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日前發生12歲女學生被九名同儕欺凌事件,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認為事件「好嚴重」及不能接受,因為這事並非同學之間爭吵、打架,而是涉及童黨,強調對校園欺凌「零容忍」。 譚俊榮上周五(22日)出席活動時回應本澳再發生校園欺凌一事,他指現已交由有關部門偵查事件,不希望事件涉及有組織的黑社會,強調若發生欺凌事件,特別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必須透過法律處理。當局亦會加強與家長、學校預防校園欺凌的宣導工作,建立和諧校園環境。 另外,魯彌士主教幼稚園校工懷疑性侵案因證據不足歸檔,譚俊榮稱,尊重有關方面的決定,又指社文司不是偵查及司法訴訟的部門,但會尊重檢察院的調查結果,重申不容許任何校園性侵、校園欺凌、家暴等行為發生。
網上情緣騙局令本澳一名25歲女社工中招,女事主雖然最終沒有破財,惟她發給「情人」的裸照及視頻,卻怎樣也追不回來。 司警上周五(22日)公布案情時指,一名在本澳任職社工的25歲女事主,本月8日透過社交網絡平台識一名30多歲自稱美籍華裔「工程師」的男子,兩人愈聊愈契合,「工程師」在網上施展甜言蜜語展開追求,不久兩人發展成為網上情侶。 網戀期間,女事主把自己的裸照及視頻發給「男友」欣賞,「男友」見時機成熟,上周三(20日)早上給女事主發了一則訊息,指由美國給她寄來一包裹,但需要她支付港幣24,600元關稅才能接收。女事主不滿收禮物竟要她付錢,遂向「男友」質問,對方訛稱包裹內有一枚訂情戒指及35,000元美元現金,不會讓她吃虧,著她盡快先將款項匯入一香港指定賬戶。 女事主愈想愈覺不對勁,懷疑受騙下拒絕付款。「男友」見奸計不得逞,乾脆撕破臉皮指會將她裸體照片及視頻上傳網絡,甚或發給傳媒,令她身敗名裂,女事主大怒下報警求助。 司警已接手調查案件,暫時未有人被捕,事件中女事主沒有金錢損
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昨日上午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澳門特首崔世安先後致辭,並由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簡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昨(21)日上午在香港舉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致辭時表示,未來發改委將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充分聽取社會意見,持續深入研究,推動實施若干關係民生的重大政策舉措,形成以《規劃綱要》為總體藍本,以若干專項規劃和配套政策為支撑保障的規劃政策體系。 他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必須緊緊把握四項原則,分別是堅持「一國兩制」、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以及以人民為中心。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主題演講時表示,香港參與大灣區發展,將由聯繫人角色轉為積極參與者、促成者及推廣者,有利香港參與大灣區,讓全港市民都成為大灣區的受惠者。 林鄭月娥指出,「一國兩制」是建設大灣區的優勢,也是大灣區邁向國際的重要基礎。中央領導已多次重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堅持過程中,必定會堅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並不會像有些人擔憂,到時「兩制」界限模糊,也不會導致香港的單獨關稅地位弱化,更加不會令香港被內地同化。 林鄭月娥稱,將按照《規劃綱要》的指導方向,積極與中央有關部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攜手合作。香港未來的重點工作包括:第一,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第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第三,為優勢範疇開拓發展空間;第四,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第五,推動青年創新創業;第六,充分用好香港的國際聯繫和國際網絡,向海外推廣粵港澳大灣區,吸引資金和人才落戶大灣區。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粵港澳大灣區宣講會上發表講話。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三地共同的重大機遇,廣東將抓住這個重大機遇,以更高站位,更大的格局,深度對接中央要求,舉全省之力推動大灣區建設,全面提升改革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馬興瑞稱,廣東省在大灣區中將有六點聚焦,第一,聚焦規則銜接,深入推進大灣區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加強三地在各領域規則對接;第二,聚焦創新驅動,攜手促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布局建設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加強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對接;第三,聚焦互聯互通,積極完善內部快速交通網絡,共同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 第四,聚焦產業發展,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攜手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第五,聚焦對外開放,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大灣區企業聯手走出去;第六,聚焦民生扶持,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廣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配套政策,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為港澳同胞在內地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民聯智庫與澳門城市大學昨(21)日聯合舉辦「灣區核心引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學術座談會」,藉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出台之際,深入認識其思路脈絡;並探討本澳青年在灣區的角色及發展前景。 主講人之一的城大「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周平表示,灣區的建設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的交流合作。他建議,澳門應利用多元文化優勢,積極拓展國際化的旅客市場,延長旅客逗留期;其次是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培訓相關法律人才,形成產業鏈;第三則是促進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最後則是以新填海區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點,形成智慧城市設計。 另一講者、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則認為,本澳青年要融入灣區首要是靠政府主動推動,同時社會各界亦要作積極配合;而《規劃綱要》中在科技範疇亦著墨不少,她認為本澳青年能藉此發揮所長,並以本澳自身「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優勢,在未來多與灣區城市交流合作,從而為青年創造和發掘更多就業機會。
本澳1999年回歸前一年,腥風血雨的江湖仇殺仍未偃旗息鼓,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歪風連監禁囚犯的監獄亦不能倖免;其時本澳兩大黑社會幫派在監獄內廣收門生,以圖增加拼搏實力,當時屬於「水X 」幫會其中一名姓李小頭目,疑因「收? 」不果乾脆滅之,結果釀成兩死一重傷的嚴重刑事罪行。
一名本澳婦人及一名內地男子可謂稱得上「周身刀」,且張張鋒利!惟二人攜帶受管制刀具進入珠海之際,被拱北海關截獲,拱北海關表示,進出境旅客勿隨意攜帶管制刀具、仿真武器、槍支彈藥等各類涉及公共安全禁限類物品,違規攜帶甚至逃避海關監管,海關將依法扣留並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首宗被截獲走私管制刀具案件,發生於上周四(14日)下午5時許,拱北海關隸屬港珠澳大橋海關關員在客車入境隨車驗放廳對一名內地旅客進行截查,從其攜帶兩個行李箱內查獲疑似管制刀具51把,刀刃長度均超15厘米。經詢問,該旅客攜帶上述行李從德國法蘭克福機場乘機飛抵迪拜國際機場,隨後轉機飛抵香港國際機場,經港珠澳大橋入境時被海關截查。 第二宗發生本周二(19 日)上午10 時許,一名竇姓澳門女子經拱北口岸「無申報通道」進入內地,期間關員對其進行截查,從其隨身攜帶手提袋查獲疑似管制刀具三把,均已開刃,其中一把刃長逾26厘米。竇婦聲稱,上述刀具只是準備攜帶回珠海家中自用,並無其他用途。 拱北海關表示,根據《公安部關於印發<管制刀具認定標準> 的通知》(公通字〔2007 〕2號)規定,匕首、三棱刮刀、帶有自鎖裝置的彈簧刀,其他相類似的單刃、雙刃、三棱尖刀和其他刀尖角度大於60度,刀身長度超過220毫米的各類單刃、雙刃和多刃刀具,全部屬於管制刀具。同時,根據海關總署公告2013年第46號,管制刀具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限制進出境物品。
欠債、吸毒、失業、失學……香港販毒集團最喜歡招攬這些背景複雜的香港男女來澳帶毒及散貨。一名有吸毒習慣且失業的19歲港男,早前被香港販毒集團僱用來澳散貨,但第二度來澳後已被接獲線報的司警盯上,前天(20日)他在內港被司警截查時從身上搜出27小包可卡因,司警之後在港男供出販毒集團在本澳其中一個收藏及交收毒品的「中轉站」,起出90小包可卡因,行動中共撿獲117 包可卡因,約值澳門幣13 萬元。 被捕港男(19歲),無業。較早前司警接獲線報指,有香港販毒集團指使一名香港男子到澳門內港一帶從事販毒活動,向賭場活動人士兜售毒品可卡因。司警經分析情報後鎖定嫌犯身份,前天(20 日)在內港一帶部署行動。 至當天傍晚,司警發現港男身影,於是對他進行跟蹤監視。當港男步行至內港25號碼頭時,司警見時機成熟馬上上前截查,當場在他身上搜出27小包可卡因,約重9.84克、相信是販毒所得的澳門幣1,300 元和港幣2,500 元毒資。 嫌犯承認犯案,並供出其餘毒品藏在該區酒店的一樓廁所內,司警之後在該廁所的假天花上搜出90小包可卡因,約重33克。行動中共檢獲117包可卡因毒品,共重42.83克,約值澳門幣13萬元。 嫌犯承認一直有吸食毒品習慣,由於在香港失業及欠下賭債,在某屋苑球場遇上販毒集團人士,被招攬來澳從事販毒活動。於數日前第一次來澳兜售毒品,每出售一小包毒品可獲取澳門幣80元報酬。至於收藏在廁所內的毒品,他供稱是販毒集團一早收藏在廁所內,並透過電話指示他取貨。嫌犯將被控以不法販賣麻醉品及精神科藥物罪、不法吸食麻醉品及精神科藥物罪,移交送檢察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