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及澳門蓮花衛視主辦的「同聲歌祖國 ─ 政協委員與青少年『雙慶』。「聯歡晚會」,昨日(8日)舉行。晚會以每十年為一個年代,選出代表性的歌曲,由政協委員及本澳各校的學生合演。包括40年代或更早時期興起的《黃河大合唱》、50年代的《我的祖國》、60年代的《紅梅贊》等,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新中國7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及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發展歷程。 聯歡晚會獲澳門基金會贊助。主辦方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裘援平、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譚天星、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澳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王冬、美高梅中國聯席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何超瓊、澳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馬志毅、蓮花衛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兼台長李自松等嘉賓以及18間中學、大學的學生近1,000人出席觀賞。 澳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馬志毅致辭時表示,為慶祝「雙慶」之年,特意打造聯歡晚會,期望透過演繹時代色彩濃厚的歌曲,進一步加強澳門青少年對祖國發展歷程的認識和了解,感受新中國從建國以來所取得的驕人成就,以及澳門回歸祖國以來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
「十·一」國慶黃金周近100萬旅客訪澳,各個口岸擠滿入境旅客等候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尤其在關閘口岸,附近的交通樞紐人流不絕,的士站和巴士站人流絡繹於途,交通繁忙,有旅客稱至少要等一個小時才能登上賭場接駁巴士,不少旅客認為,澳門需要優化交通安排,協助旅客前往目的地。 候任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當選的記者會上,承諾任內完成輕軌媽閣線和東線建設,同時指出,有決心增建輕軌「澳門段」,發揮輕軌效益,緩解現時澳門交通狀況。
內地「國慶黃金周」假期結束,期間吸引大量旅客來澳,據治安警察局昨(8)日公布數據,由10月1日至7日,經本澳各出入境事務站出入境的總人次錄得超過400萬,較去年同期增加6%,入境訪澳旅客則有98.4萬人次,增幅達10%,10月5日當天全澳有超過32.9萬人次出境,刷新單日出境的歷史紀錄。 關閘出入境事務站七日內有超過300萬人次出入境,按年增5%,當中10月5日單日達25.6萬人次出境,改寫了關閘出入境事務站單日的出境紀錄,同時出入境總數達47.9萬人次,亦是該事務站歷年來第二高,而路氹城出入境事務站七日內有29.1萬人次出入境,按年增加2%,連同港珠澳大橋出入境事務站的23.4萬人次,三個主要陸路出入境事務站佔了全澳出入境總量的88%。 外港碼頭同比下降近50%「國慶黃金周」期間空中交通同樣暢旺,有16.4萬人次經澳門國際機場出入境,與去年同比上升16%;受多方因素影響,外港碼頭及氹仔碼頭的出入境人流按年減少了49% 及29%。 入境旅客方面,來自內地的入境旅客顯著上升,較去年增加9%至79.8萬人次。總結本澳在「國慶黃金周」的出入境情況符合預期,各出入境事務站基本保持暢通。治安警察局亦因應人流情況,先後於10月3日、4日及5日下午時段,在大三巴實施人潮管制措施。
為助力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出口信用保險制度」正式啟動,以「銀行保單」為葡語國家的貿易往來提供減低風險的配套支援。為讓本地企業了解制度的操作安排及產品的具體內容,澳門金融管理局與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昨天(8日)合辦講解會,有逾百名業界代表出席。 金管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陳守信在講解會上致辭時表示,澳門市場上已有保險公司獲許可提供出口信用保險產品,然而面向葡語國家的業務,保險公司基於政治風險考量,一般只承保葡萄牙及巴西的出口貿易。為構建包括葡語國家在內的「出口信用保險制度」,金管局除推動本地業界先針對風險較低的葡語國家貿易提供出口信用保險產品外,更同時開展研究鄰近地區的出口信用保險制度;經不斷研究探索,金管局最終推出「銀行保單」計劃,透過銀行為澳門企業的「保理業務」進行投保,為企業解決出口較高風險葡語國家的信用風險問題。
文化局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於今年3月13日至4月11日期間,對建議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的12個項目進行公開諮詢,相關總結報告已完成編製。公眾自即日起可於文化局專題網頁www.culturalheritage.mo/Survey/ichlist下載報告,或於辦公時間內親臨塔石廣場文化局大樓或文化局轄下公共圖書館查閱。 是次公開諮詢為期30日,期間文化局透過公眾諮詢會、網上表格填寫、電郵、傳真、親臨等多個渠道收集意見,社會各界踴躍參與,文化局共收集到1,168份意見,社會意見普遍認同粵劇、涼茶配製、木雕-神像雕刻、南音說唱、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媽祖信俗、哪吒信俗、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這12個項目的價值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司警近日拘捕兩名本澳男女,懷疑他們涉嫌勒索一名男子。司警調查後發現,涉案男子竟是一名在今年年中退休的司警人員,犯案時,該名退休司警向受害男子自稱是「斜路」,唔還錢就會「做嘢」。 案情指出,被捕的55歲張姓女子任職酒店收銀員,與受害男子的父親過去是同居情侶關係。2017年,受害人父親去世後,張女開始向受害人追回其父欠下的家居裝修及婚宴費,約為15萬澳門元。男事主稱對已故父親欠款並不知悉,故並無償還款項。 本月4日,張女欲追回款項,遂聯同其兄,即涉案的60歲張姓退休司警,一同在當日凌晨到達男事主工作單位「追債」,期間退休司警更向男事主自稱是「斜路」(司法警察的別稱),再不還錢就「做嘢」,揚言會令到男事主「無咗份工」。男事主聽後心感害怕,答應將交予對方30,000 元,其後向司警報案求助。 男事主其後收到張女電話,相約在皇朝區某快餐店交收款項,司警人員於是在附近部署。然而涉案的退休司警意識到交收地點有警方人員,便帶同張女離開,司警隨即上前截查。兩人承認對男事主進行追債行為,但否認用個人身份威脅對方,更表示是男事主自願交予款項。司警調查後認為兩人涉嫌觸犯「加重勒索」罪,將他們移交檢察院處理。 (CFP 圖片)
的士違規問題曾經是本澳最令人頭疼的現象之一,不但令許多遊客對本澳的印象大扣分,甚至許多本地居民也曾受其害。不過,這一情況自今年6月3日《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 (俗稱《新的士法》)出台後,得到顯著改善。 治安警察局昨公布統計數據,今年9月共檢控73宗的士違法行為,較去年同期的402宗大幅減少81.84%,在10月1日至7日「國慶黃金周」更未發現濫收車資情況,新法成效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