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引述西灣大橋總設計師指,憂慮當局計劃開展西灣大橋下層通道的改善工程,將每側廂樑內原有預留輕軌使用的位置與應急車道互換的做法,會影響大橋的結構安全;隨後運輸基建辦公室以「純屬流言」一說回應事件。昨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同樣未有作進一步解釋,僅強調希望公眾對他有信心,強調「唔會亂嚟」。
氣象局於昨日下午5時改發三號風球,預測三號風球將維持至今日(2日)清晨,受外圍雲雨帶影響,氣象局料未來數天本澳均有驟雨及有雷暴。 一個熱帶低氣壓昨(1)日於南海東北部形成,氣象局昨日早上9時30分發出一號風球,隨著該熱帶低氣壓逐漸靠近廣東沿岸,氣象局同日下午5時改發三號風球,預料熱帶低氣壓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大致趨向海南島,隨後在該區徘徊。氣象局預測,本澳周一至周六(2至7日)均有驟雨及雷暴,氣溫介乎25℃至30℃。明日及周二則吹四至六級偏東風及有陣風,而周三將轉為四至五級東至東南風。 海事及水務局昨晚發出新聞稿稱,為確保颱風期間的海事安全,珠澳兩地早前制訂聯動防颱機制,當珠海或澳門任一方發出颱風預警時(三號風球或颱風藍色預警),在本澳海域施工的內地工程船需要離港避風。局方呼籲澳門海域內各海上工程施工單位確保設施穩固,確保安全。海灘的泳客應注意安全,留意海灘的旗號,並避免在颱風期間進行水上活動。 由於本澳部分對外海上客運服務可能會因天氣受到影響,計劃以海路出行的市民和旅客應密切留意天氣狀況,並可透過「澳門海上航班」手機應用程式,隨時了解本澳各航班訊息和海上交通實況,提前做好出行安排,避免行程受到影響。 (梁啟迪攝)
據統計暨普查局最新公布資料顯示,今年7月參團來澳旅客按年增加14.5%至87萬人次,但旅遊業界指出,香港示威事件過去一個多月日趨嚴重,已嚴重影響旅遊業,赴港旅行團減少,港澳聯遊團減少,亦影響到來澳團客,對8月來澳團客數量並不樂觀。 7月參團來澳旅客中,來自中國內地(71.4萬人次)、香港(1.2萬人次)及台灣地區的團客(6.3萬人次)分別上升19.0%、19.1%及2.7%,韓國團客(4.5萬人次)則下跌9.0%。首七個月參團旅客共578.5萬人次,按年上升15.1%。 使用旅行社服務外出的居民有13.5萬人次,同比增加2.9%。非隨團外出居民微跌0.6%至8.8萬人次,當中前往香港(1.4萬人次)及台灣地區(1.4萬人次)分別下跌18.2%及6.3%,前往中國內地(3.8萬人次)則微升0.9%。隨團外遊居民上升10.5%至4.6萬人次,主要是前往中國內地的居民(3.6萬人次)增加13.9%。首七個月使用旅行社服務外出的居民共96.4萬人次,按年上升7.7%。 7月酒店及公寓住客有125.2萬人次,同比增加3.5%。平均入住率為93.2%,按年增加1.3個百分點,住客平均留宿1.4晚,較去年同月減少0.1
新學年今天(2日)開始, 共有71所學校開學。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邀請一眾嘉賓,探討交通安排等議題。不少嘉賓鼓勵家長以步行或公交出行,減少在學校附近的車輛,以免造成交通壓力。並建議涉及主幹道的工程於夜間動工,加快完工時間。
根據教育暨青年局資料,今(2)日開學的學校有71所,明日有七所,後天(4日)或以後有七所,預料近日澳門路面交通較為繁忙。治安警察局昨(1)日表示已做好交通及便利通關措施,派員在學校周邊維持交通秩序。 關閘出入境事務站的跨境學童專道今日重啟,方便跨境學童通關。入境大堂的開放時段為周一至周六(公眾假期除外)由早上6時至8時30分;由下午4時至6時則開放離境大堂之學童專用通道方便學童離境。學童專道使用者為11歲或以下、穿著校服學童或持有本澳學生證,並可同時由一名成年人陪同通行。 同時,關閘出入境事務站會適時加開通道,以便減省跨境學童輪候時間順利通關上學和放學。 另外,治安警察局亦會密切留意學校周邊的交通情況,並於各所學校周邊設置臨時上落客區,方便家長停靠及學生下車;同時加派警員於整個開學周在學校附近指揮交通,維持上學和放學的秩序。治安警察局呼籲公眾,應留意最新的天氣及交通消息,預留適當出行時間;家長在接送子女上學放學時應使用學校附近的上落客區,以及遵守在場警員的指
每年8月第一個星期為「國際母乳哺育周(WBW) 」,全球170多個國家一同參與慶祝,期望喚起社會各界對母乳餵哺的關注,並支持母乳餵哺。衛生局前天(8月31日)在塔石體育館舉行「母乳餵哺嘉許典禮」,共616位媽媽獲頒發嘉許狀,139個參與友善工作間的公私營機構亦獲嘉許。 衛生局代局長鄭成業致辭時表示,經過近年大力推廣,2018年出生的嬰兒曾以母乳餵哺率為92%,純母乳餵哺嬰兒達六個月或以上、繼續以母乳餵哺嬰兒至一歲或以上、餵哺兩歲或以上的整體數據都得到持續提升,而自2016年社會文化司優先推動轄下部門增加母乳餵哺空間至今,已逐步推廣至其他政府部門及私營機構,截至今年8月底,全澳公/私營機構已設立226間母乳餵哺室,成績令人鼓舞。 有獲嘉許的媽媽表示,工作的地方設有餵哺室,但認為澳門與外國地方相比,母乳餵哺仍未夠普及,希望政府再加大推廣,並在社區增設更多母乳餵哺室。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中聯辦、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及中共湖南省委主辦,並由教育暨青年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及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承辦,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作支持單位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大型圖片展」,於昨(1)日上午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隆重開幕。
美債孳息倒掛、港股再現「死亡交叉」、歐債收益率逼近歷史低點、瑞銀七年來首次看空股市,種種跡象顯示,衰退或許尚未實現,但烏雲已在不遠處。 9月1日起,全球兩大經濟體再次互相加徵關稅,至12月中,中美兩國之間幾乎所有進出口商品都會被加稅,而當關稅到了「加無可加」的地步,這場貿易戰無可避免要蔓延到其他戰場,對各個領域的影響也就會愈來愈「有感」。 中美經濟情況的負面變化,對亞洲其他經濟體而言關係甚大,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印度,最新季度的GDP增長率只有5%,是六年來新低,國內汽車銷售暴跌31%,創20年來最大跌幅,印度央行今年已減息四次;韓國則受全球電子產品需求減弱影響,GDP第二季度增長1.1%,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收縮,韓國央行亦在7月實施三年來首次減息;新加坡是貿易導向型經濟體,受貿易戰衝擊,第二季度GDP增長是負3.3%,新加坡當局將年度經濟增長目標調整至0%至1%;日本雖然第二季度增長0.4%,但10月即將調漲消費稅,同樣面臨消費下滑的壓力。 對中美而言,經濟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國家統計局周六公布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由7月的49.7%回落到49.5%,不但連續是四個月萎縮,且低於外界預期,除了颱風的影響之外,內外需求的疲弱仍然是衰退的訊號;另一方面,人民幣已跌至11年新低,雖然外界認為人民幣貶值有利於抵銷關稅的衝擊,但也會拖累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7月份,人民幣已滑落至第六常用的國際交易貨幣,甚至落後給加幣,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貨幣顯得愈來愈困難,而透過香港交易的離岸人民幣佔四分三,持續貶值與香港無休止的示威,都在打擊使用人民幣的意願,這絕對是中央政府所不樂見的。 另一邊,美國消費者支出佔經濟活動的三分二,雖然7月份消費支出強勁,但通脹指數未有顯著提振,衰退的風險愈來愈大,密歇根大學發布的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由98.4驟降至89.8,創下2012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這當然要「歸功」於特朗普不按牌理出牌的關稅措施。 在這麼多的變動之中,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中美紛爭,全球埋單」,兩國拿來對賭的不是各自的國運,而是全球的未來。大豆關稅令中國轉而採購巴西大豆,彭博認為這種龐大的需求轉移,導致巴西急速擴張耕地,或是導致亞馬遜雨林大火的遠因。假如,需求的轉移能夠點燃南美洲雨林的燎原火,那麼需求的衰退,又會導致甚麼後果?沒有人能估計一場漫長的貿易戰要付出甚麼代價,但亞洲多個經濟體已經在體驗這種痛感。中美兩國本月將恢復談判,接下來會發生甚麼,目前還只能「猜測」,但若「以拖待變,等待特朗普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