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昨日舉辦座談會,探討房地產中介人的挑戰和機遇,會長吳在權稱,至去年12月底,澳門房地產經紀累計有5,082人,房地產經紀全年人均住宅成交只得約兩宗。 他表示,雖然去年所有不動產成交額為852.28億元,按年上升15%,但去年房地產中介人1,607個,若以成交額1%計算佣金收入,則2017年平均每個中介人營業額僅為53.03萬元,等於每個月約4,4000元收入,但尚要承擔所有營業費用及佣金給經紀等。他認為業界正面臨惡劣的經營環境、營商日益困難,苦不堪言。 吳在權又指,隨著科技進步,有內地城市已可以使用支付寶直接線上租房,只要符合一定的信用條件,便可免中介和免按金,對傳統的房地產中介造成一定影響,商會關注這方面的發展。 出席座談的大律師梁本立會上分享案例。他提醒業界,即使當租約完結或租客沒有交租,業主也無權與中介人到相關單位「換走人把鎖」,必須遵從法律途徑解決,否則將有機會觸犯非法入侵他人住宅及損毀罪。
本澳「爛尾樓之王」的「海一居」鬧得全城哄動之際,原來亦有數名本澳苦主在珠海斗門縣中了「爛尾鋪」陷阱!「爛尾鋪」雖不及「海一居」向「空氣」供死會那麼悽慘,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每人平均損失十多萬元人民幣,最終能否像「摩爾百貨廣場」買家獲發還部分款項那麼好運,則只能盼望珠海市政府出手相救了! 協助苦主的立法會議員施家倫指出,內地法律規定樓盤銷售必須要有預售證及一定手續,但有部分內地樓盤發展商利用本澳《房地產中介業務法》只能規管澳門中介人及澳門樓的漏洞,在沒有辦足證件的情況下,向本澳買家推銷,而本澳買家不懂當中程序,於是便中招。施家倫又稱,現時已向澳門中聯辦及珠海市政府反映事件,但能否成事,他也不敢斷言。
過去曾協助過數宗內地「爛尾樓」本澳苦主的立法會議員施家倫(圓圖)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已將斗門「爛尾鋪」事件轉告澳門中聯辦,又與珠海市政府協調,現時珠海市政府正按照法律程序幫小業主追討。但他坦言,這類案件可透過司法訴訟追討,可能需要一段漫長時間,甚至也有可能在開發商倒閉或轉移資本的情況下,會遇到「執行難」問題,如發展商有心「著草」,真的會血本無歸。 施家倫稱,內地法律規定銷售樓盤,必須要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和一定手續,但有部分內地樓盤利用本地法律空隙,在無預售證情況下就到澳門銷售,所以要到內地買樓首先要看有關項目開售有否預售證。 但反觀洪小姐的案件,她也不太清楚發展商是否有提供預售證明。如果沒有預售證的話,即使地產銷售說得天花亂墜,都不要盲目投資。同時,一定要對開發商以往的起樓業績有較全面的了解,選擇業界口碑好、從業時間長的開發商,最終交易成功的機會較大。 他續稱,據內地法例規定,發展商要買賣樓花,必須把得到的錢存入保障戶口,受政府監管;同時,他強調買賣合約非常重要,呼籲欲在內地投資買樓的市民,一定要仔細看每一個條款,簽約時要認真謹慎。
2016年逾700名業主因購買了珠海「摩爾百貨廣場」售後「返租」的商鋪,結果遭發展商違約而強行減租,當中涉及約190位澳門業主。至去年9月,原投資人之一的澳門商人羅盛宗宣布,會將融資所得的4,020萬元人民幣,在同年9月底和10月分兩次發放予澳門業主,事件才得以解決。 事緣澳門業主於2012年至2013年期間購入「摩爾百貨廣場」的部分商鋪,當時發展商承諾與業主簽訂包租協議,在租約未來九年,每年均會有一定的租金回報。至2016年,發展商以商場營運不善為由,無視合同規定降租不超過10%條款,強行減租50%,令業主損失慘重。商鋪業主除澳門人,還包括港台珠及海外華僑,涉及金額近十億元人民幣。 去年,羅盛宗表示,根據珠海市政府和區政府的會議紀要、全體小業主的要求,他們答應將原全部投資分紅的1.73億元人民幣全部退回,以此一攬子解決糾紛。 事後大部分澳門業主同意賠償方案,即原投資者分兩期發還合共六成的租金,雖然非得回全數投資,但亦對賠償方案表示接受。
司警昨日舉行「大廈防罪之友」治安交流會議,司警局局長薛仲明表示,今年頭四個月入屋盜竊立案數字為23宗,比去年同期增加13宗,合共損失700多萬元。這些「爆格」案件八成發生在高層住宅,其中氹仔是高發地區。薛仲明局長指出,作案者犯罪模式有所改變,賊人多數選擇早上時段以假鑰匙開門,或從外牆攀爬入屋作案。 司警呼籲居民和大廈管理員須時刻保持警覺,做好家居防盜措施,免讓賊人有機可乘。
士多鳥拜斯大馬路松柏新邨地下一單位,昨日清早發生火警,逾100名居民要疏散,一名年約30歲女住客吸入濃煙不適,需送往山頂醫院治理。消防初步調查後,相信是其中一住戶房間的枱燈因電線短路引發火警。 火警發生在昨日早上約7 時50分,消防人員接報到場撲救,當時現場火勢相當猛烈。消防稱,消防人員到場後,共開兩條喉撲救將火救熄,期間有102名居民疏散,其中80人自行疏散,22人需消防協助疏散,事件中一名年約30歲的女居民,由於吸入濃煙感到不適,需由消防救護車送往山頂醫院接受治理。 消防初步調查後,相信是其中一名住戶房間枱燈電線短路引致火警,真正事故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20多名「海一居」業主昨(30)日早上與中國銀行開會,討論「海一居」業主按揭供款事宜。 會面長約一個半小時,會後「海一居」業主聯合會主席高銘博受訪表示,早前終審法院的判決令3,000多名業主感到失望,又指業主現在還繼續供樓「猶如供緊空氣」,認為銀行應共渡時艱,「特事特辦」,讓「海一居」業主暫停供款。 高銘博(圓圖)指銀行現時持開放態度,但他認為銀行作為參與方,當時有份推動「海一居」樓盤銷售,認為銀行應負上一定責任。他表示接下來會向銀行提交聲明書,交代停供的原因,讓銀行與金管局及保利達集團解決業主供款問題。他稱,近日發現有一名「海一居」業主已從合法途徑停止供款一年多的個案,期望銀行可一視同仁,讓所有業主停供。強調停供不等斷供,待政府有確實方案或按當時意願起樓,業主可以繼續供款。
每年6月至8月是夏季流感高峰期,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林松醫生昨日表示,當局已儲備16,000劑夏季流感疫苗,有需要市民即日起可前往衛生中心接種。 林松醫生稱,不少市民已在今年初接種冬季流感疫苗,夏季流感的病毒與去年的冬季流感差不多,去年底今年初已接種冬季流感疫苗的市民,毋須再接種夏季流感疫苗。他稱,好難預計夏季流感的嚴重程度,當局會作最壞打算做好準備,包括儲備抗病毒藥,可應付十多萬人的需要,呼籲市民毋須擔心。 林松醫生表示,今年初本澳流感情况和近期鄰近地區的麻疹疫情,引起市民關注防控傳染病工作,有助較好控制傳染病。林松發現,過去市民對傳染病的傳播方式並不清楚,部分傳染病已有疫苗預防和藥物治療,即使出現部分病人,傳染病的影響亦有限。他透露,曾有公司要求衛生局隔離患上流感的員工,但只要流感病患停工,已可減少傳播,沒有隔離流感病患的必要性。 呼籲提前接種 兩周後方起效果衛生局強調,流感疫苗需要兩個星期才會生效,呼籲市民在高峰期之前提早接種。衛生局傳染病防制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表示,打疫苗不能完全確保不感染流感,但能保證減輕流感症狀,令出現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大大降低。
由本澳六個建築商會組成的「澳門建築業發展關注小組」昨(30)日舉行工作報告新聞發布會表示建築業界長期缺乏倉儲用途的土地,原先政府批給業界的地段已不夠用,成為行業發展的阻礙,建議政府考慮暫時騰出部分閒置土地,如氹仔新填海土地E2區予業界作存放建築材料及機械之用,以及藉大灣區計劃向廣東省租借土地,以作為本澳業界存放建築材料及機械的倉儲及後勤基地。 小組代表之一的建築置業商會會長劉永誠在會上提到,希望當局可增加土地用途靈活性,土地利用政策應因應社會發展作出調整,紓緩住屋需求及土地短缺問題。他又表示,近日有很多在臨時批租期未完成發展而被收回的土地,相信很多相關的訴訟隨即開展,意味著有關土地在一段時間內不能被利用,不利業界及社會發展,希望政府能在相關方面達成共識,解決問題。此外,小組亦建議改善私人發展項目的審批流程。
體育局和民政總署合辦、衛生局協辦的「2018世界挑戰日」活動昨日(30)舉行,居民、各界人士及團體只要在早上7時至晚9時,連續進行15分鐘的體育運動、康樂遊戲或體能等任何形式運動,便可以向體育局登記參與人數,今年與澳門對賽城市是危地馬拉的米斯科市,人口約為68 萬。 主辦方昨日亦安排了兩場助興活動,逾百學生分別在祐漢公園廣場及議事亭前地進行體操運動,實行「全城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