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將至,為了讓一眾莘莘學子安全上學,治安警察局將加派人員到學校周邊維持交通秩序,並與各校及交通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共同做好開學安排;另外,為確保跨境學生在出入境高峰時段亦能順暢通關,關閘出入境事務站的跨境學生專道將於9 月1 日重啟。 關閘出入境事務站入境大堂的學生專道開放時段為周一至周六(公眾假期除外)由早上6時至8時30分,而離境大堂之學生專道則由下午4時至6時開放,此外亦會設置適量的學生自助通道。穿著校服或持有本澳學生證的學生均可使用人手驗放之學生專道通關,並可由一名家長陪同。而學生自助通道適用對象為滿七周歲且身高1.2米以上的學生。警方呼籲,所有跨境學生及教職員工務必留意通關措施最新資訊,通關時必須持有效的核酸檢測程陰性結果,且應在通關前提早做好轉換粵澳兩地「健康碼」的操作,確保通關暢順。 治安警察局將於9月1日首個開學日及整個開學周,將抽調內勤人員,分配到前線,以增加人手於學校附近以及各個繁忙路段、交滙處等,疏導交通及維持秩序;並於學校周邊設置臨時上落客區,方便家長之車輛停靠及學生上落車。同時,治安警察局、交通事務局會與兩間巴士公司保持緊密聯繫,以全力確保開學周交通順暢及秩序良好,便利市民出行。 治安警察局呼籲市民,於開學周期間提早出門上班上學,留意特區政府的抗疫資訊、天氣狀況及交通消息。家長在接送子女上學放學時,應使用學校附近的上落客區及泊車位,切勿長時間停留,以合理使用停車及泊車資源。 電單車駕駛者則切勿接載未滿六歲的兒童。駕駛者應服從現場警員的指示有序行進。
鑑於疫情緩和,根據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的指引,澳門大學將於9月15日(星期三)起全面恢復面授教學,現時的網上教學將維持至9 月14 日。 至於學生回校安排,按照政府指引,學生必須於恢復面授教學前14天返回澳門、珠海或中山的居所。入住澳大書院或研究生宿舍的住宿學生須於8月31日或之前回校,非住宿生須於8 月31 日或之前返回澳門、珠海或中山的居所。 另外,如學生或其同住者於本年8月6日後到過澳門、珠海、中山以外的地區,學生須按照政府防疫要求,於恢復面授教學前完成核酸測試且取得陰性結果。 澳大本學年已於8月18日開學,因應疫情變化,開學初期進行網上教學。 澳門大學9月15日起全面恢復面授教學。 (澳門大學提供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29)晚宣布,因應北京市的疫情變化,衛生局根據第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第10條和第14條的規定,自今(30)日零時起,取消曾經到過北京市房山區閻村鎮的人士,須按照衛生當局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或健康碼變為黃碼及須接受自我健康管理的措施。 14 天去過指定地區需如實申報應變協調中心同時提醒,14 天內曾到過以下地區人士,須在入境時或其他須出示時在澳門健康碼上如實作出相應申報及接受相應的防疫措施:1.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2. 江蘇省:揚州市;3. 湖南省:張家界市(7月17日或之後);4. 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街道、江夏區紙坊街道、江夏經濟開發區;荊門市掇刀區興隆街道、團林鋪鎮;5. 河南省:鄭州市;駐馬店市正陽縣;開封市尉氏縣莊頭鎮;商丘市;6. 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東海鎮、祝橋鎮(不包括乘搭不在該區上客交通工具往返浦東國際機場的乘客);松江區永豐街道;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 應變協調中心呼籲市民前往外地應注意做好防疫措施,留意當地疫情發展。在抗疫常態下,仍須堅持戴口罩,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保持距離,避免人流聚集。同時,強調應在現階段有序地預約接種疫苗,疫苗可有效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有效減少自身感染、重症和死亡風險,築起免疫屏障,保護自己及家人。同時,即使已接種疫苗,亦應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如必須前往,應在完成接種疫苗後14天,待身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後才前往,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特區政府嚴格把關,因應疫情變化調整通關防疫措施。(資料圖片)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在新冠疫情籠罩下舉行,為期兩周競選宣傳期活動今(27) 晚午夜12 時在塔石廣場啟動,明天(28 日)凌晨零時正式展開競選宣傳活動,至下月(9月)10日午夜12時結束,冷靜一日後,於9 月12 日投票。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昨(26)日舉行記者會,介紹「全民核酸檢測計畫」優化方案,包括將全民核檢分為三類站點、增加核檢站和採樣點數量,優化核檢站即時輪候人數的發布等多項措施。而完成全民核檢的目標時間仍為三日。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解釋,當局是希望時間上寬裕一些,以提防發生不可預見情況。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優化方案將加強各部門的統籌協調工作,具體措施是設立全民核檢執行小組,下設醫療組、登記組、秩序組、後勤組、資訊及發布組五個工作組。同時,亦針對核檢站進行優化,包括全民核檢站從42個增加至52個,採樣點從269個增加至367個,並增設七個關愛專站,以及將自費核酸檢測站增至14個。在人力資源儲備方面,衛生局已招募650名社區義工,教青局及社工局亦招募了超過2,000名義工。 三類核檢站服務對象各不同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副局長龔志明表示,今後假若再有全民核檢,核檢站將分為一般核檢站、自費核檢站及關愛核檢站三個種類。一般核檢站必須預約,會分為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而檢測結果不能作為通關之用,同時,站內設有優先通道,供老弱婦孺等使用。 自費核檢站必須預約和嚴格實行預約安排,可提供紙本檢測證明,核檢結果可上健康碼及作過關之用,且可計算在全民核檢計劃中,亦可供有需要過關的人士選用。 關愛核檢站提供予實在不具條件預約的關愛對象使用,如有需要可由一名人員陪同,毋須預約入站。而核檢結果不可上健康碼及過關之用。 全民核檢結果不上傳健康碼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補充指,全民核檢方案會將有通關需要而進行核檢的人士,與輪候全民核檢的人士分開,以加快檢測進度。但當局不會再將全民核檢結果上傳至健康碼,是因應社區感染風險大時,不希望太多人員有跨境流動行為。但市民亦無需太擔心檢測結果,倘若在全民核檢中發現有陽性結果,當局一定會第一時間公布和跟進。 核檢站輪候時間按三色區分 在人流管理優化方面,龔志明指出,會精準調控全澳核檢站可接待人數,每小時四次發布實時輪候資訊,並將預計輪候時間分為綠色(等候30分鐘以內)、黃色(等候31至59分鐘)及紅色(等候60分鐘以上)三種顏色。 全民核檢目標時間仍為三日 全民核檢是否以三日內完成為主?羅奕龍回應稱,全民核檢以三日為目標,因為要把時間上寬裕一些,亦要預計不可預見因素,包括健康碼可能出現故障、颱風天氣等,所以預計三日較兩日合適。 問及全民核檢產生聚集的情況。羅奕龍表示,不能確保不會出現聚集這件事,所以任何時刻都要做好個人防護,再次呼籲市民接種疫苗,提高保護率。 至於立法會選舉宣傳期將至,倘若期間出現疫情會如何處理。羅奕龍強調衛生局與立法會選管會有保持密切溝通,但有關安排事宜適宜交由選管會公布。
澳電去年12月推出「低層舊廈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升級資助計劃」,為存在即時用電危險,樓齡超過30年七層以下的「三無樓宇」(沒有管理機關,居民組織及管理公司的大廈),提供資助及技術支援更新公共電力裝置,消除用電安全隱患。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昨(26)日表示,應變協調中心計劃,若近期內地與本澳疫情保持平穩定,將自9月1日凌晨開始, 從內地乘搭飛機入境本澳、或乘坐飛機往外地,由之前的須持有48 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改為須持有七天內核檢陰性證明。但她強調,這要嚴格留意全球疫情變化,並因應情況而作出調整。 特區政府計劃自9月起,將內地搭機來本澳核檢陰性證明放寬至七天有效。(資料圖片)
粵澳口岸出入境防疫措施自前(25)日起放寬,由之前須持48小時有效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測試陰性結果證明放寬至七天內有效,令通關人數升至21,300人次。治安警察局表示,25日全澳各口岸出入境總數約29萬5,400人次,比前一日增加1.4%。當中全澳各口岸入境約14萬8,400人次,其中澳門居民約5萬3,400人次,對比前一天增加3.3%,旅客約21,300 人次,增加11.2%,內地僱員約7萬2,000人,減少3.2%;出境14 萬7,000 人次,其中澳門居民5萬4,100人次,對比前一天增加5.5%,旅客約1 萬8,400 人次,增加6.5%,內地僱員約7 萬2,800人次,減少1.8%。 出入境恢復七日核檢有效期後,通關人數有明顯回升。 (資料圖片)
香港政府昨(26)日公布,已與印尼及菲律賓政府訂定雙邊疫苗紀錄認可協議。由本月30日起,在該兩國完成疫苗接種的外傭就可以到香港工作。外傭必須持有當地確認的疫苗接種紀錄,並在抵港後於指定檢疫設施接受強制檢疫。 有傳媒關注澳門特區政府有否相關方案,允許外傭返回本澳工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按現時行政長官批示,所有外籍人士都是未能來澳,考慮到部分外籍家傭來自的地方疫情特別嚴重,如印尼、菲律賓等,故必須要繼續研判當地疫情,適時調整出入境措施。 由於印尼及菲律賓疫情嚴重,當局表示需繼續研判是否允許外傭回澳。 (資料圖片)
澳門金融管理局昨(26)日發布以去(2020)年為參考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估算。去年,澳門的整體國際收支初步錄得213億盈餘(澳門元,下同),其中,經常賬錄得237億盈餘,按年跌84%,而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資產淨值則增加了319 億元。 貨物出口按年增加129.3%,而以離岸價計算的貨物進口則微升0.1%,致使貨物賬赤字由2019年的840億減少至2020年的646億。與此同時,由於疫情導致旅遊服務出口下滑,服務賬的出口總額遂於年內縮減75.3%,而服務進口亦下跌36.3%。因此,服務賬盈餘由2019 年的億減少至2020 年的604 億。 去年流入淨值401億 反映要素收益跨境流向的初次收益賬,其流入額由年的695 億下跌至2020 年的555 億, 流出額亦由年的1,207 億減少至2020年的154 億,2020 年因此錄得401億的流入淨值。同時,紀錄澳門居民與外地居民之間經常轉移的二次收益賬,於2020年錄得122億的淨流出,較2019 年的流出淨額減少111 億。 由於服務貿易盈餘和初次收益的淨流入抵銷了貨物貿易赤字及二次收益的淨流出,2020年經常賬錄得237億的盈餘,較2019 年的1,515 億減少1,278 億。 澳人境外證券投資增速放緩 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資產在2020年錄得319億的淨流出,較2019年的淨流出減少469億。其中,直接投資由年的443 億淨流入轉變為2020 年的636 億淨流出,主要原因是直接投資負債顯著減少所致。由於澳門居民(不包括澳門特區外匯儲備)的境外證券投資於年內的增速顯著放緩,致使證券投資的淨流出從2019年的1,261億下跌至2020年的484億。另一方面,由於澳門居民其他外地負債的增幅高於其他外地資產,其他投資從2019年的17億淨流出轉變為2020年的773億淨流入。與此同時,金融衍生工具於2020 年繼續錄得淨流入,金額為28 億。 金融賬內的儲備資產,主要用以顯示由澳門金融管理局所持有的澳門特區外匯儲備的變動情況。在2020年,在撇除價格及匯率變動等因素影響後,儲備資產共增加了213億,而2019年則增加121億,表示整體國際收支持續錄得盈餘。 澳門特區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版的《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所倡導的標準編制。現時公布的主要數據屬初步估算,經修訂的詳細數據將在2021 年12 月出版的統計報告內發布。 澳門金融管理局昨日公布,澳門去年整體國際收支初步錄得213億盈餘。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