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新政府打破停火協議

以巴衝突捲土重來

周三(6月16日)凌晨,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傳出陣陣爆炸聲。以色列證實,軍方對加沙地帶發動空襲,以回應巴勒斯坦人連續向以色列南部發射帶有燃料彈的氣球。這是巴以雙方5月21日停火以來首次爆發衝突,也是以色列新政府上台以來對哈馬斯發動的首次打擊。目前暫時不清楚空襲是否造成人員傷亡。 路透社引述哈馬斯一家電台報道,以色列飛機16日襲擊了加沙地帶的一個巴勒斯坦訓練營地。這是自上周末貝內特領導的以色列新聯合政府就職以來的首次以巴暴力交鋒,他的上台為內塔尼亞胡12年的總理任期劃上句號。 以色列軍方隨後發布聲明稱,其戰機空襲了哈馬斯在加沙及汗尤尼斯的軍事基地,並指這幾處軍事基地正在從事「恐怖主義活動」,「以色列已做好準備應對所有狀況,包括在面對來自加沙地帶持續的恐怖行為時重新開戰」。聲明並指出,此次空襲是對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南部發射燃料彈氣球的回應。 據報道,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連續近一個月向以色列南部發射帶有燃料彈的氣球,其中15日發射的最後一輪燃燒氣球致以色列邊境附近社區引發約20 場大火。 哈馬斯的氣球彈攻擊、以色列的空襲回擊是否造成了人員傷亡,目前都還不清楚。但一名哈馬斯發言人在推特上發表聲明稱,巴勒斯坦人將繼續進行勇敢的抵抗,在耶路撒冷捍衛他們的權利和聖地。 耶路撒冷遊行爆衝突33巴人傷 此前,耶路撒冷老城區也爆發以巴衝突。數千名以色列人於15日傍晚在耶路撒冷老城區舉行了「耶路撒冷日」旗幟遊行,以紀念1967年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東耶路撒冷(老城及其聖地的所在地),遊行者通過耶路撒冷老城的大馬士革門進入穆斯林區,每次都引發巴勒斯坦人强烈抗議。哈馬斯曾警告說,如果繼續活動,將再次引發敵對行動。以色列當天在耶路撒冷部署約2,000名警察,直升機在空中監控地面情況。為應對加沙地帶武裝組織可能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以軍還在耶路撒冷部署了「鐵穹」防禦系統。 當人群行至通往老城區的大馬士革門附近時,遭到巴勒斯坦民眾抗議,隨後抗議者與以色列警察發生衝突。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影片顯示,一些以色列示威者向當地巴勒斯坦人高喊「去死吧阿拉伯人」。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以色列警方發射了眩暈彈和橡膠子彈,導致33名巴勒斯坦抗議者受傷,17 人被捕。 據悉,以色列原計劃在5月10日舉行「耶路撒冷日」遊行,後因巴以爆發新一輪衝突而推遲。不過,在內塔尼亞胡將權力移交給貝內特數小時後,以色列新政府批准了這項爭議性活動。 聯合國中東和平進程特別協調員文內斯蘭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在聯合國和埃及正在鞏固巴以脆弱停火的敏感時刻,耶路撒冷緊張局勢再次升級,有關各方應採取負責任的行動,避免任何可能引起下一輪衝突的挑釁行為。

17/06/2021
36056

專家指不應對結果抱過高期望

美俄首腦會晤在即 對峙局面難解

美國總統拜登正在歐洲進行他就職以來的首次出訪,除了參加七國集團峰會、北約峰會和美國-歐盟峰會外,還將於16日在瑞士日內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晤。一些國際問題專家紛紛表示,此次會晤可能有助於緩和美俄之間日趨緊張的關係,但人們不應對其成果抱有太大期待。 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外交關系專家查爾斯·庫普錢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此次會晤是拜登上任頭幾個月(美俄)關係急劇惡化的產物」,「舉行的背景不是(兩國間)日益親近,而是出於對關系惡化的擔憂」。 持相同觀點還有日內瓦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前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秘書長托馬斯·格雷明格。他日前在一次視頻研討會上表示:「美俄首腦會晤能夠舉行,拜登和普京將進行對話,這已是一個積極信號。當然,期待兩國關係正常化還為時過早。我認為,在持續對抗的背景下,兩國對話與選擇性合作將並存。」 學者:兩人都無心推動和解 日內瓦高級國際關係與發展學院國際歷史和政治系主任穆罕默德·烏爾德·穆罕默德表示,對於美俄兩國而言,這是一個關鍵時刻。他強調:「我們不應該抱有不切實際或過高的期望,雙方都以一種無心推動的心態來到談判桌前。」庫普錢認為,兩國領導人的討論將聚焦美俄關係本身。「我認為真正目的是防止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並努力建立一種更可預測的關係。」他說,美俄領導人可能「就一些共同利益點進行建設性討論」,這些議題包括軍備控制、增加軍事透明度以防擦槍走火、氣候變化、全球疫情、經濟複蘇和未來應對疾病大流行的計劃等。 格雷明格認為,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不斷惡化,互信水平處於最低點。因此,現在正是美俄兩位領導人之間恢復對話的時候,這次首腦會晤「提供了恢復冷靜對話的機會」。 穆罕默德·烏爾德·穆罕默德則表示,雙方來到日內瓦,絕對是一個重要和積極的動向,兩國關係可能會有一段緩和期。

16/06/2021
29293

「叛徒」登基 以色列變天

內塔尼亞胡:我還會回來

被稱為現代「大衛王」的內塔尼亞胡終於在13日結束他史上最長的總理任期,他的前幕僚親信、自立門戶的「統一右翼聯盟」(前譯右傾黨)領導人貝內特「叛徒登基」,以色列政壇正式變天。 內塔尼亞胡在國會發表最後的演說,誓言必將捲土重來。「別懷憂喪志,我會回來的」內塔尼亞胡說。 當地時間13 日晚,以色列國會120 位議員就新一屆政府舉行信任投票,「統一右翼聯盟」領導人貝內特與「擁有未來黨」(前譯未來黨)主席拉皮德領導的八黨聯盟,以60票贊成、59票反對,一票棄權獲得國會授權,貝內特隨即宣誓就任以色列第13任總理,連續12年執政的內塔尼亞胡黯然下台。 《紐約時報》報道,貝內特與拉皮德的八黨聯盟僅以一票之差獲得授權,原本有一名持支持態度的議員在最後時刻選擇棄權,另一名議員則特地從醫院趕往國會投票,投完票再回到醫院療養,終於幫助新政府順利誕生。 內塔尼亞胡:不會退出政壇 曾於1996年至1999年出任總理,又於2009年「二進宮」掌權至今的內塔尼亞胡,隨後在國會發表卸任演說。他強調卸任總理一職並不會退出政壇,他仍是國會最大黨利庫德集團的領導人,也是下任選舉的總理候選人。他也諷刺新總理貝內特開創了一個先例,一個只有六席的政黨領袖竟然可以當上總理,認為他是「站在針尖上的總理」,直言自己會很快重新執政。 他說,「以色列總理應該要知道如何向美國總統說不,也要知道如何影響美國參眾兩院」,而貝內特當初也從未告訴選民會和中間派的拉皮德合作,成為「假右派」。在他演說過程中,新政府成員始終保持沉默,媒體拍到台下的貝內特始終保持微笑。 貝內特則在就職演說中表示,新政府會維持反對伊核協議的立場,而在以巴問題等多項議題上也將繼續維持現狀。他強調,猶太人在歷史上滅國兩次,就是因為無法合作,而這也是他組成此一新內閣的原因。 左右搖擺的新總理與分裂的政府 49歲的貝內特始終被認為立場搖擺,據外媒報道,貝內特的父母都被視為左派分子,他的母親曾接受以色列媒體訪問,稱與丈夫在美國加州讀書,反對越戰,自然而然成為左派分子,回國後卻成為愛國的民族主義者。 另外,貝內特自稱是正統派猶太人,頭戴代表信仰的基帕帽,卻在世俗的高科技企業賺進千萬財富,他自己住在特拉維夫的高級社區,卻倡導猶太人要設立屯墾區,他既是右派,又像左派,今年3月,他親自在電視台簽字保證,絕對不會允許中間偏左的拉皮德當上總理,但當內塔尼亞胡組閣失敗後,貝內特卻又被拉皮德說服共組聯合政府,被視為右派的「叛徒」。 雖然貝內特誓言團結,但八黨聯合執政的情況太過複雜,裡面有左派、右派、正統派、世俗派甚至還有阿拉伯人,他將領導的或許是一個充滿分歧的政府,與一個更加分裂的國家。 拜登發表聲明 歡迎新政府成立 以色列變天,最重要的盟友美國立即發來賀電。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祝賀新政府成立。 拜登在聲明中稱,歡迎貝內特領導的新聯合政府,美國將致力與以色列新政府合作,促進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和整個地區人民的安全、穩定與和平。白宮稱拜登在6月13日曾與貝內特通電話,重申華府將打算與新政府合作,加強美國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拜登的聲明中並無提及內塔尼亞胡。 阿拉伯國家靜觀其變 在阿拉伯國家方面,路透社引述專家指出,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總理換人不會太在意,因為無論誰執政,對於佔領約旦河西岸及封鎖加沙走廊的方針都不會有任何改變,對阿拉伯國家來說,無論以色列誰當總理,都不會對阿拉伯世界太友善。 不過,有學者認為,內塔尼亞胡下台對於重新建立互信或許有一定幫助。過去美國、以色列及阿拉伯國家曾達成「阿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幫助阿聯酋、巴林、蘇丹等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但在內塔尼亞胡任內,以色列持續對伊朗發動影子戰爭,對於協議產生的互信造成嚴重危害,以色列變天或許能重新穩定這個中東和平的基石。

15/06/2021
3386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