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新口岸將於今(18)日下午3時正式啟用開通,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便利通關模式,設計日通關流量達22萬人次,首階段通關設置了出境通道35條、入境通道34條,以及臨時出、入境車道各四條。 根據通關規定,市民或旅客如進行對外貿易活動或攜帶大量現金出入境時,均需依法向海關進行申報。出境市民或旅客在進入橫琴新口岸限定區域時,應持有合法的出入境證件,以便接受海關的出境檢查,以及到聯合查驗通道辦理出境手續。而入境方面,與現時的通關模式相同,即旅客首先接受證件查驗,然後通過海關關檢區域。 暫不允旅客隨車過關考慮到橫琴新口岸永久車道工程尚未完成,經珠澳兩地口岸部門協商後,決定口岸現階段只允許粵澳兩地牌車輛、橫琴單牌車輛及部分獲批准的貨車(危化品貨車)經臨時車道通關。為確保車道通關效率,除需要扶助者如殘障人士、孕婦、10歲或以下兒童、以及70歲或以上長者外,橫琴新口岸珠澳兩地的臨時出入境車道,暫不允許旅客隨車過關。由澳門前往珠海的載客車輛,必須先到位於口岸區二層的交通樞紐平台落客,方可駛往出境車道出境。 此外,蓮花大橋往來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路段設有車速限制,並禁止行人、單車、動物、非機動車輛、電單車、及特許車輛外之車輛通行,違者可被檢控。由於一般車輛禁止使用蓮花大橋,因此,橫琴單牌車車主使用橫琴新口岸時,需攜帶俗稱「白卡」的車輛邊境通行證,以便口岸執法人員作出識別。
橫琴口岸見證澳門成長,相伴澳門20年。橫琴口岸在澳門回歸前的1999年6月建成,與蓮花大橋及澳門蓮花口岸相連,2000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對外開放,初時設有出入境邊防檢查通道共24條,其中貨車入出境通道各三條,客車入出境通道各兩條,旅客出境通道八條,入境通道六條。客流量方面,2000年為21萬人次,到2004年突破200萬人次,首次躋身全國十大口岸。 曾受地陷威脅一再改擴建 由於橫琴口岸地基是填海而成,常年受地陷影響,另一方面,橫琴口岸當時的聯檢設施使用期限及保修期限只有五年。2005年9月17日至2007年4月30日,連接路環蓮花橋的珠海橫琴口岸旅客聯檢大堂,因建築結構問題,關閉旅客出入境通道。有關部門於2005年12月起建設新的橫琴口岸聯檢樓,並新增自助通關通道。其後,橫琴口岸又於2009年4月進行客貨車通道改擴建工程。 橫岸「超級工程」歷時近四年 2014年,橫琴方面已在規劃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同年12月18日凌晨零時起,橫琴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同時為配合橫琴口岸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啟用臨時邊檢大樓,橫琴口岸可滿足每日80,000至10萬人次的通關量。 2016年12月,橫琴新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動工,工程總建築面積131萬平方米,按照規劃,橫琴新口岸建成後,通關功能區將在旅檢大廳出境、入境各分別設人工查驗通道14條、自助查驗通道60條;客車、貨車查驗場分設客車11條通道和貨車六條通道,設計日通關能力22萬人次。綜合交通樞紐則涵蓋廣珠城際延伸線橫琴站、澳門輕軌延伸線橫琴口岸站、長途客運站、城市公交樞紐站、島內輕軌站等各類交通基礎設施。 「蓮岸橫遷」採「合作查驗一次放行」 另一方面,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自2015年至2017年,於全國「兩會」期間提交建議,希望中央支持橫琴口岸創新通關模式,將澳門蓮花口岸遷至新的橫琴口岸,並且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便利通關模式。 2018年5月,澳門特區政府向國務院港澳辦提交《關於推動澳門路氹城邊境站(蓮花口岸)搬遷橫琴初步分析報告》,直到去年12月,橫琴新區黨委書記牛敬在第二屆橫琴新區發展諮詢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透露,有關提議已獲得國務院批覆同意。 在2019年10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關於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草案)》,正式批准將重建後的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和延伸區,連同蓮花大橋一併租予澳門,以及授權澳門對該區域依照澳門法律管轄,而租期由重建後口岸啟用日起至2049年12月19日,並可於人大批准後續期。 邊檢設施全遷澳門口岸區 橫琴新口岸定於今日下午3時起,新橫琴口岸聯檢大樓開放啟用,原橫琴口岸旅檢通道及離境車道全部搬遷至新橫琴口岸,同時位於澳門路氹城的路氹邊檢大樓除離境車道外,所有邊檢設施遷往新口岸聯檢大樓的澳門口岸區。 橫琴新口岸設計年旅客通關量8,000萬人次,日通關量22.2萬人次,成為「超級口岸」,未來將建設連接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通道橋,建成後澳門大學師生將經此通道直接通達橫琴。
8月15日下午,澳門區政協委員及列席代表在澳門區政協委員辦公室召開化州政協會議精神學習會
澳門江門商會會長劉朝盛等早前聯同各會員一同拜訪澳門文化局,雙方交流如何推動本地文創產業多元發展
本報上周一報道,隨著粵澳恢復通關,近關閘一帶「 水貨店集散地 」又見「 水貨客 」聚集。針對珠澳兩地水客不法活動,粵澳兩地四執法部門部署行動,透過兩地聯絡機制,進行情報交流,協同兩地海關及警方執法部門,共同打擊「 水客 」活動,於本月11日下午,粵澳分別在拱北及關閘口岸附近展開行動,查獲大批不同種類的「水貨」物品,共對20名涉案人士進行調查及處理。 澳門海關稱,在珠澳兩地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有序恢復粵澳兩地人員正常往來的環境下,「水客」活動試圖利用兩地通關政策的放寬,從事攜帶「水貨」活動,規避兩地海關的法律法規,以獲取不正當利潤。因此,海關持續監控懷疑從事「水貨」活動的店舖,並與粵澳兩地各執法部門進行情報共享及分析。 兩地共檢獲逾7,000件貨物 於11日下午,經拱北海關、珠海市公安局、澳門海關及治安警察局共同研判後,遂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澳門海關及治安警察局在關閘口岸附近搗破一間目標店舖,在店內搜獲700多件食品,包括有月餅、糖果及餅乾等貨物。同時,有強烈跡象顯示上述店舖負責人涉嫌非法聘用外地僱員,將大量貨物以「 螞蟻搬家 」形式分批運送出境,以逃避兩地海關的監管。拱北海關及珠海市公安局則在拱北口岸附近查獲三個「 水客 」窩點,並檢獲6,700多件貨品,包括有奶粉、進口飲料、貓糧、藥物及電子產品等貨物。兩地所緝獲的貨物合共總值約130萬澳門元。 海關根據《 對外貿易法 》對包括店舖負責人在內的四名涉案人士(三男一女)提起程序,一經判罰,最高可被科處50,000澳門元罰款,而被查獲的貨物亦會宣告歸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同時,治安警察局針對該店舖負責人及一名外地僱員,以涉嫌違反《 聘用外地僱員法 》提起程序,一經判罰,非法僱用每一僱員最高可科處僱主20,000澳門元罰款,而有關之外地僱員,則最高可被科處澳門元罰款。粵方執法部門亦依法對涉案七名店舖負責人及九名人士作出處理。 海關持續加強打擊「 水客 」活動 澳門海關稱,就近期活躍的「 水客 」活動,海關持續加強巡查及監察搜證,除了在口岸堵截違法物品外,海關亦以情報主導,針對「 水貨 」源頭進行巡查打擊,以阻截有關違法活動。此外,海關與本地及鄰近地區執法部門亦會不定期展開專項及共同行動,打擊「 水客 」活動。海關呼籲,任何人士如發現相關違法行為,可透過海關熱線28965001、傳真2896 5003或電郵mo向海關舉報。
司法警察局在警察總局統籌下,前(15)日再次舉行「 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 」,模擬本澳遭受風暴潮侵襲引致低窪地區水浸,民防架構按指示啟動疏散撤離計劃。而司警在整個撤離行動中負責C區,即十六浦延伸至安仿西街,再向東移至新口岸區一帶。今次司警共派出140名警員參與,並有20名觀察員,亦邀請附近坊會及社團一同參加。 司警局局長薛仲明表示,演習主要是加強司警局各部門之間溝通、協調和聯動能力,確保當颱風期間風暴潮來襲時,能快速協助市民安全有序撤離。現時正值防疫階段,薛仲明指出,因應防疫工作,演習亦會向參加者提供一些設備,包括消毒液等,同時參加者亦要佩戴好口罩,以確保在演習時亦能兼顧防疫工作。 今次司警撤離演習,亦介紹了2019年年初司法警察局研發的風暴潮移動應用程式「 司警局指揮調度平台 」。指揮中心可透過該程式即時知道撤離情況,撤離小隊則可從手機應用程式知道撤離範圍,而指揮中心可從程式知道撤離單位情況,對整個區域撤離可進行靈活調配。而相關手機會架設在司警人員的手腕上,方便人員使用。 而在演習期間時,亦模擬了有市民在風暴潮期間受傷,在評估其傷勢後由司警警車接送至避難所;亦模擬了在風暴潮時進行大規模撤離的情況,司警與坊會人員協助市民徒步撤離至集合點,然後上車到海星學校、慈幼學校等避險中心。
一名40多歲家庭主婦墮入網上投資騙局,她按騙徒指示下載名為「 雲頂國際投資軟件 」後,開戶投資獲利後提現時被拒,反被要求要先交付按金,最終連本帶利合共被騙走24萬5,000元人民幣。 司警上周五(14日)在記者會上透露,女事主為本澳居民,是一名家庭主婦。案情指,今年6月初事主在網上交友軟件認識一名網友後,對方介紹一個名為「 雲頂國際投資軟件 」,聲稱投資很易賺錢。同月8日,事主被遊說下信以為真,下載有關軟件後聯絡「 客服 」,再按指示開戶及存款元人民幣;事主其後賺了4,000元人民幣,當要求提款時即被拒絕,「 客服 」更要求需要再先存入「 按金 」才可提款。 事主最終由6月中至7月中分多次合共存入23萬元人民幣,但結果「 按金 」連戶口本金到最後全部被騙走。事主報稱損失24萬5,000元人民幣。司警接報後接手調查,暫時未有人被捕。
一名男子懷疑因爛賭,竟在網上設置平價出售名錶騙局,訛稱可代購比市價平數萬元名錶,其一名相識四年好友見到有關帖文後上當,被「 唔熟唔食 」損友騙取去11萬5,000港元。 被捕男子姓劉,30多歲,澳門居民,職業貨車司機;涉嫌觸犯「 信任之濫用 」罪送交檢察院處理。案中男事主年約30多歲,任職貨車司機時與劉某於2016年認識。 司警在上周五(14日)記者會表示,案發在去年9月,事主在網上見到出售名錶廣告,聲稱某款名錶售價11萬5,000港元,比市價平數萬元。事主於是聯絡賣家,得悉原為多年朋友劉某發出帖文。劉向事主宣稱其家人可協助代購有關名錶,事主信以為真,同月交付11萬5,000港元現金給劉某,對方收錢後稱兩個月後到貨,但結果再無下文。劉某被事主追問之下用不同藉口拖延,直至今年6月更失去聯絡。 司警接到事主報案後展開調查,於本月12日成功尋獲涉案的劉某,調查期間他承認犯案,並供稱騙取友人的款項已在賭場內輸光。
一名自去年開始在南灣附近偷拍女子腿部及裙底本地男子,早前被妻子發現及刪除手機內過百段裙底視頻及照片後,近日再度活躍南灣及偷拍女途人。警方接到市民舉報及在社交平台發現有關事件後,派員加強巡邏,最終當場將該名承認有偷拍女子大腿癖好男子拘捕。 被捕男子姓洪,年約30歲,澳門居民,無業;涉嫌觸犯「 不法錄製及照片 」罪已被治安警移送檢察院處理。 治安警在上周五(14日)記者會表示,該名嫌犯主要集中在南灣大馬路至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一帶作案,警方至今已成功聯絡六名女事主,均表示要追究對方責任。 治安警上月底接獲市民舉報,指有人在南灣大馬路巴士站以手機偷拍女子裙底,加上在社交平台亦留意有關事件,於是派員加強巡邏。本月12日,警員在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發現一形跡可疑男子,先後對兩名目標女途人雙腿進行偷拍,警員立即上前截查,並在他的手機內發現16張偷拍相片及18段視頻,將其拘捕調查。 被捕洪姓男子供認由2019年開始已有偷拍女子大腿癖好,早前被妻子發現其手機裡有過百段同類相片及視頻後被逼刪除,於是近日再度活躍南灣區一帶尋找目標及「集郵 」。
近期本澳市面突然出現人民幣現鈔短缺情況,有居民到銀行兌換5,000元人仔都不得要領。澳門銀行公會也承認,近期人民幣供不應求,情況極不尋常,但公會方面也不清楚,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人仔大短缺? 記者近日收到市民反映,要兌換人仔竟然處處碰壁。據市民透露,上周五在個別銀行以澳門幣兌換人民幣時,原計劃要兌換5,000元人民幣,銀行竟然告知最多只可兌換到2,000元人民幣。市民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攜帶現金到內地兌換。 面對人民幣現鈔出現短缺問題,記者翌日跑到關閘一帶的兌換店了解實際情況。記者嘗試兌換人民幣,向兌換店職員查問:「換唔換到人仔?」職員有點不大情願,最終都開腔:「照換畀你啦」。 兌換店也缺人民幣 看到職員有猶豫不決的表情,記者向職員查問人民幣是否很缺乏,為何換幾千元都要猶疑。職員大吐苦水:「現時人民幣相當短缺,基本上人仔現鈔都是手上(店舖)有剩的,如果兌換完就沒有了。」職員亦坦言,不了解近期為何多了很多人換人民幣,未知是否與出入境政策有關。 問到銀行是否出現人民幣短缺情況,兌換店職員向本報透露:「有啲人連2,000元人仔都換唔到」。同樣問題,記者亦走訪幾家兌換店,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都異口同聲指人民幣現鈔大短缺,不知何時銀行供應才會足夠。 對於本澳人民幣不足情況,原來連澳門銀行公會也不甚了了。澳門銀行公會主席葉兆佳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人仔供應最近出現一些不正常情況,但公會也不清楚原因所在。 事實上,近年使用現鈔逐漸減少,電子支付才是大趨勢,出現現鈔供不應求的情況是相當奇怪。 葉兆佳解釋本澳人民幣的供應及需求運作,正常情況下,澳門人民幣現鈔來源於大量內地旅客訪澳,在消費帶動下會有人民幣現鈔流入澳門市場,而這些現鈔數量一般可以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包括商戶和個人等。通常會有大量人民幣現鈔結餘,之後各銀行會將多餘的人民幣現鈔運往珠海人民銀行。他進一步指出,需求方面,主要是外僱會提取人民幣現鈔前往內地。 旅客絕跡人仔 流入停頓 出現目前問題,主要是疫情關係,近半年內地訪澳旅客大幅減少,故人民幣現鈔流入亦受到很大影響,而澳門封關持續好幾個月,幾乎斷絕了供應;即使各銀行會從珠海人民銀行調入人民幣現鈔,受到疫情影響,人民幣現鈔亦受嚴格防控措施限制。 但近期陸續放寬限制,特別是澳門人持有核酸證明已可進入內地,一下子令兌換人民幣需求大增。同時因為內地到澳門自由行簽注,上周剛批准珠海市,下周推展至全廣東,下月才延伸至全國,遊客量未追得上,人仔流入仍然偏少,當中出現落差,才有人仔供不應求的結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