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表示,本澳近年受極端天氣影響的情況有增加趨勢。本澳自1968年以來總共發出七次十號風球,其中三次在近五年發出;在今年6至8月,曾發出三次黑色暴雨警告,6月更錄得自1952年以來最高的日累積雨量紀錄,達到毫米。天文學會會長李志輝受訪時表示,全球氣體排放主要涉及汽車、工業排放、化石燃料、飛機高空飛行破壞臭氧層等。李志輝直指,極端天氣是「追求發展所承擔的後果」。 日前氣象局發出特別推送,指出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發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現時觀測到的許多氣候變化情況是前所未有,更指出全球暖化令極端高溫、海洋熱浪、暴雨的頻率及強度增加、沿海城市的海平面上升、強熱帶氣旋會出現得更為頻繁,認為各國須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抑制全球暖化加劇。 澳門天文學會會長李志輝受訪時表示,極端天氣形成主要是破壞大氣環流平衡,即城市碳排放導致大氣層及海洋溫度升溫,長遠而言會造成地表植物生長的惡性循環。他舉例稱,現時全球耕地的海拔不高,但當海水持續升高,會令耕地土質改變,從而影響農作物收成。 另一方面,南北極冰山融化,增加海水高度及容量,導致海水熱平衡失衡、溫度升高,導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長遠未能有效做到調節平衡作用,生物圈會受到一定影響。 報告指出,全球地表溫度將持續增溫,在21世紀預計出現超過1.5℃、甚至可能超過2℃的升溫。問及現今社會仍需持續發展,當中應如何取得平衡,李志輝稱,生活環境離不開經濟及政治,需要各個國家合作商議而作出改進,但他認為整體難以控制。而近20年來環境可看出全球暖化問題仍每況越下,李文輝對於全球暖化長遠改善並不樂觀。
本澳疫情近期趨於嚴峻,自行政長官宣布本澳進入「即時預防狀態」、啟動全民核酸檢測工作後,不少公共部門均特別設立服務熱線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輔助,當中,社會工作局更為特殊輔助需要的市民提供核檢協助,設立24小時熱線。立法議員施家倫表示,在協助市民詢問有關服務的過程當中,有關熱線經常處於打不通的情況,令需要緊急服務的市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亦有市民向他反映,政府設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24 小時熱線亦經常出現無法接通或無人聽的情況。 施家倫表示,雖然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來,各部門為及時回應市民需求,均設立不同應對的服務熱線,但當中不時出現因大量來電導致熱線長期處於打不通或長時間等待均無人接聽的情況,令不少市民感到無所適從,亦無法及時回應市民迫切需求,施家倫詢問當局各熱線實施以來成效如何,是否有客觀評價機制,進一步評估有關熱線的績效。 施家倫指出,雖然政府各部門目前均有設立服務熱線,當中不少24小時運作,但亦因服務熱線碼號眾多,欠缺頂層設計、統一統籌的情況下,不少市民覺得混亂。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 鄰近地區珠海早已推出統一整合政府服務熱線平台「12345 」,對接72個企事業單位,並與急救電話建立三方聯動,做到全市「一號接聽、統一服務、一口進出、限時答覆」的成效,有關平台更於去年疫情當中及時回應市民各項訴求及疑問,大受市民肯定。 施家倫稱,他在接觸市民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市民表示期望特區政府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參考鄰近地區有關做法,整合統一熱線平台,方便市民查詢,並可結合「一戶通」應用平台,推出專門客服解答平台,以此為澳門市民企業提供更高效、優質的服務。而就前段時間出現大量致電社工局、應變協調中心卻無法打通或無人接聽的情況,施家倫建議當局進一步優化有關情況,以更好服務市民需求。
為期15日覆蓋全澳住戶的人口普查資料收集期已進行了一半,截至前(14)日,全澳超過八萬個住戶,約佔總數38.5%已完成及提交問卷。統計暨普查局呼籲廣大市民盡早透過網上、電話或填答紙本問卷方式提交資料。 已提交的問卷中,透過網上填報問卷的住戶超過九成,其餘是以電話訪問或紙本問卷方式提供資料。儘管網上填報的回應率遠超上一次人口普查,但因防疫控疫措施生效,在未能進行上門訪問的情況下,有賴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盡快提高整體回應率。 因應住戶對人口普查熱線服務需求的上升,統計局增加了普查熱線至90條線,以更有效地處理住戶的查詢、電話訪問預約及開通網上填報等來電。局方表示,除致電普查熱線外,住戶亦可掃瞄通知信或問卷上的二維碼獲取負責該住戶單位普查員的工作手機號碼,並致電有關普查員以電話訪問方式提供資料。 此外,統計局在全澳各區設立了12個人口普查問卷收集點,住戶若已填妥紙本短式問卷,可將問卷交回其中一個收集點。 為使人口普查訊息能更有效地傳遞至全澳市民,統計局以手機短訊及宣傳單張等方式呼籲住戶於本(8)月21日前完成及提交問卷。 局方表示,手機短訊提示起相當作用,填報問卷的回應率在短訊發出後大幅上升,本月12及13日網上完成問卷數目分別比之前兩天的平均數高出42.5%及34.5%。就市民對人口普查的支持和配合,局方表示非常感謝。 統計局重申人口普查不會主動以電話、電郵或短訊方式向住戶索取資料,只有在覆核或確認問卷答案等情況下,局方才會透過住戶提供的聯絡電話進行資料核實。當局指出人口普查結果反映澳門人口結構及其社會、經濟特徵的變化,是特區政府規劃未來的重要參考。 統計局呼籲全澳市民配合人口普查,盡早提供資料。完成填報的住戶即自動進入「合作填報越早越著數」抽獎。有關人口普查詳情,請瀏覽2021人口普查專頁,或致電人口普查熱線88098809查詢。 住戶若已填妥紙本短式問卷,可將問卷交回其中一個收集點。 (統計局提供圖片)
2021年澳門人口普查現正進行。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表示,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是對本澳人口結構、社會經濟、民生發展等方面的綜合評估。她建議政府善用人口普查數據,制定短中期人口生育規劃,完善家庭友善措施支援家庭;並呼籲市民及商戶積極響應政府有關措施,善用網上填報系統。 全方位多層次鼓勵生育黃潔貞指出,人口普查具有重要意義,能推動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為完善人口戰略和政策體系提供重要數據支持。本澳正面臨嚴峻的生育與老齡化問題,根據統計局資料顯示,從2014年起出生率已連續六年未有上升,2020年更下降至千分之八點一,反映居民生育意願下降,同時老年人口撫養比率為百分之二十二點九,即約五名成年人口撫養一名老年人口。 黃潔貞表示,特區政府多年來充分接納婦女團體建議,推出鼓勵生育優惠措施,如延長產假,增設侍產假,提升生育津貼,增加托兒額及完善安老服務等多項措施。其中生育是長遠責任,鼓勵生育政策需要更全方位且多層次的短、中、長政策,顧及到夫婦在照顧子女和家庭上的長遠需要,才能有助提高出生率,建議政府善用人口普查數據,制定長遠人口生育規劃。 制定符合本澳發展人口規劃政府可參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內容,制定符合本澳社會發展需要的短、中、長期人口與生育發展規劃,將鼓勵生育理念貫穿至未來的施政方針和公共部門的行政理念中,透過跨司、跨部門合作,持續完善家庭友善政策措施,增加家庭服務支援、幼兒托管及完善家傭政策,與社會各界攜手,合力破解「不願生」難題。 另外,隨人口老化,本澳未來更會進入「超老齡化」社會,長者安老服務必須持續優化。她建議政府藉是次人口普查清晰長者最新的生活及家庭結構的實況,及時調整長者服務規劃、制定更優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及醫療服務,確保長者能安享晚年。(受訪者提供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一聲撤軍令下,阿富汗的命運隨即發生巨變。多間外媒報道,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組織塔利班已經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9.11 」事件20年後,塔利班即將重新掌控阿富汗。 塔利班的歸來如何理解?首先,阿富汗的混亂,與美軍倉促撤退有直接關係,拜登政府希望在今年「9.11 」事件紀念日前盡快讓美軍回家,至於阿富汗會如何對他來說已不再重要。這讓外界很納悶,美軍是基於國際反恐的理由持續在阿富汗駐軍,難道反恐在未來已不再重要?難道美國本土不再是最受恐怖分子歡迎的地點? 美軍撤退的堅決不但阿富汗看不懂,塔利班其實也不懂,年初簽訂協議後,塔利班明顯不願與政府和談,但美軍彷彿看不見,持續部署撤退,即使近期塔利班逐步進逼,美軍也沒有回頭的意思。塔利班相信,美軍撤離中東,意味著將結束對中東的深度干涉,也代表著將出現權力的真空。 帶著這樣的設想,塔利班二號人物巴拉達爾來到天津與外長王毅會晤,在此之前,塔利班已先後拜訪俄羅斯、伊朗、土庫曼斯坦,而塔利班與中國的會晤被認為是外交上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立即發表聲明,認為中國能參與阿富汗事務,是「一件積極的事」。 塔利班在會面中告訴王毅「我們不會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也不會做任何損害中國利益的事。 事實上,中國從來沒有針對塔利班發起過軍事行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更關注的是巴基斯坦而不是阿富汗。無論外界怎樣評價塔利班,中國的外交路線是實用主義路線,你不干涉我,我不干涉你,如果能為彼此創造利益,那麼就有往來的空間。因此《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說,中國若此時與塔利班為敵無疑是外交上的笑話。 當然,參與阿富汗事務將讓中國掌握更多中東話語權,但同時也不能忘記思考,為何美國願意拱手相讓? 塔利班畢竟是個激進組織,即使願意「溫和寬大」,也不可能放棄極端原教旨主義。中國過去長期批評美國介入阿富汗,但同樣也從美軍的威懾力中維護了維吾爾族的穩定,疆獨組織與塔利班一直有著無法切斷的聯繫,塔利班重新掌權,國際恐怖主義復燃的風險也會開始增加。與此同時,中國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投資高達數十億美元,是該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未來阿富汗的和平穩定勢必會是中國的責任。另外,巴基斯坦塔利班與俾路支分裂分子也在一旁蠢蠢欲動。如何創造新的平衡,將會是個令人頭痛的難題。
四名男子昨(15)日先天化下由珠海乘坐纖維快艇偷渡來澳,被珠海海警人員發現,立即與澳門海關人員合力追截,先後在內地海域及澳門海域追逐,偷渡纖維快艇雖突破珠海海警追截,闖入澳門在竹灣海灘強行登岸及擱淺,最終被澳門海關人員截獲,四名偷渡客被捕。 過去偷渡客多是乘坐機動木船偷渡來澳,今次被澳門海關截獲偷渡快艇,是一艘船身較長及較嶄新纖維快艇。偷渡快艇於內地海域被珠海海警船隻發現及一直追截。澳門海關人員於昨(15)日早上透過海域智能監控系統發現一艘快艇在竹灣海灘附近海面高速行駛,立即調派巡邏快艇追截,沿岸巡邏關員及無人機小隊趕赴現場協助。 偷渡快艇逃避珠海海警及澳門海關追截,駛向竹灣海灘強行登岸,海關關員到場後發現擱淺的快艇,以及有四名可疑男子逃離現場,海關即時通報治安警察局啟動「反偷渡工作聯防機制」合力堵截在逃人士,最終海關關員於竹灣海灘附近先後截獲四名涉案男子。 珠澳兩地仍受新冠疫情影響,澳門海關人員在行動期間,嚴格按照防疫工作指引,除對截獲四名人士進行體溫檢測,穿上保護衣,以及做好一切防護措施。四名男子由海關帶走作進一步調查。
【本報記者陳嘉俊】一名男子早前到祐漢街市購物,街市沒有無線網絡未能出示手機健康碼,被拒進入祐漢街市,盛怒下用手推車及街市入口測溫機攻擊一名保安員,被警方拘控毀損罪,移送檢察院偵辦。 被控男子姓陳, 60多歲, 澳門居民,報稱無業。案情指出,在8月4日早上9時30分左右,陳姓男子與其太太因沒有網絡未能出示健康碼,而無法進入祐漢街市,一氣之下拿取其太太的手推車以及放在街市門口的測溫機,襲擊在場的保安員,令保安員右手手背及左邊肩膀受傷,但保安員事後表示不追究該男子傷人刑事責任,並且不需送院接受治療。 在場的市政署職員向警方聲稱目睹整件事件經過,並指測溫機腳架毀損,事後確認維修費用需要750澳門元。而市政署就事件表示追究該男子的毀損刑事責任。8月12日,陳姓男子再次被警方帶回警局調查,其承認犯案,指自己一時氣憤作出過激行為,就此事件表示歉意,並願意賠償毀損費用。
【本報記者陳嘉俊】一名年約60歲男子涉嫌在本月11日於氹仔觸碰一名年約20歲本澳女子的臀部,伸出鹹豬手後更轉身向她微笑,其後被治安警拘控性騷擾罪,移交檢察院偵辦。 事發在本月11日中午1時許,治安警接獲一名20多歲女子報案,報稱當日中午時分行經氹仔奧林匹克大馬路期間,一名男子走近並摸其臀部,男子更在摸臀後轉身向她微笑。女子感到被人侵犯,即時報警求助。 竟辯稱:女子當下沒有不滿其後警方利用「天眼」監控系統,成功追蹤到涉案男子身份及住所。男子姓馮,年約60多歲,澳門居民,報稱已退休,居於氹仔美副將馬路某一個住宅單位。警員在同日下午上門將馮姓男子帶走調查,其承認有觸碰到女子的臀部,但原因是該行人道較為狹窄,所以當時左手不小心碰到,其後即時回頭觀看女子,認為女子當時沒有表示任何不滿,所以就離開現場。治安警以性騷擾罪將馮姓男子移交檢察院偵辦。
議員林玉鳳認為當局可針對性扶持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及居民。
三盞燈生果攤擋有不少居民選購水果,有受訪者指鄰近地區疫情反覆故主要留澳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