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嘉俊】旅遊局公共關係處處長藍同好昨(25)日表示,當局在上周與所有醫學觀察酒店通報了有關衛生部門要求的操作流程改善。及探討未來可能的安排,但強調任何調整都要衛生部門作評估。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醫學觀察酒店的安排,當局擬因應從不同風險地區來澳人士去作出分類,安排不同風險人士入住不同酒店,有關做法便於當局核檢等措施的安排。 梁亦好又指,當局要求曾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士回澳時,要出示曾感染新冠肺炎的證明,而有關證明時效是由感染人士感染確診時起計算兩個月後。 治安警察局行動及通訊處處長馬超雄昨(25)日在記者會上指出,10月18日至24日與前一周(10月11日至17日)對比,即經珠澳口岸入境珠海毋須隔離14天實施的前後一周對比,出入境總數(1,773,800人次)增加逾80倍%,當中旅客增加(252,000人次)逾20倍。 當局擬因應從不同風險地區來澳人士去作出分類, 安排不同風險人士入住不同酒店。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陳嘉俊】被問到大賽車及美食節在下月舉行期間如果有疫情發生,相關活動會否如常舉行?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任何機構舉辦大型活動,都要做好防疫措施,包括測溫、限制活動人數、要求在場人士戴口罩等等,強調本澳要時刻根據情況作出動態調整,如果有疫情發生,不排除所有大型活動都要暫停,而本澳過往都有曾經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梁亦好亦表示,有關措施調整是根據實際情況去作出,很難會有一個「標準」去判斷。 梁亦好稱若大賽車爆發疫情期間,不排除所有大型活動都要暫停。(實習記者胡可兒攝)
【本報記者陳宇東、陳嘉俊】應變協調中心昨(25)日舉行記者會,被問到本澳是否容許出現「溝針」的情況,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現時隨着研究個案越來越多發現,有人要打第三劑疫苗免疫力才足夠,但每個人狀況不同,當局對打第三針持有開放態度,不過最主要是安全及有效。至於第三針是打不同種類還是要與前兩針相同,梁亦好表示,現時正等待世界上有更多數據的公布,重申對打第三針疫苗是抱有開放態度。 至於本澳第三劑疫苗接種何時開始?梁亦好回應稱,其實當局一直有研究有關數據及參考不同地方的做法,但當引入第三劑加強劑時一定不會向全面市民推廣,因根據其他地方的經驗,必定是有分輕重緩急和優先性,長者或慢性病患者肯定會優先考慮,因他們接種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是會較低,他們是更優先進行接種。她又指,當局參考內地方面數據,從而制定當第三劑疫苗開打時的優先考慮接種人群,有進一步資訊會再向公眾公布。 外界亦關注本澳的疫苗接種紀錄如何與粵康碼對接互通。梁亦好表示,當局在技術層面上一直與內地和香港方面作溝通,但目前在技術層面上仍需時銜接,畢竟各地疫苗種類不同;但強調當局一直有就此與內地方面溝通研究,冀日後能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當局重申對打第三針疫苗是抱有開放態度,現時正等待世界上有更多數據的公布。(資料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本澳疫苗接種率持續上升,截至昨(25)日下午4時,全澳疫苗接種率是65.98%,但12至19歲人士的疫苗接種率為45.8%,仍屬較低水平。協調中心表示,現時兩款疫苗均可提供予年滿12歲或以上的青少年接種,呼籲家長盡快帶子女前往接種。協調中心補充,在學校復課後,與教青局和學校保持聯繫,繼續開展推廣疫苗接種工作;與此同時,當局在上星期也開展對長者院舍的集體接種疫苗工作。協調中心又指,年齡愈大的長者,接種率愈偏低,現時更重要的目標是提升長者接種率。因為長者感染新冠病毒出現重症或死亡風險較年青人高 60 至 100倍,沒有接種疫苗的長者出現重症或死亡風險較有接種長者增九倍。 本澳個別年齡段的疫苗接種率明顯偏低,當局呼籲長者及12歲以上人士踴躍接種。 (資料圖片)
修改《博彩法》公眾諮詢會昨(25)日繼續進行。其中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所長馮家超在會上建議,賭牌批給期限可由原來的「20+5 」改為「10+5」,以配合國家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於2035年的長遠發展目標。 【本報記者吳泳欣報道】 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所長馮家超重申,賭牌批給要維持一定規模,建議以不超過六個較穩妥。他又特別關注賭牌批給期限的訂定問題,指出修改《博彩法》不僅要保證博彩業持續有序發展,還要配合未來本澳的發展定位,以至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提到國家今年發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也提到,2035年要達到完善琴澳一體化、澳門經濟多元基本實現的目標。考慮到2035年澳門博彩業亦會有新的定位和新的發展,建議本澳亦以2035年作為修改《博彩法》的期限訂定,將賭牌批給期限由原來的「20+5 」改為「10+5 」。他強調現時全球科技發展迅速,相信不要為賭牌批給年期定下太長的時間,可以給予特區政府彈性去調整。 博企規範可「揸大放細」 馮家超又指,本澳自20年前發展博彩業,有不少地方的確不為熟悉,至今有不少問題需要注意。他指出今次修法,每條法律是互相牽引,要從整體框架去看,不能單獨看每條法規,他舉例指,假設規定博企要將絕大部分的收益投放在本澳發展,一方面的確有利本澳發展,但對投資方而言回報則不合理。所以要從整體去審視法律框架是否能夠增加澳門在博彩方面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非博彩元素方面,馮家超則認為,本澳博彩業經過20年發展,已形式了一定的非博彩元素模式,例如會展和表演方面,並產生了協同效應。 他認為未來政府在規範博企在這方面發展可以「揸大放細」,「揸大」即是長遠規範博企引入一些是中小企無法引入的項目,例如大型綜藝項目;至於「放細」即是根據博企已具備有一定的非博彩元素發展經驗,讓博企繼續自行發展,無須太過細化。 宋偉傑憂修法影響國際投資者 另一名發言人士、澳門負責任博彩協會會長宋偉傑則關注到,修法建議增加對承批公司監管的法定要求,包括承批公司向股東分配利潤方面,建議事前須符合特定要件及應預先獲得特區政府的許可。他認為有關建議會影響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建議細化為一部分利潤可由承批公司自行分配,一部分則須經特區政府許可。 他亦指出,現行《博彩法》規定,承批公司與博彩中介人就博彩中介人、其董事、合作人及在娛樂場任職的僱員在娛樂場進行的活動負連帶責任,並就彼等對適用的法律及法規的遵守情況負連帶責任。關注有關規定或會令國際投資者遭到刑事起訴,影響國際投資者來澳發展的意欲。 宋偉傑也指出,非博彩元素項目隨著時代發展或很快有所轉變,建議在規範博企發展非博彩元素方面不宜訂下太多細節,可通過行政法規方式去訂定,保持一定彈性。 他又憂慮修法中特別提到要保障博彩從業員,會否太過側重保障博彩從業員,影響其他行業的人力資源發展,認為這方面應該要從社會其他行業代表作商討,以取得平衡;也建議有關對博彩從業員的保障可以通過行政法規方式去訂定。
【本報記者吳泳欣】在昨(25)日舉行的修改《博彩法》公眾諮詢會上,繼續有與會者關注規範博企支持本澳中小企發展,保障中小企利益的問題。有與會者則建議未來特區政府可分撥一部分博彩稅收作為專款;亦有與會者建議,特區政府考慮入股博企,確保博彩收益都可以留在澳門發展,甚至將分紅制度與現金分享掛鈎;亦可進一步成立博彩業基金。修改《博彩法》公眾諮詢期將至本周五(10 月29 日)結束。 有與會的中小企代表指出,在疫情下不少博企取消了中小企訂單,對此中小企表示理解;但指有博企會伸出援手共同承擔營運風險,亦有博企對此不聞不問,令中小企不敢再做博企生意。 希望今次修法可以加強中小企和博企合作的保障。 此外,有市民認為特區政府進行負責任博彩推廣工作多年但成效低,本澳賭博失調問題仍然嚴重;又認為負責任博彩意識不單澳門市民要有,內地民眾也要有。博監局博彩研究及聯絡廳廳長陳玉雪表示,多個政府部門和機構自2009年推動負責任博彩宣傳工作已有13年,今年本澳賭博失調率降至過去兩年的最低水平,即0.5%;她又指這些人士的賭博失調情況一般屬於輕度至中度。另外,特區政府於過去兩三年來,有到內地的大專院校,向學生宣傳負責任博彩議題。 有與會者則建議未來特區政府可分撥一部分博彩稅收作為專款。(吳泳欣攝)
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教授羅茜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細胞可以通過表達更多的細胞膜橋粒蛋白(DSC2和PKP1)來幫助它們在循環系統中形成細胞團,從而使得循環腫瘤細胞可以在血液循環中存活並具有更強的轉移能力,為開發新型抗癌轉移療法提供了新思路。該項研究成果已於國際著名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 當腫瘤細胞進入血液後,絕大多數會在血液循環中死亡,而存活下的循環腫瘤細胞若能成功地形成轉移瘤,則會造成九成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亡。因此,探究腫瘤細胞如何在血液循環中存活並形成轉移瘤對於開發新型抗癌轉移療法至關重要。 探究腫瘤細胞如何在血液循環中存活 研究團隊使用自主研發的微流體循環系統分離能抵抗流體剪切力的乳腺癌和肺癌細胞,並檢測到這些被分離出來的抗流體剪切力細胞具有更強形成細胞團的能力和在小鼠血管中有更高的存活率及形成轉移瘤的能力。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抗流體剪切力細胞中DSC2和PKP1的水平比親本細胞高出四至五倍。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高水平的DSC2和PKP1不僅能促進細胞團的形成,還可啟動介導的信號通路以提高細胞存活率。高水平的DSC2和PKP1可以維持VIM的高表達,從而通過VIM來激活ZEB1介導的信號通路來增加腫瘤細胞的轉移性。 DSC2和PKP1的高表達不僅增加了循環腫瘤細胞在血液循環和轉移中的存活率,它們的高表達也可以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腫瘤樣本中被檢測到,與較低的總體存活率和較高的癌症惡化度相關。相關研究發現為循環腫瘤細胞是如何在循環系統中存活提供了嶄新見解,並顯示DSC2和PKP1可以作為檢測轉移性循環腫瘤細胞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和治療轉移性腫瘤的新靶點。 是次研究的通訊作者為羅茜,其博士生黎扣扣為第一作者,另外三位博士生吳仁飛、周牧涯和童海波也對這項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該項目由澳門大學(檔案編號:FHS)和國家教育部澳門大學精準腫瘤學前沿科學中心(檔案編號:FSC-2021)資助。全文可瀏覽: 羅茜(前排中間)、黎扣扣(後排右三)、周牧涯(後排右四)及童海波(前排左二)。(澳門大學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陳宇東】本澳疫情漸趨穩定,非高等教育於昨(25)日首日復課,各校復課情況大致順利,有學生表示對於終可復課感到興奮;跨境學生方面,教青局亦指約3,000名跨境生已順利通關回校。有學校冀隨著師生的疫苗接種率提高,冀當局未來可逐步放寬學界活動的舉辦,以及放寬對跨境學生的核檢有效期。 復課首日,記者到過北區各校視察,各校學生返校情況大致順利,學生們進校前亦需進行測溫及酒精搓手等「指定動作」。有學生表示,停課近一個月後,對於昨日終於能重返學校感到興奮;又指停課期間每天在家網課約三至四小時,課業上有疑問亦可透過網絡向老師提問,但認為始終不及在學校能與老師和同學面對面來得親切,又冀今次是本學年最後一次停課。 王國英:停課對高三生影響較大 菜農子弟學校校長王國英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昨日復課情況大致順利,學生們均按時回到學校,似乎學校們還是比較渴望返回校園學習,僅少數學生遲到,以及部分低年級或幼稚園學生因身體不適等情況需要請假;而學校百多名跨境學生亦全部順利返校,僅一位跨境生因昨日較遲才做核檢而未能上碼,以致昨日未能返學。他又指,復課的首周學校還是以調整學生情緒、鞏固網課知識為主,因網課期間各學生家庭環境等因素不同,因此學習進度或有所差距,老師會因應實際情況讓學生們追回進度。他又坦言,當然停課對高三準備升大學的同學影響較大,校方不排除以補課形式讓他們追回進度。 菜農跨境生疫苗接種率逾九成 問及學校的疫苗接種率方面,王國英表示,目前其學校老師的接種率已達到92%,部分老師因準備懷孕或身體條件等原因未接種;而學生的接種率亦已超過五成。在停課期間,校方亦不斷鼓勵學生們善用不用返學時間進行接種,好讓他們有更多恢復時間,因此對於其學校目前的接種率是較為滿意;他更指當中跨境學生的接種率更是超過九成。 王國英續稱,未來隨著疫苗接種率的再進一步提高,建議當局可考慮逐步恢復各項學界活動的舉辦,以及希望能放寬對跨境學生們的核檢有效期,因他們目前需兩日便進行一次核檢,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還是影響較大,部分學生因要放學後預留時間核檢而未能參與課後活動,冀當局未來可讓已接種兩針疫苗的跨境生可恢復至七日核檢有效期。 另外,教青局昨日表示,因應復課首日,局方提早跟交通部門通報各校復課情況,以增派交通警員及讓巴士公司加開班次,看到復課情況順利、交通順暢;局方也特別關顧跨境生,約、3,000名跨境生已順利通關回校。當局又指,現時非高教約八成教職員已接種疫苗,12歲以上的學生有四成多已接種,情況良好且接種率不斷上升,隨著復課,會再次提供外展接種疫苗等服務。
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0.83%,升幅較8月上升0.4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