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昨(9)日及今(10)日一連兩天舉行校園招聘會,共有80多間企業及機構參與,包括酒店、博彩、銀行,公營機構等。
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本澳各行各業去年渡過了艱難時刻,根據統計暨普查局公布最新就業數據,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一期,本澳居民失業率為3.7%,就業不足率下跌至4.4%,本期就業居民萬人,按行業統計,批發及零售業和教育就業人數增加,建築業則有所減少。 政府為協助失業居民就業,在本財政年度增撥180 億元於基建工程,不少公共工程陸續展開,但本地建築業工人就業人數卻減少,主要因建築業欠缺的是技術工人,向勞工事務局登記就業失業工友,多是低技術工人,未能配合需求,短期「帶津培訓」課程,亦未能訓練出技術人才。 根據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提供的數據,2020 年第四季,本地建築工人失業或就業不足達3,300 人,在本地建築工程陸續展開下,建築工人需求應有所增加,但一方面是本地建築工人失業人數持續高企,但另一方面是建築業界卻大呻「請人難」,究其原因是結構性問題。 本月1日,有465 名失業建築工人在兩名立法會議員陪同下到勞工事務局進行就業登記, 當中54% 尋找地盤雜工、25% 尋找油漆工、6%尋找電工、6%尋找模板,覓職本地失業建築工人,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當中45歲以下僅佔10%,45至54歲有29%,55至64歲有44%,65歲或以上有17%,數字反映很少年輕人行。 另一方面,澳門建造商會則申訴建築業正面對「請人難」問題,指出現時擁有能力、技術及「肯做」本地工人愈來愈少,建築業現時缺乏泥水、紥鐵、搭棚等需要技術人員。上周到勞工事務局進行就業登記失業建築工人中,54%是尋找無需技能的雜工職務,與澳門建造商會所稱要求有技術的工種顯著不同。 政府呼籲失業人士「放下身段」轉職其他工作。政府推出「帶津培訓」計劃後, 最先推出不少建築業培訓課程,不少原本從事其他行業人士失業後報讀,完成課程後可獲得6,600 多元津貼,但一個短期課程,所學知識能否達到行業的最低要求?值得商榷,因此,實行認證制度顯得相當重要,當局應設立資料庫紀錄各行業各工種人力需求,再編定訓練課程內容,依各行業不同工種要求而設定,學員完成課程達到技術要求標準發給認證,用人行業可得悉其技能程度, 技術工人可持證上崗,配合各行業長遠可持續發展。
兩名內地男子日前下午爆竊主教山一豪宅成功,食髓知味晚上再擬重施故伎,擬乘的士上主教山,遇上「新手的哥」不識路,兩男子竟向其提供導航,上到主教山「新手的哥」不熟路,發現逆駛掉頭時被巡邏治安警發現截查,兩男子作賊心虛跳車逃走,其中一人被捕,被揭發與本(3)月7日主教山一豪宅被爆竊案有關,另一男子逃去。 司警昨(9)日在新聞發布會稱,被捕內地男子姓周,23歲,無業;被控「加重盜竊」罪被送交檢察院處理。被捕男子涉嫌與本(3)月7日發生在主教山一豪宅被爆竊案有關,偷走兩件共值2.2萬元首飾案情指,被爆竊豪宅在西望洋馬路,戶主本月7日下午鎖好門後離開,翌日接獲鐘點工人通知,稱發現放在主人房內夾萬被推翻,而且有被撬痕跡,懷疑被入屋盜竊。戶主當日由於身在內地,委託秘書報警,經點算損失2.2萬元財物。 竟向「的哥」提供導航 本月7日深夜,治安警駐守主教山附近的特警,發現一部的士逆駛,隨即上前截查,車上兩男子慌忙跳車逃跑,周某逃至附近一間獨立屋,被獨立屋保安制服,其同黨則逃脫。治安警懷疑周某與豪宅爆竊案有關,轉交司警跟進。 據的士司機稱,由於新入行僅一個月,不熟路故行至上址時逆駛。兩名男子當晚約11時於河邊新街上車,由於他不熟悉西望洋一帶行車方向,按照對方提供的導航前往上址,期間發現車輛逆駛,掉頭時被警員截停,詎料錯有錯著,「助攻」警方破案。 攀牆入屋留下鞋印 司警在被爆竊豪宅調查發現,外牆有賊人攀爬進入單位時留下鞋印,經核對周某所穿運動鞋脗合;懷疑其爬入大屋盜竊。司警同時在周某身上起出兩件被盜首飾,經事主辨認後,確認為失物。經查問,周某承認犯案,曾嘗試打開夾萬但未成功。司警正追緝在逃同黨的下落。
司警聯同海關偵破一宗毒品案,首次揭發毒品集團將毒品藏在電腦鍵盤內快遞郵寄來澳。行動中,司警共撿獲市值35,000元的毒品可卡因,以及拘捕三名本地男女,涉嫌販毒及吸毒罪。 司警表示,接獲情報指再有人利用郵包販毒。部署後於本(3)月8日晚上在北區某快遞公司外拘捕「取貨」的馬姓女子(32歲,無業),並在郵包內發現電腦鍵盤,拆開之後發現30包共重10.66克的毒品可卡因;司警根據嫌疑女子馬某的口供,其後分別在龍園及大興街附近再拘捕兩名準備交收毒品的本地男子吳某(26歲,地產中介)及黃某(31歲,無業)。司警稱,除上述三名涉嫌販毒被捕的男女外,兩名在案發現場出現及負責接送兩名男嫌犯的本地男司機亦懷疑與案件有關,案件有待進一步調查。 司警在涉案郵包內的鍵盤裡,發現藏有30小包可卡因毒品,共重10.66克。(劉凱輝攝)
春天萬物復甦,正是親親大自然及賞花郊遊的好時機,「第四十屆澳門綠化週」將於3月21至28日舉行,是次活動由市政署主辦,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青年聯合會及民眾建澳聯盟等協辦,致力傳承愛綠訊息,共建你我美好城市。
《澳門特區公報》昨(8)日刊登行政長官命令,訂定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為今年9月12日。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四次會議昨(8)日下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就人大常委會工作向大會做工作報告。他在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時提到《港區國安法》的立法工作,以及對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作出的決定。他稱,今次大會將作出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人大常委會將根據這一決定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打出一套法律「組合拳」,堅定不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切實履行法定職責,為維護香港憲制秩序,打擊「港獨」勢力,確保愛國者治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提供法律保障。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昨日下午3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共有三項議程,包括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與兩高工作報告等。 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在工作報告中指出,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來的十個月,常委會認真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審議法律草案、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草案53件,通過了其中的30件;聽取審議35個報告,檢查一個決定和六部法律實施情況;決定批准或加入條約七項;審議通過39個任免案,依法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59人次。 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 維護國家法治統一 在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的工作上,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國旗法》、《國徽法》、《選舉法》等法律,並對《全國人大組織法》、《全國人大議事規則》進行30多年來的首次修改。 栗戰書提到,2019年香港發生「修例風波」,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遭遇嚴重衝擊,「一國兩制」受到嚴重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於去年6月連續召開兩次會議,審議通過《港區國安法》。去年8月、11月,先後通過關於香港第六屆立法會繼續履職的決定、關於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本次大會亦將作出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人大將堅定不移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維護香港憲制秩序、打擊「港獨」勢力、確保愛國者治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提供法律保障。 維護憲法權威 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談到今後一年的主要工作,栗戰書表示要切實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同時要切實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不斷提高立法品質和效率。 立法工作計劃中初步安排審議45件法律案,還提出了近20件預備專案。健全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科技創新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完善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社會治理、生態環保急需的法律制度。及時跟進研究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領域的相關法律制度。 加快涉外領域立法 反制裁反干涉 另外,亦要加快推進涉外領域立法,圍繞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等,充實應對挑戰、防範風險的法律「工具箱」,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適應立法新形勢新要求,必須豐富立法形式,堅持既要搞「大塊頭」,又要搞「小快靈」,適時啟動條件成熟領域法典編纂工作,針對實際需要以「小切口」形式推進立法。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昨(8)日在北京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會上發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周強表示,2020年,審結涉港澳台案件2.4萬件,辦理涉港澳台司法協助互助案件1.1萬件。簽署內地與香港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 最高人民法院亦完善了內地與澳門法院民商事案件相互委託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安排。妥善化解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民商事糾紛,維護港澳同胞合法權益。平等保護台胞台企在大陸的合法權益。其中廈門海事法院發布了首份涉台海事審判白皮書。另外,福州平潭、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法院聘請港澳台同胞擔任人民陪審員或特邀調解員。審結涉僑案件4,675件。(新華社圖片)
高開賢:在澳設智財權評審分中心 高開賢建議,國家智財局可協助澳門成立澳區智慧財產權評審分中心,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實質審查、PCT國際申請的國際檢索和國際初步審查,為司法程式提供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評價報告,為企業提供專利申請和保護等方面的技術和法律諮詢服務。 這將提高澳企或自然人申請內地智慧財產權的效率,加快澳企或自然人進入內地市場,融入國家發展。 吳小麗等: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試點 吳小麗、容永恩、林笑雲、蕭志偉、何敬麟、何雪卿、崔世平聯名建議以大灣區為試點開展無障礙城市建設,利用大數據整理出殘障人士的分布圖,以此為根據,尋出殘障人士分布最密集的片區,以此片區為起點開始建設和優化無障礙設施,從點到線再到面,延伸至整座城市,打造無障礙城市的優秀範例,以供其他城市參考。並建議建立殘障人士資料庫,以及將人工智慧、VR技術等科學技術融入無障礙建設各個環節當中。 崔世平等:促進澳門醫務人員在大灣區交流培訓 崔世平、劉藝良、高開賢建議中央牽頭搭建「大灣區醫師交流及實習平台」,研究合適的傾斜政策,鼓勵省級、市級重點醫院與澳門醫學專科學院合作,既請內地專家醫師與學院分享培育專科醫師的帶教經驗,亦為年輕醫師提供接觸罕見難症的動手實踐機會。 並在推進發展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工作的同時,研究將投保範圍擴大至赴內地參與實習或帶教的澳門醫師。 黎世祺等:加強青少年愛國教育 對接大灣區發展 黎世祺與其他11位澳區人大代表聯名建議特區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門主動、自覺加強粵澳合作,對澳門青少年愛國教育採取必要、有力措施,做好《憲法》、《基本法》等愛國主義教育及傳承中國歷史、中華優秀文化的教育工作,並建議國家協助澳門修訂學校愛國主義教材,且由國家教育部牽頭,搭建更多青少年交流平台,持續支持做好澳門高中畢業生回內地升讀大學的工作。 人大代表支持深化橫琴建設 提出多項發展建議 何雪卿等:推進琴澳兩地旅遊產業融合 何雪卿、容永恩、林笑雲聯名建議推進澳門旅遊產業升級,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升本地旅遊業競爭力,並要以更有力措施推進珠澳(琴澳)兩地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包括進一步優化合作框架、創新旅遊合作機制、推出更多琴澳精品路線、共建世界級旅遊休閒目的地等。 何敬麟等:琴澳共建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 何敬麟、高開賢、蕭志偉、容永恩、劉藝良聯名提案,建議推動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跨境金融市場建設,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共建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制度創新設計,並且「開放一線,管控二線」,開放橫琴對外資金自由流動。 施家倫等:共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施家倫、劉藝良、何敬麟建議中央,根據澳門常態化防疫的客觀情況,恢復赴澳門旅行團業務,統籌推進橫琴澳門旅遊市場一體化建設,並提升個人自用進境用品進口稅起徵點。 蕭志偉等:善用制度創新發展跨境電商 蕭志偉等七人聯名建議建立類似「一地兩檢」的貨物查驗機制,並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打造澳門及葡語系國家商品進口試點,打造跨境電商特色品牌,並且建議設立跨境電商產業園,出台相關優惠扶持政策,加快推動兩地跨境電商發展綜合服務平台,以及發展跨境支付結算和供應鏈金融業務。
新中央圖書館項目興建細則終於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