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及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思想者論壇」,12日以「澳門回歸20周年的成就、挑戰與展望」為主題,邀請學者專家圍繞澳門回歸20年「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對澳門未來的期許等展開深入交流。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會長林卓華表示,澳門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經濟取得繁榮發展,特區政府重視科技發展,但澳門整體需要轉變思維,不能「單打獨鬥」發展科技,只有在國家支持下才會前景無限。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副院長邢志紅則提到,澳門回歸以來在醫療體制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新一屆澳門特區政府應積極整合人力、財力資源,多在住房、交通和城市改造建設方面下決心。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建議,澳門可通過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與營商環境建設,推進資本市場開放,提升科研產出效率,打造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澳門大學新聞傳播系助理教授李小勤則表示,如何鼓勵、協助本地人才走出去與灣區內其他地區合作,是新一屆政府重要使命。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林志軍總結時表示,澳門未來面對的挑戰,包括實現經濟適度多元,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讓澳門青年人家國情懷薪火相傳等,澳門未來要行穩致遠,應該著眼於解決深層次問題。
特區政府為應對突發災害,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完善澳門公共安全體系,實施十項防災減災重點工作,分別為一個法規、一套預案、一個規劃及七個重點項目,當中七項重點包括建設智慧應用平台、提升氣象業務綜合能力、提升電力系統應對災害能力、建設內港擋潮閘、設置應用避難及轉移安置場所、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及制定巨災保險制度。
目前政府已啟動防災減災工作,但對於七個重點項目中哪一項為現時最為急切、需要加快實行呢?街總社區消防安全主任鄭綺霞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從政府進行的工作可見,七個重點項目都是同步的,但以目前澳門情況來看,防洪治本工作需時較長才能完成,因此必須持續加快地推動,否則不能根治問題。 現時內港擋潮閘工程環評已進行第二階段公示,環評報告亦指出興建擋潮閘的可行性,同時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對此,鄭綺霞建議政府盡快落實內港擋潮閘工程。 另外,當局早前提出在司打口一帶興建蓄洪池,希望可以與擋潮閘產生協同效應,紓緩內港一帶的水浸問題。她認為因應司打口蓄水量相對較低,產生成效有限,若當局優先考慮在筷子基北灣興建大型蓄洪池效果會更加明顯,因北灣可興建更大蓄水量的蓄洪池,且在水域上施工,對於陸地居民出行和商戶經營影響較低。 建議澳門設立防災日為了應對颱風季節,當局定期舉辦颱風演習,檢視及強化民防架構成員的應急管理聯動能力,同時讓居民更了解應對颱風災害的疏散流程。 鄭綺霞回顧今年舉行的「水晶魚2019 」,認為演習日期及時間未能配合市民作息時間,以致居民主動參與民防演習的意欲不強,報名人數少。她建議政府應設立澳門防災日,當日可進行防災宣傳及大型演習,同時鼓勵企業動員參與,這樣居民能方便調配工作參與演習。 災後應對工作重要鄭綺霞稱坊會、社區中心與政府緊密聯繫,不定期舉辦相關講座跟活動,向會員介紹防災等安全知識,也會積極參與防災演習,未來將會持續進行有關工作。她認為防災減災不單只要教育市民災前及災難期間如何應對,災後的應對也十分重要,例如棄置垃圾的方法及時間等,如何推動社會一同參與防災救災,也是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內容之一。
近期本澳電話詐騙案件頻發,今年截至本月13日涉及大專院校學生且有損失的「假冒政府機關人員」騙案共有19宗,被騙學生為20人,其中六人為澳門學生,14人為內地學生,損失金額合共約澳門幣918萬元。 司法警察局指出,大學生警覺性不足、有服從心理等因素導致多人被騙,未來將進一步加強防騙宣傳工作,呼籲公眾提高警惕,切勿按陌生人指示透露個人資訊及進行匯款。
司警局偵破一宗毒品案件,拘捕一名44歲澳門男子,並查獲19包總值澳門幣38 萬元的大麻。嫌犯供稱自己有吸食毒品習慣,同時月薪8,000元受僱為販毒集團「散貨」。疑犯已被控以「不法吸食、販賣麻醉藥品及精神藥物」等罪名,移交檢察院處理。司警將繼續追查販毒集團主腦及毒品來源。 司警日前接獲線報,指一名男子近日在本澳各區販售毒品,司警鎖定嫌犯身份後,在其高地烏街的住所附近部署並進行監視。在本月12日中午12時30分,嫌犯到大廈停車場駕駛私家車準備離開,警方上前截查,並在其汽車內搜獲19包共重185.55 克的大麻,總值38萬元。 嫌犯對吸食大麻測試呈陽性反應,供稱毒品來自另一名本澳男子,其中兩包是以港幣6,000元買入自用,其他17包則代為交收,並未從中收取金錢。 司警表示,該名男子在9月初開始從事販毒活動,並成功協助販毒集團賣出六包大麻。
司警前(13)日查獲一宗跨國販毒案,拘捕兩名台灣男子,並查獲共重420克痢☆海洛英毒品,總值澳門幣17萬元。兩名嫌犯承認受僱於台灣販毒集團,若成功將毒品轉運,將可獲得2,000美元報酬。司警以「不法販賣麻醉藥品與精神藥物罪」將嫌犯移交檢察院處理,並繼續追查案件中主腦及毒品來源。 司警局表示,早前透過警務情報交流,經過調查分析,發現有販毒分子將經澳門國際機場運送毒品,昨日中午對一班由柬埔寨飛來澳門的航班作監測巡查,期間發現兩名形跡可疑男子,於是上前截查。 兩名男子均為台籍,其中一名48歲的林姓嫌犯,大腿內側以布條纏上四粒由避孕套及膠紙包裝的痢☆海洛英毒品,連包裝共重240克;在另一名51歲許姓嫌犯身上未有發現毒品,但許男供稱在被截查前已將毒品棄置於洗手間垃圾桶內,後於相關垃圾桶內發現三粒相同包裝的毒品,連包裝共重180克。 兩名嫌犯供稱因財而受僱於台灣販毒集團,在本月11日由台灣飛到柬埔寨取得毒品,再於前日飛到澳門,並稱抵達澳門後再等待指示,將毒品轉往鄰近地區,若成功可獲2,000美元作報酬,二人均稱首次犯案。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曉軍上周六出席第八屆嶺南論壇時透露,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呈報中央,方案是要將澳門證交所打造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 消息傳出後,市場廣泛注意,金管局亦即時發出新聞稿澄清,指出現階在澳成立人民幣計價證券市場仍在研究階段。
全澳現時共有29個狗廁所,但使用率偏低,狗隻隨地便溺情況嚴重,市政署計劃逐步取消狗廁所,以狗糞箱代替,並將在本季推出宣傳短片教導飼主處理狗隻便溺及培訓狗隻在家便溺,之後更會加強相關執法。 多位狗隻飼主及保護動物團體昨(13)日受訪時均認為取消狗廁所影響並不大,建議當局增加狗糞箱更實用,方便狗主處理狗隻糞便,以免影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