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心理求診個案較以往多,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 利民會總幹事蘇景楊昨日在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上表示,現時年輕人普遍的抗壓力比較低,接受精神康復治療的人士有年輕化趨勢。 蘇景楊(下圖)指出,曾經接觸一個精神病患者年齡只有18歲,需要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病人表示,過往讀書成績差導致有壓力出現,在家人相處上得不到支援,加上在學校遇到欺凌問題,這幾種壓力交集加速了病發。蘇景楊表示,還有不少個案的病發背景都是這樣。 蘇景楊呼籲求助者如果察覺到自己的表現和以前不一樣,在困難出現時恢復不了甚至有惡化情況出現,就要多加留意。例如胃口持續不振,失眠和工作上提不起勁,無法集中精神、記憶力轉差,沒有任何問題發生的情況下情緒經常性低落,上述症狀若持續兩星期沒有好轉,就應及早接受治療。 蘇景楊稱,近年在社區教育上推廣得到成效,現代人較過往更早意識到心理問題的出現,以前的求助者一般會拖延一至兩年時間才接受醫治,有一些人甚至到病情十分嚴重,出現異常行為,家人才發現,需要強行治療。
本澳近年新接受精神康復人士有年輕化趨勢,澳門利民會總幹事蘇景楊昨(3)日在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應對及預防精神健康問題時稱,他們發現,接受治療的患者,過往逾80%集中在 35至50歲,現時有約20%精神康復者為 18至25歲。 蘇景楊表示,早發病的患者影響比較大,因為仍在求學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對將來容易產生恐懼感。蘇景楊又表示,老年人隨著年紀和身體變化,面對「失去」的人生議題,包括失去身體健康、伴侶、朋友和工作等,面對的壓力難以想象,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溝通。 澳門心理學會監事長蘇桂龍則稱,抑鬱症與不開心不同,一般會伴隨著「自己冇用」或「世界冇希望」的想法持續兩周。許多有自殺傾向人士都與抑鬱症有關,如果有人提及自殺,而且有清晰的自殺計劃,或向親友留下心愛之物及托負需照顧的人,就要特別留意。 能夠及早察覺及治療,就可挽救生命。蘇桂龍認為,安慰抑鬱症患者要明白、認同和接納。 並強調,精神病絕非絕症,呼籲有需要人士尋求專業人士評估,找出最適當治療方法。
樓高三層, 有著份外醒目的紅磚外牆,位於高士德的紅街市在過去80多年一直默默地為澳門人服務。而然,經過大半個世紀的風吹雨打,紅街市近年相繼出現天花漏水、設施老化及渠道淤塞等問題; 加上多年來一直未有安裝空調系統,紅街市作為一個「名牌」街市,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出現衛生、消防及安全隱憂。雖然民署近年多次開展改善工程,惟只是「小修小補」,始終未能徹底將這座擁有82年歷史,極具文化底蘊的街市大樓活化。 不過,受到去年8.23 強颱風「天鴒」吹襲之後,紅街市受到嚴重重創,政府終於下定決心,展開為期一年的整修工程,包括安裝升降機和冷氣, 以及整治攤檔等。據坊會反映, 大部分檔販都十分樂意政府重整紅街市,認同將街市「活化」後,可以優化整個紅街市的內部環境,但擔心工程期間, 需要暫時搬遷至臨時水上街市經營,日後會流失客人,影響生意。 紅街市的確有徹底整修的需要,而且工程過後,亦能令這座唯一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的紅色大樓「活過來」。但在為期一年的工程期間,難免苦了平日習慣到紅街市買菜的一眾住在高士德及雅廉訪老街坊。根據2016 年中期人口統計詳細結果顯示,上述地區的老化指數高達111.2,與全澳各區比較,算是「老區」。在紅街市封閉整治的一年期間,老人家都要轉到需要至少12分鐘路程的臨時水上街市買菜,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平日「左手一袋肉,右手一袋菜」已經辛苦,如今還要走到另一區買菜,烈日當空下真的吃不消。 另外,已經閒置多年的新馬路國際大酒店近日亦已展開地基加固工程,業權人向民署申請佔用行人道開挖及灌漿,並提出行人可經由貢士旦甸奴街和通商新街,繞道來往新馬路與十六浦的改道方案。意味工程期間,市民遊客行至旅遊旺地新馬路尾就只能「兜路」走。以上兩宗工程,前者影響本地人,後者對旅客影響較大,同樣為該區商戶帶來不便,希望政府能夠理解,嚴格監督工程進度,要求承建單位如期完成工程,好讓一眾老街坊方便,亦讓擔心客人流失的檔販早日回到「主場」,安心地做生意。
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昨(3)日進行恆常食安巡查時,在白眼塘橫街澳萊大三元酒店地面層的藍月谷酒吧,發現懷疑8.23「天鴿」風災期間受水浸及有泥跡的紅酒共127支。食安中心人員隨即將紅酒封存,並即場監督銷毀,以防止問題產品流出市面,民署將繼續跟進事件。 民署食安中心部長張桂達昨表示,該批紅酒共有127支,負責人承認紅酒曾在「天鴿」風災期間受浸,但聲稱受污染紅酒準備棄置,並非供消費者飲用;酒店負責人在稽查人員監督下,已即時全數銷毀這批紅酒。
建逾80年的紅街市,政府決定展開為期一年的整修工程。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昨日向傳媒表示,紅街市整修工程料最快今年9月開展,期間小販檔會搬去臨時水上街市營運。屆時新的水上街市落成啟用,臨時水上街市完成搬遷後,民署會安排紅街市小販遷入臨時水上街市營運。民署上月曾就此方案與小販社團及商會開會,並得到接受,預計整修工程將於一年內完工。
新橋區渡船街1號拆卸重建事件不但一波幾折,更是迷霧重重,看得人暈頭轉向。事緣文化局去年稱,由於有關建築未能通過程序列為文物,故不受《文化遺產保護法》規管,而自評定程序結束後(13:3大比數否決保留),文化局對相關地段建築物是否需作保留,已經沒有任何要求,工務局可自行按照城市建築法律法規去處理。但工務局早於2014年9月已明確指出,渡船街1號是留是拆,要由文化遺產委員會決定。那麼,渡船街1 號業權人,究竟要依從那個部門的決定? 渡船街1號業權人之一的劉秋林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一臉不解神色,指不明白為何工務局日前回覆他時,又要參照文化局意見,並建議保留及按照原來的外牆和屋頂?劉秋林目前只寄望草案在城規會討論時,各委員根據專業判斷,給出中肯意見,否則業權人損失,將難以估計,「困擾足足五年,依家不知所措」!
繼去年元旦大幅調升咪錶位鎖車/ 拖車費用後,政府也將於下月大幅調升非咪錶位違泊車輛鎖車或拖車費用,其中輕型汽車費用將調整為1,500 元,較原本的300 元調升五倍之多,而輕重型電單車、腳踏車則分別為750 元及250 元,重型汽車及特別車輛則為6,000 元。新法例將於2 月1 日正式生效。加上去年咪錶位費用的調整,全澳路面違泊車輛的鎖車或拖車費用將全面統一。
離島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日本年度第一次平常會議,邀請工務運輸局基礎建設廳工程師,在會上介紹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工程情况。工務局表示,政府籌劃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已經三年,爭取今年動工,現正進行工程設計優化,重點以簡約及實用為主。空中走廊連接氹仔中心區周邊住宅群、社會設施、公園、學校、單車徑等休閒設施至輕軌運動場站,全長約700米;沿基馬拉斯大馬路設置,跨越南京街、哥英布拉街、成都街、布拉干薩街及運動場圓形地,經運動場道連接正在興建中的輕軌車站,以及延伸至氹仔中央公園一帶,各上落點將設有樓梯和升降機或扶手梯。 根據最新設計方案,將優化基馬拉斯大馬路和運動場圓形地天橋落腳點位置、天橋橋面淨寬改為四米及調整天橋體型和整體高度、重整並優化圓形地各出入口。 經綜合考慮,將簡化部分設施,包括取消基馬拉斯大馬路單車徑、取消天橋橋面的電動行人輸送帶及綠化帶,而改為簡約的綠化裝飾等。政府期望透過空中走廊,配合已完成的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龍環葡韻步行徑及小潭山觀景台,構建安全、舒適、便捷的無障礙步行環境,將方便居民出行及減少交通擁堵。 社諮會副召集人何凱玲會後引述指,工程圖則未經審批,用料亦未落實,目前未有參考造價。當局爭取在今年第二季開標,並於第四季動工。工程將一次過判給及建設;運動場圓形地輕軌站至濠景花園及中央公園段料可於明年底完成,整個工程爭取兩年半內完成,將交由民政總署管理及維護。
2017 已走進歷史, 但在這一年,澳門特區和居民共同面對艱難考驗的一年,特別是「天鴿風災」,幸在官民團結一心下,都能一一克服艱難,並實現經濟回暖,就業穩定,實現共建共用。回顧過去,澳門特區成立18年來,經濟飛騰發展,居民生活安逸,最重要因素是回歸後社會和諧穩定,治安良好,為發展經濟提供優良基礎。任何一個社會,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必須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環境,方能專心一致全力發展經濟,一旦發生混亂,嚴重打擊經濟發展。 澳門地方細小,只有30平方公里,既無名川大山,也無森林曠野,天然旅遊資源並不充足,經濟主要靠旅遊博彩業,是一個以旅遊業為主的服務型經濟, 一個和平穩定環境, 對澳門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訪澳時曾說,「澳門亂不起」,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最近亦說,澳門是一個很細小、經不起混亂的地方,執法部門人員有責任做好維護地方安全工作,維護澳門內部安全。 旅遊博彩業是澳門最重要行業,所創本地生產總值GDP佔總值達一半,澳門勞動力有三分一是從事旅遊博彩業,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積極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大力發展會展業,已初見成放,要確保這些成果得以持續發展,必須有一個和諧穩定社會環境。 本澳經濟產業多元化發展仍在起步階段,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環境方能繼續推動發展,旅遊博彩及會展業,主要倚靠外來旅客,一旦社會發生混亂,嚴重打擊經濟發展,前車可鑑,不可不防。2014年下旬,香港發生「佔中」、旺角暴亂、針對內地旅客的暴力行為,社會環境不穩定,重挫香港旅遊業,接連發生以打擊水貨客為名的暴力趕客事件,引起內地旅客極大反感,香港形象受到重大衝擊,不但旅遊業受挫,連同零售業亦無可避免受到衝擊。 經此一場連串暴亂, 香港旅遊業沉屙了兩年,直至今年春節訪港旅客人數才見回升,可見社會混亂對經濟發展具極大殺傷力,澳門目前經濟產業仍然單一,主要是旅遊搏彩業,會展業剛起步,澳門地方細小,一旦發生混亂,影響更大,為確保澳門和諧穩定,能專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對於那些對澳門別有用心、拒准對本澳內部安全和穩定構成威脅人士入境,確保穩定環境不被破壞。
昨日離島區社諮會平常大會上,有委員促請政府排查路氹的步行安全隱患。委員劉鳳鳴在會上議程前發言時指出,政府鼓勵「步行優先」,但卻沒把「以車為本」的規劃思維轉向「以行人為本」,致使部分路段仍存在安全隱患。她舉例,蓮花海濱大馬路近皇庭海景酒店一則,橫穿過東亞運大馬路的斑馬線時,無法看清是否有車輛轉入,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此外,體育路經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羽毛球區一側的學院路,步行到望德聖母灣大馬路途中出現「無路走」的情況,因此需要往回走兩次斑馬線,繞行到近三育中學一側的學院路才可以通行,極不方便,更不時有行人行出路面,出現「人車同道」的情況。她建議政府應以「步行優先」為原則,規劃好路氹區行人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