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打造宜居、宜遊的綠色環保城市,然而有意見認為成效未如理想,其中空氣質素、固體廢棄物、潔淨能源等方面尤其引人關注。在環保問題上,近年來公眾環保意識愈來愈強,亦不乏有各種努力的嘗試,但似乎政府態度「原地踏步」,未見積極以政策引導社會行動,更何談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以潔淨能源為例,根據資料顯示,本澳的日照幅度優於歐洲中部,與上海水平差不多,太陽能應用前景不錯,只要建築物頂部沒有太多遮擋便可安裝。當局曾在一些泳池和旅遊學院等地測試,測試效果好,每年有超過1,000 滿載發電小時的太陽能可以利用。在2015 年,當局訂立太陽能電力價格,企業或個人可在建築物安裝太陽能設施,將產生的電能出售予電力公司,長遠而言有利可圖,更能支持綠色能源。然而,能源辦在去年1月表示,合共收到十個安裝太陽能系統個案,當中只有一個是私人樓宇,似乎推廣情況未如理想。 據香港方面專家表示,推動再生能源初期成本較高,需要有政府支持,否則公眾意願較低。 就本澳而言,主要能源供給是依靠內地輸送,自身發電能力不足,若果能在私人樓宇推廣一定規模的太陽能系統,平日可以「幫補」電網,一旦發生如風災斷電的情況,亦可以提供部分應急能力。而另一種可能,就是在遍布各區的大型酒店建築安裝,最近就有博企宣布在酒店天台安裝大量太陽能發電板,估計每年最高發電量將近770 萬度電力,相當於1,500 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總用電量。有關注環保人士認為,政府若能在政策法規上給予鼓勵和配合,相信會有更多企業效法。 除了電力,塑膠亦是近年來引起極大關注的環保議題之一。人類無限制地使用塑膠,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危害早有公論,而澳門作為一個國際旅遊城市,塑膠的使用量相信會令人吃驚。膠袋、吸管、包裝盒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帶來大量便利,但在沒有垃圾分類習慣、沒有循環回收能力的澳門,只有減少源頭使用量,才能避免堆填區進一步爆棚、出現「垃圾圍城」。面向未來,澳門欲成為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必將遇到更多此類難題,政府有關部門宜盡早規劃行動,莫再落於「少做少錯」的窠臼。
澳博及美高梅的正副賭牌將於2020年3月屆滿,有消息指兩個賭牌會率先短期續約。 博監局局長陳達夫昨日出席立法會小組會會議時回應,有關六個賭牌的技術意見已交到上級,又指任何決定都要基於科學數據,目前未有任何消息可以公布。至於兩間博企有否接觸過政府,陳達夫則回應「無可奉告」。 六個賭牌將陸續到期,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去年曾在立法會上表示,處理賭牌到期將遵循的兩個原則,即協助本澳邁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以及保持行業的區域競爭力,行政長官在具備說明理由下,可一次或多次延長合約總數不得超過五年。當賭牌合約到期時,特區政府仍傾向公開招標。
非洲豬瘟疫情在內地持續擴散,澳門市政署表示持續關注疫情發展,並與內地有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確保供澳活豬穩定和安全。同時亦呼籲市民切勿食用不明來歷豬肉及私自攜帶肉類入境。 市政署指出,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野豬和家豬是唯一自然宿主,其他動物不會感染該病毒,且不傳染人類。從目前研究顯示,非洲豬瘟屬於典型豬感染的疾病,現階段也不太可能出現基因變異而傳染人情況,對人體健康和食品安全並不構成威脅。非洲豬瘟病毒不耐熱且容易被破壞,食用前必須將豬肉徹底煮熟,處理生豬肉後要徹底洗手,生豬肉和其他即食食品要分開處理和擺放。 由於非洲豬瘟是感染家豬及野豬的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能受到感染,且暫仍未有疫苗可預防豬隻受感染。為防止疫情擴散,多個國家或地區對受感染的養殖場均採取撲殺、無害化處理以及消毒等措施。因此,養殖場一旦發生非洲豬瘟個案,對當地的豬隻養殖業會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而本澳並沒 有活豬養殖業。 市政署稱,供澳活豬來自內地檢驗檢疫部門監管的註冊場,為確保本澳活豬穩定供應及食用安全,市政署與內地海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內地相關監管部門亦已制定供澳活豬防控措施,持續加強對供澳活豬養殖場的檢疫監管,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下,積極協調供澳養殖場活豬調配,保障內地活豬對澳門市場的穩定安全供應。
潮流近期興手搖飲品,相關店鋪在本澳更開到成行成市,這種包裝醒目、顏色鮮艷的飲品,尤其深受年輕人追捧;不過,在民政總署(今改為市政署)食品安全中心去年底一項有關手搖飲品的抽查結果顯示,雖然手搖飲品的安全及衛生狀況未見異常,但糖分含量普遍偏高,一杯約600cc全糖果茶,含糖量相當於11粒方糖。有專家指出,飲用一杯高糖手搖飲品,產生的熱量相當於一碟碟頭叉雞飯! 食安中心指出,一天飲用一杯600cc全糖果茶,已超出世衛建議一個成年人每日2,000卡能量的攝取量,建議市民一日不要飲超過一杯。至於如何在口腹之欲及健康之間取得平衡,則只能看各人的取捨了。
修訂《社屋法》及《經屋法》正在立法會小組進行細則性審議。議員蘇嘉豪昨(3)日到政府總部對兩項法案提交四項修訂案,包括建議將社、經屋申請人年齡下限均維持於18 歲等。 蘇嘉豪受訪稱,法案原建議將社屋申請人年齡下限調升至23歲,現建議社屋申請人年齡下限維持於18歲;並建議解除社屋申請人「不得為全職學生」限制。經屋申請方面,蘇嘉豪同樣希望,申請人年齡下限由法案建議的25歲,改為維持於18歲;建議增設經屋家團申請人須有至少一半成員為本澳永久性居民。 蘇嘉豪表示,有關四項修訂案主要涉及社屋及經屋的申請條件,其他關於經屋重設輪候隊伍、計分項目與標準、禁售期規定等,基於法律技術的複雜性,團隊將繼續研究並爭取適時提交其他有關修訂案。
冀通過大型慈善活動,「點燃未來希望你我做起」,為貧困山區建學校。由GP32主辦,澳門緬甸友好協會、澳門緬甸商會及澳門企業聯盟協會承辦,中緬集團呈獻的《澳門首屆百變貓步小天使》,在澳門歸僑總會會址舉行。 中緬集團主席黃德來博士表示,「取之社會、用於社會」扶苗助長,GP 32願景十分迎合集團理念,擔任《澳門首屆百變小天使》冠名贊助,集團將繼續支持GP 32未來活動。GP 32主席王淑芳表示,GP目標導航,是由九位中港澳企業組成,整合每位手上資源,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精英創造最強生態圈,為慈善貢獻綿力。隨後中緬集團主席黃德來與廣州市戴偉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麥紹雄向主辦單位贈送支票,由GP 32主席王淑芳接收。 現場除了有小朋友百變 Catwalk Show 比賽、攤位遊戲、街舞表演、緬甸歌舞、還有特邀嘉賓:香港TVB明星李綺雯,粵港澳三地歌手李健、蘇慧恩、關兆國、M.U.P 豹哥、黃振威、陳艷華等同台表演,場面溫馨歡樂。 開幕剪綵儀式由中緬集團主席黃德來博士、廣州市戴偉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麥紹雄、澳門緬甸友好協會會長黃瓊成、GP 32主席王淑芳、香港TVB明星李綺雯、台灣偶兔文化有限公司洪詮富導演等嘉賓主持。
被文化局列入文物清單的青洲山,近期發生一宗怪事,有人在海拔54.5米高的青洲山休憩區內,利用樹椏作支點,設計出一組非常具「土炮」(意指原始、騎呢)味道的健身器材,包括體操項目的吊環、一端有握柄另一端連著石油氣罐的重量拉力器,這還不止,更把專做仰臥起坐(sit-up)的健身椅及歎茶用的茶几,由老遠搬上山,一個儼如露天的「健身休憩俱樂部」即告成形! 雖然有部分青洲山街坊並不介意有此設施,但文化局得悉事件後,於上月30日報警,指出在受保護文物上進行包括砍伐樹木等未經授權工程,已觸犯《文化遺產保護法》,屬刑事罪行。司警調查後將案件列作「加重損毀罪」處理,同日拘捕疑犯鍾伯。 不過,年逾六旬的鍾伯昨天對本報記者稱,他的所作所為是為居民服務,縱使被入罪坐牢,亦無怨無悔!
在青洲山上未經授權打造「健身休憩俱樂部」涉嫌觸犯「加重損毀罪」的本澳男子鍾伯,雖然昨日受訪時堅稱「為居民服務」,縱使被判有罪亦無怨無悔,但青洲坊會理事長張捷前天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譴責鍾伯破壞青洲山體的行為,強調「清除雜草」不等於可以破壞山體植被,否則不僅僅是破壞自然環境,更會造成山體水土流失,危及山體的安全。張捷建議,當局應該向青洲附近居民說明,引導居民去認識和正確保護青洲山,不要遭歪理誤導。
青洲山植被及樹木被違法開墾及砍伐事件有最新進展,司警在事發現場青洲山拘捕一名在寒風中健身的本地六旬男子,居住在附近社屋的涉案男子原來於上月初在上址自行開墾山體,修健樓梯及在山上自製健身器材,最終山體受到破壞,男子同時惹上官非。 司警昨日透露,案中被捕男子姓鍾,62 歲,本澳居民,退休人士;涉嫌觸犯「加重毀損罪」已被移交檢察院處理。 青洲山山體範圍屬於被評定的文物場所,受到《文化遺產保護法》保護。近日該山山腰的步行徑附近,被發現面積約20乘30 米面積的山體遭破壞。文化局去年12 月30 日下午4 時許報警,司警接報後於同日傍晚6 時許在上址發現涉案鍾男,當時他正在寒風中健身。 司警又在現場發現一把鋤頭和一把鐮刀等砍伐工具,以及用石油罐和鐵鍊連著的自製健身器材等。鍾男承認去年12 月初開始,每日到該處斬樹、修建梯級及添置上述自製的健身器材,詎料用心修建的青洲山「健身房」惹來官非!
本澳不少老店不僅是澳門人的集體記憶,也是澳門文化的重要名片,然而許多老店卻因經濟模式的轉變要面臨歇業的命運,如何保護一代人的回憶,令澳門本地文化得以傳承,就是當局重要課題。澳門連鎖加盟商會聯同經濟局組成「老店扶持小組」,支持「澳門特色老店」傳承,去年推出「澳門特色老店評定」計劃。澳門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昨(2)日表示,計劃至目前已有21 間老店成功入圍,而未能參與計劃的商戶,大部分均因未有商標註冊或年資未逾40 年等原因未獲條件申請。有意見就認為申請門檻較高,難以參與。 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澳門連鎖加盟商會主席黃仁民、澳門連鎖加盟商會理事長吳雪綺,昨日上午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與聽眾探討本澳特色老店傳承。 劉偉明在節目上表示,計劃推出以來,當局共收到29 份申請報名,其中有21 間老店入圍,範疇包括珠寶、餐飲等,現正進入公眾評審階段,最終獲評定的老店將獲專業團隊設計品牌定位和經營策略,協助他們提升競爭力。劉偉明指出,部分未能參與商鋪戶因未有商標註冊或年資原因未獲條件申請,認為過往部分商戶較注重於澳門本土發展,從而忽略商標認知重要性及自身歷史的重視。去年截止10 月31 日止,當局已共收到13,762 宗商標註冊申請,與2017 年同期相比上升約三成,反映商戶對商標注冊的重視,相信是與商戶有意到大灣區發展有關。 「特色老店評定計劃」去年7 月16 日開始接受申請,申請評定的商號需為商號或商標創立達40 年,並經營超過30 年以上的老字號,且符合傳承獨特的產品、技藝、服務具澳門地域特色、具良好信譽、得到廣泛社會認同及非特區庫房債務人等條件。 「澳門特色老店評定」計劃當中,商標註冊作為特色老店評定計劃條件之一,同時要求老店仍需具獨特的產品或技藝、本地底蘊、商號或商標創立40 年或以上等條件,有意見認為門檻較高, 出席節目的黃仁民解釋, 該評定標準是參考內地有關規範以及綜合多方面意見所得,認為能挑選出極具特色老店,且提供協助,現階段暫未打算降低申請要求。 另有聽眾反映,現時面臨租金和人力資源缺乏等原因,導致老店經營困難,同時見證澳門不少老店相繼結業,味道更大不如前,表示惋惜,期望政府可在經營上多方面作出有效的扶持計劃,助特色老店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