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個工作日,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董事長余承東周二(2日)發布全員信稱,鴻蒙生態的設備數量已超過七億,2024年是原生鴻蒙的關鍵一年,要加快推進各類鴻蒙原生應用的開發,集中打贏技術底座和三方生態兩大最艱巨的戰鬥。
據路透社、《日經亞洲》周二(2日)報道,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在去年第四季度交付了創紀錄的電動汽車(近50萬輛),超出了市場預期,並實現了一整年的目標。然而,該季度全球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地位,卻歸屬於中國車企比亞迪(超52萬輛),這也是比亞迪的季度銷量首次超過特斯拉。
內地著名連鎖奶茶品牌蜜雪冰城周二(2日)晚向港交所遞表申請赴港上市,聯席保薦人包括美銀、高盛及瑞銀。早前有市場消息指出,公司計劃集資十億美元。
自去年2月全面恢復通關以來,港澳與內地的跨境往來日趨熱絡。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作為全國唯一一座同時連接港澳的24小時陸路口岸,在「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等通關利好政策刺激下,出入境客流車流不斷攀升。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2023年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過1,630萬人次,為2019年的1.29倍。
拱北海關公布,「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一周年,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監管驗放進出境客車數量大幅增長,2023年內20次打破車輛日通關紀錄,累計通關量超268萬輛次,同比增長1.35倍,與2019年相比增長2.45倍,其中港澳單牌車近140萬輛次,佔比超過50%。在「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帶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往來、人員交流日益緊密,港澳居民消費、遊玩「北上」越來越便捷。
日經新聞報道,中國2023年汽車出口量將超過日本,首次躍居世界首位。中國車企將銷售地區擴大至歐美撤離後的俄羅斯、作為進駐北美跳板的墨西哥、不斷轉向純電動汽車(EV)的歐洲和東南亞等全球範圍。有觀點認為中國2030年的出口量將比2023年翻一倍,超過1,000萬輛。
海口海關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海口海關共監管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43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5.4%;購物人數675.6萬人次,同比增長59.9%;購物件數5,130萬件,增長3.8%;人均購物金額6,478元。離島免稅購物是海南旅遊消費的「金漆招牌」,在經歷2022年的市場遇冷後,2023年持續復蘇,全年購物金額已恢復至2021年(495億元)的近九成水平。
克而瑞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內地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4,512.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月增加15.7%,增幅低於往年同期,按年則跌34.6%。全年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4萬億元,按年減16.5%,累計業績降幅持續擴大。
泰國早於去年9月25日對中國遊客實施為期5個月的臨時免簽證政策,持續至今年2月29日,經與中方持續溝通協商,周二(2日)迎來好消息。泰國總理賽塔宣布,中泰兩國將從3月起永久互免對方公民簽證,這將提升兩國之間的關係。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泰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互免簽證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雙方主管部門正就具體事宜密切溝通,我們期待有關安排早日落地生效。」
彭博新聞社日前引述消息人士報道,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應美國政府要求,在新禁令生效前數周,取消向中國出口部份機器,惟目前尚不清楚涉及多少台設備。ASML其後證實,荷蘭政府最近吊銷部份涉及2023年出口的NXT:2050i和NXT:2100i光刻系統的許可證,並稱影響了少數中國客戶。該公司也預計,當前出口許可證的撤銷或美國的出口管制限制措施,不會對其2023年的財務前景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