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巴士服務因長期存在著班次不足,候車時間長、高峰時段上不到車等問題而備受廣大市民詬病,交通事務局運輸管理處代處長阮潔玲昨日表示,去年政府花費9.7億元公帑補貼兩間巴士公司,據當局統計,去年本澳巴士日均班次為9,400班,同比增加百分之八,乘客平均候車時間為6.3分鐘,而2015年的平均候車時間為7.1分鐘。換言之,經過整整七年的調整優化,巴士服務的平均候車時間才縮短區區0.8分鐘,平均每年才縮短六至七秒。如此改進效率,與居民期望有著明顯落差。
一名莊荷因心情不好,竟發洩在流浪貓身上用木棍襲擊流浪貓,亂棍打死一隻幼貓,被治安警拘捕,控以「殘酷對待動物」罪,移送檢察院法辦。根據2016年9月1日生效的《動物保護法》,意圖令動物受痛苦,使用殘忍、暴力或折磨的手段對待動物,造成其肢體嚴重殘缺、失去重要器官或死亡者,處最高一年徒刑或科最高120日罰金。
日前一名七旬長者在家疑因生活瑣事與情感問題,與丈夫發生糾紛,並持刀斬傷丈夫,引起社會關注。
拱北海關昨(2)日發布,今年2月份該關所屬閘口海關在珠海拱北口岸累計查獲走私手機657宗,數量共計7,594台。
受新冠疫情打擊,澳門經濟一落千丈,但仍算富裕社會,潛在住宅單位足以應對未來十年需求,空置單位卻有16,000多個,樓價亦未隨賭收大降而大跌,房屋或者樓價成尷尬問題。誠然,都市發展過程中避不開這些老問題,澳門上一個房屋大時代在上世紀80、90年代:木屋區遷拆。雖然,大型木屋社群早不復再,惟木屋、石屋、棚屋等從未消失過,當中是什麼景況,甚麼人生活其中?在未來都市更新或者都市化進程之中,這些破舊殘矮又臨時了幾十年的「木屋」何去何從?
新冠肺炎疫情再現,一名多次往返本澳的坦洲女居民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導致本澳關閘一帶8,000人需要接受強檢。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1)日證實,該名確診女子為一名「水貨客」,軌跡顯示,她在四天內進出本澳15趟,最多一天往來五趟。該女子已承認「走水貨」,治安警察局初步決定禁止其入境一年,並將對同類人士採取相應做法,繼續加強監管打擊「走水貨」風氣。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昨晚公布,因應中山市坦洲鎮2月27日發現一例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個案,為評估新冠病毒在本澳社區內傳播的風險,前天(2月28日)下午5時至昨天(3月1日)中午12時,對2月25至27日期間在該患者經常出入的重點區域(關閘廣場附近)居住或工作的人士,進行的一次強制性核酸檢測計劃已於昨(1)日中午12時結束,是次計劃共採樣人數為7,103人,檢測結果均呈陰性;另外,2月28日至昨(1日)晚上7時,其他核酸站的採樣或排查數合共55,311份。
中山市坦洲鎮27日發現的一例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曾持探親證連續一周內每天往返珠澳四次或以上,而且該名女患者已承認從事「走水貨」非法活動。儘管治安警察局初步決定禁止該名人士入境一年,但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日亦承認,很難從根源上堵塞利用探親證等證件來澳進行「走水貨」活動。議員李靜儀認為,屢禁不止的「走水貨」活動已成為本澳防疫缺口,促請當局加強執法,同時尋求法律途徑堵塞持探親證等證件多次出入境「走水貨」的漏洞,填補防疫缺口。
中山市坦洲鎮2月27日發現一例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個案,該名女患者曾在一日內多次進出關閘出入境。而澳門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3月1日)亦進一步證實,該名女患者是持探親證來澳,並承認來澳「走水貨」,當局初步決定禁止她入境本澳一年。然而,今次因為「走水貨」引起的疫情,當局又會否加強打擊「水貨經濟圈」?本報記者昨日下午再度走訪關閘廣場一帶,發現有關地區依然「旺過街市」,疑似「水貨客」大包細包帶著貨品過關,似乎情況並未受到疫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