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訂定拆建物料傾卸費

分三類別 每公噸70元或200元

為實施「污者自付」源頭減廢的環保理念,減少本澳產生的建築廢料量並減輕建築廢料堆填區的處置壓力,徵收拆建物料的「傾卸費」的《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將於明(2021)年1月17日正式生效,《澳門特區公報》昨(31)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訂定拆建物料的「傾卸費」及「傾卸許可」式樣,並與行政法規於明年1月17日同時實施。 根據行政長官批示,拆建物料傾卸費分三類,其中惰性拆建物料的傾卸費為每公噸澳門幣70元,主要為在工程中產生且已妥善分類的可用作填料的物料,如泥土、沙石、純混凝土塊、附帶少量鋼筋的混凝土等及該等物料的混合物。 特別拆建物料的傾卸費為每公噸澳門幣200元,主要為在工程中產生的塘泥、海泥及其混合物等開挖物料,以及如瀝青、玻璃纖維、隔熱棉及其混合物等雜項物料。 其他拆建物料的傾卸費為每公噸澳門幣200元,包括在工程中產生的可燃廢料、化學廢料及可回收再用物料,以及該等物料的混合物。 可燃廢料運往焚化中心處理惰性拆建物料及特別拆建物料須運往建築廢料堆填區作最終處置,其他拆建物料須按其性質優先運往以下設施作處理;屬可燃廢料運往澳門垃圾焚化中心;屬化學廢料運往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屬可回收再用物料則運往回收商的設施。 「傾卸許可」有樣式尺寸《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明年實施後,進入建築廢料堆填區傾卸廢料,需事先取得環保局的「傾卸許可」,「傾卸許可」樣式尺寸為85.5毫米×54毫米,顏色為淺藍色,其正面下方載有黃色及黑色的長帶,印有環境保護局的標誌及「傾卸許可」中、葡文字樣。 有「許可」方可進建築廢料堆填區運載建築廢料以作傾卸的車輛須事先取得環境保護局發出的「傾卸許可」方可進入建築廢料堆填區,並須按所傾卸廢料的性質及重量計算傾卸費,繳付方式包括立即繳付(在傾卸建築廢料後離開建築廢料堆填區時繳付)、按月繳付(經環保局批准,在傾卸建築廢料後的翌月底前繳付)。環保局、市政署及治安警察局負責監察遵守情況,若發現違反《建築廢料管理制度》的行政違法行為,將科處相關罰款。

01/09/2020
32487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

大型民族舞劇《醒.獅》門票開售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及與巿民共度中秋佳節,由文化局及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及澳門社會文化司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承辦,廣州巿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並由廣州歌舞劇院擔演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及濠江月明夜文藝晚會-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將於10月1日晚上7時30分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上演,門票於本周四(9月3日)起在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 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創作以「醒」為神,「獅」為形,講述兩位舞獅少年面對各種人生抉擇時的自我覺醒與蛻變,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勇於抗爭從而獲得尊嚴和力量的過程。該劇融匯南拳、南獅、木魚說唱等嶺南文化精萃,傳承及弘揚嶺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南拳馬步和醒獅特有的技巧融入舞蹈之中,讓醒獅的形態更為生動。 持身份證購票可享半價優惠演出門票於本月3日起在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票價分為200、150及100澳門元,市民於購票期內持有效澳門居民身份證、澳門教師證及全日制學生證,可享有半價優惠(持澳門居民身份證網上購票不設優惠),門票每人每次限購四張,電子消費卡不適用於購買門票。24小時訂票熱線28555555,網上訂票www.macauticket.com。詳情及節目查詢可瀏覽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或於辦公時間致電83943721。

01/09/2020
16147

舊有城市規劃難滿足現今社會所需

解決交通問題需整體城市規劃

居民對巴士服務需求量大,繁忙時間段上車難等車時間長等問題困擾民生多時,共建好家園協會日前在婦聯綜合服務大樓舉行「本澳交通現況及斑馬線優化」時政集思會,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發言時指出,交通問題癥結在於舊有城市規劃無法滿足現今社會所需,因此需從整體城市規劃入手。 集思會由協會副理事長呂綺穎主持,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擔任嘉賓,共同探討本澳交通問題及未來規劃方向。會上,黃承發以《澳門交通狀況、挑戰及未來發展》為題,從交通運輸工具、道路網規劃、過馬路設施等多方面闡述本澳交通整體情況,指出交通問題癥結在於舊有城市規劃無法滿足現今社會所需,因此需從整體城市規劃入手。建議政府先完成城市規劃和整體布局,明確各區的分工和定位,再以都市更新的方式推動區域發展;同步整合現有資源,發展智慧城市。 建議增循環線減少「一站到底」有與會者表示,居民對巴士服務需求量大,繁忙時間段上車難、等候時間長等問題困擾民生。另外,有意見提到電動輪椅使用者在行人道與行車道的兩難問題,加上路面攔截設施不利輪椅出入,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黃承發表示,要從整體路線調整來優化巴士服務,建議當局增加循環線,減少「一站到底」的長途路線,以轉乘方式減低跨區交通流量;同時要根據車型安排行走路線,採取「大車行大路,小車行小路」的方式,合理安排路面車流量;加快《道路交通法》的修法進度,明確輪椅使用者的道路使用權,完善無障礙出行措施。 呂綺穎表示,步行出行是減少路面車流量方法,市民要養成步行習慣,盡可能降低對私人交通工具的依賴。她建議政府從步行系統、遮陰、綠化等多方面優化步行環境,給居民更多的誘因使用步行方式。從長遠規劃來看,可制定樓宇遮陰面積、行人道綠化比率,配合行人天橋、斑馬線等過路設施,營造綠色出行生活圈。

01/09/2020
20488

刺激旅遊消費 帶動經濟復蘇

旅遊局今起推酒店優惠抽獎

為吸引遊客來澳,加速經濟復蘇,特區政府今(9月1日)起推出「擴客源.興經濟.保就業」計劃,與騰訊、阿里巴巴以及澳門航空合作,旅客來澳前可通過關注澳門特區旅遊局的微信公眾號和飛豬小程序,分別參與酒店和機票優惠的抽獎活動。獲獎旅客在預訂本澳酒店時,可獲房價優惠,上限為人民幣500元。下一階段獲獎的旅客,預訂澳門航空機票時可獲贈同行人員的機票優惠。 旅遊局稱,旅客抵澳後,通過微信支付的境外遊禮包小程式,領取線上消費優惠回贈。有關回贈需要透過再消費才能核銷,藉以產生旅客的「二次消費」,拉動經濟的槓桿效應。如欲進一步了解有關計劃及操作詳情,可通過關注澳門特區旅遊局微信公眾號,以獲得更多資訊。 優惠回贈拉動經濟槓桿效應 拉動旅業發展提振經濟旅遊局指出,受疫情影響,本澳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下跌67.8%,本地生產總值約70%來自服務出口,服務出口主要由旅客消費及產品服務所支撐。旅客方面,第二季入境人次按年大幅下跌99.0%,旅遊服務出口下跌。旅客持續大幅減少,對本澳經濟造成嚴重打擊,預計下半年本地生產總值仍有下行的壓力。內地及本澳的疫情已基本穩定,現時內地不少省市及地區,已經通過電商平台,發放交通、酒店住宿及餐飲零售優惠,在拉動旅遊業發展及提振經濟的效果顯著。 刺激旅遊消費 帶動經濟復蘇 澳門特區政府現時推出「擴客源.興經濟.保就業」計劃,旨在吸引旅客來澳旅遊,刺激旅遊消費,延長留澳時間及拉長消費鏈,這對各行各業皆有裨益,讓更多商號在消費市場受惠,從而帶動經濟復蘇,穩定居民就業。 整個計劃包括交通、住宿及消費優惠,預算約澳門幣四億元,將會分階段實施,並且會進行監管及適時檢討成效,善用公共資源及力求發揮最大作用。 特區政府呼籲全社會包括政府、業界及居民,繼續嚴格遵守衛生當局的防疫指引,做好防疫措施。同時,業界繼續提供優質服務,保持產品及服務的合理價格,做好擴客源工作,為興經濟保就業,共同作出最大努力。 為了帶動本澳經濟復蘇,旅遊局今起推出酒店優惠抽獎予旅客,冀能藉此吸引更多旅客來澳,刺激旅遊消費 帶動經濟復蘇。(新聞局提供圖片)

01/09/2020
22657

疫苗戰爭

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原應是衛生醫學的事情,卻演化成強國間的角力,各國在防疫及經濟上展現出不同處理手法,無可否認,中國在上半場可以說大獲全勝;但未來下一站爭逐中,就要看疫苗的研發,誰能搶先一步,誰就可以掌握話語權。 在疫情出現初期,歐美各地掉以輕心,即使目睹中國境況,仍然慢條斯理,大有干我何事之態。豈料疫情進一步蔓延,整個歐美地區大規模爆發,情況簡直陷入失控。 不論美國總統特朗普怎樣厚顏,硬說美政府處理疫情如何高效英明,事實數字已說明一切。截至八月底止,美國確診人數601萬,死亡人數18.3萬,兩個數據也是全球之冠;反觀中國,確診人數約八萬五千,死亡只有4634人,毫無懸念,中國在防疫上贏了漂亮一仗。 經濟如是,中國果斷地暫時中止社會及經濟活動,不惜封關封城;雖然短期內經濟出現下滑,但因為防疫徹底,很快將疫情壓下來,再慢慢重啟經濟,結果成為全球第一個國家得以復蘇。第二季經濟增長雖然只有3.2%,但相對歐美的大幅下滑,中國又完勝一局。 不過,比賽還未終結,全球也認同疫情將長期存在,要徹底根治,就要有疫苗應對,各國的競逐走到疫苗之爭,真正的較量還在下半場。 雖然俄羅斯忽然出來大叫自家研發的疫苗可投入使用,但全球多抱懷疑,始終仍未完成第三期測試,世衛也表示保留。事實上,這個疫苗研發的戰場,目前基本是三強鼎立,美、英及中均在競逐誰先成功研發疫苗。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聯手研發的AZD1222,美國Moderna的mRNA-1273,輝瑞與BioNTech的COVID-19mRNA,中國的康希諾及國藥旗下武漢研究所,在疫苗研發上均進展得如火如荼。 可以說,整場疫苗大戰的較量,關鍵在於鬥資本,鬥技術,及鬥時間,各家研發的機構或藥企,公司市值動輒上千億,技術更無容置疑,全是世界頂級藥廠,有無數的專家,亦具備先進的研發儀器,更熟知每一個研發及測試的細節及程序,可以說旗鼓相當。 最重要是時間,目前幾大藥企業已踏入或準備開展第三期臨床測試,大家也明白,到最後誰能跑出,暫時仍未知鹿死誰手,但可以肯定:「得疫苗,得天下」。

01/09/2020
825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