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挑戰與機遇並存

送走2018,迎來2019,新的一年開始,祝願所有《力報》讀者新年進步,身體健康。2018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澳門面對不少困難,無論外圍形勢還是內部環境,都考驗特區政府治理與應變能力,在行政長官崔世安領導下的特區政府,強力應對挑戰,一一化解困難,繼前年「天鴿」風災後,去年再遭「山竹」超強颱風正面襲擊,在特區政府宣導下各界團結協作,成功應對「山竹」襲擊,展示澳門上下一心團結精神。 雖然過去一年周邊市況不穩定,在多種不確定因素下,澳門經濟持續向好, 失業率維持低水平, 公共財政穩健,整體社會保持穩中求進,政府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金融政策。 截至 2018 年9月底,特區財政儲備中的基本儲備為1,475 億元,超額儲 備為 3,670 億元。2017 年財政年度的預算結餘為 404 億元, 待完成有關結算程序後,超額儲備總額將達 4,074 億元,即財政儲備總額 5,549 億元,外匯儲備 1,548 億元。 展望2019年,澳門挑戰與機遇並存,最受市民關注的交通及住屋兩大問題仍有待解決,雖然輕軌氹仔段有望今年通車,但可能要到今年底才有望正式通行,加上今年掘路工程近300項,交通壓力依然嚴峻。雖然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在立法會上表示,今年重開經屋申請, 提供約4,000個單位。然而,有關經屋單位仍未落成,上樓依然無期,解決居民住屋問題仍需加倍努力。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重申「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提供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和重要門戶,是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上往來距離最近的經濟發達區域。澳門與佔總人口2.6億多的葡語系國家有著緊密關係,可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引入葡語系國家路徑。 經濟多元發展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已初見成效,但仍受到企業規模細小、土地和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短缺制約。因此,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有必要通過區域合作拓展產業發展空間,解決土地、人力資源短缺「瓶頸」,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提供新機遇。 另一方面,澳門需要提升自身發展的素質和能力,增強整體競爭力,尤其人才培養方面,人才是創新根基, 是增強城市綜合實力重要保證,政府需優化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完善人才政策和相關配套制度, 整合本澳緊缺人才需求資料, 配合大灣區各城市定期發布和分享的相關資料,促進大灣區人才資訊交流,制訂有利於人才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政策。

02/01/2019
19297

私校通則建議設校董會

至少七名單數成員組

行政會完成討論《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通則》法律草案,法案建議辦學實體須設立校董會,由校長、教師及家長等至少七名單數成員組成,亦可邀請更多不同社會界別人士、校友等加入,每學年至少召開兩次平常會議。此外,辦學實體本人或其代表,以及校董會主席,不得擔任校長職務。 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及教青局代局長梁慧琪上周四在政府總部發布《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通則》法律草案,以規範澳門特區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的開辦、管理、組織、運作、關閉及辦學實體的轉換。法案建議,辦學實體須設立校董會,職權包括委任和免除校長、核准學校人員編制、決定學校指導性方針、發展規劃、監督學校運作等。 梁慧琪補充,目前全澳有77所學校,當中十所為公立學校、67所為私校。67所私校中,經2014年調查,64校已有校董會。早前在諮詢過程中,收到不少居民對校董會的關注,如在25項關於校董會意見中,有20項意見期望在校董會中加入家長和教師成員。雖然法案要求校董會需由校長、教師及家長等組成,但亦可邀請更多不同社會界別人士、校友等加入。至於家長及教師的組成比例則沒有具體規定,基本由校董會委任。 法案亦規定學校須成立校園危機管理專責小組,制訂安全守則和監察措施,以及處理危急或突發事件,以保障學生安全。梁慧琪指出,目前各校都設有危機管理小組,因應流感、颱風暴雨停課、不幸事件發生等問題工作,未來專責小組只是將現行指引提升至法案層面。 法案對學費及選擇性服務費作詳細規定,學校不得強制學生或家長贊助辦學或向其收取學費及選擇性服務費以外款項。學校須遵守政府財政規章規定,以專款專用方式使用財政支援。如不遵守相關規定,批給實體可要求返還全部或部分已批出款項,並由財政局稅務執行處進行倘有的強制徵收。 法案提高行政違法的處罰金額,按違法行為科一萬元至五十萬元罰款,並增加附加處罰和累犯的規定。受罰對象由教育機構調整為辦學實體,如存在公共利益,教青局可公開處罰決定。法案建議自公布後緊接的學年首日起生效,但具體需待立法會審議通過日期決定。

02/01/2019
1011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