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對中企出新招,納斯達克(Nasdaq)宣布將四間中國企業剔出指數,包括中國交通建設(1186)、中國鐵建(1800)、中國中車(1766)及中芯國際(0981),本月21日生效,回應白宮的行政命令。上述四間中企全部都有在港交所上市交易,分析指剔出這些股份的影響集中在個股方面,對後市影響有限,因這些股份並非重要指數成分股,本身成交也不活躍。但由於屬政治問題,一日負面消息未消化,均不宜盲目撈底。(文:產經組)
京東健康(6618)上巿之後,港股市場上的線上醫療板塊形成三巨頭搏殺的競爭格局。京東上市首日最高報123.9 元,較招股價上升約75%, 收巿仍升超過55%,變身「紅底股」,巿值增至與阿里健康(0241)差不多,約3,800億;而阿里健康年初至今股價升逾177%;平安好醫生(1833)市值超過1,000億元,年初至今股價升幅超過62%。 有分析指,線上醫療兩大龍頭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增長迅速,但前者盈利表現較後者佳,而且MSCI及富時公布將京東健康納入為指數成分股,支持股價可以進一步上升。(文:產經組)
內地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9992)今日(11日)掛牌,在港接獲約48萬份申請認購合共約58.1億股,超購355.74倍。定價每股38.5元,為招股價每股31.5元至38.5元之上限。一手200股中籤率15%,抽50手穩中一手,「頭槌飛」81張,中籤率0.66%。聯席保薦人為大摩及中信證券。
發自紐約——我已經寫了多篇文章去討論歐盟發行永續債券的可取性。但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會建議各個成員國都發行這樣的債券。 由於目前成員國之間存在過大分歧,所以歐盟不可能發行永久債券。波蘭和匈牙利否決了下一輪歐盟預算和新型冠狀病毒復蘇基金,所謂的節儉五國(奧地利、丹麥、芬蘭,荷蘭和瑞典)對存錢的興趣要比為共同利益做貢獻更為濃厚,而投資者只會購買他們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依然存續的實體所發行的永續債券。18世紀(發行統一公債時)的英國和19世紀(合併各州債務時)的美國都是如此。可悲的是,今天的歐盟還未實現這種狀況。
小米(1810)新機銷售火熱,紅米Note 9系列上市13日,全渠道銷量突破100萬部。帶動小米股價連升三日,昨日股價最多升逾6%,高見28.2元,挑戰28.4元歷史高位,年初至今累升約1.4倍。各大行看好小米後市,中信證券更上調小米目標價至36元。
手機設備股昨日受壓,舜宇光學(2382)關鍵零部件缺貨,拖累11月手機鏡頭出貨量按月跌19.2%至約1.29億件,按年跌0.8%,為下半年以來最低。受消息影響,昨日舜宇股價曾插近6%,收市報148.4元,仍跌3.4%跌;丘鈦(1478)跌2.9%,報10.66元;瑞聲(2018)亦跟挫2.38%。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SLA)股價年初至今累升約6.6倍,並將於本月納入標普500指數,本周二(8日)一度創新高見649.88美元,雖然特斯拉於四個月內進行第二次配股,宣布計劃以市價配股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但似乎仍未撼動其升勢。 巿場一直有聲音指特斯拉股價已見頂,但卻愈升愈有,高盛日前仍上調了特斯拉股票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入」,並將其目標價從455美元上調至780美元,表示對電動車的前景愈來愈看好,特斯拉將保持市場上的龍頭地位。(文:產經組)
內地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出乎意料跌0.5%,是11年以來首次下跌。內地陷入通縮,原因在於去年同期比較基數較高,以及豬肉價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