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暨青年局昨晚7時舉行記者會,與全球同步公布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 Assessment)2015(簡稱PISA 2015)協作式問題解決評核結果,在51個國家/經濟體中約42萬名15歲學生參與測試,其中澳門15歲學生「協作式問題解決能力」平均得分為534分,排名第八。首四位均是亞洲國家/經濟體包辦,排名順序分別為新加坡、日本、香港以及韓國。
港珠澳大橋主橋建造費用超支約100億元人民幣,將由港珠澳三地共同承擔。 據香港政府昨日發出新聞公報稱,位於內地水域的主橋自動工以來,受人工與材料價格上漲、設計與施工方案調整等因素影響,造成建設成本增加,因此,項目承建商向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出概算(即預算)調整的申請,大橋管理局完成審查申請資料並編製「概算調整報告」後, 已把該「概算調整報告」上報國務院。據了解,主橋超支約100億元人民幣,超支所引致的額外資金需求,將按立項時所訂定的原則處理,亦即部分由三地共同承擔而其餘部分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向銀行借貸。 新聞公報又稱,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進度良好,大橋主橋橋樑及海底隧道段已經貫通,現正進行隧道內部及路面的裝修工程、人工島上的建築物裝修、道路工程及交通工程等。有關通車日期,三地同意全力以赴,在今年年底實現大橋及口岸主要建設工程完工目標,加緊完善口岸通關條件,報請中央專責小組確定大橋通車時間。
行政長官崔世安前(20)日傍晚,到「第17屆澳門美食節」探訪商戶,關心經營情況,品嚐各式美食,以表達對本澳飲食服務業界的關心和支持。行政長官一行逗留約一小時,期間親切問候市民,與到訪美食節的民眾合照留念。行政長官關心美食節商戶營業情況,更為青年人打氣。
8.23「天鴿」風災期間,民防行動統籌協調制度和工作機制等方面的運作過程, 明顯有亟待改善空間, 行政長官在《2018 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保安範疇中,因應內外安全形勢,擬定短、中、長期工作計劃,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和硬體配套,強化民防架構應對災害能力,並隨著智慧警務的構建和推進,構建新安全治理模式,強化全社會對各種災害事故的應對意識、預警能力、執行能力及行動統籌和協調能力,提升民防體系對災害事故的應變效率,確保有效防範和應對各種災害事故。 在8.23 風災過後,政府各部門、社會團體甚至個人,自發組織義工隊主動投入救災工作,向受災民眾派送食物、飲用水、生活用品、以至協助清理街頭雜物,但缺乏協調與統籌,各自為政,救災工作未立竿見影,救援物資重複派送,虛耗資源,直至災後第三日,才有組織的大規模善後,解放軍駐澳部隊出動協助清理風災揭示特區政府整體在颱風預報預警、應急行動、救災統籌制度和運作存在不足,民防行動協調的制度政策和工作措施也存在亟待檢討和改善空間。 行政長官在《2018 施政報告》中表示,政府計劃在保安範疇成立一個獨立且恆常持續運作、專門預防和應對自然災害及安全事故並跟進善後的專責部門,透過立法,明確將來領導和管理民防應急協調部門的權力關係,民防行動啟動時相關部門和附屬單位之間的領導和指揮權力關係,民防架構各成員的職責、義務和違反義務所應承擔的後果,以及當局可行使的緊急權力。 為提升民防應變能力,民防行動中心將與所有民防架構成員完善綜合聯合演練計劃,藉大型綜合演練,測試及培養相關部門對災害事故的綜合應急能力,並進行檢討評估,提升防災、救災的效能。 經歷8.23 風災,反映出有關方面居安思危憂患意識不夠強,預防及應急準備不充分,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體制未健全,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是市民關注的議題,防災減災工作需要培訓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最重要是應落實各項指標,負責執行官員需有新思維應對新時代,肩負應有責任,將各項措施積極落到實
新財年的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把明年施政的重點歸納為「務實進取,共享發展」。我的個人理解是,共享發展是務實進取的目標,而務實是進取的基礎,真正的關鍵應該落在「進取」二字。 特區政府在施政思路上確實應該側重於積極能動的進取而非按部就班的守成。澳門這些年來保持了繁榮穩定,可謂是難能可貴,但是當前客觀環境的新變化對特區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特區政府比以前更加需要進取的精神和魄力。最根本的新變化來自於國家發展大局。內地在過去幾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已是不言自明。需注意的是,國家在過去五年本來就已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現在十九大又宣布中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新時代」是一個戰略性的判斷,肯定會給國家在方方面面的發展帶來更加巨大的變化。可以預計,未來的改革動作應該會更大更全面。 在這樣一個變革的特別時期,澳門唯有進取才能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跟上國家的發展節奏,才不至於因為錯過發展良機而掉隊。 可能有人會認為,澳門有先發優勢,比如說澳門旅遊業具有長期積累下來的非常系統、完備、環環相扣的行業生態,諸如此類,忽略了進取有為的緊迫性。先發城市既有先發的優勢,也有先發的劣勢。我們不妨看一個國外的例子:紐約是國際大都市,但它的地鐵顯得很舊,通風系統、無障礙通道、電梯等設施也比較落後甚至於根本就沒有。這是因為它的地鐵發展得非常早,但先發優勢隨著時間推移變成了先發劣勢。已有設施設備的「歷史包袱」束縛了他們的手腳,他們要想修改路線、提速、改擴建又或拆了重建都很困難。 紐約地鐵只是為生動而舉的例子,但先發優勢會變成先發劣勢的道理對大家都是共通的。先發的澳門目前與很多內地城市相比依然具有優勢,但是與內地兄弟城市相比,澳門的先發優勢在減少而先發劣勢在增加。內地城市可以輕裝上陣、快速發展,歷史包袱少,從頭開始但卻一步到位,後發反而具有優勢。相反,已有利益格局、已有制度的慣性、已有設施的佔位、歷年積累下來的積弊,等等,這些先發劣勢都會對澳門未來的發展造成掣肘。 面對國家發展大局的新變化和澳門自身先發優勢與先發劣勢的此消彼長,澳門需要做居安思危的長遠考慮和未雨綢繆的及早應對。我個人認為,最關鍵的是特區和特區政府要拿出想做大事、敢做大事的進取精神和魄力,走出舒適區,以變化應對變化,革舊鼎新,在還擁有先發優勢時就謀求新一輪的大發展。當然,誠如《報告》所指,進取必須是務實的,不能脫離實際。 特區政府在務實進取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條件。「一國兩制」的優勢、社會公眾對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向心力、行政主導的體制、社會的安定團結,等等,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進取條件。利用好這些條件,進取的特區政府定能帶領澳門開啟新的發展篇章。相反,假如現在不利用好這些條件,日後萬一出現經濟下滑、社會矛盾增多等情況的話,再想進取就會比較難。 由是觀之,《施政報告》強調進取是明智的。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昨(21)日舉行治安簡報會,公布今年1至9月本澳罪案統計和執法的工作數據。數據顯示,今年頭九個月警方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共有10,751 宗,較去年同期減少75 宗,微降0.7 %;有5,239 人被拘捕及送交檢察院處理,同比下降5.3%。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強調,未來保安當局除了會按照施政方針開展各項工作外,亦會根據社會治安情況,適時調整策略,並會繼續加強各類宣傳教育工作,維持澳門良好的治安局面。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圓圖)昨日在治安簡報會上主動提到有關議員蘇嘉豪被控「加重違令」罪一案,指出最近有人批評是政治檢控,遊行沒有涉及毁損及沒有衝擊警員就不應被控「加重違令」罪,他對「指控」不認同,並稱那都是缺乏法律常識的表述,因為警方執法需按法律規定,法律訂明構成犯罪的要件中,不存在加入毁損或衝擊才可控告「加重違令」罪,只要涉及違法,警方就有權有責執法,否則就是失職。他又表示,警方沒有針對特別人士,市民不要錯誤解讀法律,不要損害法治精神。 黃少澤稱,自2014年以來,警方一共處理14宗「加重違令」罪案件,共涉及46男12女;其中12宗與遊行有關,共涉及37男10女,當中有涉及大型地盤、「海一居」小業主集會遊行,遊行事件中有人被控「嚴重傷害他人身體完整性」罪,只是到了控訴階段,受害警員同情該遊行人士而放棄追究。他強調,每宗案件都是完全公平、公正、依法、依理、依程序執法。他續稱,本澳居民有高度的集會及遊行自由,只是一小部分人士沒有依法申報及向警方預告、協調,市民只要合法地表達訴求是沒有問題的。
雅廉訪大馬路與賈伯樂提督街交界,昨(21)日凌晨零時許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輛沿雅廉訪大馬路(方向由高地烏街往荷蘭園大馬路)行駛的輕型汽車,駛至與賈伯樂提督街交匯處,與一輛重型電單車發生碰撞,意外導致電單車年約30 歲男騎士嚴重受傷,昨晚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院。 男騎士涉酒駕無讓先治安警表示,重傷騎士送山頂醫院救治,被驗出體內酒精超標,每升血液酒精含量1.91克;而輕型私家車的駕駛者則通過酒精測試。現場消息指,騎士由賈伯樂提督街駛出,懷疑沒有按交通讓先符號,讓先雅廉訪大馬路行駛的私家車,導致兩車發生碰撞,引發是次交通意外。 治安警察局呼籲有關事故發生經過的目擊者,或能提供對該宗交通意外有關任何資料之人士,可致電交通廳,電話:2837 4214,與值日官聯絡。 (互聯網圖片)
社會房屋(社屋)申請資格改制?!新一期社屋首兩天已派出28,800 份申請表,足以反映居民對社屋的殷切需求,但在如山的申請表中,卻出現三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被「DQ 」(取消資格)的奇怪個案。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繼上周五前往政府總部遞信後,昨日在立法會全體大會議程前發言時再度發聲,指為何一個月薪 6,240元最低工資的一人家團,沒有資格申請社屋? 李靜儀隨即解釋,當事人平均每天加班四小時,收入才有約10,000元,完全滿足一人家團11,470 元的收入上限,只不過上月因有三天假期「三工」,10月份收入頓時增加不少,詎料房屋局審查當事人收入時,並不以過往拿半年或全年平均數計數,卻單單以10月份一個月為準則,結果當事人的收入超出標準700元而被「DQ 」。房屋局至昨日仍未回覆本報查詢。
立法會昨(20)日舉行全體會議,討論及表決《2018年財政年度預算案》,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引介預算案內容。在明年度的預算案中,財政預算支出總額為1,096億1,243萬澳門元,較去年增加逾138億元,增幅為14.5%。是歷年來最高的財政預算,亦是澳門回歸以來首次突破一千億元的支出預算。梁維特解釋,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明年「行政當局投資與發展開支計劃」部分的預算,較去年增加58 億元。預算案昨日最終以31 票,全票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