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PLPEX兩展聯動同辦

提供高效對接平台 冀多元發展

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辦「第24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 」及「2019年葡語國家產品及服務展(澳門)(PLPEX)」將於明(17)日起一連三日在威尼斯人舉行。兩展會將會深入配合並對接國家發展政策,緊貼國際投資新形勢,為參展參會人士打造高效對接平台,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雙向投資合作等方面,實現互利共贏。 MIF及PLPEX兩展會昨(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貿促局主席劉關華致辭時表示,今年邀請佛得角及江蘇省分別擔任「夥伴國」及「夥伴省」,期望可進一步發揮澳門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精準聯繫作用,加強各方經貿聯繫。 今年MIF展覽會面積約24,000平方米, 設置近1,500個展位,場內將設置中國內地省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葡語國家、歐洲等主題館以及多個專題展區和主題商品展區,涵蓋內容包括海內外投資環境及投資項目、特色金融、食品與酒類、文化創意產業、電子商務等行業領域;PLPEX今年續與MIF同期舉行,屆時設有250個展位,吸引來自八個葡語國家企業、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葡語國家商品及服務的代理商參展。 會展期間亦會舉辦多場與粵港澳大灣區有關的論壇及推介會活動,內容涉及經貿投資、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食品經銷及物流技術等。

16/10/2019
20530

「澳門服裝節2019 」明日舉行

激發本地時裝行業發展潛力

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與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合辦的「澳門服裝節2019 」將於明(17)日至19日一連三天假澳門威尼斯人佛羅倫斯廳舉行,與「第24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同期舉辦。本屆共有47組來自港澳、內地及海外的設計師或品牌參與。主辦單位期望透過這項本地服裝業界年度盛事,展示澳門原創的設計作品,並向社會和外界顯示時尚實力,提高知名度,為品牌創造更多商機。「澳門服裝節2019 」表演節目全部不設門票,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本屆服裝節以「Fashion.Collaboration 」為主題,喻意透過活動促進澳門與不同地區在時裝行業上的區域性合作,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下,激發本地時裝設計行業的發展潛力,鞏固澳門時裝在國際時尚界的地位。 澳門服裝節活動多元,除了場內設置時尚風格展示區,以特製裝置展示澳門服飾品牌的魅力風采外,更設有時尚造型專區,紀念品專區、手機搖一搖遊戲及時尚巡禮等活動,加強與公眾互動。期間將有6場專業時裝表演,包括「開幕式暨一帶一路時尚匯演」、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的「當下.型匯時裝設計樣版製作補助計劃作品匯演」、「CPTTM時裝設計及製作2018/2019 文憑課程 - 畢業表演」、珠寶匯演以及兩場品牌的時裝匯演。 主辦單位冀望藉由「澳門服裝節」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同期舉行的機遇,產生更大的效應和影響力,以服裝節作為橋樑,連接本地時尚品牌和「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這個商貿平台,讓設計師和時裝品牌可直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進行交流,促進貿易。

16/10/2019
30813

第四屆國際文化藝術非遺展開幕

促進澳門江蘇兩地文化合作交流

由江蘇省商務廳、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等聯合主辦,澳門特區文化局及旅遊局支持的「第四屆澳門國際文化藝術品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於昨(15)日舉行開幕式,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澳門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澳門貿促局主席劉關華、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旅遊局副局長許耀明、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會長耿瑩等嘉賓出席。 江蘇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致辭表示,澳門是東西方文化融合共存的國際化都市, 在實行「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和「中葡平台」具有獨特優勢,澳門正致力於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相信江蘇和澳門在此次交流後可在擴大合作平台,增強合作效果方面取得豐碩的成果。 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表示,江蘇是近20年來較早和澳門展開文化合作的省份,兩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合作,達成眾多合作項目,成為文化上的合作夥伴。今次展覽會將會成為蘇澳兩地文化交流的合作平台,並有利促進兩地人文互建互補。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會長耿瑩表示,從今次展覽會感受到各地精英開始行動,從中也看到希望和智慧,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讓眾人在澳門歡聚一堂,共同探討和展示各自文化。 展覽會於本月15至18日在澳門金光會展中心E館舉行,有來自江蘇省多個城市及本澳共200家企業參與,260名藝術家帶來1,500多件藝術精品,包括國畫、版畫、陶瓷、刺繡等。

16/10/2019
24135

生活垃圾收費

膠袋收費將於11月18日實施,特區政府為落實「源頭減廢、分類回收」,下一階段將實行生活垃圾收費。環保局日前表示,計劃展開生活垃圾收費的模擬試驗,透過實際操作了解及評估各種情況,收集數據作為日後開展生活垃圾收費的科學依據。 澳門雖然只有65萬人口,但製造垃圾量驚人,每日逾1,400 噸生活垃圾,解決生活垃圾問題迫在眉睫。 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 2018 》,澳門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2.17 公斤,每年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達到52萬2,548 公噸。城市固體廢物是指在日常生活、商業及工業活動中所棄置的固體廢物,當中主要包含生活垃圾及工商業廢物等。 不少居民貪方便隨處棄置垃圾在街頭巷尾,《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 》提出逐步引入「污染者自付」或「生產者責任制」等不同經濟手段及政策,推動垃圾回收和分類,制訂適當收費,可杜絕部分居民貪方便又不負責任行為。 污染者付費已是國際原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依據是1972 年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的「污染者付費」原則。上世紀中葉起,發達國家開始逐步制定有關垃圾處理收費的法律法規,賦予政府或其他公共事業機構收取為提供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等服務所付出的部分或全部費用。丹麥、德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先後立法並實施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我國的北京、重慶、南京、無錫、合肥、武漢、珠海等城市,都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國際原則開徵生活垃圾處理費。 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去年7月出台《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要在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並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等政策,就是對分類投放的垃圾可以適當調低收費率,對不分類投放的垃圾調高收費。 生活垃圾收費目的並非為了金錢,主要目的是誘導市民分類垃圾,推行公民教育,教導市民如何分類,做好配套工作,回收到的垃圾必需有配套完善處理,才能達到收費目的。特區政府曾推出各式垃圾處理方案,但宣傳工作未夠完善,居民自發進行源頭減廢意識和行動力不高;需提升居民的環保意識和凝聚社會共識,以利將來開展相關政策。

16/10/2019
3811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