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正引頸以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條文出台之際,橫琴新區規劃國土局日前對《橫琴新區與保稅區、洪灣、灣仔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下稱:《規劃》)進行批前公示,上述三個區域將發展成為珠海城市新中心,橫琴自貿區還將與高欄港聯動發展,探索建設自由貿易。這勢必為該聯合發展新區的樓市帶來新機遇。早前拱北地下商場非法找換店突然被取締,暴露了作為珠海巿中心的拱北一直以來規劃混亂、更新緩慢、環境惡劣,以及人口密集等問題,如果不是其作為連接澳門關閘的地段優勢,居住在拱北實在不是一個聰明選擇。 近年深圳的城巿中心一早已不在羅湖,而是褔田及南山,中心轉移的幅射影響令現時以至連龍崗的樓價亦令人刮目相看。 羅湖就好比拱北,最早發展亦最快面臨都巿更新問題,經過幾十年發展,羅湖的樓宇開始殘舊,但重建一個項目比在一塊空地上起樓的麻煩多幾重,就算政府政策支持,單計業權一環就得花上發展方鉅大的時間成本,如果遇上條件談不攏的業主,那項目發展更有可能面臨失敗,而相信拱北亦面臨同樣情況。 所以, 不少城巿的政府都會開闢新城巿中心,這並非把都巿問題掩埋不理,只是時間可以運用得更有效率,深圳已是一個活生生例子,褔田及南山區現時商場、新屋苑林立,除了把都巿人口更有效率地分布,亦能令城巿內各區域的功能分工更明顯。 橫琴自貿區本身發展定位已具備多個層面,由當初的旅遊休閒、環保及創新產業等層面,但現時在大灣區概念下,橫琴的定位將擴大很多,包括粵港澳三地,涵蓋範圍增加了金融、貿易及航運這些產業,連帶創新產業亦得到加強,特別有橫琴成為貿易中心,航運中心,以及粵港澳三地的金融中心。 橫琴未來在商業方面的發展會有很大的空間,但發展空間及人口卻不足夠,所以在「一體化規劃」下,橫琴自貿區、十字門及保稅區,再加上現在的洪灣、灣仔及高欄港區域合組為一個新城巿中心,將加速政府部門、企業及人口進駐。未來流動人口增加,將帶來住屋企需求,當新城巿中心樓巿將起支撑作用。
「2018 北京·澳門合作伙伴行動」開幕式暨簽約儀式今(28)日在北京舉行,京澳雙方簽訂三份合作協議。雙方均認為,京澳兩地互補性強,合作發展空間十分廣闊,期望藉著「京澳合作夥伴行動」,不斷深化交流合作,更好地造福兩地人民。儀式昨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宋哲、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北京市政協秘書長嚴力強及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等主禮。 行政長官崔世安致辭時表示,京澳兩地交往歷史悠久,合作基礎穩固。在兩地政府大力推動和社會各界著共同努力下,自2016年「京澳合作伙伴行動」啟動以來,兩地合作機制進一步密切,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透過舉辦青少年交流、公務員交流、愛國教育等不同類型活動,深化兩地人文合作。雙方還透過相互參加重大展會,打造兩地會展品牌,進一步促進雙方的經貿、投資、旅遊等合作。此外,圍繞中醫藥、體育、科技、教育、交通管理等不同領域簽訂多項協議,有序拓展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合作不斷向前推進。 崔世安指出,澳門把加強京澳合作作為重要部署,全面推進澳門與內地互利合作。京澳兩地在很多領域具有明顯的互補優勢和巨大的合作空間,未來將要進一步開放思想和創新合作,尤其要在澳門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中,搭建平台、創設機會,深入推進京澳合作。 吉林致辭時就雙方未來合作方向提出四點,包括:第一,完善合作機制,打造全方位溝通對接格局。充分發揮兩地政府部門、商協會、媒體、社會團體等積極作用,加強交流對接,營造濃厚氛圍,形成推動合作發展的整體合力;第二,堅持產業引領,不斷拓寬合作領域。積極推動兩地企業在基礎設施、經貿會展、文化旅遊、教育醫療、科技、金融等領域的雙向投資,抓好標誌性和重大合作專案的運營。 第三,推動互利共贏,服務重大國家戰略。京澳都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城市。鼓勵兩地企業聯合開展海外投資並購、基礎設施建設,共同開發沿線市場;第四,加強人文交流,夯實合作發展根基。雙方未來將繼續加強旅遊合作和人文交流,激發兩地人民愛國情懷,為拓展各個領域的務實合作奠定深厚的基礎京澳雙方在儀式上簽署三項合作協議,包括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與北京市體育局局長趙文代表雙方簽署《北京市體育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體育局冬季體育運動合作協議書》、勞工事務局局長黃志雄與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桂生簽署《北京市與澳門特別行政區職業培訓交流合作協議》、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與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宋宇簽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加入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意向書》。
端午節將至,龍舟鼓響,「2018澳門國際龍舟賽」將於下月16至18日舉行。太陽城集團一直積極響應及參與本澳文化體育活動,今年首次派出龍舟隊參與「2018澳門國際龍舟賽」。龍舟隊前(27)日在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舉行下水禮拜神儀式,由太陽城集團執行董事施仲舒及公共及社會關係部高級副總裁李素茵主持,帶領眾健兒為本屆賽事及太陽城集團龍舟隊祈福,祈求比賽順利。 李素茵表示,太陽城集團一直致力推動本澳文化及體育事業。 龍舟競賽作為中國一個傳統體育項目,其彰顯的不單是團隊合作,更能帶出中國傳統體育精神的傳承。 李素茵表示,太陽城集團行政總裁兼董事周焯華先生期望透過參與傳統體育項目,帶動及提高員工的積極性與合作性,引導青年善用餘暇並感受傳統文化及精神。 李素茵還表示,集團首次派出龍舟隊參與一連三日的澳門國際龍舟賽,分別派出兩支隊伍競逐標準龍500米及小龍賽200米賽事,龍舟隊早前已積極備戰,希望能爭取好成績。有健兒表示,對集團能派隊參與澳門國際龍舟賽感到高興,一定會盡力參與賽事,力爭佳績。
這是一個真人真事的校園「欺凌」事件。事件中的11歲小男生嘉俊(化名),天生患有「聽神經處理異常」(即俗稱聽障問題),又有輕微焦慮及抑鬱症,但嘉俊就讀的是一所沒有「融合教育」的學校,更經常成為同學作弄的對象。 事情發生在四年前,當時七歲的嘉俊,上課期間被幾名同學在教室強行「剝褲」、十歲讀小五時,短袖白襯衫被同學當畫板「畫花晒」、11歲讀小六時被同學以頗「侮辱」字眼起「花名」,由於嘉俊天生缺陷很難化解怨屈,一度向媽媽透露想自殺! 校方的解釋是「同學頑皮」、「改花名,冇乜嘢」、「你睇下(件衫)洗唔洗得甩(污漬)?」由於校方的反應相當「賴皮」,嘉俊媽媽憤怒了,惜要替兒子轉校同樣困難,只望教青局能伸出援手……
本周五為「六·一國際兒童節」,為喚起社會關注兒童的權利和福祉,多個政府部門和民間團體於本月底至下月初期間舉辦一系列以「兒童權利」的發展權為主題的活動。系列活動由社會工作局、法務局、民政總署、教育暨青年局與體育局組成「2018 年六·一國際兒童節組織委員會」主辦。 昨(27)日上午10時共560名小學生前往氹仔軍營禮堂,參加「小學生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氹仔軍營文藝表演」,來自35間學校合共650多名師生參與,學生與解放軍聚首一堂,合演精彩文藝節目。期間更設有國情知識問答環節,有學生指透過活動感受到軍人親民一面。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與2018年「六·一國際兒童節」組織委員會合辦之「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園遊會」活動,於昨(27)日假關閘廣場工人體育場舉行,今年主題為「同心攜手護幼苗,兒童發展齊向前」,節目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舞台節目表演、親子遊戲、攤位遊戲、兒童保健等多項活動。 工聯總會婦女委員會主任郭淑華在活動開幕式致辭時表示,工聯總會向來關心兒童健康成長,透過主題活動為子女和家長提供一個歡樂互動的平台,共享天倫之樂,從而促進家庭和諧關係。 郭淑華表示,澳門現時雙職工家庭和需輪班工作的情況普遍,不少家長因工作無法照顧子女,子女的照顧與教育問題成社會關注焦點。工聯總會作為勞工團體,多年來促請政府積極推動落實家庭友善政策,包括增設男士有薪侍產假、餵奶鐘、延長女性僱員產假,以及推動企業制訂彈性輪更制等,以構建和諧溫馨的家庭,使家庭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有團體對澳門無障礙設施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殘疾人士認為澳門無障礙設施數量和種類不足,相關設施指示欠清晰,設計欠缺人性化,如公共設施沒有無障礙通道,導盲磚會因設計不當、修路等因素,出現突然中斷問題等,令殘障人士出行變得困難。 群力智庫昨日公布《本澳無障礙設施調查研究報告》,結果顯示,49.3%受訪殘疾人士認為本澳無障礙設施只是「一般」,「不足夠」的有23.49%。另外,佔22.92%受訪人士認為澳門無障礙設施最普遍的不足之處是「數量不足」的,「設計不合理」的佔21.59%,「設置地點不明確」的佔18.05%,認為「維護不到位」的佔16.39%。 澳門傷殘人士服務協進會秘書長何國明舉例,公共行政大樓、銀行、戲院、港澳碼頭正門階級、商場食肆、公屋等不少公共設施,均只有梯級、沒有地台及無障礙通道,以及行人道導盲磚破損嚴重,或因修路、被路燈、消防喉阻礙而出現中斷等問題,令殘疾人士未能充分使用來改善生活或出行問題。
由澳門特殊奧運會主辦,金沙中國有限公司贊助的「特奧關愛智障運動員健康計劃」年度身體檢查,於昨(27)日下午在特奧會總會舉行,約有100位來自不同機構的智障人士出席參與。活動上,金沙中國向特奧會致送20 萬元支票,作為對此計劃的支持。 「特奧關愛智障運動員健康計劃」自2014年9月開始獲金沙中國贊助,為有需要的智障人士提供醫療資助和服務,至今已有過百名智障人士受惠,其中包括接受牙齒檢查、特制扁平足檢查、配帶助聽器、聽力詳細檢查、物理治療等。受惠者的家長都表示,計劃能夠大大改善智障子女的日常生活,令他們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質素,活出精彩人生。 澳門特殊奧運會執行總監蕭宇康表示,「特奧關愛智障運動員健康計劃」在前年得到國際特奧會肯定,在整個亞洲地區,澳門是首個地區推行此計劃,而未來泰國及印度等地區亦會開展。
澳門大學前(26)日下午舉辦「2018年畢業典禮」,行政長官兼澳大校監崔世安在澳大校董會主席林金城,校長宋永華,副校長倪明選、馬許願、高薇等陪同下主持典禮。今屆學士學位課程準畢業生有1,400 多名,分別來自人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法學院、科技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當中有42名不同學院的優秀準畢業生完成榮譽學院課程;此外,澳大還向63位優秀畢業生頒發學術獎項和獎學金。 行政長官崔世安致辭時表示,「教育興澳」、「人才建澳」是特區政府既定的發展戰略。高等教育是整體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儲備的重要平台。特區政府全力推動教育發展,激發創新活力,加快建設教育和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從政策支持、資源投入、制度完善等多個層次,提升教育素質與水平,為建設終身學習社會而努力。
澳門大學前(26 日)早上8時舉行首次升國旗儀式,成為澳門首間舉行升國旗儀式的公立大學。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及師生等共800多人到場觀禮,見證歷史時刻。 升旗儀式由「澳大學生國旗隊」共21名隊員擔任,主旗手為澳大學生會理事長,隊員為確保儀式順利進行,早前專程到解放軍駐澳部隊氹仔軍營訓練,學習升國旗儀式的程序、步驟、動作和要領,並在校內進行多日練習,駐澳部隊教官亦專程到場指導。 澳門學生事務長彭執中表示,澳大將於舉行重要典禮和重大日子的早上舉行升旗儀式,包括畢業禮、開學禮、國慶、澳門特區成立紀念日、元旦等。 他稱, 其實澳大每日也有升旗儀式,但不是以典禮形式,他認為以典禮形式進行升旗活動能凝聚學生愛國愛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