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日)是「國家憲法日」,行政長官崔世安昨日在行政長官辦公室網站發表題為《增強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貫徹基本法精神》的特首感言。崔世安表示,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和澳門立區基礎,體現了包括澳門居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呼籲澳門市民學習憲法和《基本法》,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傳承愛國愛澳的光榮傳統。
最低工資制度是否應該設立,一直是大政府主義者與小政府主義者爭辯的焦點。就在本澳社會熱議最低工資立法的同時,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特朗普就為甚麼是小政府主義做了最好的詮釋,共和黨的減稅法案當地時間2日獲得參議院通過,未來企業稅將由35%降至20%,成為美國稅法數十年來最大的改變。特朗普成功為富人加薪,一直支持他的中西部低薪工人仍然愛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明確指出,稅改法案通過後,未來十年的直接獲益者,將是美國收入最高的一小群人,《紐約時報》則指,法案所創造的稅務減免,接近五成會流向全美1%的頂級富豪,而年收入少於75,000美元的族群,在優惠期後就要面對加稅的問題。共和黨的理由是,這種做法可以透過減低富人的稅款,刺激他們消費、投資,從而推動整體經濟增長,惠及美國各個階層。 也就是從上而下、樓上吃肉樓下喝湯的「滴漏效應」。 也就是說,只要企業能賺錢,打工族就不必擔心貧窮問題,富人賺錢自然少不了你一份。然而從行為經濟學來看,富人資產增加後,與其選擇擴大投資、增聘本地員工,更多人選擇投入資本市場,以錢賺錢。因此樓上吃肉時,樓下未必能喝到湯。 小政府主義者相信,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愈少,經濟發展才會更健全,而最低工資制度影響企業獲利,就是對自由市場的干預。大政府主義者則相信,政府應該干涉經濟行為,以擺脫經濟蕭條或預防經濟過熱,並且保障勞工權益、主導財富重分配、掌握稅收等等,而基本工資制度則是保證低收入族群的社會安全網。 許多國家的做法,是兼容兩種看法的優點,一方面等待企業「滴漏」惠及百姓,一方面設立最低工資制度,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兩者間如何拿捏,便是每個社會、每個政府都要克服的難題。而每個出現最低工資制度需求的社會,都有一群低薪工作者,如何保障低收入人士的生活水平,則是構建一個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標。 勞資雙方對最低工資的看法沒有誰對誰錯,然而用人權觀點連結最低工資,並不是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有效策略,政府或許可以考慮,將最低工資政策與促進低收入行業發展措施相結合,即使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以多項配套結合減稅措施,希望能夠促進就業,提升薪資成長;而企業主也可以思考,最低工資制度不代表無法評核員工績效,低薪策略又是否是時候改變?若以效率工資角度來看,重賞之下有勇夫,「提高薪資」未必一定等同於「成本增加」,反而有可能提升獲利。尤其對飲食業而言,本澳做為讓人感受幸福的「美食之都」,但為食客奉上美食的侍應,是不是也同樣能感受到幸福呢?
澳門童軍總會前天(周六)晚上7時30分假萬豪軒酒家舉行「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十八周年暨澳門童軍總會成立三十四周年慶典」,行政長官崔世安等出席。澳門童軍總會會長馬有恆表示,繼續配合特區政府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方針,為本澳青少年提供更優質、更多元的訓練和活動。 慶典星光熠熠,行政長官崔世安伉儷、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老栢生等多位政府官員及社會人士出席;內地、香港及新加坡童軍和青年組織亦有派員到賀。澳門童軍總會理事會主席梁少培致謝辭,感謝社會各界人士支持。 會長馬有恆致辭時表示,今年是澳門童軍總會重要的里程碑,經過34年努力,終於成功加入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成為第168名會員,這是對本會一直以來推動童軍發展的肯定。回顧一年會務工作,各旅部常規訓練不斷,全年舉辦了30多項訓練與活動。澳門童軍總會分別組織代表團前往冰島、蒙古、阿塞拜彊、菲律賓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活動及會議,加強與世界各地童軍組織交流,同時組團前往內地考察,加強與內地青少年團體聯繫。總會今年繼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未來將繼續切實履行童軍精神、凝聚各方青年力量,為祖國繁榮進步,為澳門創造美好明天共同努力奮鬥。
獲得首屆新濠盃「漢語英雄」比賽冠亞季軍的隊伍一行30人,上月28日啟程赴千年古城西安進行為期五日的文化遊學之旅。是次交流團獲得澳門中聯辦文教部與陝西省教育廳大力支持。交流團由澳門青少年教育促進會會長陳群頌任團長、「漢語英雄」項目製作人吳靖任副團長。 獲得首屆新濠盃「漢語英雄」冠亞季軍的澳門培正中學(中、小學部)、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中、小學部)、新華學校(中學部)和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小學部)共六支隊伍獲邀參加。 五日行程中,除參觀西安及周邊歷史古蹟、讓學生親手製作當地手工藝品、品嚐陝西特色食物外,還將參觀西北大學,體驗名校氛圍,參加陝西民俗文化講座;到西安中學交流,實地參觀當地漢語文化的推廣和落實工作。 團長陳群頌表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程中特別安排到歷史故事《長恨歌》的發生地華清池等景點參觀,西北大學專門為學生舉辦陝西民俗文化講座,希望同學們能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與實地所見所聞結合起來,相互印證、增廣見聞,回到澳門後把這些經歷與身邊親朋分享。 新濠盃「漢語英雄」澳門青少年漢語知識大賽,由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冠名贊助、澳門青少年教育促進會和學園周報主辦,思路傳媒承辦,於今年10 月22 日圓滿落幕。
澳門弦樂協會將於本月16日晚上8時假理工學院禮堂舉辦《迪士尼音樂會》。該會會長關偉霖表示,《迪士尼音樂會》是一場從製作到演出都是由本澳音樂人、樂手、中小學生共同創造,音樂會門票收益扣除基本開支後會捐贈給「人人流浪狗澳門義工團」,用音樂做慈善,帶給社會更多溫暖和希望。 是次音樂會由文化局、教育暨青年局及澳門基金會贊助。關偉霖、澳門弦樂協會理事長洪永健、「人人流浪狗澳門義工團」副會長陳燕清、澳門棋人娛樂製作有限公司歌手陳慧敏等嘉賓,日前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活動詳情。 關偉霖表示,是次音樂會由青年指揮家黃曉婷帶領澳門弦樂協會及鮑思高粵華小學合唱團合演,弦樂與童聲帶領觀眾共遊迪士尼夢幻世界,演出迪士尼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獅子王》的Can YouFeel the Love Tonight、《美女與野獸》的同名歌曲、冰雪奇緣之LetIt Go,其中一些樂曲更特別邀請澳門歌手陳慧敏、程文政等演唱。 關偉霖稱,該會希望未來能夠結合更多不同的本土文化與藝術資源,以「感受生活」、「中西融合」等主題,與其他藝術媒介共同創作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將音樂與文化保育帶進社區。
每年一度澳門體壇盛事,由體育局及澳門田徑總會主辦,旨在推動澳門體育運動發展,增進本澳與各地友誼,推廣本澳體育及旅遊事業;由銀河娛樂集團冠名贊助的「2017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昨日順利舉行,賽事吸引多達12,000名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本澳跑手參加,起步禮由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體育局局長潘永權、澳門田徑總會會長馬有恆等主持。 特邀運動員,肯尼亞的基利華(Felix KiptooKirwa)和其胞姊,巴林籍的姬利娃(Eunice JepkiruiKirwa),雙雙刷新大會記錄,包辦路程42.195公里的全程馬拉松男、女子組冠軍;基利華以兩小時10分01秒破紀錄成績衝線衛冕,姬利娃亦以兩小時29分12秒的輕鬆姿態破紀錄封后,兩姊弟分別獲得冠軍獎金、特別獎金以及破紀錄獎金共62,000美元。雖說兩人是同血緣,惟兩人在今次賽事就代表肯尼亞及巴林兩個不同國家出賽,並攜手贏得冠軍,成為今次澳門銀娛馬拉松賽事的一時佳話!
澳門馬拉松跑手陳頌業及許朗,在昨日舉行的「2017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中,分別贏得澳門區男、女子組全馬冠軍,兩人更同時打破個人紀錄,許朗更是第十次奪冠。 陳頌業繼去年成功衛冕之後,以2小時38分28秒成績再次奪冠,獲得獎金15,000澳門元。他於全馬男子組賽事總成績排名第13。相比起上屆時間,陳頌業今屆快超過兩分鐘,他直言對此感到有點意外,認為是次賽事,各個跑手都做了充足準備。 而第十次成為澳門區女子組全馬冠軍的許朗,以兩小時55分46秒成績,打破澳門紀錄,比歷屆紀錄快了四秒,除獲得冠軍獎金15,000澳門元外,更可獲得破澳門紀錄獎金澳門幣40,000元。她在全馬女子組賽事總成績排名第11,成績驕人。她賽後受訪時表示,今屆比賽天氣不錯,而自己身體狀況亦良好,因此能在賽事中取得好成績。
受限於土地資源,本澳目前仍有十多間學校校舍在裙樓之內,特區政府於2016年推出「藍天工程」計劃, 希望利用15到20年時間,為各間學校提供足夠的辦學空間,改善學生的學習成長環境。 隨著對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這項計劃或有望加速推進。立法會昨日就社會文化領域施政方針展開辯論,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已提出在逸園賽狗場用地回收後,利用其空間建設四間學校,加上未來回收的閒置土地與新城填海區A區土地,他有信心不用15年,便可完成「藍天工程」,讓校舍重見藍天。
立法會昨日辯論明年度社會文化領域施政方針,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及轄下官員列席會議。多名議員在會上關注到醫療範疇相關的議題,包括離島醫療綜合體未來的營運規劃、「智慧醫療」及專科學院的進度及詳情,向司長及官員提問。
立法會昨(30)日辯論明年度社會文化領域施政方針,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指出,要建設「美食之都」,應結合各種文化內涵,推動構建「創意城市、創意澳門」;又稱未來將以美食為基點,並糅合科技與創新,激發帶動各個創意領域的蓬勃發展。 澳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將激發不同創意元素的聯動。要令「美食之都」帶動文創產業發展,就要鼓勵旅遊業界、飲食業界、文創業界攜手合作,做好美食文章,講好美食故事,充實「美食之都」內涵。 除了美食領域外,「創意城市網絡」還包含創意設計、電影、文學、媒體藝術、音樂及手工藝與民間藝術,未來將以美食為基點,通過與上述各項創意元素融匯、互動, 並糅合科技與創新,全方位打造「創意城市、創意澳門」,激發帶動各個創意領域的蓬勃發展。 在美食推廣上,支持本澳特色美食的傳承及發展,吸引旅客到不同社區品嚐地道美食及購物消費,促進社區各類零售業的共同繁榮。 在人才培養上,旅遊學院籌備設立廚藝中心,培養多門類,高素質的廚藝人才。另外,石排灣CN6a教育用地興建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踐中心」,將設立「國際廚藝區」,引入各國創意烹飪,提供廚藝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