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蘇嘉豪和新澳門學社前理事長鄭明軒涉及 的刑事案,初級法院第四刑事法庭獨任庭昨日接納 兩人申請,將原定於今天(9 日)上午9 時45 分進行的 審判聽證,延期至2018 年1 月16 日上午9 時30 分。 蘇嘉豪及鄭明軒於前日(7 日)向法院提出押後審 訊,理由是時間極度緊迫,加上案件重要且影響深 遠,經仔細商討後,為了有足夠時間查閱卷宗,翻 譯文件及準備辯護,決定提出押後審訊申請。 初級法院昨晚作出批示,指出兩名嫌犯自首次 接獲(去年6 月5 日及9 日)原指定的審判聽證日期 (去年11 月28 日)批示起,至今已經過了七個月, 認為兩名嫌犯此前已有充分的辯護準備時間,但考 慮到二人委託自聘辯護律師的具體時間及有關自聘 辯護律師不諳中文,加上本案因牽涉議員被中止職 務,具一定重要性,但本案亦非涉及數十冊的大型 複雜案件。故此,為著兩名嫌犯有更充分辯護準備 時間及保障彼等的辯護權益,決定例外地批准將本 案的審判聽證延期七日進行。
據「中國日報網」昨(8)日引述「知情人士」向《中國日報》透露,港珠澳大橋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後期通車,雖然具體日期尚未敲定,但記者了解到時間將大概定於5月至6月。最終的通車日期方案將取決於三地口岸工程的進度和跨境通行政策的商討進度。目前三地的口岸設施工程仍在進行中,而跨境通行政策,包括跨境應急救援措施、車輛和人員跨境安排等,亦有待三方政府進一步磋商,最終通車日期要以中央政府的公布為準。目前,在三地口岸設施中,澳門口岸建設進度較快,已於12 月底實現全樓通電。 另外,澳門特區《政府公報》昨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公布「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邊檢大樓西側停車場使用及經營規章」(下稱「西停車場」),西停車場將設5,143個公共泊車位,分別有3,089個輕型私家車泊位及2,054個電單車泊位,收費與一般公共停車場收費相同,分日間和夜間收費。 規章亦訂定,當懸掛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信號,或發出第三級警告/ 黑色風暴潮警告時,西停車場在隨後一小時關閉。 西停車場是一個由地庫的第一層、地下及一至五樓構成的公共停車場,地庫及地面層的出入口均設於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西側街道,使用西停車場之駕駛者,應從停車場入口處自動裝置取得進入停車場的普通票,於停車場收費處繳付其使用西停車場之相應費用後,應在15分鐘內將車輛駛離停車場,逾時者須按照超出的時間繳付相應的泊車費用。
澳門地小人多的土地問題,多年來帶來不同的民生問題,從基本的住屋、營商環境、社區保育及藝術發展等,均全部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國華戲院經過一段日子的修復後將可於本月中試運轉,身兼青年創業智庫協會會長的白馬行國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偉霖透露,屆時安排本地藝團及文創組織駐場,未來長遠願景是全面活化整座戲院及商場,旨為盤活整區,將影響力輻射周邊。而事實上,舊建築的活化,亦是為城巿注入文化內涵的重要一步。 舊建築的再生、再造、再利用、再甚麼的東西對於我們來說已經不是甚麼新鮮詞彙了,它們不只在本澳常被談論,在外國的相關領域也是熱門的話題。 但讓事情變得更複雜、更有趣的不只是舊建築本身而已,而是城市裡舊與新建築之間激盪出的火花。所謂的「舊建築」或者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在其陳舊的外觀背後,其實大多有隱藏著的意義價值。 首先,建築可以盛載使用者的回憶、場所本身的回憶,即便對於陌生的建築並沒有直接相關的回憶,卻也能感受到類似「溫度」的東西。更廣泛一點的說,建築就是一種時間的容器,除了盛載回憶也紀錄與刻劃時間,所以說舊建築的身上有能被人感受到的時間與記憶會比新建築多也是比較合理。 法國巴黎從19「統一」的方式整合都市,一直到今天的巴黎仍可看到不論新舊建築都有一致的高度原則、屋頂形式、立面元素等,新與舊在巴黎是密切結合而較難區分的。西班牙巴塞隆拿的舊城區保有了大部分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與都市紋理,部分的歷史建物也散落在城市之中,使得新與舊在都市中具有共時性,並且在都市與街道經驗中不斷的交替。荷蘭阿姆斯特丹所看到的一些住宅,建築師巧妙的將傳統「運河屋」的比例與形式轉化為新的建築立面,並採用較新的材料與工法,讓位於運河邊的新、舊運河屋用相異而不違和的方式共處。 城市之中新與舊的對話方式、內容還有很多種,但從上面的三個城巿例子可以看出的共通點是,舊的建築應受到某種程度的尊重保護,不論其目的是為了戰略意義、觀光價值或是其他甚麼。這些老建築為現代的城市灌注了以歷史為名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讓時間的軌跡能夠較為具體的呈
山頂醫院計劃今年初調整雙非產婦分娩服務收費。衛生局副局長、山頂醫院院長郭昌宇早前表示,調整收費主要是考慮人員薪酬、成本,先以婦產科為切入點考慮,估計在今年初有最後決定。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調升雙非孕婦分娩服務收費有一定必要性,對本地居民並沒有影響。 林宇滔稱,30年來澳門公立醫院收費標準一直未有調整,以致對非本澳居民收費偏低,故有不少非本地人來澳就診,所以他認為有必要重新檢討現有公立醫院服務收費標準,避免出現非澳門居民佔用醫療資源的情況。 澳門公立醫院收費標準自1986訂定以來一直未有作出調整。現時公立醫院的收費標準,除了個別特定群體是免費外,持澳門居民身份證者,需繳付70%醫療費、外僱則繳付100%醫療費,非本地居民需繳付200%醫療費。林宇滔稱,即使政府向非澳門居民收取雙倍醫療費用,但整體而言部分收費的醫療費用都較鄰近地區低,導致不少非澳門居民來澳就診,根據2013年資料顯示,使用山頂醫院婦產科服務的非本地居民孕婦佔22%。林宇滔指澳門現時婦科收費偏低,導致不少外僱及雙非孕婦來澳使用分娩服務。即使扣除補貼後,也要補貼非本地人醫療支出,所以必須要檢視醫院的收費體系是否符合現時社會的情況,並要確保非本地人用者自付的原則,不應該增加澳門居民的負擔。
長子患上罕見「天使綜合症」的李媽媽,前日在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上反映懷疑其子延誤診治。衛生局昨日表示,該小朋友出生後一直在衛生中心隨診,在一歲六個月時懷疑發展障礙,獲轉介至仁伯爵綜合醫院進一步檢查,由兒童神經科、兒童遺傳科、兒童發育科及物理治療暨康復科等多個專科診治及聯合會診,綜合大腦影像學、電生理學,以及染色體和基因測定等遺傳學檢查結果,小朋友於兩歲四個月時確診患有「天使綜合症」。
澳門青年慈善會(簡稱「青慈會」)組織「四川涼山扶貧助學之行」義工團,一行十人於聖節節期間前往四川涼山山區,展開為期四日送溫暖活動,以及在山區學校進行「澳門青慈愛心班」掛牌儀式。 青慈會在上月22日至25日聖誕節期間,由青慈會會長高比樂、理事長楊福來,帶領十名本澳青年自費到內地山區學校探訪,分別去了四川涼山布拖縣及美姑縣多間學校,派發物資、與學生互動及了解山區學生近況。 高比樂表示,內地貧困山區仍有不少特困戶需要幫助,該會早前透過社交媒體呼籲,籌得數萬澳門元善款,購買教學用品、體育用品向四川涼山山區學校學生派發,並於布拖縣龍潭鎮學校進行「澳門青慈愛心班」掛牌儀式。他稱,十名來自社會各界的義工通過親身探訪,把物資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親身感受「施比受更有福」的大愛精神。 澳門青慈會正舉辦助學活動,現招募50名澳門愛心人士,為貧苦兒童提供「一對一」方式的資助,提供三年入學讀書及提供在校生活支持,令貧窮孩子在老師、項目專職、愛心志願者的關懷下,健康快樂成長。每位受資助學童三年共需要人民幣4,776元,平均每月每個學童需人民幣133 元。
國務院於去年7月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下稱《方案》),禁止24類固體廢物進口,包括廢塑膠、未經挑選的廢紙、釩渣、廢紡織原料等,有關措施已於本月1日生效,目前本澳主要運往內地的廢品是回收廢紙,但由於內地接收廢紙的新標準相當繁複,大部分內地廢紙回收商尚未得到最新批示,致使未達標準的本澳回收廢紙或會大量囤積,最終只能運往堆填區堆埋。 本澳廢紙及其他廢品回收狀況日益艱難,本澳目前只餘40家回收商在苦苦支撑,隨著內地收緊回收標準,有業界及學者均表示,政府再不牽頭帶動環保工業,回收業界一旦全面消失,那時全澳市民都要承受不可估量的惡果!
進入小寒節氣,北方地區帶來暴雪的強冷空氣今日殺到,氣象局預測,本澳明日(周二)最低氣溫會跌至6℃,呼籲市民留意天氣變化,注意保暖。 氣象局昨晚發出特別報告,一股強烈冬季季候風將在今天(8日)抵達華南沿岸,預料屆時本澳北風會明顯增強,氣溫開始顯著下降及伴隨有雨天氣,明天(9日)最低氣溫將降至攝氏6℃左右,天氣嚴寒。 氣象局預測今日天氣,多雲,初時有薄霧,間中有雨,吹三至四級東至東南風,後轉五至六級偏北風及有陣風,最高氣溫約為 18℃, 晚間氣溫將下降至最低約8℃,相對濕度介乎70至99%之間。 預測最高紫外線指數約為 3,級別屬於中等。 本周中後期 逐步回溫展望本周中後期,天氣仍然寒冷,天色好轉,日間有陽光,後天(周三)回升至8℃,隨後幾天,氣溫逐步回升,周四及周五回升至10℃,周末期間進一步回升至約12℃。 在過去十日,氣溫下降期間,本澳發生兩宗家居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兩名女子在浴室用石油氣熱水爐洗澡,疑在通風不良環境下造成氣體殘留,引致一氧化碳中毒,要送往醫院治療,衛生局呼籲居民小心使用爐具,慎防一氧化碳中毒。
「第十九屆精叻BB及兒童用品展」本月5至7日一連三天舉行。昨日是最後一日,一眾家長入場為自己的寶貝添置用品。有參展業者表示,近年出生率不低,經濟環境也有好轉,父母們消費力不俗,認為嬰幼兒市場有發展空間。 本屆展覽攤位共200 個,80% 是本地展商,其餘來自香港、內地、台灣等地。有本地設店首次參展的美容店專門為兒童理髮,負責市場推廣的張小姐表示,很多小朋友在剪髮時經常大哭,故該店設計特意迎合小朋友的口味,令他們情緒放鬆,愉快地剪髮。她稱,是次展覽人流不俗,很多家長初次接觸也對該項服務相當感興趣。 市民魏先生稱,入場主要購買嬰兒用品,也為孩子參考一些課程及游泳等活動。魏先生直言,雖然孩子僅四個月大,但已需要為他參考各類課程,「畢竟外語對孩子來講非常重要」。他認為課程費用雖有點昂貴,但也會考慮。
在昨(7)日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討論 兒童發展遲緩及早療服務問題時,兒子有發 展障礙的李媽媽在現場發言,指懷疑有衛生 局醫生誤診,導致其兒子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