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象旅行團」看動物保護

原本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一群亞洲象,最近竟然成為了內地民眾熱搜的「網紅」。皆因自今年4月起,大象離開家鄉一路向北遷徙,逐漸接近人類居住範圍,更闖入農田、村莊等地方,一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浩浩蕩蕩地走到了昆明市附近。為保護大象和沿途居民,有關部門使用無人機等設備一路跟蹤監測,並組織沿途居民撤離,所幸目前人象平安。 亞洲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多年來的嚴格保護下數量穩步增長,目前西雙版納地區已經有大約300 頭野生亞洲象。這次「大象旅行團」持續北遷,對農作物造成很大損失,有關部門亦投入了眾多人力物力進行沿途保護工作。然而,這次事件在無形中引發了大眾對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的熱情和關注,也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決心和實力,日本就有多家媒體派出記者奔赴雲南報導,象群寶寶睡覺的可愛場面也在國際網路上大熱。種種情況證明,人類對動物的好奇、喜愛,是不分地域和文化的。 現代社會對於動物的保護意識是得來不易的。人類社會在科技和道德逐步發展的情況下,以往習以為常的一些行為也逐漸不被公眾所接受, 人們慢慢開始抵制象牙、皮草、魚翅、熊膽等動物製品。如何正確理解保護動物的意義、樹立對其他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是需要長期的宣導和教育。 澳門的《動物保護法》自2016 年生效,禁止了虐待動物、遺棄動物、驅使動物搏鬥等行為,其中也對放生動物行為作出規管。市政署近日在本澳多個濕地及山澗發現入侵物種美洲牛蛙,懷疑有人胡亂放生,或會導致其他動物種群規模變小,對澳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造成影響。本澳以往動保工作多數關注於如何妥善處置流浪動物、避免虐待貓狗等方面,未來或可以在澳門生態環境、特色物種科普等方面加強對公眾宣導,增加人們對自然和動物的興趣及認知,亦有助建立動保、環保意識。

10/06/2021
12082

家中私藏弓弩電槍伸縮警棍

六男涉禁用武器罪被採強制措施

司警於去年(2020年)底揭發一宗本澳男子涉嫌藏有及出售禁用武器案,在一名男子家中查獲一批弩、弓、箭、軍刀、電槍等禁用武器,經進一步調查,近日再查獲五名涉嫌非法藏有禁用武器人士,並已將其移送檢察院偵辦。檢察院昨(9)日公布表示,刑事起訴法庭法官已命令對案中六名嫌犯採取提供擔保及定期報到等系列強制措施。 案情顯示,警方去年在一名男子家中查獲一批弩、弓、箭、軍刀、電槍等禁用武器,涉案男子稱該等違禁品購自境外,擬作轉售圖利。隨後,警方經深入調查,鎖定其他懷疑涉案人士,並於近日採取行動,再於其中五名涉案人家中檢獲一批弩、弓、箭、鋼珠、利刀及伸縮警棍等禁用武器,該等涉案人均承認向他人購買相關涉嫌武器。 刀刃超十厘米無合理原因屬違禁 檢察院以上述各嫌犯涉嫌觸犯《刑法典》第262條第1款規定及處罰的「禁用武器罪」立案偵查,相關罪名一旦成立,行為人可被判處二至八年徒刑。經承辦檢察官建議,刑事起訴法庭法官已命令對案中六名嫌犯採取提供擔保及定期報到等系列強制措施。 檢察院指出,根據法律規定,槍械、彈藥、爆炸品、具貫穿性的工具(如弓、弩等),以及刀刃超過十厘米且可用作攻擊身體的刀具,倘攜帶者無法合理解釋擁有之原因,均屬法定的違禁武器,任何人士在不符合法定條件或違反有權限當局規定的情況下輸入、製造、買賣、藏有或作其他非法處理,相關行為均可能觸犯刑法。 非法持械最高可判囚兩年 同時,依照《刑法典》第262條規定,無合理理由持有或攜帶可用於攻擊他人之利器或工具均可構成非法持械罪,可被判處最高兩年徒刑。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在外地或網上容易買到的防狼噴霧、電槍類放電性電筒,以及各種具有攻擊性質的物品,在本澳均可視為違禁武器。 澳門特區對禁用武器設有嚴格的管制,非法購買、出售或藏有禁用武器,行為人須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為減免有關行為對社會治安構成威脅,檢察院提請市民注意,如發現任何人士非法持有禁用武器,應及時向警方或檢察院作出檢舉,藉以大眾力量共建穩定和諧的社區環境。

10/06/2021
11919

內地漢藉採購「過河濕腳」還債

裝修餐廳騙逾76萬人民幣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53歲王姓內地男子懷疑因欠債,藉為他人裝修餐廳和採購設備的機會,涉嫌詐騙超過76萬元人民幣後,日前經關閘口岸入境時被司警拘捕。司警透露,報案男子是一名本澳商人,與人合資開餐廳,去年聯絡涉案內地男子為餐廳裝修和採購設備,其後懷疑有人虛報購買物品的價格進行巨額詐騙 。 司警在今年3月5日接獲男事主報案,指涉案王某涉嫌以本澳一間餐廳的執行董事身份,在該餐廳裝修期間私吞超過76萬元的採購設備款項。事主指去年2月與王某合伙開餐廳,王某聲稱有相熟的裝修公司和設備供應商,其後主動負責有關項目。 涉事餐廳其後於去年2至5月期間,向王某的內地戶口合共轉賬300萬元人民幣。同年8月,事主發現餐廳的收銀系統無法正常使用,致電廠商查詢時獲悉有關設備僅需2.8萬元人民幣,較王某報價的50,000多元人民幣便宜近一半。事主懷疑被騙,再查詢其他設備的價格,發現被王某抬高報價,經點算發現合共多支付了超過76.6萬元人民幣,折合損失約95 萬澳門元。 司警接報立即展開調查,成功鎖定王某身份。直至本月6日,王某再入境時被捕,他承認因為欠債行騙,利用採購和裝修的機會「過河濕腳」,而騙款已全數用作還債。 一名內地男子懷疑因欠債,藉為他人裝修餐廳和採購設備嫌詐騙超過76萬元人民幣,日前經關閘口岸入境時被司警拘捕。(資料圖片)

10/06/2021
8260

排水道淤塞致暴雨水浸

市政署引入科技疏通水道

本月初一場70年來最大暴雨,引致澳門大部分地區,部分原因歸咎於排水道淤塞,未能及時疏泄洪水。目前已進入颱風暴雨季節,排水道淤塞可能引致嚴重水浸備受居民關注,市政署持續於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並透過引入視像監控及遙控機具等科技手段,提升監察及疏導渠道能力,同時持續加強巡查地盤及食肆,對違規傾倒垃圾污油情況作出檢控。澳門智慧城市聯盟協會理事長黃承發認為,市政署利用科技手段疏通水道能有效防範風雨引致的水浸,其中內窺鏡設備能夠為水道進行水道影像紀錄,預先得知哪一部分的水道出現淤積,精準派員到相關水道進行排淤;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辜文達指市政署定期派員到本澳飲食場所及地盤進行排污巡查工作,並為場所的不良實況作出筆錄以及後嚴續控訴,能集中處理民間排污的黑點。 市政署為清理排水道淤塞,最近特地引入下水道內窺鏡等科技設備,能夠對管內污物作出測量和定位,提升清淤效率。澳門智慧城市聯盟協會理事長黃承發認為,市政署利用科技手段疏通水道能有效防範暴風雨引致的水浸,其中內窺鏡設備能夠為水道進行水道影像紀錄,令工作人員能夠在不進水道的前提下,預先得知哪一部分的水道出現淤積,精準派員到相關水道進行排淤;工作人員亦會在檢查時將狀況即時上傳到網上平台,黃承發認為能夠令所有工作人員都能掌握實時資訊,及早做好部署。另外,市政署近期亦引進遙控機具及無人清淤設備,黃承發認為能夠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提升渠務質量。 黃承發:引入科技推動智慧城市 黃承發接受訪問時表示,昔日澳門難以全面清理水道,部分非黑點的水道亦難以派員經常檢查,如暴風雨到來時,排水道一旦淤塞未能及時疏泄大水便有可能造成水浸,為社會帶來損失;引入相關設備便能夠以科學方式進行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他又指市政事務引入科技手段作為推動智慧城市的一環,能有效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同時減低人手,令整體成本下降,他認為政府有關部門可研究在更多公務引入科技技術。 辜文達:排污巡查需加強 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辜文達表示,市政署利用科技作為輔助手段維護水道能夠直接提升檢查效率。他指出,澳門很多水道縱橫交錯,「轉彎位」極多,一般檢查比較難找出問題,部分位置因為硬件問題亦難以用肉眼判斷是否出現淤塞;使用科技手段的話便能夠全面地進行檢測,彎角位置都能通過儀器計算確保水道順暢。他期望通過科學手段能夠收集足夠的水道數據,以大數據方式深入分析本澳水道狀況,了解根本淤塞原因,建立相關數據的資料庫,將來在預測水浸或水道建設時便更有把握。 加強巡查食肆非法倒油污 辜文達又指出, 目前市政署有定期派員到本澳飲食場所及地盤進行排污巡查工作,並為場所的不良實況作出筆錄以及後續控訴,他認為市政署在這方面做得正確,能集中處理民間排污的黑點,其中飲食場所或將油污排到街渠,地盤亦有可能將污水污物排到街上,將會為街渠造成嚴重淤積問題,有需要重點監測。然而辜文達指出,飲食場所隔油井460 間/ 次當中發現有81宗因隔油井不能發揮應有運作效能,巡查各區地盤214次時亦揭發10宗違規排放,相關檢測數字徧高,他認為巡查工作的次數仍要加強,特別是雨季前應特別加派人手巡查,以確保場所排污狀況符合標準。同時,有關部門可加強宣傳教育,告訴市民、食肆、地盤負責人等,水浸是每一個澳門人要面對的問題,解決水患亦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改善目前處境。

09/06/2021
13094

維護下水道預防水浸

引入視像監控遙控機具

踏入風雨季節,市政署持續於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重點加強水浸黑點的排查,已完成多個地勢低窪、人口稠密區份的排疏渠網清淤工作,透過引入視像監控及遙控機具等科技手段,提升監察及疏導渠道的能力。市政署亦持續加強巡查地盤及食肆,對違規情況作出檢控,並呼籲社會合力保護渠網,保障渠道的正常運作。 今年1至4月,市政署已清理下水道米、明渠4,881 米、雨水井6,868 次、市政泵房次,跟進和處理831宗渠務投訴個案,巡查飲食場所隔油井共460間/次,期間發現有81宗因隔油井不能發揮應有運作效能而發出實況筆錄,並有場所因違規未按要求作出改善而被勒令關閉場所。同時,已巡查各區地盤214次,揭發10宗違規排放,如將含沙及泥漿之污水在沒經過有效過濾的情況下,排放至公共街渠等,已發出實況筆錄或控訴書。 疏通水浸黑點渠網 每年風雨季來臨前,市政署均預先在水浸黑點、低窪地區派員排查和保養各區下水道,重點清理及疏通水浸黑點區域渠網,對內港、下環、新橋、台青及筷子基、氹仔北安等區域之市政泵站設施、雨水集水井、明渠等進行日常的保護和清理工作。當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或以上信號時,市政署會即啟動暴雨緊急應變小組機制,按實時海潮高低,利用遠程端開動泵抽排雨水,派員巡查雨水泵房運作,按情況調控水泵加快排洪。而遇暴雨或颱風等情況,緊急清渠應變小組人員、外判清渠工作人員會到各水浸黑點清理路邊雨水井,打開渠蓋,加快下水道排洪能力。 市政署緊急清渠應變小組在水浸黑點清理路邊雨水井時打開渠蓋,加快下水道排洪能力。(市政署圖片)

09/06/2021
11220

透過內窺鏡檢查下水道

CCTV影像紀錄下水道工作

為了進一步加強管護下水道的能力,市政署持續引入不同的科技手段,優化現有清渠設備或儀器,如透過下水道內窺鏡,進入渠道深處作全面檢查,對管內污物作出測量和定位,提升清淤效率,本年至今,已對全澳約3,000米渠道進行下水道CCTV影像紀錄工作。同時,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內部用)協助監督下水道外判服務,稽查人員在外出檢查期間,即時把雨水井、明渠、市政泵房運作情況等資料輸入至網上平台,更快及更方便收集數據,協助制定更精準的渠道保養及優化方案。近期亦引進遙控機具及無人清淤設備,進入箱涵渠內部進行清淤及記錄,提升渠務工作質量。 加強巡查食肆隔油井在持續巡查本澳飲食場所隔油井運作的工作方面,市政署早前已優化內部隔油井巡查機制,加強和相關發牌部門的合作,開展恆常性聯合工作。針對地盤出現違規排污情況,市政署已按地盤在建階段及過往違規情況,制定分級巡查方案,系統性地加強地盤排污巡查工作,並將違規情況轉介至發出工程准照之部門,要求地盤提供清渠證明,確保下水道恢復原運作。 市政署亦呼籲市民或商號切勿將垃圾、油脂等物料傾倒至公共街渠。食肆、建築地盤、修車場的負責人須定期清理隔油井或沉澱池,切勿把水泥漿或油污排入公共下水道,合力保護渠網,避免影響雨水井和渠道的正常排放。 透過下水道內窺鏡進行全面檢查渠道深處。(市政署圖片)

09/06/2021
2180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