道疾病。更嚴重的是,此情況已持續兩年有多,隨著工程進展,空污擴大,學生持續吸入煙塵廢氣,雖然有家長向環保局投訴,但各部門一於懶理,只能求助傳媒。 本報記者現場觀察,兩間學校被左右兩地盤夾擊,道路上、空氣中沙塵滾滾,不少重型車輛往來出入,加上施工與車輛噪音,環境問題十分嚴重。 「跟進」兩年多 問題依舊有培華學生家長表示,「由工程一開始,小朋友皮膚狀況就一直轉差,甚至出現全身濕疹的情況」。楊小姐稱已向學校、環保局反映,對方回覆一直都話跟進,但都沒有任何解決方案,最後又是不了了之。 對於此情況,培華中學校長李秋林早前回覆本報查詢,稱未收到學生集體因病告假的情況,強調有與承建商保持溝通,而教青局與環保局亦有派員視察。他強調,未有衛生局資料顯示學生生病與地盤沙塵有關,認為不應將矛頭指向地盤。 教青局回覆本報表示,近日已有再次派員到兩校了解情況,並採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校園環境,且聯同環保局、土地工務運輸局及相關地盤承建商舉行工作會議,各方同意依照環保規定監察各項工作。教青局早前指出,有關問題需各方合作、保持溝通,才能保障學生在優質及安全的環境下學習。
港澳兩地警方合作偵破一宗涉及港幣3.8億元的盜竊公司財產、洗黑錢、轉移及隱藏贓物大案,涉案港男已於2016年3月在香港落網,而負責接贓、轉移贓物的本澳三男一女,前日被司警一網成擒,行動中起出約值4,000萬港元贓物,包括兩項物業、四輛名貴汽車、手袋、首飾、名錶、現金等,大批贓物儼如一個小型寶庫。 不過,比對3.8億元巨額資金,4,000萬元贓物,只佔約一成比例,那麼港男盜得的其餘贓款下落,卻是案中最重要的懸念,是否已被港警追回,不得而知。而任職商船公司前會計部副經理的港男身份,同樣引人入勝,他如何在事件未「爆煲」前的六年間穿公司「櫃桶底」3.8億元不被發覺?
司法警察局昨(30)日上午在總部舉行「迎春座談會」,匯報過去一年工作簡況,並與傳媒交流意見。司警局代局長薛仲明表示,去年全年共開立各類案件(包括專案調查、精簡調查、要求調查及檢舉)共12,629宗,同比增加289宗,增幅為2.3%,其中刑事專案調查共5,280宗,同比下降5.4%。至於去年完成調查的案件共12,138宗,依法移送檢察院的人士(包括拘留犯、非拘留犯和未達刑事歸責年齡的作案人)有3,925人,同比增加120人,升幅約3.1%。 在犯罪類型方面,去年搶劫案增加近25%,嚴重暴力犯罪方面則仍然維持低案發,住宅爆竊、毒品等案亦有所減少。而然,縱火案上升了一倍,共錄得52宗,其中70%已經偵破,當中逾60%是由於亂丟未熄煙蒂引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