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如期舉行意義非凡

「十四五」開局再謀新篇

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3月,全國「兩會」如期舉行,意義重大。儘管疫情持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相聚在全國最高的議事殿堂,為未來一年及五年發展大計建言獻策。 回顧過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和中美貿易摩擦雙挑戰並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明朗因素,國際經濟環境不明朗,都令處於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中國經濟,帶來更大挑戰。 但值得可喜的是,去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大關,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3%,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前夕向世界宣告「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年是承前啓後的一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今年的全國「兩會」,勢必會成為新的歷史里程碑。尤其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究竟要如何實施,以確保「十四五」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雖然今年各國發展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包括國際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經濟復蘇、國際金融市場等不確定性,以及國內,包括諸多國家皆存在的失業就業壓力、地方財政收支壓力等挑戰。但相信科學發展、科學布局之下,我國經濟將會加速回升,經濟持續向好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與此同時,與國內經濟息息相關的澳門經濟也將會受益,且隨著疫苗的接種,將會進一步緩和全球疫情蔓延趨勢,為恢復國際人員往來鋪下第一塊路磚,整體而言都將會為澳門的旅遊業、博彩業帶來生機和活力。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推進以及利好政策,也將助力澳門經濟復蘇。

05/03/2021
17858

時任行政長官上訴敗訴

終院維持撤銷對馮瑞權撤職處分

超強颱風「天鴿」年8月23日正面吹襲澳門,造成十人死亡200餘人受傷,經濟損失達114億澳門元,社會質疑氣象局預警不足,時任氣象局局長馮瑞權被時任行政長官撤職處分,中止發放退休金四年。馮瑞權不服提出司法上訴,同時申請保全措施,在中級法院獲判勝訴,時任行政長官不服,向終審法院上訴。終審法院合議庭前(3)日對案件作出審理,因馮瑞權被撤職處分前,未獲給予機會辯解,終院裁定時任行政長官敗訴,意味著馮瑞權不但無需被中止發放退休金四年,每月仍可領取近80,000元退休金。 終審法院院長辦公室昨(4)日公布合議庭裁判指出,在紀律程序最終決定中科處了一項控訴批示內未曾載明(亦未載於預審員根據《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第337條規定所制作的報告) 的更為嚴重處分,但卻未將這一變更預先通知被上訴人,以便其能夠就新處分的適用發表意見,因此被上訴人最終被科處了一項他意想不到、更沒有機會辯駁的處分。合議庭認為相關通知的欠缺導致出現了《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第298條第1款所指因無聽取嫌疑人之聲明而產生的不可補正的無效。 上訴實體未作出必要預測性判斷 關於指控被上訴的裁判違反《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第315條第1款規定問題,合議庭指出,強迫退休或撤職處分一般對引致不能維持職務上之法律狀況的違紀行為科處。眾所周知,職務上的法律狀況不能維持是一個不確定概念,是一個須從嫌疑人被歸責的事實中得出的結論,並導致科處開除性處分,是一個一般性要件,而不是一項須予證明的事實。合議庭認為,在本案中,上訴實體確實沒有作出或歸納出法律為符合職務上的法律狀況不能維持這項一般性要件所要求必須作出的預測性判斷。即便是在《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第316條第2款所規定的可以科處較高等級處分的情況中,若是科處撤職處分(在本案中,撤職由被中止支付退休金四年的處分所替代),行政當局也還是不能免於就職務上的法律狀況不能維持作出預判。 撤職決定須指明理由 另外,根據《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第316條第5款規定,「處分決定應明確指出所科處處分之事實依據及法律依據」,這也要求行政當局必須履行指明其撤職決定之理由的義務,就已符合該項一般性要件作出預判。因此,上訴實體因沒有遵守《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第315條第1款的規定,存在違反法律的瑕疵,合議庭裁定上訴敗訴。

05/03/2021
10968

撤職處分不符行政程序

馮雖負紀律責任仍「逃過一劫」

2017年8月23日,超強颱風「天鴿」正面吹襲澳門,造成嚴重傷亡及財產損失,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被批評發出預警和改掛八號風球反應過於遲緩。次日,時任局長馮瑞權以私人理由辭職,由副局長梁嘉靜暫代局長。 隨後廉政公署就超強颱風「天鴿」事件展開調查,於10月19日公布氣象局颱風預報程序的調查報告,指氣象局在預測颱風及懸掛風球時,依賴局長個人判斷和決策,事前不商議事後不檢討,欠缺內部會商機制。非辦公時間考慮懸掛三號甚至八號風球時,氣象局領導留在家中依靠電話和網絡遙控決策,考量標準連局內工作人員都不清楚,內部人事及設備管理存在諸多問題,認為氣象局領導負有主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2018年4月11日,特區政府公布馮瑞權紀律調查結果,預審員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指馮瑞權及梁嘉靜在「天鴿」襲澳期間因有過錯未以有效方式執行職務,須負上紀律責任。時任行政長官批示對馮瑞權科處撤職處分,由於當時馮已經退休,處分以停發四年退休金代替。 其後馮瑞權不服上訴至中級法院,中院判決指行政長官在作出相關處分決定前,並沒有對馮瑞權作出聽證,侵犯了其辯護權利。雖然不能排除馮的紀律責任,但直接對其科處撤職處分是明顯的裁量錯誤及違反適度原則,裁定上訴理由成立。政府不服,向終審法院上訴,日前亦被判敗訴。 2017年8月23日颱風「天鴿」襲澳,氣象當局被批評預警及改掛風球反映遲緩,造成社會巨大損失。 (資料圖片)

05/03/2021
9933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