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的飲食牌照申請手續繁複,審批等候時間經常「講唔埋」,成功申請似乎變成靠彩數,與此同時,苦等發牌的飲食業中小企業仍然要繳付高昂的鋪租,卻做不了生意,有支出、無收入,成為本澳飲食業發展的困難點之一。行政長官崔世安昨日在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上承諾,明年將重點檢討飲食牌照程序,飲食業中小企或終可「飲得杯落」。
澳門路少車多,交通愈來愈成為困擾居民的大問題。相比往年,新年度的《施政報告》 對交通問題設有專節「綜合治理交通,構建宜行城市」,明確指出要結合多種出行方式,綜合治理本澳的交通問題。《施政報告》在控車、巴士線網布局、綠色出行乃至輕軌等多個方面均提出了治理的政策方向。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及澳門創智發展研究協會,昨(15)日舉行「2018特區政府施政報告:觀察與建議」座談會,對下年度《施政報告》進行解讀和討論。與會學者指出,今年《施政報告》當中有許多新亮點,其中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重點。 本澳2018年施政方針備受澳門及內地社會各界關注,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教授認為澳門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黃金時代,港珠澳大橋今年年底也具備通車條件,但相關利好政策及發展機遇,亦將為澳門帶來挑戰,政府施政壓力也逐年加大,需要政府科學決策,帶領澳門科學發展,建議由中央牽頭,設置粵港澳協調機制,突破制度限制共同發展。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執行副院長、教授方泉認為,《施政報告》有很多民生項目並沒有納入法律提案中,包括《都市更新法》、《土地法》,《經屋社屋法》、甚至是澳門所發展的特色金融等。而且施政報告多次提及的「大灣區」建設,也沒有切實方案。她擔憂澳門法律不但未能融入區域發展,甚至可能會產生障礙。 有關官員問責制方面,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鄞益奮認為,現今官員問責並沒有系統化,認為應引入一套適合主要官員的問責制,包括誰承擔責任、法律後果等。(何灝恩攝)
行政長官崔世安前(14)日發表《2018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報告》提及明年財政預算逾1,100億元,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昨日在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表示,預算是特區政府成立以來最高,但認為支出合理。 蕭志偉表示,從宏觀角度看,他認為《報告》突顯特區政府具備信心和決心持續深化五大民生長效機制,全力推動共建共享經濟成果,在現時穩健的財政儲備下,應該「量入為出、應洗則洗」,當中投放資源於防災、減災、建設大數據平台、環保、交通網絡的改善等,他表示認同。 另一應邀出席嘉賓、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講師呂開顏表示,《施政報告》回應社會訴求,不過,他認為政府鼓勵生育,但除增加出生津貼外,在支持母乳哺育、幼兒保險、醫療、教育、家傭、婦女,乃至勞動力等政策和具體措施,也需要調整和進一步強化。 有市民致電節目發表意見,認為《施政報告》對有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缺乏關注。陳先生指出,其妻子為了照顧有特殊需要小孩,辭去原有工作,加上政府缺乏特殊治療配套,讓有特殊需要家庭百上加斤。 另有家長致電節目時指出,家中一名八歲小童患有自閉症,需要持續性治療,坦言16,000元的津貼等於杯水車薪,連兩個月的治療費用都不足夠,加上政府及其醫療體制本來就相對缺乏對特殊兒童的治療,不時需要香港澳門兩地走以求更好的醫療服務。加上津貼發放範圍一刀切,直言政府對特殊家庭照顧不足。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昨(15日)舉行會議,首次細則性討論政府《2016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報告。二常會主席陳澤武會後表示,會議關注外匯儲備投資回報率與投資策略,同時關注政府公務人員開支等情況。相關報告書預計明年1月8 日前完成討論並提交。 陳澤武表示,外聘基金經理投資的比例已由2015年的12%提升至2016年的20%,與澳門金管局處理的80%資金投資策略比較,因外聘投資在過去的回報率表現不如人意,二常會想知道兩者投資的分別,考慮將兩成資金的一部分給予進取的基金投資,要求政府給予更多數據考量。 另外一方面,在2010年度至2016年度,公務人員的開支預算連年均增加超過10%。陳澤武表示,委員會理解情況與通貨膨脹、公務人員薪俸點調升有關,冀了解開支預算的趨勢,及政府如何實現精兵簡政的理念。(梁啟迪攝)
由澳門特區政府、澳門中聯辦主辦、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支持的大型綜合巡迴推廣活動「活力澳門推廣周」,明(17)日至19 日一連三天在海南海口市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現場設置「澳門時尚館」,展示參與品牌的設計,中心期望透過推廣周活動,向當地居民推介本澳原創時裝,擴大品牌的知名度,開拓內地市場。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是次於海口的「澳門時尚館」採新模式,以靜態展示裝置展出參與的13個本澳時尚品牌服裝及制服作品,期望透過參與「活力澳門推廣周」,藉助該大型活動的效應,通過往不同省份推介,使到更多內地居民認識本澳的設計服裝業,同時透過帶同本澳品牌參與活動,協助推廣,助力其拓展龐大的內地市場。為配合海南島的旅遊城市形象,度假村酒店及旅遊設施眾多,該中心於明日的「澳門時尚匯演」開幕式時裝表演中,會展示五個本澳尅制服品牌的特色作品。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圖片)
太陽城集團第64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今(16)日燃點戰火,激烈賽事蓄勢待發。太陽城集團除冠名贊助今屆賽車外, 更繼續與香港著名賽車隊— 捷凱車隊、Millers Oil,Revo及多個知名賽車相關品牌合作,以「太陽城車隊」名義出戰「第64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兵分兩路以全隊七名車手的陣容,出戰「CTM澳門電訊盃」及「華夏盃大獎賽」。
「太陽城集團第64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參賽車手,昨(15)日下午與聖公會中學學生假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進行交流活動,其中包括著名車手莫他拿、路達及「車神」米高舒密加之子米克,在賽前「以波會友」放鬆心情,與學生進行射球比賽,以應付一連四日緊張刺激的賽事,最後由GT盃車手隊獲勝。 與車手交流的林同學表示,自己本身很喜歡看賽車,特別是「三級方程式賽事」,能看見一眾著名車手覺得很興奮。 第二次來澳參與「三級方程式賽事」的中國車手周冠宇稱,今年在「國際汽聯F3賽事」中五度奪獎,亦是首位華人在該賽事登上領獎台,故信心大增,並已對接下來幾日的賽事做好充份準備,期望爭取入前七位的成績。
本澳樓價高企,在「上樓難」的情況下,市民唯有寄望公屋。行政長官崔世安前日發表明年度《施政報告》時終於公布,政府將爭取兩年內重開經屋申請。 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將強化居住保障,建設宜居城市,已確定收回的土地,優先考慮用於公共房屋和公共設施建設。當中提到,新城A區將分四期完成28,000個公屋單位的目標,現正編制第一期約7,000 個公屋單位的規劃條件圖草案; 氹仔偉龍馬路公屋建造工程正進行實施性研究,預計明年第四季完成研究的最終報告,初步分析可建近6,500 個單位; 發電廠原用地預計可建1,000 個公屋單位,並已發出規劃條件圖; 路氹西側東亞運大馬路預計可建約2,000 個公屋單位,現正跟進相關工作。 上述提到的大型公屋項目預計可提供共37,000 多個公屋單位,但仍未有落成時間表,幸好崔世安亦向市民派「定心丸」,指現時會先建成一批大的公屋項目,加上可收回的閒置地等優先興建公屋等,對興建公屋數量有信心。 除了增加公屋供應外,由舊區重建演變而成的都市更新計劃亦是改善住居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該計劃提出數年仍無進展,而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則表明未來會加快都市更新工作,並開展暫住房計劃及樓宇重建業權百分比的諮詢。 市民對公屋的渴求一直存在,房屋局今個月初開展新一輪社屋申請,申請期至明年2月7日,本澳現時只有1,300 多個社屋單位,但社屋重開重申首日已派出萬份申請表,相信今次申請會出現「爭崩頭」情況; 2013 年的多戶型經屋1,900 個單位,當總共接獲到42,000 多份申請,可見本澳居民對公屋需求熱切。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公布的多項房屋政策以回應市民的住屋需求,對本澳居民來說是無疑是喜訊,而未來有關當局如何兌現承諾,推進公屋建設進度,明確公屋的供應量及落成時間表,做到《施政報告》提到的目標,將成為大眾熱切關心的問題。
文化局由今(16)日起至12 月5 日期間,對「大三巴」牌坊立面上的兩個銅像進行修復工作;「大三巴」牌坊前地局部區域在上述期間,部分時段有臨時圍封措施,但不影響「大三巴」遺址的開放(包括遺址內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及墓室)。 文化局文化遺產廳廳長梁惠敏昨晚在大三巴介紹修復工程稱,會在今早「大三巴」牌坊開放前,把兩個銅像移走。於今日至12月5日期間,部分時段會在立面前方設置工作台,以修復兩個被移走銅像的位置。為市民和遊客安全,該門口會在工程期間間歇性關閉,而其餘兩個門口則照常開放,但強調不會影響「大三巴」遺址的開放時間,市民亦可在「大三巴」牌坊的修復工作室外,了解銅像修復工作的最新情況。她補充,兩個銅像的工程費用約為90 萬元。 至於牌坊上其餘五個銅像,梁惠敏稱,由於其處於較高位置,修復難度較高,需時較長,所以會先吸收今次的銅像修復經驗,明年才對其餘五個銅像開展修復工作,具體預算有待計劃及招標後才能落實。 澳洲修復專家Miles稱,經一系列研究、評估及測試後,認為要對兩個銅像進行清潔工作,才能延長壽命及提高其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