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葡語系國家地區酒類及食品聯合商會於上周六(23日)晚上於萬豪軒酒家舉行歡迎青島市訪澳代表團的交流晚會。
在警方加強部署打擊毒品案件之下,不法分子「各出奇謀」意圖瞞天過海,司警日前首次破獲毒販將液態冰毒包裝成面膜販賣案件,拘捕三內地男女,共搜出384毫升液態冰毒、七克搖頭丸粉、約27克尚待檢驗的可疑粉末,市值逾126萬澳門元,並搜獲一把電槍。調查期間有人承認受僱於內地販毒集團進行毒品交易,司警將三名嫌犯移送檢察院偵辦。 司警前(23)日上午召開特別發布會,司警發言人李瀚妮表示,被捕嫌犯包括30歲關姓及39歲劉姓男子,均報稱自僱人士,以及28歲陳姓女子,報稱寵物店東主,三人均為內地居民。 司警於上周五(22日)中午在新口岸皇朝區一帶進行反罪惡巡查行動,期間在一家酒店附近截獲形跡可疑男子關某,在其身上找到四塊面膜,隨後司警前往新口岸其住所進行搜索,發現25.3克懷疑毒品的可疑粉末、以零食袋偽裝的七克搖頭丸粉,以及一批分拆毒品的包裝工具,包括包裝袋、膠袋密封器、電子磅,以及一支電槍。 拘捕關某後,司警前往同區某酒店房間調查,再拘捕同伙一男一女,而且在房間的夾萬內搜獲吸食毒品工具,在女子身上找到他人證件和1.79克懷疑毒品的可疑粉末。 受僱內地販毒集團來澳交易 經初步檢驗,司警證實四塊面膜中含有384毫升的液態冰毒,行動中檢獲的毒品市值約126萬1,400澳門元。調查期間,關某承認受僱於內地販毒集團來澳接收及轉交毒品,但拒絕交代更詳細資料,另外兩名嫌犯亦拒絕配合警方調查。三人尿檢對搖頭丸及冰毒呈陽性反應。 司警對三名嫌犯分別控以「不法販賣」、「不法吸食」、「禁用武器及爆炸性物質」、「使用或佔有他人文件」等罪名,將三人移交檢察院偵辦,並繼續追查幕後團伙和毒品來源。
一名食品公司女會計深陷「美籍華人」網戀騙局,被「情郎」以做生意及被綁架等藉口要求匯款33萬元(澳門元,下同)解救,女會計為救「情郎」,不惜「穿櫃桶底」,偷竊公司公款,被公司股東發現公司沒有任何入賬記錄,揭發女會計至少「穿櫃桶底」私吞公司55萬元公款。女會計已被司警拘捕,司警正追查贓款下落,至於網戀騙案將會另案跟進。 被捕女會計姓黎,27歲,本澳居民,去年11月入職提督馬路某食品公司擔任會計;涉嫌觸犯巨額信任之濫用罪被送交檢察院處理。司警表示,黎女去年8月在網上認識一名自稱「美籍華人」男網友,雙力一拍即合迅速發展成網上情侶。 去年12月,其「情郎」分別聲稱需資金協助做生意及被綁架等藉口,要求黎女借錢。黎女為救「情郎」由去年12月中開始「穿櫃桶底」,先後按指示共匯款近33萬元。公司其後核數時發現有55萬元沒有任何入賬紀錄,經翻查紀錄證實客人已付款,再三追問下黎女始承認犯案。本月19日食品公司向司警報案,但黎女只承認私吞約33萬元,食品公司方面則報稱損失55萬元,案件有待司警進一步調查。 司警局不時呼籲提防網戀詐騙,仍不時有人中招。(司警局網頁截圖)
從世界各地共14個新冠肺炎高風險國家及地區出發,經日本東京轉機返澳109名澳門居民,昨晚分乘兩班澳門航空班機返抵澳門,大批醫務人員 消防員及救護車輛在澳門國際機場戒備。
銀娛支持兒童肢體劇《三個和尚》於澳首演 舉辦分享會促文化藝術交流
去年入冬以來,本澳再次發生公共房屋 「甩磚」事件,其中石排灣經濟房屋業興大廈業主更指,大廈自2013年入伙以來每年都會發生一地碎磚的境況,曾有清潔人員因此受傷,而且不少脫落瓷磚是位於電梯出入口上方,萬一不幸砸中長者幼兒,後果不堪設想。作為應急處理,房屋局督促管理公司檢查並拆除存在風險的瓷磚,但當局指維修事宜需要召開業主大會進行決議,且因為保固期已滿,維修責任需由小業主承擔,當局取態引來社會各方爭議。 誠然,根據 《經屋管理制度》及公共工程合同,經屋在收則入伙、保固期屆滿後,再出現損壞或設施問題,都與承建商無關,但令人質疑的是,作為如此大型的民生公共工程,其主結構及電力方面的保固期僅為兩年,因此一直有意見認為應該適當延長。早前行政會完成討論 《都市建築法律制度》 草案,其中就建議建築商對樓宇的地基及結構有十年的保證期,其餘施工部分及設施保證期為五年,可見政府亦有意延長保固期,加強承建商對樓宇責任監管。 在現行制度下,小業主可能要自行籌資維修,此為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小業主和公眾亦希望弄清楚,出現如此明顯質量問題的建築,是如何通過驗收?翻查資料所見,建設發展辦公室於2019年初曾表示,為實現居民早日上樓的期盼,石排灣公屋群以較短工期建設,其中業興大廈整體施工時間僅17個月,於2013年3月20日通過查驗獲發使用准照。但在保固期間因為寒冷天氣引起局部牆磚起拱,承建商作出維修。保固期屆滿後,當局再度查驗並作維修通過合格後,最終於2015年6月完成工程確定接收,保固責任亦告完結。 當局坦言,經汲取業興相關經驗,現時公共房屋的牆磚設計已作出優化,甩磚情況已明顯改善。從上可見,業興、湖畔等公屋在牆磚設計及鋪設過程中可能存在不足之處,即便小業主成功籌款維修,若不作設計上改善,或許只會重蹈覆轍。有見及此,維修過程中當局應主動向小業主提供協助,並應檢討公共工程質量,防患於未然。
經濟房屋湖畔大廈和業興大廈每年入冬、天氣轉寒後出現走廊牆磚脫落情況,「甩磚」嚴重,業興大廈入冬後「甩磚」超過處,業興及湖畔大廈「甩磚」持續至今仍沒有妥善解決方案。在昨(21)日立法會全體會議席上,多位議員關注公屋質量,對於公屋用料及施工質量、事後相關修葺工程、發展商監管公屋質量等問題,認為當局應主動介入解決問題,促使承建商協助小業主尋求徹底根治方案,以保證公屋質量。 立法會昨(21)日舉行全體會議,多位議員於議程前發言關注公屋質量。議員何潤生指出,經屋的公共地方「甩磚」情況多年來持續發生,過去大廈保固期尚未完結時,特區政府會協調承建商免費為居民維修;甚至保養期過後,亦曾動用公帑協助居民進行有關工程,但每逢入冬仍然會出現大面積「甩磚」。 何潤生認為特區政府作為發展商,對於公屋質量的監管責無旁貸,建議政府應連同承建商,協助小業主召開業主會討論徹底根治的方案,並尋求共識盡快啟動相關工程,有效解決「甩磚」問題。 政府部門及承建商 監督公屋質量責無旁貸 議員李靜儀同樣認為政府不能以保固期屆滿為由置身事外,需要就有關質量問題承擔起應有責任,應推動、協助小業主妥善解決「甩磚」問題。 議員李振宇則指出,對於「甩磚」事件,建設辦僅以有關大廈已完成確定接收為由作出回覆;房屋局則以尊重多數業主意見為由在業主委員會上投棄權票。李振宇表示對相關部門推諉、不作為感到不滿,他建議完善官員問責制度,同時逐步建立制度加以規範,使公務員負上應有責任。 議員鄭安庭批評,從業興、湖畔大廈的瓷磚剝落事故,到石排灣公屋的滲漏水問題,以至早前青洲坊大廈更換不達標的防火閘事件,都顯示出公屋質量出現問題並非單一事件。他建議政府應主動介入解決問題,及早制定改善方案並由當局或承建商負責全面的修葺工程,以根治瓷磚剝落問題;盡快跟進及處理居民對公屋單位的用料和施工質素問題的投訴;未來應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措施對公共房屋工程進行監督,以保證公屋質量。 石排灣業興大廈每到冬季陷「甩磚」重災,十棟大廈中八座皆出現「甩磚」情況。(資料圖片)
議員林玉鳳昨(21)日於立法會會議議程前發言上指出,由於新外僱法及限制外國人入境的防疫措施,本地家庭近月出現「家傭荒」,即使當局開放內地家傭輸入配額,但內傭在去年(2020年)1月至11月只增加不足50人,同期外地家傭大幅減少1,240人,現有內傭供應顯然無法填補巨大家傭需求缺口。 林玉鳳續指,當下外傭「請唔到」、內傭「請唔起」的困境下,本地眾多雙職家庭的照顧壓力大增。長遠而言,恐怕會對本澳家庭、經濟及社會造成各種影響。因此,政府有必要重視家庭照顧問題,研究推行更多支援措施。 為了應對形勢的變化,緩解「家傭荒」,林玉鳳認為當局應當研究透過法律手段或特別措施,讓本地家庭可以聘請當下失業並長期滯留澳門的外僱家傭,相信上述家傭一直逗留澳門,不會造成防疫缺口,亦可解決聘請家傭困難問題。另外,社工局及轄下社服機構屆時更可以推出相應的服務培訓計劃,引導這些滯留外傭積極投入工作。林玉鳳又建議政府制定發展社區保姆及社區家務助理的短中長規劃。 議員林玉鳳表示,當局應研究透過法律手段或特別措施,讓本地家庭聘請當下失業並長期滯澳的外僱家傭。(張庚睿攝)
據統計局資料顯示,截至去年(2020年)第三季度,本澳總體失業率為2.9%,按年上升1.1%。 其中16-24歲居民的失業人數達2,700人,失業率達到18.2%,顯示接近五分之一的本地青年人失業,是自2013年有此類數據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在昨(21)日舉行的立法會全體會議上,議員崔世平關注青年人失業率高企的問題,建議青年求職者參考國內不少畢業生傾向「先就業後擇業」的做法,多接觸不同領域工作,積極汲收社會及行業經驗,加快提升個人競爭力;又建議政府提高職業技能專業的認受性,吸引本地人資分流至不同產業;並加強融合本地人才參與大灣區項目的機會。 青年自我裝備當局重推職業技能 議員崔世平於議程前發言時,勉勵澳門畢業生應以「彎道超車」的精神、勇於挑戰自己的心態,迎接疫情時代的新常態。 崔世平建議青年人「先就業後擇業」,多接觸不同領域工作,積極裝備自己、累積自身社會經驗,在經濟復蘇前做好準備。並以積極正面的心態,在經驗累積的過程中發掘自身真正的志向和能力,為日後職場發展確立目標。 他又建議政府藉現今景況,明確表彰職業技能的專業性及就業的保障性,引導本地居民發現職業技能的重要性,繼而吸引更多青年入行,以拓展本土人才多元化。 另外,對於一些由特區政府牽頭建設或參與投資的大灣區項目,崔世平建議政府以創新政策保障一定比例的澳門企業和人才皆能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