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決定澳特奧會分隊棄賽

蕭宇康:年輕運動員未來可期

【本報記者陳宇東】應變協調中心於10月19日發出針對陝西等地的防疫指引,回澳後需進行14日醫學觀察。澳門特奧代表團特奧賽事分隊原定於10月20日由上海經西安前往寶雞參加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但經考慮後決定,分隊遺憾放棄參與全國殘特奧會的特奧賽事,已於日前安全折返澳門。 澳門特殊奧運會執行總監蕭宇康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其實是次參加全國殘特奧會有分兩個報到時間,分別是18日在西安以及20日在寶雞,前往西安分隊其實在18日已成功報到,但當日西安當地發現有確診個案,而應變協調中心在19日便發出針對陝西等地的防疫指引。而原本大會有安排交通由西安接載運動員到寶雞,但在19日當晚本澳代表隊經與體育局和衛生局溝通後,曾有協商過以繞道方式,不經西安以乘坐舊式硬卧火車或經山路前往寶雞報到,但考慮到路途遙遠及安全性等因素,最後還是選擇放棄參賽返回澳門。 殘障運動員隔離難自理 蕭宇康解釋,假如讓運動員繼續參賽,他們回澳後便要進行14日醫觀隔離;但有關運動員因殘障原因生活難以自理,因此這14日隔離期間必須要有照顧者在身邊,會方一來難以安排多近20名照顧者人手,二來若要家長來照顧,他們亦要上班工作,並非人人願意。所以考慮到上述綜合因素,最終還是認為馬上回澳最為適合。 疫下缺乏系統訓練難創佳績 蕭宇康坦言,當運動員知道無法出賽時情緒亦相當失落,畢竟他們為了是次賽事亦付出了很多訓練時間;但因事出突然且時間緊迫,亦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最後也只好無奈接受;但對運動員亦是一次很好磨練,相信未來必定有讓他們展示光芒的機會。蕭宇康續稱,其實過去接近兩年來的疫情,對於運動員的影響都很大,因殘障和智障運動員的訓練有別於正常運動員,是要經長時間恆常練習才能做出成績,但因疫情關係,他們的訓練經常被中斷,以致未能達到最佳效果;同時亦不能如以往般到香港或內地參與其他比賽或進行長時間集宿、集訓,以上原因均令訓練缺乏系統完整性。 而目前參與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智障組別的殘運賽事分隊已於10月18日前往西安報到,奧團員將繼續有關比賽行程,是次參賽均是較為年輕的運動員,相信他們未來仍有不少機會再創佳績。

27/10/2021
18897

讓市民與遊客感受北京冬奧氣氛

體育局於噴水池設100天倒計時

【特約記者李燊】第24 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即將在明年2 月4日晚上8時在北京盛大開幕,昨(26)日距離這項世界體壇盛事的舉行正好是100天,本澳得到北京冬奧組委會的授權和支持,在澳門設置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器,將北京與澳門緊密地連在一起,讓澳門與冬奧同行,與全國一道共同迎接冬奧的到來。 倒計時器啟動儀式由體育局局長潘永權主持,他表示,由昨晚起一直至明年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器將會設置在澳門的中心點—議事亭前地,向市民和旅客宣揚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訊息,在參觀澳門世遺景點之餘,亦可感受北京冬奧即將到來的氣氛。 他又指,我國首都北京能夠成為全世界唯一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即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充分體現我國綜合國力的強大,對我國的體育發展更深具意義,相信所有澳門居民會十分期待。 在未來100日的日子內,希望在體育局各項活動內引入冬奧運的元素,讓澳門充滿北京冬奧的氣氛。 此外,談及推動澳門加入國際奧組委,潘永權表示,澳門加入國際組織依照國際組織的規定,因為不同國際組織有其入會規定,如國際奧組委修改了章程,入會的地區需有主權,但澳門應先做好自身工作,辦好賽事、培訓好運動員,在澳門能夠參加的所有賽事內發揮好,並讓世界各地見到澳門體育事業發展愈來愈好,這是本澳未來一段時間的首要工作。

27/10/2021
14298

有片!恙蟲出沒注意!

延遲醫治死亡率高達六成

本澳上月(9月)相繼發生兩宗恙蟲叮咬傷人個案。一名男子及一名女子要入院治療。衛生局稱,近十年本澳共錄得十宗恙蟲病個案,當中一宗為重症。 根據醫學意見稱,恙蟲病死亡率最高可達六成,有醫生提醒市民,恙蟲病早期症狀與流感樣症狀相似,一般難以察覺,如市民去郊外時最好穿著長袖衣長褲及使用蚊蟲蝨防護劑,若出現相關病徵時應及早求醫,因病發初期以抗生素治療,基本一個多星期便可痊癒。當局已因應情況派員加強滅蚊等清潔工作。 【本報記者劉凱輝、實習記者黎家茗報道】 恙蟲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稱叢林斑疹傷寒(Scrub Typhus)。其中一患者為一名57 歲本澳無業男子,因為頭痛、反覆發熱、咳嗽及咳痰等症狀,曾到私人醫療機構就診,9月12 日因症狀持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就診並留院治療,檢查發現陰囊部位有兩個約綠豆大小的焦痂,臨床診斷為恙蟲病。該患者曾於8 月下旬與朋友到九澳油庫附近釣魚,期間曾行經草地,懷疑因此感染。 被叮咬出現無痛性焦痂 另一患者為一名50 歲女子,於9 月13 日出現頭痛和發熱症狀,曾到私人醫療機構就診,9月15 日出現全身皮疹,9 月16 日因症狀持續到鏡湖醫院就診並留院治療,檢查發現右側腹股溝處部位有一個約一厘米的無痛性焦痂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同樣診斷為恙蟲病。患者發病前每日早上會到望廈山公園晨運,每次逗留約一小時左右,亦曾行經草地,成為本澳今年第二例恙蟲病病例。 身兼立法議員的醫生陳亦立受訪時表示,恙蟲又名恙蟎,引起的病屬於叢林性班疹傷寒,在澳門來說不常見,過往出現在東南亞地區比較多。陳亦立醫生解釋,恙蟲如沒帶有立克次體的話,即是沒有帶有病菌,是不會引起恙蟲病。 早期症狀與流感相似 易被忽略 對於市民戶外活動時如郊外行山或踩過長草時,陳亦立醫生提醒市民注意會被恙蟲附在身體上,恙蟲最喜歡潛伏在衣物與皮膚之間,如近期相繼出現兩宗恙蟲病個案便如是。當市民不幸被恙蟲叮咬傷,病發時症狀會和一般流感差不多, 恙蟲病症狀可以連續發燒一個星期。而流感方面也是市民會遇到發燒及頭痛等情況,因此令市民頭痛時誤當普通感冒發燒處理,包括食退燒止痛藥等,這些治療措施可以令病情退燒,但根本不能治癒恙蟲病,因為市民沒有服用抗生素。 及時用藥醫治 死亡率低於5% 陳亦立醫生補充,恙蟲病除了發燒外,還會引起患者眼睛結膜充血,引起皮膚出疹,開始是軀幹,慢慢蔓延到四肢,即是全身都會,還會引起附近的淋巴結腫起,即是發炎。根據醫學統計,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讓病情發展的話死亡率高達60%,但是能夠及時治理,死亡率低於5%。 醫生教路避免戶外「中招」至於市民應如何避免「中招」,陳亦立醫生建議市民去郊外時,最好穿著長袖衫長褲。如果本身是去工作,或者釣魚需要站很久,建議穿著長靴,戴上手套,避免恙蟲直接碰到身體,還有盡量穿著淺色衣物更好;另外可以使用蚊蟲蝨蟲忌避劑,噴在身上後讓蚊蟲難受,不在人體皮膚上停留。陳醫生又提醒市民去完戶外後回家記得趕快洗澡,衣服也應全部更換。倘不舒服看醫生時,一定要白醫生說明曾去過釣魚或郊外行山、踩過長草等,可以提示醫生注意問題,及早研判病人病情。

27/10/2021
2943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