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發展委員會昨日公布《澳門中長期人才培養計劃——五年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作為未來人才培養工作的依據。《行動方案》提出,研究與外地專業評審制度接軌及互認,豁免回流海外的專業人才在澳門的專業認證試;研究調整現行公職制度,吸納世界各地的澳人回流。《行動方案》還提出,透過調研構建緊缺人才需求資料庫,人才發展委員會並至少每年公布一次人才資料。
人才發展委員會昨日公布的《行動方案》,在《行動方案》45項人才培養措施中,「人才回流」方面的措施佔11項,主要圍繞「提供資訊」、「緊密聯繫」、「完善制度」和「創造機會」四大方向開展。 在「提供資訊」方面,向有意回流的澳門人才提供澳門發展、就業及生活資訊,主要措施包括設立一站式回流資訊平台。 通過本地校友會及青年社團聯繫本地和海外澳門人,以及透過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外機構與世界各地澳門人建立「緊密聯繫」。同時,對澳門大學生開展跟蹤調查,了解他們畢業後回流及留澳工作意願,鼓勵海外澳生回本地發展。 另外,優化海外人才回澳發展的政策環境,包括調整公職應考規定等;提升海外人才回流發展機會,繼續推動「海外人才回流考察計劃」,鼓勵他們與本澳社會互動,如吸引資深退休人士回澳分享經驗或作技術指導,優化「海外本澳人才短期回澳先導計劃」,除吸納科研人才外,將逐步擴展至吸引金融及高等教育等範疇的專才等。
《澳門中長期人才培養計劃——五年行動方案》 中提到,特區政府計劃培養金融保險、中葡雙語和海洋經濟等領域的人才。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陳志峰(圓圖)昨日受訪表示,本地高校近年開辦了不少新興及人才短缺領域的學科,相信本澳的社會資源有能力培養相關人才。 陳志峰以中葡雙語人才為例,理工學院每年也有一批中葡翻譯畢業生進入勞動市場,近年亦有更多人學習葡語,相關人才不斷增加。但要一眾大學畢業生成為領域中的專業人才,必要用上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要形成成熟的專業人才培訓機制,所需時間則更長。對此,陳志峰稱,無論如何,本澳現在也需要開始培養短缺的人才,不能因為培養時間長而放棄本地的培訓工作。 另外,《行動方案》亦提到有關公務員培訓的計劃。陳志峰表示,在《行動方案》將著重領導、主管級的人才儲備,對官員的綜合能力要求將提高,因此人才發展委員會考慮引入外地成熟及優質的公務員領袖培訓課程,希望有潛質公務員可參加相關培訓。 至於如何有效吸引海外人才回流,陳志峰認為現時有一定難度;他舉例,現時本澳沒有專業評審制度接軌,在美國執業的醫生無法來澳行醫,導致本澳無法收納人才。因此,當局必須盡快設立專業認證制度,同時為海外人才持續提供資訊、加強聯繫及增加機遇,以吸引人才回流。
環境保護局發布《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 (2017 —2026)》 (下稱《計劃》),制定澳門未來十年在固體廢物方面的政策、具體減廢目標和行動計劃,其中建議在2026年將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由2016年每日2.11 公斤減少約30% 至每日1.48公斤。環保專家何偉添批評環保局的十年減廢方案,只是提出未來目標,未有說明如何實施及落實計劃,就如環保局過往的計劃方案一樣只是空談。
本澳去年11月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美食之都」,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討論未來政府的後續工作,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特別列席會議。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陸南德會後表示,當局計劃將2018年定為「澳門美食年」,並於本月17日舉辦「澳門美食年」啟動日,推廣本土與海外美食,同時擬定短中長期計劃,構建土生葡菜資料庫,加強青年廚藝培訓,為本澳美食文化底蘊加柴添火。
一名擅長喬裝改扮的中年廣州男子,每次來澳都扮鬼扮馬,原來此君是司警緝捕三年的漏網之魚。事緣司警三年前接獲一名內地事主報案,指在一間食肆被盜去24萬港幣現金;之後三年內,司警又接獲五宗食肆顧客被盜竊案,五名事主的信用卡更遭人在新馬路同一間珠寶店刷卡購物。司警翻查食肆及珠寶店的閉路電視,相信是同一人所為,雖然疑犯的臉容被鎖定,但比對入境資料,卻有頗大差異,且疑犯已離澳,案件一度膠著。 至去年12月初,一名本澳居民又中招,案情與之前六宗雷同,本周日(大除夕),疑犯八度來澳犯案,司警見時機稍瞬即逝,待疑犯前天經關閘離境時將他拘捕協查,發現此君樣貌與入境時之所以有差異,原來除所穿衣服不同,一頭濃密黑髮,竟是假髮,疑犯是一名禿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日召開本年度首次會議,委員何永康(圓圖)議程前發言表示,希望政府能盡快修補科學館至觀音像沿岸設施,並一併優化,例如參考水塘休憩區,打造成新口岸海濱長廊。 何永康關注新口岸沿岸現存的問題,他稱,科學館至觀音像沿岸失修嚴重, 在8.23風災之後更出現損毀,但相關部門一直未有進行改善,希望政府能夠盡快制定沿岸優化計劃,除了修復沿岸的設施外,更應研究將沿岸打造成為海濱長廊,以及配合現時荒廢了的玻璃屋,為區內居民及旅客增添一個良好的休憩地區。 何永康建議,可參考水塘休憩區、氹仔海濱休憩區、下環海濱長廊等例子,加入運動元素;他認為,這些地方均靠海,造成沿岸休憩區能有效地進行優化,可大大提高居民的使用率。
2018至2019學年「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明(5)日開始, 凡於2018 年12 月31 日前年滿三周歲(即2015 年12月31日或之前出生者),首次於澳門報讀幼兒教育階段的幼兒,家長可於明日至20日透過教育暨青年局網頁網登記,為子女進行網上登記最多六所學校,登記時家長須在網上填寫及提交與報名相關的資料,上載合規格幼兒的近照(正面免冠證件相片)。 教青局稱,中央登記措施統整了全澳幼兒教育階段學校的招生日程,且提前與學校協商提供更多的面談時間,家長在登記前先留意各校安排面談日期,倘有特殊情況而無法出席學校安排的面談,家長應與學校協商,學校在實際操作上能作出配合下,方考慮調期。 教青局稱,參考2017/2018學年學校開設幼兒教育一年級的班級數,以及2015年出生人數推算,本澳將有充足的學額供幼兒報讀,預計2018/2019學年幼兒教育一年級的學額約有7,500個,而有需要入讀幼兒教育一年級的幼兒約有6,300人,此外,幼兒中央登記不設先後登記次序,學校亦不設報名及面談名額上限,故家長毋須搶報,僅須於明天(5日)至20日期間在網上進行登記。倘家長錯過登記期,又或登記後需要報讀其他學校,可於4月16日起在教青局網頁查詢各校幼兒教育一年級的學位情況,並自行向仍接受報名的學校查詢及報讀。 教青局將在三個地點設立服務專櫃(見表格),為幼兒進行中央登記、列印及遞交「註冊憑條」期間出現特殊情況的家長辦理有關手續,家長只須帶備相關文件到任一專櫃辦理。詳情可瀏覽教青局網頁及宣傳小冊子,又或於辦公時間致電8397 2309 查詢。
人才發展委員會昨(3)日公布《澳門建築業未來人才需求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建築業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是建築及土木工程範疇-技工類職業,缺口達到1,997人;未來三年缺口將擴大至近 4,900人,六年後缺口收窄至 4,100人。 報告建議放寬建築行業的外勞名額,並加快相關的審批程式,同時加強對本地建築業人才的培養,設立相關的建築業培訓機構。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由上月27日至本月2日的一周,有發燒伴隨呼吸道症狀的流感樣的成人急診求診人數為每1,000人中有33人,兒童急診求診人數則每1,000人中有123人,比去年同期高約50%,顯示流感病毒有上升趨勢,漸漸進入流感高峰期,但情況未算嚴重,候診時間、住院人數亦未見緊張。上述求診者中監察到流感病毒的比例為14.2%,當中包括H1N1、H3N2及乙型流感,分別佔3.8%、1%及12.3%,暫時未出現嚴重病例。 疾控中心主任林松昨日受訪時提到,當局今年買入12萬劑季節性流感疫苗,現時為止共接種了9 5,000劑,較去年同期多10,000人,小學生接種率為60至70%、長者約為30%,預計足夠流感疫苗務為所有有需要人士接種。 另外,當局已於去年12月已將免費接種的對象擴展至所有澳門居民。林松指出,因疫苗藥效需等三星期才能發揮,呼籲市民盡快接種。他並稱,流感仍未到高峰期,呼籲居民要做好學校和社區預防,每年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充足睡眠,飲食均衡,勤做運動,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