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6)日召開平常會議,邀請勞工事務局與治安警察局,探討澳門家傭輸入的監管機制、家傭市場亂象及「過冷河」問題。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袁小菱、委員陳偉斌總結時引述勞工局指,未來半年將會把「職業介紹所准照制度」提交到立法會會討論,建議每間職介所須聘請「就業服務指導員」,並通過由勞工局訂定標準的考試;至於中介公司濫收費用問題,會用家傭薪酬來制訂收費標準,以免僱主承擔不必要費用。 而「過冷河」問題,袁小菱引述治安警稱,現時已有「網上影像系統」作相關工作,而未來將開發電子化平台,當局希望在2019年中推出名為「外傭身份認別證」,又稱「智能藍卡」,希望解決僱主手續辦理,及支付薪酬等問題。
關閘地下巴士總站經歷「8.23」風災摧殘停用至今,原定修復重整工程需要耗時兩年,引起許多批評。當局決定「特事特辦」,儘量縮短工期。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日在立法會辯論明年運輸工務範疇施政方針時透露,相關工程已經得到行政長官崔世安批准,得以豁免受《噪音法》限制,未來將會每周七日、每日上午8時至晚上10 時全力施工,期望縮短原定兩年的工期,減輕對市民的影響。
立法會昨(5)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辯論運輸工務領域2018年度施政方針政策,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出席。期間,多名議員關注公共房屋建設問題,會上亦有議員向羅司反映建議將經屋申請恆常化,即使不恆常化亦可以定期開放申請。羅立文則回應指,政府目前以「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方針制定政策,「社屋為主」意思是「社屋優先」,非指數量經屋的申請不會作恆常開放申請。
有議員於昨日立法會辯論大會上關注填海新城A 區4,000個私人樓宇單位的用途,建議在A 區興建公務員宿舍及中轉屋,以及應優先考慮設為「澳人澳地」。運輸工務局局長李燦峰回應指,現階段「完全冇諗」以後4,000 個私樓單位會賣給誰;羅立文司長亦表示,沒有考慮在新城A 區興建公務員宿舍或中轉屋。 議員吳國昌稱,整個填海新城規劃應有方向,以回應澳門居民的住屋需求。他建議新城A區的4,000個私樓單位,應設為公務員宿舍、中轉屋等;B區用作新型公共房屋用地;4,000個私樓單位即使是留作私人發展用地,應考慮設「澳人澳地」。 李燦峰回應指,在規劃中主要定義該4,000私樓單位為住宅,以及考慮樓宇環境的條件,但是否設為「澳人澳地」及以後賣給誰,現階段「完全冇諗」;羅立文亦表示,沒有考慮在新城A 區興建公務員宿舍或中轉屋。 另外,羅立文亦稱,新類別公共房屋計劃已「擺埋一邊」。 政府曾展開諮詢,但同意、反對和不清楚的意見各佔三分一,亦有很大意見認為政府未做好社屋及經屋,故不宜再考慮設新類別公屋。
立法會昨日就運輸工務司來年施政方針進行辯論,議員質疑政府對巴士公司加價的理由,羅立文司長表示,三間巴士公司每月收入約1.1億,其中70%政府補貼,對政府支出造成一定的壓力。 多位議員質疑政府稱「巴士公司加價亦冇賺多咗」的說法,現時車資為3.2元,增加至六元的話即補貼由1.2元變成補貼三元,認為如果巴士公司無賺更多的話,「啲錢去咗邊」。 羅立文回應指,現時車資成本實際為6.6 元,如果市民以「澳門通」支付僅需付兩元,不及成本的30%;至於將車資調升至六元,市民需要負擔三元車資,政府再負擔另外三元,巴士公司實際收入與以往相差無幾,但政府負責的部分的確有所減少。 羅立文又指,現時三家巴士公司每月收入約1.1億元, 其中28%來自車資,其餘的72%是政府補貼, 每月支出近8,000萬元,他又強調單是今年政府已補貼十億元。
羅立文司長昨日在立法會上表示,澳門現時不少工廈單位用作其他用途,因為其租金具有吸引大,但不是100%合法,因此租金較市面平,如果全部符合法例要求,租金應與商廈無分別。 立法會議員高開賢(圓圖)表示,文創或劇場等從事藝術創作的單位,因為不符合安全條例,無法在租用租金較廉價的工廈單位,亦無法取得相關牌照;又表示曾經向政府建議開放工廈作工商用途,但政府以過於複雜為由而拒絕,問政府會否有解決上述問題的計劃。 羅立文回應有關問題時表示,活化工廈問題不易解決;他稱,現時工廈單位租金低廉,「有少少」吸引力的原因是因為用途不是100%合法, 因為存在「偷雞」情況才會便宜,如果在將來工廈能作一般用途如寫字樓等,相信租金與一般商廈無分別。
議員梁安琪(圓圖)昨於立法會上稱,社文司表示會在狗場建四間學校,她稱「狗場有四個足球場咁大」,相信興建四校後仍有餘地,希望羅司「地盡其用」,考慮建設其他民生設施,如青年宿舍等。 另外, 梁安琪亦提到工廈活化問題,她指政府今年曾到多家在工廈經營的實體進行大封查,指他們無牌經營,但經營者在財政局又能取得營業牌照,質疑政府在跨部門的法律法規協調出現問題,建議成立專責部門審視相關政策。 羅立文回應指,正進行研究如何善用狗場土地,明年第二、三季會完成。他續稱,規劃期間會收集其他部門意見,但暫時不應該將內容向外界公布,需等待行政長官批示。而相關研究沒有作公開諮詢,但市民可在政府網頁上提出意見。至於工廈活化問題,羅司稱,都市更新委員會專責小組負責討論相關事宜,故不會考慮另外成立專責部門。
教育暨青年局於2016年首次參與每五年進行一次、評估世界各國及地區小學四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rogress in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簡稱「PIRLS 」), 主辦單位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Achievement, IEA)於昨(5)日法國巴黎時間上午10 時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教青局亦於昨午同步舉行記者招待會,公布「PIRLS 2016 」的結果,本澳四年級學生閱讀能力50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19,表現理想。
行政長官崔世安將於澳門回歸祖國18周年紀念前夕赴京述職。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日公布,行政長官將於本月13日至16日前往北京述職,向國家領導人匯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工作和明年的施政重點。隨同行政長官赴京的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柯嵐、新聞局局長陳致平、禮賓公關外事辦公室主任李月梅等。 行政長官不在澳門期間,將由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臨時代理行政長官的職務。
勞工事務局為有意從事輕型送貨車司機的澳門居民及中小企業舉辦「輕型送貨車司機招聘會」,267個送貨車司機職位空缺,兩日招聘會只共有57人到埸求職,當中只有九人通過面試即時獲聘,配對結果未如理想,與企業的職位空缺數目仍然相距甚遠,勞工事務局表示,勞工局平台總共有200多個此類職位空缺,反映中小企業的送貨車司機空缺,大部分未能填補,如何平衡中小企送貨車司機不足及保障本地司機就業,是大家需要努力方向。 輕型送貨車司機人資缺乏問題擾攘多年,至今未有解決方案,最近有立法會議員引述運輸業界聲稱月薪四萬元仍沒法聘到一名送貨車司機。送貨車司機聘請難問題,不但再度掀起勞資爭論,更引起全城熱議,市民及勞工界一般認為一名送貨司機月薪四萬元說法根本不存在,只是資方為輸入外僱司機找藉口,資方則強調送貨車司機人資短缺,已危及經濟發展,連瓶裝石油氣都沒有司機送貨。 從「輕型送貨車司機招聘會」結果可顯示,中小企難以聘到送貨車司機乃是事實,115家分別來自零售及批發、食品、石油零售、貿易、凍肉、物流、食店及珠寶等企業提供267個送貨車司機職位空缺,兩日招聘會只共有57人到埸求職,除當中只有九人通過面試即時獲聘,另有19名求職者需要接受技術考試,合格才會獲聘用,縱使全部通過考試獲聘用,仍遠未能滿足需求,顯示送貨車司機缺口相當大。 在九名通過送貨車司機面試即時獲聘求職者,薪酬由每月11,000元至16,000元, 跨度雖較大,但據勞工局的說法,這個數字只是底薪,另外還有例如送米、送石油氣等「多勞多得」的以件計酬方法,若以每月16,000元計,加上其他補水,津貼等,待遇應接近薪酬中位數19,000元,薪酬待遇達到合理水準。 在聘請送貨車司機問題上,勞資雙方爭拗點在薪酬上,爭拗多年仍無結果,一方被指叫價太高,一方被指出手太低,工作與待遇不相稱,勞資雙方若再持續爭拗無補於事,無法解決問題,可試行今次招聘會模式,在市場上因應自身需要、能力及工作強度進行配對,以工作表現及能力,釐定合理待遇,或以件計酬,多勞多得,而非一刀切固定在某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