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居民就業困難及協助對接就業市場,政府將有序開展「帶津培訓」計劃,符合資格人士可於今天(16日)至23日期間,透過網上或親臨方式,報讀首階段七項課程,考慮到疫情影響下該等人士可能承受一定的經濟壓力,完成培訓後,最高可獲發6,656澳門元培訓津貼,出席率達80%或以上並參與課程考試、完成辦理勞工局求職登記且接受就業轉介人士,可按比例收取培訓津貼。
昨(15)日是每年一度的「世界消費者權益日」,國際消費者聯會(簡稱「國際消聯」)以「The Sustainable Consumer」作為今年主題。澳門消費者委員會指出,「世界消費者權益日」年主題提倡可持續消費,喚起全球更廣泛關注可持續消費為地球及人類永續發展的影響力,冀為人類構建公平優質的生活環境。
交通事務局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本澳巴士客量自今年1月起不斷減少,至2月錄得近年客量最低月份,日均只有21.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58.8萬人次,下跌約63%。
嘉樂庇總督大橋旁興建海底隧道工程(即澳氹第五條通道)環境影響評價正進行為期兩周第三階段公示,至下周四(26日)截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文及公眾參與說明均已按公示要求上載至土地工務運輸局網站專頁。
新冠肺炎疫情於全球範圍擴散,其中歐洲地區成為新的「震央」,而備受澳門人歡迎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等旅遊熱門地點亦出現大量確診案例,本次疫情對航空、旅遊業界衝擊不言而喻。特區政府明(17)日零時起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列入高發地區,呼籲居民盡量減少出境,不少居民紛紛取消外遊計劃,昨日的澳門國際機場顯得格外冷清。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上周五(13日)出席立法會小組會後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政府曾就《工會法》進行調研,在審視結果後,認為政府現階段有條件為《工會法》提案立法,在未有共識的情況下由政府做主導,以公開諮詢方式與社會充分討論,凝聚主流,兼顧少數,指暫時未有條件公布立法時間表,但會逐步開展有關工作。
《民防綱要法》法案中的「謠言罪」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政府在最新文本中修改相關條文,對處罰範圍加入衡量標準,謠言必須在客觀上足以引起社會恐慌,而對實際造成社會恐慌的後果將會作加重處罰。
經濟財政司在立法會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上周五(13)會議上,講解對中小企所採取的援助措施。政府指出,正與銀行洽談,計劃讓經營未滿一年企業參與《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同時銀行已推出面向自僱人士的低息貸款。至於3,000元電子消費券委託給澳門通公司處理,主要考慮到普及性問題,強調不涉及利益輸送。
本澳非高等教育將於本月底開始分階段復課,高等教育亦將由下(4)月1日有條件復課。高等教育局稱,與本澳十所高等院校領導及代表日前召開會議,就復課日期及安排進行磋商,初步建議院校在滿足特定條件,並因應自身實際情況,可考慮於4月1日起恢復部分教學活動。
非高等教育將於本月底開始分階段復課,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上周五(13日)在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上稱,經過研究和分析,特區政府已擬定復課預案,預案的時間表包括3月30日高中畢業班回校溫習(非正式復課,自願回校升大輔導溫習);4月13日高中教育階段復課;4月20日初中教育階段復課;4月27日小學教育階段四至六年級復課;5月4日小學教育階段一至三年級、幼兒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全面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