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昨(16)日中午正式結束,珠海市1,200多艘漁船相繼出海開漁,聲勢浩大。相較珠海千船競發的大場面,本澳大部分漁船卻未能開始作業。漁業人士表示,受到周邊疫情影響,珠海方面對港澳漁船限制甚多,連出海駛到內地維修亦不允許,對行業影響很大。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隨著本澳進入常態化防疫階段取消多項疫措,加上珠澳恢復免隔離通關,本澳賭收有明顯回暖跡象。據投行Sanford C. Bernstein Ltd估計,8月第二周(8月8日至14日)的日均賭收約為7,900萬元(澳門幣,下同),較8月首周的日均賭收3,600萬元增長120%,預測本月賭收逾21億元。
二常委員主席陳澤武及秘書林倫偉會後向傳媒總結會議情況。
居住於內地的澳門居民醫療保險津貼計劃自昨(16)日起擴至大灣區內地九市。澳門居民購買珠海醫保後,即可按珠海市有關規定享受同等醫療保險待遇,醫療費用報銷最高可達70%。有長期在內地居住的澳門居民認為,新政有助緩解北上澳人「看病難」、「看急症更難」的現實問題,吸引更多澳人融入灣區。
《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 》諮詢期即將在本月22日結束,輕軌系統建設是規劃中的重點項目。政府計劃建設輕軌東線,即關閘、經新城A區至氹仔北安碼頭,工程爭取2028年完成,並預測至2030年,輕軌線網規模效益初步顯現,日客流量由2020年日均2,800人次,提升至13.7萬人次,佔機動化出行比例將由2020年約0.2%增長至約9%。規劃在2025年,輕軌橫琴線接入橫琴口岸,並與珠機城際便捷銜接;輕軌東線完成後,本澳輕軌線網里程約24 公里。
前交諮會副主席黃承發冀東線能盡快落實,提高輕軌使用率。
街坊總會理事長陳家良指出,大眾還是較為關心東線的落成時間。
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珠海方面千帆競發浩浩蕩蕩,但本澳這邊,大部分漁船仍停在港口,眼睜睜看著別人重回大海捕撈漁獲。本澳漁業愈來愈不受重視,只有每年休漁期開始或結束時才有零星消息,或者內港漁船起火才能搏得新聞版面。小漁村起家的澳門似乎離漁業愈來愈遠。
澳門特區財政局公布,減輕因2022年疫情對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造成負面影響的援助款項,今(17)日起開始以銀行轉賬及郵寄支票兩種方式向25.3萬名受益人發放。當中,可獲發放僱員援助款項的受益人共21.9萬人,自由職業者援助款項的受益人共5.7千人,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的受益人共2.8萬戶,涉及總開支71.38億元(澳門幣,下同)。
應變協調中心提醒,有疑似症狀人士免費核酸檢測連結,僅供認為自身有感染新冠病毒風險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