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槍管失敗「人殺人」

美國槍擊事件沒完沒了,美國德州8月31日就再發生槍擊案,警方證實已造成五人死亡、21人受傷,而槍手在槍戰過程中已被擊斃。根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統計,截至8月15日,全美今年已發生涉槍案件30,000多宗,死亡9,000多人,受傷18,000多人。每次嚴重槍擊案發生後,美國要求加強槍械管制的呼聲都會高漲,但最終不了了之。美國槍管遲遲未能成功,結果「人殺人」每天不斷上演。 美國槍支泛濫是導致槍擊案經常發生的重要原因,要消除這個問題,美國已有強烈聲音支持必須加強槍管﹐甚至完全禁槍。有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美國民間大約擁有槍支3.93億支,佔全球民間槍支擁有量的46%。 愈來愈多的美國人在槍擊案,特別是校園槍擊案頻生的情況支持槍管。美國8月初的一份調查顯示,大約64%的美國人希望制定更嚴格的槍支管理法律。Fox新聞的民調亦顯示,約三分之二美國人支援禁止進攻性武器。在美國兩黨之中,民主黨傾向於加強槍支管控。 然而,槍擊案頻發的基本原因不是槍多與少的問題,而是擁槍的人有問題,因為擁槍是美國憲法賦予的個人權利。 8月初美國德州啊帕索發生的槍擊案,槍手為白人極端主義分子,仇視外來移民,連同早前發生的一連串槍擊事件,同樣涉及極端主義和種族主義。所以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槍擊慘案罪在槍手有「精神病」。 不過,支持「人殺人」的觀點還會導致另一種後果,那就是「以暴制暴」。既然槍擊案的製造者有問題,那麼民眾就應該拿槍來保護自己的安全。結果每次槍擊案之後,美國社會對槍械的需求都會立即大升,原因正在於此。 美國政治是一種妥協政治,控槍之所以難以推進,是因為支援「槍殺人」及「人殺人」的兩派難以達至共識。而且共和黨或民主黨上台後,往往會推翻另一黨推出的涉槍法案,導致控槍出現反覆,不過槍管問題爭執如何,槍下亡魂,基本是因人而亡。 如今,美國多州正在推動或已經通過了《紅旗法案》。該法案規定執法機構經舉報者舉報,可以收繳可能對他人有害的持槍者的槍支。特朗普及共和黨願意支持加強購槍者背景審查的法案,這意味著美國控槍有可能向前邁進一步,但隨著2020年大選臨近,美國槍管議題還面臨不確定性。

03/09/2019
16364

司警局辦風暴潮撤離模擬演習

本月22日舉行 現正接受報名

在警察總局統籌下,司法警察局將於本月22日(周日)下午3時在南區四坊會頤康中心舉行「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講解會及模擬演習,現正公開接受市民報名參與。 有意參加講解會和模擬演習市民,可由即日起至下周五(13日)期間透過熱線電話6299 0881(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早上9時至晚上7時)、電郵(gpcah@pj.gov.mo)或傳真(8800 6245)等方式報名,報名期結束後將由專人致電報名者確認報名情況。 司警局屆時將聯同社工局代表向市民講解撤離計劃相關內容,包括颱風來臨前的防災應急準備、疏散撤離路線、避險中心及緊急疏散停留點等資訊,同時聽取居民及團體對撤離安排的意見,以便當撤離計劃啟動時,警民之間能夠迅速配合,協助居民安全有序地撤離,保障生命安全。 講解會結束後,司警局將在負責撤離範圍(即C區,包括十六浦延伸至安仿西街,再向東移至新口岸區一帶)進行演習,模擬本澳遭到風暴潮侵襲,民防架構按指示啟動疏散撤離計劃,司警局人員執行撤離工作並協助有需要市民前往區內的需扶助人士集合點和避險中心。演習將為居民提供切身參與撤離的機會,有助加深了解撤離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在風暴潮來襲時更好地保護自身及家人的安全

03/09/2019
9358

高等教育局走訪澳門科技大學

蘇朝暉:表達政府對學生關懷

為促進與本澳高校學生社團互動交流,了解學生會日常會務及學生學習生活,高等教育局局長蘇朝暉上周五走訪澳門科技大學學生會,與學生會骨幹成員舉行座談。科大學生會主席葛寶木、副主席馬君健、理事長宋敘霖、監事長劉子鈺等接待,參觀該校校內活動場地,了解學生會的課餘活動。 蘇朝暉表示,新學年伊始,十分高興與科大學生會骨幹成員交流,期望透過座談,表達特區政府對學生的關懷,進一步了解學生會日常運作情況、學生學習生活等。隨後,他簡介了高教局高等院校學生廳的職能,包括跟進及支援學生個人發展及學生社團。 高教局每年舉辦高校籃球賽、羽毛球賽、辯論賽、寫作比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增強凝聚力和對學校的歸屬感。此外,高等教育基金推出高校學生活動資助,鼓勵學生組織及參加各類活動,並在籌劃、執行及總結的過程中累積實踐經驗,促進個人成長,提升競爭力。 葛寶木歡迎蘇朝暉一行到訪,並介紹了科大學生會架構和會務概況。他表示科大學生會下設31個屬會,各屬會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包括迎新會、知識競賽、音樂會、足球賽、廚藝比賽、交流活動等,務求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綜合能力

03/09/2019
1122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