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展望未來

盼行穩致遠 解決深層問題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及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思想者論壇」,12日以「澳門回歸20周年的成就、挑戰與展望」為主題,邀請學者專家圍繞澳門回歸20年「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對澳門未來的期許等展開深入交流。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會長林卓華表示,澳門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經濟取得繁榮發展,特區政府重視科技發展,但澳門整體需要轉變思維,不能「單打獨鬥」發展科技,只有在國家支持下才會前景無限。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副院長邢志紅則提到,澳門回歸以來在醫療體制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新一屆澳門特區政府應積極整合人力、財力資源,多在住房、交通和城市改造建設方面下決心。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建議,澳門可通過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與營商環境建設,推進資本市場開放,提升科研產出效率,打造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澳門大學新聞傳播系助理教授李小勤則表示,如何鼓勵、協助本地人才走出去與灣區內其他地區合作,是新一屆政府重要使命。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林志軍總結時表示,澳門未來面對的挑戰,包括實現經濟適度多元,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讓澳門青年人家國情懷薪火相傳等,澳門未來要行穩致遠,應該著眼於解決深層次問題。

15/10/2019
21473

防洪治本工作需時

鄭綺霞促當局加快內港擋潮閘工程

目前政府已啟動防災減災工作,但對於七個重點項目中哪一項為現時最為急切、需要加快實行呢?街總社區消防安全主任鄭綺霞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從政府進行的工作可見,七個重點項目都是同步的,但以目前澳門情況來看,防洪治本工作需時較長才能完成,因此必須持續加快地推動,否則不能根治問題。 現時內港擋潮閘工程環評已進行第二階段公示,環評報告亦指出興建擋潮閘的可行性,同時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對此,鄭綺霞建議政府盡快落實內港擋潮閘工程。 另外,當局早前提出在司打口一帶興建蓄洪池,希望可以與擋潮閘產生協同效應,紓緩內港一帶的水浸問題。她認為因應司打口蓄水量相對較低,產生成效有限,若當局優先考慮在筷子基北灣興建大型蓄洪池效果會更加明顯,因北灣可興建更大蓄水量的蓄洪池,且在水域上施工,對於陸地居民出行和商戶經營影響較低。 建議澳門設立防災日為了應對颱風季節,當局定期舉辦颱風演習,檢視及強化民防架構成員的應急管理聯動能力,同時讓居民更了解應對颱風災害的疏散流程。 鄭綺霞回顧今年舉行的「水晶魚2019 」,認為演習日期及時間未能配合市民作息時間,以致居民主動參與民防演習的意欲不強,報名人數少。她建議政府應設立澳門防災日,當日可進行防災宣傳及大型演習,同時鼓勵企業動員參與,這樣居民能方便調配工作參與演習。 災後應對工作重要鄭綺霞稱坊會、社區中心與政府緊密聯繫,不定期舉辦相關講座跟活動,向會員介紹防災等安全知識,也會積極參與防災演習,未來將會持續進行有關工作。她認為防災減災不單只要教育市民災前及災難期間如何應對,災後的應對也十分重要,例如棄置垃圾的方法及時間等,如何推動社會一同參與防災救災,也是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內容之一。

15/10/2019
24474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