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再現,一名多次往返本澳的坦洲女居民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導致本澳關閘一帶8,000人需要接受強檢。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1)日證實,該名確診女子為一名「水貨客」,軌跡顯示,她在四天內進出本澳15趟,最多一天往來五趟。該女子已承認「走水貨」,治安警察局初步決定禁止其入境一年,並將對同類人士採取相應做法,繼續加強監管打擊「走水貨」風氣。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昨晚公布,因應中山市坦洲鎮2月27日發現一例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個案,為評估新冠病毒在本澳社區內傳播的風險,前天(2月28日)下午5時至昨天(3月1日)中午12時,對2月25至27日期間在該患者經常出入的重點區域(關閘廣場附近)居住或工作的人士,進行的一次強制性核酸檢測計劃已於昨(1)日中午12時結束,是次計劃共採樣人數為7,103人,檢測結果均呈陰性;另外,2月28日至昨(1日)晚上7時,其他核酸站的採樣或排查數合共55,311份。
中山市坦洲鎮27日發現的一例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曾持探親證連續一周內每天往返珠澳四次或以上,而且該名女患者已承認從事「走水貨」非法活動。儘管治安警察局初步決定禁止該名人士入境一年,但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日亦承認,很難從根源上堵塞利用探親證等證件來澳進行「走水貨」活動。議員李靜儀認為,屢禁不止的「走水貨」活動已成為本澳防疫缺口,促請當局加強執法,同時尋求法律途徑堵塞持探親證等證件多次出入境「走水貨」的漏洞,填補防疫缺口。
中山市坦洲鎮2月27日發現一例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個案,該名女患者曾在一日內多次進出關閘出入境。而澳門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3月1日)亦進一步證實,該名女患者是持探親證來澳,並承認來澳「走水貨」,當局初步決定禁止她入境本澳一年。然而,今次因為「走水貨」引起的疫情,當局又會否加強打擊「水貨經濟圈」?本報記者昨日下午再度走訪關閘廣場一帶,發現有關地區依然「旺過街市」,疑似「水貨客」大包細包帶著貨品過關,似乎情況並未受到疫情影響。
市政署於恆常食品入口檢驗檢疫層面,於一批經香港分拆進口的冷藏牛奶外圍包裝膠捆膜樣本上,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呈陽性,已即時啟動應急預案,採取追溯排查、複檢等措施,對涉事產品進行封存並全數銷毀,沒有流入市面。
近日香港疫情嚴峻,不少在港澳人都希望回澳避疫,惟本澳醫觀酒店爆滿,而且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下稱:金巴)亦因班次減少,導致一票難求。本報收到讀者反映,網上出現一些金巴車票代訂服務,因為金巴的實名制是上車時核對車票與身份證資料是否相符,訂票時不填寫真實姓名與證件號都可購票,並且可退票,疑有黃牛利用此機制購買大量車票,待有買家時再退票並立刻代買家搶票,但要收取高昂代購費用,結果將原本58元(人民幣,下同)的車票炒高43倍至2,500元。金巴回覆本報查詢指,已向相關部門反映,但目前未有辦法阻止相關人士代訂,未來將會持續改善訂票系統。
討論多時的「澳車北上」何時落實,一直深受社會關注,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日回應有關事項的進度時表示,由於香港疫情嚴重及內地近期疫情反覆,「澳車北上」在推行方面或會延遲,若疫情緩和後,相信會盡快推出,而要澳車全面入琴政策,則要視乎橫琴口岸二期工程何時完成才能落實。
為盡快撲滅第五波疫情,香港防疫政策一再加碼,港府早於2月24日全面實施「疫苗通行證」,包括商場、街市、超市、餐飲等場所,市民都必須掃「安心出行」手機APP並展示疫苗接種證明才能進入。有讀者向本報反映,在外地接種疫苗後到香港的人士,因為無法將疫苗接種記錄上載至「安心出行」,而出示不了疫苗通行證,導致不能進入大部分場所。但據本報了解,其實,香港政府有提供相關解決辦法,如入境前填寫「健康及檢疫資訊申報」時,可以一併申報,或到18間指定的香港郵政局由職員協助申報。
環境保護局表示,《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昨(1日)起至本年12月31日期間接受申請,資助對象為首次登記日期在2009年6月30日或之前且尚未取消註冊的老舊摩托車的車主(但不包括於本年2月14日或之後重新註冊的老舊摩托車)。當局稱,為進一步改善空氣質素和落實「雙碳目標」,特區政府除了為合資格人士提供資助和豁免相關費用外,亦正根據推動電動車的相關計劃,近期會在本澳約十個公共停車場增設電動摩托車的充電或換電設施,以完善相關配套。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2年1月底全澳註冊機動車共248,321輛,按年上升1.4%,輕型汽車(113,580輛)及重型電單車(106,312輛)分別增加1.6%及2.9%。1月份新登記機動車同比減少2.0%至1,252輛,當中重型電單車(604輛)下跌6.9%;輕型汽車亦減少27.2%至425輛(電動車佔10.4%);重型汽車(213輛)則大幅上升7.2倍,主要是公共汽車增加200輛所致。1月份交通意外按年減少8.3%至1,099宗,涉及363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