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預防及控制吸煙辦公室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共檢控1,080宗在公園、花園及休憩區發生的違法吸煙個案,佔檢控總數約17%。有聽眾昨日致電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反映,指本澳不少公園經常有人違法吸煙。控煙辦回應指,已將三角花園、白鴿巢公園及外港碼頭行人天橋列入控煙黑點,控煙辦將進行不定期突擊巡查。
強颱風「天鴿」雖遠颺四個多月,但它造成的風波仍未平息。2018年首個立法會全體會議昨日開鑼,加上使用新的議事規則,結果兩名議員提出追究「天鴿」責任問題的口頭質詢,激起18位議員關注及提議,政府方面即使有兩位司長、四位局長坐鎮,仍擋不住眾多議員連番炮轟,席間,官員多番強調「天鴿」是自然災害,政府已盡力而為,後續會修改颱風預警機制及增設防洪設施,惟議員仍不「收貨」,並指今年夏天好像大抽獎一樣,隨時再來一個「50年一遇」的強颱風,亦不出奇,但政府有何應對機制?更針對釀成多人死亡的地下停車場問題,一日未有妥善方案,悲劇照樣會重演。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日早上續細則性討論修改《社屋法》草案,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房屋局局長山禮度等列席。委員會主席何潤生表示,今次政府提交的法案形式過於簡單,不少條文均放於補充行政法規中,一常會要求政府加入基本和原則性條文。 何潤生舉例稱,法案有關社屋分配制度的補充規定、申請程序、甄選標準,以及社屋單位類型和面積,均由「補充行政法規訂定」,一常會認為,做法未能符合《立法法》原則,即只有法律框架,要求政府在補充性的行政法規中,加入基本和原則性條文,以免將來因法律不清晰,造成執法困難。目前政府與立法會對此已有共識,政府接受委員會的意見。 列席會議的羅立文表示,今次法案概念較簡單,政府與一常會對法案的標題和標的的分歧仍未有共識,立法會法律顧問和政府會從法律技術層面展開討論。
政府正修訂《經屋法》,恢復申請經屋計分排序,房屋局局長山禮度昨日出席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會議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修訂《經屋法》草案有關房屋局部分的內容已完成,現交由法律部門分析,爭取今年內提交立法會。 現時申請經屋採用「先抽籤、後審查」制度,政府計劃修法恢復經屋計分排序輪候。房屋局早前表示,會深入研究經屋計分排序中的因素,肯定不會沿用以往的計分方式,但會在有關基礎上完善,爭取在2019年重開經屋申請前可實行計分排序。 另外,對於近日有路環石排灣業興大廈經屋商戶反映生意難做,山禮度受訪時稱,做生意「有啲難做、有啲易做,有啲做得好,有啲做得唔好」,商業行為很難界定。他稱,石排灣業興大廈經屋新一批商鋪現正招租,不擔心新一輪招租因此受到影響,又指上次招租吸引了不少公司,投標價亦不低。 對於湖畔大廈和石排灣業興大廈近月先後有走廊瓷磚剝落,山禮度回應,已聯絡建設部門跟進,湖畔大廈基本上已完成維修,業興大廈補修工作今周內進行,預計下周亦會完成。
北區社會服務諮詢委員會昨(4)日舉行會議,有委員關注街道違泊車輛拖車費及車房費由下月1日起大幅調升問題,認為相關措施在推行前欠缺諮詢,質疑當局收費準則是「成本價」還是「賺錢價」。
甚麼叫「躺著都中鎗」?相信渡船街1號三位業權人會感觸至深,這宗看似是文物保育與商業發展不咬弦事件,愈挖愈發覺事件並不尋常,即使這只是個別事件,已堪足鑑,更何況極有可能存在不少未被發現的隱藏個案……渡船街1號這幢建於1917年的普通葡式建築物,既不像葉挺故居有名人效應,又不是中西醫局有孫中山名氣壓陣,更不在歷史文物保護區範圍內,加上業權人於2013年1月購入前,早經律師樓查證,不入文遺清單;再者,業權人以幾千萬元購入建築物後,因被列入危樓,更獲工務局拆卸准照。 換言之,這兩層高的主樓,實在沒有條件不能讓業權人拆卸、重建,詎料接下來進行清拆,才是噩夢開始。文化局一句渡船街1號有保留價值,即時叫停拆卸,直至建築物完成文物評定程序為止,這樣一拖就是三年,至2016年5月,文化遺產委員會以13: 3大比數否決將其列入文物清單,事情發展至此,業權人以為可鬆一口氣,但原來還未算完。 工務局去年底回覆業權人稱,參照文化局意見後,建議保留及按照原來的外牆和屋頂設計,進行修復,並維持樓宇外的開敞空間及保留圍牆。如此回覆,豈不是不尊重文化局及文遺會的決定嗎?文化局已聲稱,對相關地段建築物是否需作保留,已經沒 有任何要求,但工務局卻反過來,又要參照文化局意見。我們要問,究竟那個部門,才可以給業權人一個明確答覆? 最令人疑惑的是,政府部門之間出現溝通不足、不協調情況,直接導致業權人承受不必要的時間擔擱,數千萬元投資不但原地踏步,還要卯足精神應付政府沒了沒完的糾纏,最慘是至今還沒有定案;如此不按程序辦事的手法,實在讓人氣餒。 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經文化局於2015年完成評定具文化保育的建築物有70項,涉及約300幢建築物,但至今都沒有向外公布,另外還未進行的有67項,又有約300幢,這600幢建築物牽涉千家萬戶,範圍極廣,要是渡船街1號開了這麼壞的先例,難保之後又有其他個案湧現,這無論是官是民,都是雙輸局面。 其實,早在2005 年7月澳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前,不少業權人為避免其建築物可能列入文遺清單,阻礙發展,忙不迭拆卸重建,當中以松山為重災區,這當然不是大眾樂見的事,但以政府一貫「歎慢板」做法,若再拖延下去,難保所有的文物建築,都變成危樓……
2018年第一期「氹仔市集」將於本月21 日至6 月18日期間在氹仔消防局前地舉辦,今次共接獲54個單位申請。民政總署昨(4)日下午進行抽籤,為數26檔的「一般貨品區」當中,有五個單位獲得民署邀請,免以抽籤。 民署表示,今次市集共接獲54個單位申請,其中一人經審核後不符合申請資格;而在26個「一般貨品區」攤位中,有五個單位是過去出席率勤的經營者,民署准許其免抽籤以作鼓勵。昨日在53名合資格申請中共抽出21個攤位,再抽出26個作為候補。 今次氹仔市集民署共收到54個申請,民署小販事務處處長甘志威(圓圖)表示,申請較去年的64個少,但維持一定數量,亦超出市集攤位的供應,因此反應仍然理想。而由於以往小食攤位的經營情況未如理想,加上鄰近氹仔街市正在擴建,所以不設立任何小食攤位,根據以往經營情況顯示,攤位種類以手工及文創最受歡迎,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相同類型的攤位參與,吸引旅客消費。
中國絲綢之路藝術精品粵港澳巡展澳門站,昨(4)日假澳門教科文中心前廳開幕,冀望透過展覽向觀眾展示中國四大名繡之首-蘇繡的魅力和獨特之處,共展出32幅蘇繡珍品,由昨日起至後天(7日)一連四日供市民欣賞。 巡展籌委會主席盧宏駿表示,透過展覽提高年輕人對文化創作的欣賞和鑑賞,啟發本澳青年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推動思路助澳門的文化產業向專業化的經濟發展。他指出,中國傳統手工藝術面臨著生存困境,唯有促進傳統手工藝術向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今次展覽的繡品在蘇繡基礎上,結合絲綢之路和佛教的特色,再配合王麗華女士經多年研究創出的「八工針法」,組成這場獨特而又富創新意義的藝術展覽。 展出32幅蘇繡珍品,當中包括以國家一級文物馬踏飛燕和司母戊鼎的繡品,繡製者王麗華老師為中國當代著名刺繡藝術家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王麗華老師研創「八工針法」,以擅長繡制文物以青銅器、玉器,歷史人物肖像著稱,能生動地呈現中國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物,風土人情和藝術人文之
一名內地無業漢,過去四年多次在本澳賭場強搶賭枱上籌碼及偷竊賭客財物,涉及400多萬元,去年中來澳盜竊被治安警拘捕及被揭發逾期逗留遭遞解出境,去年底又再偷渡來澳,日前在一賭場強搶賭枱珠盤內14個面值各十萬港元籌碼時,終於上得山多終遇虎,當場失手被擒,被司警拘捕,揭出他涉及另外兩宗涉款300 多萬元賭場偷搶案。
治安警察局六位警官獲晉升,其中警官陳曉獲晉升為警務總長,另五位警官獲晉升為警司。晉升儀式前天(3日)中午12時在治安警察局總部舉行,由局長梁文昌警務總監、副局長黃子暉副警務總監和劉運嫦副警務總監主持。 獲晉升為警務總長之警官陳曉,曾於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警官培訓課程修讀畢業後,獲晉升為副警司,此後在多個部門擔任主管職務,具備專業學識及豐富工作經驗,表現優秀,屢獲晉升及嘉獎,是次晉升前擔任治安警察局澳門警務廳代廳長。 其餘獲晉升為警司五人,包括楊婉儀、梁志偉、張樂民、余志華及鄭偉文。梁文昌局長在晉升儀式致辭時,勉勵下屬於新職位中再接再厲,克盡己任,嚴守紀律,樹立榜樣,帶領同僚衝破困難,同心協力共同創造和譜寫治安警察局美好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