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前(14)日表示考慮立法規管青少年酗酒。有社服機構團體對此表示,不少酗酒人士都是在青年時代就開始接觸酒精,有必要及早預防,鄰近地區對青少年接觸酒精已有一定法例規管,反觀澳門一直沒有相關法例,酒精類飲品青年輕而易舉就可以購買得到,呼籲社會關注相關問題。 愈早接觸酒精 愈容易成癮澳門基督教新生命團契總幹事劉展瑞昨(15)日受訪時表示,有研究指出,青少年愈早接觸酒精,未來成癮的機會愈高。過往接觸不少酗酒個案,未成年就已經有飲酒習慣,甚至是「醉住咁上來」見輔導人員。另外,青年人年少氣盛,飲酒後容易與人發生口角或打鬥。他建議政府可參考鄰近地區,禁止任何商店或食店向未滿18歲人士售賣酒精,避免青少年太容易接觸得到。 劉展瑞稱,他所屬的團體今年收到幾十宗有關酗酒的諮詢,主要是酗酒者的親屬諮詢。他稱,酗酒者一般都是處於「懵懂期」,意識不到飲酒有問題。 而事實上依賴酒精除了對健康造成傷害,對家庭關係也有負面影響,甚至造成家暴等問題。加上一旦身體對酒精有依賴,麻木去戒酒會有一定的健康風險,必須等身體慢慢適應,故酗酒有必要在成癮前及早預防,應在青少年時期灌輸相關認知。 香港現有法例訂明,酒吧、餐廳等領有酒牌的場所,不准18歲以下人士飲用令人醺醉的酒類。更修例在今年11月底起,任何人不准以零售、郵購或網購形式向未成年者售酒。法例內「令人醺醉的酒類」定義,是含乙醇多於1.2%並適合或擬作為飲品飲用的酒類 。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網站欄目《安全與您》昨(15)日刊登文章指出,由於電話監聽屬於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調查取證方法之一,本就屬於嚴格的訴訟行為,自然屬於司法保密的範圍。 由此可見在本澳法律制度中,已有一套既定規則規範刑事偵查階段的保密性,在現行刑事訴訟制度下,刑事警察機關或負責調查的機關同樣需遵守司法保密的義務,無權將受司法保密約束的訴訟行為及文件內容公開,其中包括與電話監聽有關的資料。但根據《刑事典》規定,如認為對澄清事實真相屬適宜者,主持有關訴訟階段的司法當局可決定許可發出證明,讓人知悉有關行為及文件的內容。 雖然如此,本澳政府包括保安當局對於將來是否公開有關資料及是否設立部門負責統計及公開通訊截取相關資料持開放態度,歡迎社會各界繼續理性討論。惟須注意的是,即使社會普遍支持公開有關資料或設立有關部門,根據澳門現行法律制度,公開資料不能違反司法保密的原則,也不能侵犯司法當局的法定權限,新制度或規範的設立絕不能盲目,不能動搖及損害本澳現行的司法制度。
由澳門亞太拉美交流促進會主辧,聯同阿根延、巴西、哥倫比亞、古巴、墨西哥、秘魯等十個拉美國家合辦的「2018拉丁美洲文化節」,於昨(15)日下午假澳門旅遊塔揭幕,活動將舉行至下月30日。 主辧方表示,「拉丁美洲文化節」已是第六年舉辧,旨在一步在澳門推廣拉美文化,加深本地居民和遊客對拉丁美洲的認識。澳門亞太拉美交流促進會理事長魏美昌致辭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拉丁美洲國家參與活動的同時,活動內容還可以延伸到旅遊、商務等其他領域。 今年舉行的九個主要活動中,除一向深受歡迎「拉丁美洲美食嘉年華」,讓大眾領略秘魯、阿根廷和墨西哥的美食之外,還新增「澳門咖啡及茶品文化節之品味拉美」環節,介紹上述拉美國家出產的咖啡豆、沖泡咖啡技巧,以及阿根延著名的「瑪黛茶」;還會舉辧「拉丁美洲酒品味節」,讓參加者品嚐拉丁語系國家的美酒。 此外, 今年圖片展主題為「異同共賞——拉美人士、傳統服裝」,將展示拉美國家的不同的服飾與文化的獨特魅力。而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及有興趣的機構對拉美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此次文化節將於澳門大學、旅遊學院及澳門科技大學舉行拉美文化系列講座。屆時由多位拉美國家駐澳門的總領事將作為主講人,與聽眾直接互動。
由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葡語國家文化周」在10月帶來系列精彩活動,其中將展出三位藝術家作品展覽,其中展覽之一有「澳門藝術家作品展覽——馬偉達《北—南》」於昨(15)天下午6時30分在駐澳葡萄牙領事官邸舉行開幕儀式。 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秘書長徐迎真致辭時表示,澳門是歷史悠久的東西方文化交匯點,同時也是聯繫中國和葡萄牙語國家人民獨一無二的橋樑,冀通過藝術展覽等文化周系列活動,加深中國、葡語國家和澳門的文化交流 。 藝術家馬偉達為澳門土生土長的畫家和平面設計師,曾多次參與澳門本地和外地舉辦的展覽和文化活動,其藝術作品的文化價值獲澳門特區政府高度評價。是次作品展帶來馬偉達近期多幅藝術作品,不單展示澳門文化和精神的創作力,也體現了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的魅力。是次作品展覽展期至下月8日,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11時至下午5 時 。 (林嘉欣攝)
一名相信是來澳旅遊女子,連日在本澳多處街頭裸露身體拍照,並放上互聯網,在網上流傳。治安警察局昨(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治安警展開調查,透過天眼系統作追蹤,已掌握相關人士身份資料,相信為一名女遊客,正追尋其下落。治安警呼籲,無論市民或旅客,在公眾地方應注意自身所作出的行為,避免對他人造成滋擾,行為人亦有可能負上相關法律責任。根據《刑法典》,在公眾地方暴露性器官,可能觸犯「暴露行為罪」,一經定罪,可處最高一年徒刑或科最高120 日罰金。
傳統上10月份多股災,港股本月11日就「爆」了一次,當日一度挫逾千點,最終跌停927點收場。雖然近日大巿有反彈,但港股衰鴻遍野已成事實,巿場亦普遍預料短期大巿繼續有大波動。而在熊市市況下,投資者多有撈底博反彈的投機心態,但偏偏此時此刻低吸風險一點也不低,應以「現金為王」的策略,並應調整心態,有「捨得離場,盡量保留實力」的心理準備,先自保求生才能從中獲益。 面對大市跌勢已成,投資者在熊市傳統的略策是盡量持現金,俗語有話「現金為王」。在熊市時,基本上所有板塊的走勢都向下,連較強抗跌力的收息及公用股亦要回調,所以持現金等同保留實力。這與基金經理投資組合必須投資股票不同,他們需要「換馬」公用、高息股,博取組合跑贏大市恒指,而散戶可以大部分以至全部資金轉為持有現金,等待明確見底反彈訊號再入市。 不過「講就容易,做就難」,散戶在熊市中的心態調整,嚴守紀律,切忌「手多多」做錯決定,才是治本。皆因不少散戶會於股份或大市急挫後,入市博反彈,惟熊市反彈通常一閃即逝,散戶一般難以捕捉;而熊市的走勢是一浪低於一浪,反彈過後卻是再持續下滑,屆時「手多」的散戶隨時須要長期「遙望家鄉」或慘蝕離場。
司警昨(15)日在孫逸仙大馬路近「觀音像」岸邊,發現一具男性屍體。警方及消防立即到場處理,海關亦派出人員協助釐清案情。 昨(15)日早上約7時15分,一名前往觀音像上班的保安員,發現一名男子,俯伏在退潮後的石灘上,立刻報警處理。 消防員到場進行檢查,證實死者已無生命跡象。司警初步調查,死者剛死去不久,身上的傷痕懷疑是在海上漂浮時,被行駛船隻的螺旋槳打擊所造成。司警透露,死者姓李,男性,年約50歲,持內地往來港澳通行證,在死者身上沒有發現遺書,死因有待法醫驗屍確認。全案已交由調查科跟進。
《長者權益保障法律制度》將於下(11)月19日生效,法案整合所有涉及長者權益制度,旨在讓人人皆有敬老之心,關懷及支持長者,構建老有所屬、老有所為、老有所養共融社會。本澳長者現時生活在物質上基本不缺,但在精神健康上支援仍有待加強。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從事社會事務多年,經常接觸長者,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老友記」要過豐盛退休生活,除金錢上支持,精神寄託也相當重要,是令「老友記」保持活力來源,很多長者主要不是追求回報,而是想繼續貢獻社會,或學習新事物獲取滿足感,發揮餘熱,其熱誠甚至不比年輕人弱。
媽祖文化遍布全球多個華人地區,當中澳門的媽祖文化在中國華南地區備受尊崇。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明金昨日表示,由昨日(15)日至18日舉行的「第十六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主辦單位希望通過媽祖文化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突出澳門文化的影響力,加強澳門同海內外華人、華僑,特別是港、澳、台同胞的情感交流、文化交流和經貿交流,帶動澳門文化旅遊事業和經濟進一步發展。 陳明金說,澳門是一個與媽祖文化有深厚歷史淵源的城市,期望通過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將世界範圍內的廣大媽祖信眾邀請到澳門,共同紀念媽祖羽化升天的日子。他相信在澳門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第十六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是次活動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辦,澳門特區政府、澳門中聯辦、中華海外聯誼會、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協辦。昨日出席嘉賓計有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董事顏奕萍、湖北省人民政府省港澳辦副主任章良華、新聞辦副主任榮罕君、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秘書長吳聯盟等。 湖北省也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促進鄂澳兩地之間的交流互動,為鄂澳搭建更多合作平台,開拓更多合作領域。今年主要節慶活動包括文化旅遊節開幕典禮、大型祭祀及祈福活動、澳門天后宮媽祖繞境及駐駕祐漢公園、「湖北,從長江走來」主題展、「靈秀湖北」旅遊推介會、荊楚文化專場演出等。
由無煙澳門健康生活協會主辦,衛生局和社會工作局資助的「2018 無煙校園互動劇場」——《追緝藍毛毛》巡演拉開序幕,日前於聖羅撒女子中學千禧堂進行特別場演出,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處長何剛、社工局代副局長李麗萍、衛生局控煙辦柯慶建醫生、教青局成教中心主任黃達財、協會理事長蔡田田及副理事長戴顯揚到場與近300師生一同觀看。 副理事長戴顯揚介紹,本次是協會繼2016年再次舉辦無煙校園劇場巡演,今年劇目為偵探懸疑劇,講述發生狗隻中毒死亡事件,控煙督查通過蛛絲馬跡偵緝兇手的故事,揭露捲煙及電子煙危害,普及新《控煙法》內容。劇情引人入勝,在破案過程中,需要學生尋找線索,並做出思考與分析,判斷誰是疑兇,從而決定故事結局。這種互動模式與開放式結局,提高同學參與性,啟發觀眾對煙草尤其是電子煙辯證思考,建立正確認知,提升對煙商營銷手段的辨別力。 理事長蔡田田致辭表示,近年出現新型煙草製品,例如氣霧型電子煙及加熱型電子煙,網絡宣傳鋪天蓋地,鼓吹危害甚微,或有助戒煙。市民及青少年有時難以辨識信息來源及真偽,最為可靠及權威的資訊可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聲明。世衛指出,電子煙含有多種化學成分,例如尼古丁、金屬、丙二醇、煙草特異性亞硝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等,威脅人體健康;且沒有證據表明加熱煙的危害小於傳統煙草製品,電子煙對戒煙沒有幫助。值得重視的是,電子煙對於青少年的尼古丁使用,具有門戶效應,即相較捲煙,更易使用電子煙並產生尼古丁成癮。所以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及時以青少年喜愛的活動模式,傳遞並強化「拒絕所有煙草製品」觀念。 互動劇場之後將在中葡職中、嘉諾撒聖心、培道、聖保祿、鏡平、永援、三育、菜農等十餘所中學巡迴演出。有意向學校可聯繫協會預約安排,電話8296 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