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澳及內地疫情有效控制,內地旅客來澳有所增加,經濟正慢慢復蘇,但本地居民就業情況仍未如理想。
行政長官公開承諾要建構合理的置業階梯,但在法制層面、土地資源層面和城市規劃層面仍急待配合。
立法會全體會議昨(29)日細則性討論及表決修改《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教學人員通則 》法案,法案獲細則性通過。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 澳車北上 」需待內地監管措施出台落實才可推行,本澳與內地相關部門仍在持續商討。
司打口一幢唐樓天台日前發生煙囪塌下砸傷女童事件,引起社會關注舊樓維修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有問題批次的 BioNTech 疫苗將運回德國銷毀。
澳門大熊貓館由明日起免費供市民及遊客入場參觀,為配合防疫並確保現場秩序安全,市民可於今日起預約參觀澳門大熊貓館。
觀音像海濱休憩區於昨(29)日起開放予公眾試運,兒童遊樂場、球場等設施開放時實施人流管制和測溫防疫措施。昨日上午有不少家長帶同子女一家大細到遊樂場試玩,亦有不少長者於海濱步行徑沿途散步觀賞;大部分市民家長均對新海濱休憩區的環境及設施讚不絕口,又冀當局未來多增設同類型的大型休憩區。 【本報記者陳宇東、梁雄業報道】 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的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設海濱步行徑以及多功能球場、門球場、兒童遊樂場、滾軸溜冰場等健身康樂設施。記者昨日上午在休憩區所見,當中兒童遊樂場最受歡迎,不少家長携同子女試玩各項新設施,小朋友個個均玩得樂而忘返。家長陳先生表示,海濱休憩區整體環境優美,是本澳目前少有的大型休憩區,認為比氹仔中央公園更大,且又面向海濱及觀音像,沒有中央公園般四面環樓有壓迫感,感覺更加開揚舒暢。 另一家長許先生亦表示,海濱休憩區各項設施充足,適合各年齡層的小朋友遊玩,且各項設施的設計間距空間得宜,整體感覺良好。 但他指,只見休憩區內目前只設流動洗手間,恐日後周末人流增多時未能滿足需求,應持續完善有關措施。他又稱,本澳現時大型休憩區太少,除了這裡外就只有氹仔中央公園,認為澳門是有條件建更多同類休憩區,冀政府未來可考慮多增設,滿足公眾對休憩空間的需求。 市諮委冀政府再建同類型休憩區觀音像海濱休憩區正式開放試運,市政諮詢委員會成員辜文達昨日接受本報訪問表示,休憩區整體設計優美,臨近海濱環境舒適,兒童遊樂設施、成年人健身器材、球場等一應俱全,加上休憩區鄰近科學館、文化中心及藝術博物館,整體能打造一個文藝科學親子好去處,滿足一家大細假日出行所需。 然而辜文達認為休憩區在細節上能做得更好,其中比較多市民關注休憩區只設流動洗手間,他認為周末假日未必能應付所需,建議當局盡快完善衛生設施,亦可加添親子洗手間、哺乳室等設施;其次他指出休憩區的設施較新,普遍市民或不認識操作技巧,他認為可加入電子解說元素,協助市民上手。 有意見指本澳應多設同類型的大型休憩區,辜文達認同意見,認為本澳受疫情影響,市民難以到外地旅遊,本地假日出行需要大增,有必要思考怎樣加添休閒設施。他指本澳作為濱海城市,可在沿岸覓地再增設主題性的大型休憩區;其次,近年政府回收不少閒置土地,政府亦可適時利用土地建設休憩區,方便市民放鬆之餘,亦能為旅客提供玩樂景點。 有市民認為澳門是有條件建更多同類休憩區,冀政府未來可考慮多增設,滿足公眾對休憩空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