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人士就業「過關斬將」困難重重

團體:啲老闆真係要好有心!

隨著本澳社會經濟發展,對特殊人士的接納和包容程度已有所提升,患有智障或自閉症的人士並非社會上的「包袱」,透過一系列的職業培訓計劃,與不同人士溝通,學會待人接物,再無以前般懼怕陌生人,分別可在園藝、洗衣等不同的範疇上工作,實現共融社會。但有團體稱,智障人士較其他殘疾人士公開就業困難,更曾被「彈返轉頭」。另有團體坦言:「除非個中小企老闆真係好有心,學員先可以工作於崗位內。」均望政府推出更多空間及政策協助特殊人士投身社會。 【本報記者鍾佩欣報道】 近年特區政府以至坊間不斷推動共融社區,期望本澳每個群體間相互尊重,構成和諧社會。過去一直為智障人士、自閉症人士和精神康復者提供多元化服務的扶康會,其中為智障人士提供職訓服務的「寶利中心」提供近200個服務名額,但近年容納量已逼近滿額。 按學員不同特性找對口工作 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稱,普遍外出工作者受壓能力較強,需同時負責多個範疇的工作,但在扶康會作職業培訓時,中心人員會根據學員的長處、能力等而安排工作種類,周惠儀舉例指出,「自閉症(學員)我一定安排佢做洗衣房燙衫,因為佢一條痕,佢都接受唔到;如果精神康復者叻啲嘅,會安排佢做咖啡師。」她強調是工作找他,並不是他找工作。 曾因衝突、語言溝通「彈返轉頭」 扶康會旗下中心設有包裝工場、洗車隊、餐廳、洗衣等不同的工種,而扶康會最終目的仍是期望學員可以公開就業,而過去亦有不少學員經過多番的職訓後仍未能公開就業,即使獲得公開就業的機會,亦會因同事間的衝突、語言溝通、崗位未能適應等原因而「彈返轉頭」。周惠儀更失落指出:「除非啲中小企老闆真係好有心,學員先可以工作於崗位內。」 聘用智障人士多以博企為主 周惠儀指出,聘用智障人士或精神康復者多以博企為主,而過去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及政策,助殘疾或智障人士公開就業,包括殘疾僱員工作補貼計劃、殘疾人士就業發展資助計劃等,但長遠而言並不足夠。 民生生態圈助智障人士融入社區 周惠儀則建議可仿效香港,由多間職訓中心組成的小生態圈,她舉例指出,現時精神康復者的職訓中心位於民生區,一方面可助居民了解及支持智障人士經營下的餐飲、洗衣等服務,二來可助智障人士或精神康復者融入社區,她又期望政府可優先選購由社會服使用營運的職訓中心的產品,另一方面,政府名下物業或公屋地舖,可以優惠價租予社會服務企業,由智障人士等經營更多種類的服務機構。 康復者不甘一世攞政府援助 從事20多年社會服務工作的周惠儀扶助不少的智障、精神病康復者重投社會,但其中對周惠儀而言,有一名的精神病康復者最令她感深刻。 周惠儀稱,過去有一名約30歲的患者,家人對他期望極高,且出現家暴等問題最後患有精神病需入院治理,周惠儀引述其康復者稱:「我一直以來都冇一份長工,一直(工作)斷斷續續,我唔想一世攞政府援助金。」 就業變得開朗 改變人生方向 其後該康復者透過轉介,到扶康會旗下中心任職洗衣房的工作,能力及表現出色,最終扶康會聘請他成為會內職員,並做滿一年以上,周惠儀則引述當時該康復者領取到第一份雙糧的喜悅,她稱:「佢當時真係喊晒,佢好激動,因為佢係被加人工嗰個,終於受到社會的肯定。」周惠儀亦為他而感到高興,感動地指出,由入院治療到社企工作的過程中他變得更開朗,亦改變他的人生方向。周惠儀總結指出,自扶康會開設職訓中心後,上述改變人生的個案多不勝數,她認為推動社會服務的普及,更需政府、商家、居民互相支持。 設超市運作模式扶助就業 過去在社工局的支持下,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開設具職業技能訓練的「虹光軒」,為學員配對職業,鼓勵智障人士積極參與就業市場,並設有超級市場運作模式扶助就業,協進會總幹事嚴家威指出,自2011年起至今約有150人參與職業技能訓練,而公開就業人數約有80 人次,其中博企聘用佔60%,其餘則為中小企,包括保安、清潔、餐飲、倉務、寵物美容、園藝等不同工種。 僱主對任職學員迴響正面 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附屬虹光軒主任何宏峰表示,各學員均有不同的特性,任職初期工作人員會跟進其工作環境,以協助他們適應,而僱主對於智障人士不太了解,會較擔憂如何與他們相處,但直至後期,僱主對任職學員的迴響普遍正面,性格單純、富有責任心,且對工作的忠誠度大。何宏峰又指,現時智障人士工資與最低工資相若,平均月薪8,000至9,000元,即使薪金不達最低工資,政府亦會補回差額。 嚴家威憶述過去多年來的經驗指出,曾有學員因患上自閉症或智障會較為內向,但自從由社工及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接受職業技能訓練,或參與超市工作後,學員會主動踏出第一步,性格變得開朗、愿意與他人接觸,學會以「先生小姐,歡迎光臨」等簡單的句字,有效建立其信心、社交技巧等。嚴家威更笑言,部分學員任職超市工作後,現時購買貨會開始對比價錢,對貨品的敏感度亦相對提高。 賭牌競投加入聘請殘疾人士比例 嚴家威坦言,智障人士較其他殘疾人士公開就業困難,期望日後政府在政策上可更關顧智障人士治療及公開就業,短期內,政府可帶頭聘請智障或殘疾人士工作;長遠而言,賭牌競投條件上可否加入「聘請智障或殘疾人士」的比例等,相信可有助大力推動學員於社區公開就業。

27/05/2021
23645

今年首季68項會展活動

與會者13.8萬人次按年升71.7%

統計暨普查局昨(26)日公布資料顯示,今年首季共有68項會展活動,包括61項會議(同比減少56項)及七項展覽(增加四項);展覽增加帶動首季與會者/入場觀眾按年上升71.7%至13.8萬人次。 首季會議與會者數目同比下跌61.5%至6,523人次;四小時或以上的會議及與會者分別有36項(減少47項)及4,529人次(下跌67.0%)。首季會議的平均會期為1.0日,按年縮短0.4日,總使用面積下降57.5%至3.4萬平方米。七項展覽全部由非政府機構舉辦,入場觀眾按年上升1.1倍至13.2萬人次。首季展覽的平均展期同比減少0.1日至2.9日,總使用面積則增加73.7% 至1.3 萬平方米。 七項展覽共收入622萬元 根據七項展覽主辦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首季收入及支出分別為622萬元( 澳門元,下同)及477萬元。收入中有85.7%來自出租參展攤位,支出中展場制作及布置與宣傳及公關分別佔34.8%及31.8%。展覽之收入在扣除支出和政府及機構資助( 89萬元)後錄得57萬元盈餘,較2020年同季(108 萬元)減少47.7%。 首季展覽共吸引了420個參展商及5,608名專業觀眾,來自本地的分別佔總數94.5%及95.6%。按323個受訪參展商的資料顯示,收入中有為商品銷售,支出中攤位租金佔67.8%。 參展商對各項服務滿意度不一 在評價方面,首季受訪參展商滿意本地公司所提供的安排及服務之佔比均達92.6%,較上一季分別增加6.3個百分點及5.5個百分點;然而,對其餘項目的評價則有所下跌,當中對展覽主辦機構的接待服務(73.7%)、展場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80.3%)和工作效率及態度(80.6%)感到滿意的參展商佔比,較去年第四季分別減少6.8個百分點、5.6個百分點及5.2個百分點。

27/05/2021
7073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