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政府將於明日(周六)至下周二(10月1日)期間舉行「中華民族雕塑園開幕式」、「各族青年交流活動」以及「中華民族青年文藝匯演」系列活動。屆時來自全國的各族青年將來澳並為大眾帶來精彩表演,加強各地青年的連繫及認識,共賀國慶分享喜悅。 市政署昨(26)日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詳情。「中華民族雕塑園開幕儀式」將於明日在何賢公園舉行,開幕儀式包括由主禮嘉賓為雕塑園及展覽館進行揭幕與揭牌儀式,並有各族青年一同表演。 儀式後,中華民族雕塑園正式對外開放,透過56座民族雕塑以及圖片、動態影像和民族物品資料等,讓公眾認識民族精神與民族特色,感受中華民族和平、和諧、和睦精神以及各民族大團結的美好祝願。市政署將中華民族雕塑園由大潭山遷至何賢公園,使其與園內的澳門回歸紀念亭、周邊的澳門基本法紀念館和金蓮花廣場有機結合,成為學習《憲法》和《澳門基本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以及培養愛國愛澳情懷的教育區。
輕軌氹仔線最快或可於下(10)月或11月剪綵啟用。為配合輕軌氹仔線開通,特區政府將於今(27)日與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為期十年的「輕軌系統運營、經營及維護的批給公證合同」。
由澳門娛樂設備廠商會主辦的2019 澳門休閒科技展(簡稱「MGS 」)將於11 月12至14 日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舉行。今屆「MGS 」一如既往展出最先進和創新的娛樂產品,高峰論壇更邀請了專家及企業領袖,分享行業最新資訊,以及投資、監管程序及相關法律的真知灼見。 MGS 組委會昨(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展覽內容。澳門娛樂設備廠商會陳捷表示,今年展覽面積近20,000 平方米,並與澳門電訊有限公司建立5G 技術夥伴關係。 今屆「MGS 」的主題是「定位平台、中心、基地,打造灣區海上樞紐」,展場分為七個獨特領域:休閒科技、綜合度假城採購、旅遊文化、遊戲設備、酒店環保、酒店用品、安防產品與服務。屆時將展出現今最好的娛樂科技產品,同時亦提供一站式服務,參展及與會人士可以開展業務、收集信息及分享經驗。 此外,今屆展覽的峰會論壇更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就全球(尤其是亞太地區)娛樂業發展相關問題發表演講,主辦單位希望論壇能夠成為相關領域的領導項目,以便業界能及早進行戰略和投資規劃。
市政署將於10 月份推出「飲食及飲料場所牌照電子化服務」,場所牌照的續期由申請、繳費至領牌全程均可透過網上或流動裝置辦理,方便申請者隨時輕鬆辦理;至於續牌的審批工作天則維持承諾60 日內完成。 市政署昨(26)日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上述服務。由下月起,申請續牌的人士進行網上繳費後,便可在家中自行下載電子准照及列印。為配合新服務,牌照將取消使用防偽紙張印刷的要求,透過增加二維碼作防偽識別及查閱最新場所資料;第三方只需透過掃描二維碼,便可連結到網頁驗證牌照資料是否真確。整個牌照續期的過程,從申請、繳費至領牌,申請者安坐家中已可透過網上或流動裝置辦理,實現「不須走」的電子化服務。 市政署表示,由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8 月期間, 逾3,500 人次選擇親臨市政署辦理有關服務;選擇網上辦理的有288人次。對於網上服務使用率偏低,市政署表示會加強宣傳;另一方面,如申請人是長者,不熟悉網上服務,亦歡迎他們親臨門市或致電28337676 查詢。
澳門海關於周一(23日)破獲一宗由本澳走私貨品回內地中山的案件,當場拘捕兩名內地男子,其後亦拘捕一名澳門男子。事件中截獲108箱包括電子零件及燕窩的貨物,市值約為澳門幣1,500萬元。
由兩名內地男子組成的「扒竊雙雄」,專門在本澳中區賭場附近街頭犯案,一個月內已偷取過馬路的遊客合共85,000 元現金。司警接報調查後前(25)日成功拘捕兩賊。 司警稱,被捕兩名內地男子分別姓肖,31 歲,無業;姓杜,30 歲,工人。涉嫌「加重盜竊罪」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案發在上月27 日及本月7 日,司警先後接獲兩宗街頭扒竊案,兩名內地男遊客分別在星際酒店及永利酒店附近的斑馬線遇竊,過馬路時被偷走袋內折合約澳門幣85,000 元現金。司警經調查後鎖定目標,發現涉案的肖某及杜某聯手來澳犯案,並專揀過馬路途人落手,兩宗案件均藉故用雨傘遮擋事主的視線,其後再趁機落手,得手後迅即逃離本澳。 兩名疑犯本月23 日再次入境,前日杜某經關閘離境時被捕。司警其後又在祐漢公園拘捕肖某,兩人被捕後拒絕合作,司警現正追查贓款下落。
經濟局局長戴建業昨(25)日在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中表示,因應近期國際經濟形勢的轉變,加上鄰近地區局勢對本澳經濟的影響,當局留意到本澳中小企的經營狀況有所調整,今年暑假有半數中小企的生意較去年同期下跌。 經濟局會留意「十一」黃金周的市道和經濟形勢的轉變,適時為本地中小企提供協助。
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會長、都市更新公司第一副主席謝思訓昨(25)日出席活動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本澳現在約有8,000 幢樓宇,空置率達8%,大多集中在舊區30年樓齡以上舊樓,與鄰近地區相比嚴重偏高,現時逾30年樓齡舊樓逾5,000 幢,舊樓失修有機會出現危險狀況,只能通過都市更新解決。他指出,本澳舊城區主要面對道路較窄的問題,且缺乏停車及社區設施,都更能夠將細小地塊整合,變成更大地塊,以改善舊區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