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局:政府致力實現兩性平等

澳門近代發展女性起舉足輕重作用

在婦聯總會成立70周年圖片展暨紀念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專題論壇上,社會工作局舉行《自有芳華——澳門婦女人物誌》新書發布會。該書共收錄22位澳門婦女的真實故事,內容豐富,情節扣人心弦,表現出她們為國家、社會、家庭的付出,盡顯女性剛柔並重風範。 社工局局長韓衛致辭時表示,根據2016年資料顯示,澳門特區的性別不平等指數為0.067,全球排名在第14位,顯示澳門特區在性別平等政策和發展處於良好水平。澳門回歸20年來,特區政府致力實現兩性平等,尊重個人的發展,透過不同層面,包括立法和修改法律、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規劃和推出「澳門婦女發展目標」,通過公共部門和民間組織的共同協作積極推動保障婦女權益和全面發展。 就業方面,《基本法》及《勞動關係法》訂明女性的權益受到法律保障。根據統計局的資料顯示,過去20年澳門婦女勞動參與率大幅上升,從1999年的56.1%上升至2019年的66.7%。此外,在男女薪酬差距方面,2019年男女每月收入中位數已經沒有差距,顯示澳門婦女的就業權益和薪酬待遇獲得了公平保障。 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表示,澳門性別平巴董事總經理梁美玲出席兩巴聯合記者會。等政策和發展處於良好水平,婦女各項(鍾佩欣攝)權益均得到法律保障。(梁佩茵攝)

30/11/2020
15528

司警再破盜用信用卡集團

拘11人 三人為本澳女學生

司警針對盜用卡資料在網上消費犯罪進行打擊,成立特別專案小組調查,對涉及透過手提電話AppStore平台盜用信用卡資料案件深入分析,結合情報調查,司警成功鎖定兩個犯罪集團涉及盜用信用卡資料,日前採取行動,搜查多個地點,合共拘捕11名男女,包括九名本地男女,當中三名本澳少女是學生,以及一名越南男外僱及一名台灣女外僱。司警以「電腦詐騙」及「犯罪集團」罪將11名嫌犯移送檢察院處理。 司警發言人稱,被捕11名嫌犯分別屬於兩個犯罪集團成員,第一個犯罪集團成員有四人,包括姓Van,28歲越南籍男外僱,報稱為餐飲服務員;姓楊25歲台灣女外僱,任職公關;姓黃25歲本澳男子,任職娛樂場;姓趙28歲本澳男子,任職娛樂場。 第二個犯罪集團成員有七人,全為本澳居民,包括甄姓26歲男子,系統分析員;楊姓29歲男子,任職運輸工作;黃姓20歲女學生;林姓20歲女學生;冼姓30歲女子,文員;宋姓21歲女學生及潘姓34歲女子,客戶服務主任。 盜刷一次可賺15元人民幣 發言人公布案情稱,經深入調查後,成功鎖定兩個從事盜用信用卡資料的犯罪集團,司警於上周四(26日)採取拘捕行動。第一個犯罪集團涉及五名作案男女,警方在行動期間分別在鵝眉街、林茂堂以及黑沙環的住宅單位和新口岸賭場,拘捕上述四人,另一人在逃。經查問,其中楊女為骨幹成員,她供稱在一線上遊戲認識兩名內地人,對方指可提供信用卡資料供她盜刷,每次盜刷可賺取約15元人民幣,之後有關人士更一次過提供約5,500元人民幣報酬,供楊女招攬下線。 賬戶被封鎖招募同事朋友加入楊女供稱,由於她的賬戶在盜刷信用卡資料後被封鎖,但因仍有大量信用卡資料須盜刷,之後成功在上月初招募了四名同事及朋友加入盜刷,其中三人分別為VAN、趙和黃某。 司警對三名下線人士查問後,三人均供稱與楊女為同事,在她指示下利用相關信用卡資料盜刷,每筆盜刷楊女會給予30至40澳門元不等報酬,由今年10月初至本月中,共使用約17張信用卡資料,並成功盜刷120筆、涉及金額澳門元,獲利約5,500澳門元,但楊女一直沒有支付報酬。 21歲女學生為骨幹成員 第二個犯罪集團涉及七名犯案男女,其中宋女學生為骨幹成員,她透過上線向內地犯罪集團主腦獲取信用卡資料後,再由本澳成員分散使用,透過手提電話Appstore平台利用盜取所得的信用卡資料充值,每筆盜刷收取約25澳門元報酬。司警透過學校安全聯網機制及電話傳召,到涉案女學生住處將她們拘捕。 經調查,七名涉案男女成功盜刷約100筆,當中涉及不少於100張信用卡資料,至今每人獲利25元至3,000元不等報酬。司警表示,相信第二個犯罪集團是上月底港澳警方在代號「翊星行動」中搗破其中一個盜刷信用卡犯罪集團的分支,作案手法為集團骨幹提供一個遊戲賬戶予下線,盜取信用卡資料及CCV碼等,再要求下線用自己手機綁定信用卡資料,再用此資料登入遊戲購買價值約99.99美元或49.99美元的代幣,把代幣充值至遊戲賬戶後再在網上黑市出售圖利。 港澳兩地警方上月底採取代號「翊星行動」聯合行動,偵破兩宗跨境盜用信用卡集團,拘捕36名男女,司警在本澳拘捕包括骨幹成員的31名本澳男女,當中有15人為本澳大學生和中學生。

30/11/2020
22395

今年首十月盜刷用信卡案207宗

犯罪集團六大途徑竊取卡資料

司警局稱,盜用信卡資料盜刷案件有上升趨勢,今年截至10月已有207宗,犯罪分子利用AppleiTunes購買網上遊戲代幣十分猖獗,佔犯罪數字逾30%,盜刷卡消費手法層出不窮,司警呼籲市民妥善保管信用卡資料。 司警稱,最近發現犯罪團伙以不同方式竊取信用卡或卡主資料,有六大途徑包括卡主在本澳或境外實體店消費時,遭相信是犯罪集團成員、在實體店任職職員以抄寫或讀卡器竊取卡資料、有效日期和CVV碼。 第二,卡主在網上消費時通過潛藏安全漏洞的網絡消費平台或網商消費時,令信用卡在網上交易存在風險。   第三,卡主利用個人電子設備,包括電腦、手提電話或平板電腦等在網上消費以信用卡綁定APP應用程式交易,為方便將信用卡資料,包括卡號、姓名、有效日期和CVV碼同時儲存在相關設備引致。 第四,犯罪集團成員更會利用釣魚網站、電郵、網上交友平台、聊天軟件等方式大量發送偽冒政府、銀行、機構或公司信息,以更新個人或信用卡資料資訊為由,騙取卡主個人及信用卡資料。  第五,網絡「黑客」入侵銀行業界或商戶儲存有銀行卡重要資料的網絡系統或伺服器,從而盜取卡資料,再在暗網中販賣所盜卡資料予犯罪集團。 第六,透過BIN攻擊,即使用已知的一組或多組銀行卡資料和對應的BIN號碼,通過電腦程式系統自動推算、生成和測試同一銀行相若時間發出順序BIN號的相應發卡有效期和CVV碼,並在網站進行小額交易,因為金額小,這些交易很難被欺詐檢測系統偵測。 司警講解犯罪集團透過六大途徑盜取信用卡資料,呼籲市民妥善保管信用卡資料。(張庚睿攝)

30/11/2020
1208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