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務局日前公布《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 至2020)》的2017 年度總結,在公共交通方面提到去年本澳巴士載客量逾二億1,000 萬人次,平均每月有1,757 萬餘人次乘車,較2016 年增加3.45%,平均每日搭客近59萬人次,澳門居民出行「搭巴難」可見一斑。另一方面,報告亦提到,截至去年年底,全澳共有24萬輛註冊機動車,亦可想見路面交通受壓情況,但交通事務局在報告中未有提出紓解辦法。 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港珠澳大橋距正式通車之日愈來愈近,交通局日前在介紹港珠澳大橋跨境通行政策時表示,預計大橋通車後,每天將有4,000 架次車輛來往港澳,40,000 人次經澳門口岸出入境; 粵港澳三地口岸將設有穿梭巴士,分粵港、港澳兩條路線,預計每日共行走超過200 班次,繁忙時段不超五分鐘一班,其中澳門每天16班往返,交通局預計屆時將加大北區交通負荷,此外,跨境貨車及香港機場接駁巴士安排至今仍未有最後定案,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大批旅客經澳門口岸出入境,公共交通需求大,加劇本澳市民「搭巴難」,交通面對龐大壓力。 澳門口岸管理區設有東、西兩個停車場,分別供訪澳旅客和本地居民使用。其中東停車場提供3,000 個輕型汽車泊車位,供經大橋來澳車輛停泊; 乘坐私家車來澳香港居民可停泊在東面停車場,然後採用泊車轉乘計劃來澳旅遊,但交通局初步只規劃在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設立兩條巴士路線,連接澳門市區和氹仔市區, 分別是101X 及 102X, 有關「發財巴」安排,屆時會在人工島設置兩條博企聯營線,一條往外港碼頭,一條往氹仔客運碼頭,旅客可於到達任一碼頭後再轉乘「發財巴」前往各區酒店。交通局稱,每日只需動用11輛聯營「發財巴」接載旅客,可減低路面壓力,但交通局自己估計,每天有40,000 人次經澳門口岸出入境; 但來往旅遊及酒店區公共交通有限,將可能相當倚賴「發財巴」,400 多部「發財巴」在路上穿梭,以及每日有34班巴士從香港特定站點開來澳門市區,大批旅客出入境,交通壓力可想而知,市民擔憂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每日再增一批汽車及旅客湧入,公共交通配套取不足,加劇本澳市民「搭巴難」,交通更擠塞,期望交通局及早制定應對措施,不應再慢郎中。
於2016年6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南灣.雅文湖畔」項目,將南灣湖廣場一帶之商鋪及設施打造成為特色餐飲、文創產品展銷及戶外表演等特色區域,旅遊學院過去兩年以暫時性質營運其中兩個餐飲商鋪,成為旅遊學院咖啡廊。旅遊學院昨日表示,咖啡廊將停止營業,後天(6 月1日)轉交私人企業營運。 旅遊學院昨日在新聞稿指出,咖啡廊是項目一部分,按原計劃餐飲商鋪將在適當時透過公開招標轉交私人企業營運。學院過去兩年以暫時性質營運其中兩個餐飲商鋪,成為旅遊學院咖啡廊,同時利用空間為本地藝術家展示作品,為市民及遊客帶來舒適悠閒的藝術欣賞和餐飲體驗。 學院去年3 月至8 月期間完成第一輪公開招標,邀請有興趣營運雅文湖畔餐飲商鋪業界投標承租。兩間中標食店當中,其中一間於今年1 月開業,另一間則仍處於申請飲食准照階段。 第二輪公開招標工作於去年10 月開始,包含五間餐飲商鋪租賃和營運,今年2月確定判給其中兩間,當中一間為旅遊學院咖啡廊商鋪,將於6 月1 日正式轉交中標者經營休閒咖啡室,而另一中標者將經營漢堡包、薄餅等類型食店,兩間食店的具體開業時間,須因應中標者申請相關牌照進度而定。 其餘未判給商鋪,將預期於下月份啟動的第三輪公開招標。項目小組期望通過豐富雅文湖畔的餐飲選擇,結合該區的文創商店和水上活動,為居民和遊客帶來嶄新的休閒體驗。
由體育局及中國澳門龍舟總會聯合舉辦的「2018澳門國際龍舟賽」將於下月16至18日舉行,參賽龍舟隊陸續舉行下水禮。澳門青華文娛體育會本周日(27日)假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舉行簡單而隆重龍舟隊下水禮。理事長于忠海,副會長楊少坤,理事張樹亨,陳欣欣,龍舟隊教練李長偉及運動員等出席並主持上香切豬祈福儀式,預祝龍舟隊旗開得勝。 理事長于忠海表示,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傳統習俗,也是端午節最重要民俗活動,每到端午佳節澳門均會舉辦國際龍舟賽,希望青華龍舟隊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力爭佳績。同時,藉助賽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他表示,龍舟隊將參與公開組小龍比賽,早前已積極展開備戰操練,希望爭取佳績。
犯罪集團部署及安排「人蛇」偷渡來澳,幾乎已變成一條相當成熟的「產業鏈」。一個運作約兩年,從事「人蛇」來澳當黑工的犯罪集團,終於露出狐狸尾巴;事緣今年3月,本澳司警接獲內地公安部門可靠情報,指一個犯罪集團由距澳門千里之外的越南,安排越南人士偷渡到廣西,再由廣西到珠海,目的地就是「蛇頭」吹噓的遍城都是薪高糧準、工種多籮籮的澳門! 越南「人蛇」到達珠海後,越南「蛇頭」會給他們兩個選擇,懂游泳的只收4,000 元(人民幣,下同),不懂游泳的每人獲派一件救生衣,由「蛇頭」下水帶頭拉繩輔助游泳,但每人收5,000至5,500元,是次偷渡路線是由珠海情侶路海邊游至澳門東方明珠,路程長約一公里。據消息人士稱,越南仔「寒底、冇水」,只能選擇這種恍如打越戰般膽正命平的高危動作!
保安司昨日在司長辦公室舉行簡報會議,公布今年第一季本澳整體犯罪情況,今年首季本澳整體犯罪案件共3,547宗,同比升幅1.7%,主要是由於侵犯財產罪中的盜竊及詐騙上升。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稱,司警局自今年起將打擊「換錢黨」列為重點警務工作項目,加強與博企和酒店聯繫,持續展開打擊行動;他稱,今年首季已進行12次跨部門行動,主動打擊包括「換錢黨」在內、於娛樂場活躍的犯罪分子,以淨化治安環境。
一名33歲內地男子早前涉嫌在本澳一間酒店強姦一名35歲內地女子及偷走其手袋內十萬港元現金,被司警拘捕。被捕男子姓劉,33歲,報稱從事玉石生意;被害人為一名35歲內地女子,案發前一晚才與疑犯認識。 司警昨日透露案情指,本月19日被害人與疑犯在中區一賭場認識,其後兩人一同賭博;並接受疑犯邀請到其酒店房間整晚促膝長談。直至翌日早上9時,被害人由於太攰準備返回自己在同一間酒店客房休息;疑犯狼相畢露,尾隨被害人入房將其推倒在床強姦,得手後即離開被害人房間,被害人身心疲倦陷入昏睡,醒來已是同日夜晚,梳洗及整理行李時發現原放在手袋內十萬港元現金不知所終,懷疑被疑犯「又食又拎」,立即往賭場尋找疑犯,果然發現疑犯正賭場內搏殺,立即上前理論,雙方糾纏驚動在場保安報案求助。被害人聲稱被強姦,司警以強姦及盜竊罪將疑犯移送檢察院處理。
據司警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涉及假冒國家機關人員的電話詐騙中,有接近一半事主是在讀大學生。為加強此群體防騙意識,司法警察局走進大學校園舉辦「提防電話詐騙」分享會。昨(28)日中午,司警局人員到訪澳門大學呂志和書院,與該院師生分享如何提防電話詐騙,並期望透過他們將相關資訊傳遞給更多師生,避免上當受騙。 司警電信詐騙罪案調查科職務主管蔡昕暉表示,今年1月1日至前天(27日),本澳發生假冒國家機關人員電話詐騙比去年同期略增,其中共有40宗個案事主有損失,合共損失約667萬澳門元,比去年同期2,000多萬元有所下降,金額最多一宗逾澳門幣200萬元;蔡昕暉稱,事主當中有15人是為在讀大學生,13人就讀本澳,兩人就讀外地。因此,司警持續與各間大學合作進行宣傳,希望達到社區警務及公關警務效果。 蔡昕暉指出,大學生剛剛獲得了一定的金錢支配能力,在接到詐騙電話時沒有與家人商量,再加上學生具有服從心理及應激性反應,因而容易被騙。司警亦留意到,在上述40宗個案中,有80%事主為18至34歲青年,司警未來將會到各大、中、小學進行宣傳,以及透過不同網上平台作針對性傳播。 正就讀大二的吳同學(圓圖)表示,自己家人和朋友都曾收到詐騙電話,包括聲稱被綁架、自稱快遞公司職員等手法,幸好沒有損失。吳同學則稱,透過講座了解到騙徒手法日新月異,日後如果收到此類電話,會與朋友或師長交流,若無法處理會致電司警求助。另一位就讀大四的蔡同學表示,自己曾收到假冒內地刑警詐騙電話,對方透過十分耐心的引導,以取得自己信任,在騙徒即將得手之際,幸好她與身邊朋友交流,才識破電騙陷阱,免於損失。
一名年約十個月大男嬰,被遺棄在台山巴波沙大馬路一個商場,路人發現後報警,男嬰被送往醫院檢查身體後證實沒有損傷。司警接手調查後發現,一名34歲本澳女子,本月25日曾帶同男嬰前往治安警察局求助,聲稱受朋友所託照顧男嬰,但卻與朋友失去聯絡,求助女子其後帶同男嬰離去。 本月26日晚上約7時,治安警接報巴波沙大馬路一間商場地下大堂,一名男嬰被人放在嬰兒車內及遲遲未有人將其帶走,懷疑有人將男嬰故意遺棄在商場。治安警接報調查,在嬰兒車上發現一張「回港證」及一本內地居民往來港澳通行證,嬰兒車上放有毛巾、奶粉及紙尿片等嬰兒用品。 司警跟進調查,根據商場監控錄像,發現男嬰是較早時由一名女子用嬰兒車帶至商場,用手機拍下多張嬰兒照片,之後便離開。司警相信在嬰兒車上發現的兩份證件均屬於被遺棄男嬰,但由於本澳並沒 有男嬰出生醫療紀錄,因此無法證實男嬰身份。現時男嬰已交由社工局照顧,案件仍有待進司警進一步調查。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公布,計劃在2023年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的人造反式脂肪,並呼籲全球各國停止在食品中添加任何反式脂肪。世衛指出,反式脂肪會為心臟病增加21%風險,並提高28%的死亡率,如能在2023年清除反式脂肪,全球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會減少50 萬。
自中央政府去年4月宣布設立雄安新區以來,京津冀地區未來的發展引發全世界的關注,河北省多個地區也迎來新的機遇。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棟俠昨日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自中央宣布成立雄安新區以來,一年多時間內已有數十家企業主動接觸鄰近雄安新區的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打算落戶此地,對接雄安,輻射效應明顯。他也代表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歡迎澳門企業、優質人才落戶石家莊,共享國家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