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少年為澳爭光

北京新加坡音樂比賽雙雙奪冠

文化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普及課程大提琴學生韓博文(10 歲)及伊露娜(Ilona Parent)(12歲),分別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蜂鳥杯」中國青少年音樂比賽總決賽,以及在新加坡舉辦的第六屆「萊佛士國際音樂比賽」中技壓群雄雙雙獲得第一名,為澳門爭光。 第四屆「蜂鳥杯」設有北京賽區、上海賽區、四川賽區、山東賽區、廣東賽區、遼寧賽區、江蘇賽區、安徽賽區、福建賽區、新疆,各省級第一名的選手獲得參加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舉辦的總決賽資格。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選手,參加不同年齡組別的獨奏和室內樂比賽,選手當中有很多已就讀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多所國內頂級音樂學府的附屬中學及小學。 韓博文和伊露娜同學在廣東賽區比賽中(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附中舉行)先拔頭籌,分別贏得了大提琴省級少年B 組及少年C 組第一名,順利晉級總決賽。兩位同學在北京的總決賽中憑藉高超的演奏技藝,力壓群雄,得到評審團一致肯定,再次分別獲全國級少年B 組,少年C 組第一名。 繼北京比賽後,韓博文和伊露娜參加於8月8日至11日舉行的第六屆「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大賽」,二人以接近滿分的發揮,贏得了全場觀衆及評審團的肯定,獲得了大提琴少年B組的並列第一名。 該比賽由新加坡萊佛士文化與萊佛士國際青少年藝術節組委會聯合舉辦,被公認是具相當規模、水準與公信力的國際性青少年音樂比賽之一,吸引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日本、泰國、印尼、澳大利亞、英國、海峽兩岸暨香港及澳門等500多名選手參與,設有獨奏及室內樂比賽。評審團雲集了活躍於當今古典樂壇的權威藝術專家。 韓博文和伊露娜師從文化局澳門樂團大提琴首席呂佳,近年來兩位同學通過勤奮努力的學習和訓練已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多次代表澳門出戰各項國際賽事,屢獲殊榮。

28/08/2019
19676

共同管道 共同管理

澳門經濟及社會發展,一直受到土地緊缺限制,多年來工程業界建議利用地下空間,發展停車場或共同管道,將地面上及地下縱橫交錯管線轉進地下共同管道,能大幅提升市容、整體環境及都市形象,土地工務運輸局在2012 年進行相關研究,但結論指澳門街道較為狹窄,房屋密度高,加上地下管線複雜,難在舊城區推動共同管道。時隔七年,工務局決定在新城填海區進行共同管道計畫,並將共同管道管理工作批給有30年地下設施建造和維護經驗及擁有一支富經驗和技術專業隊伍的澳電公司,開啟澳門利用地下空間時代。 共同管道是指用作容納公共服務管線的結構物,管線包括電力、自來水、電信、交通信號等公共服務的管線。共同管道由政府規劃及建造,初期投入成本高。去年2月初,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與澳門電力公司及澳門工程師學會就共同管道、地下空間規劃等議題舉行研討會,當時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許志樑透露,共同管道估計每公里的建設成本超過一億元,日後的管理費將由使用者攤分,預計每公里每年的管理費達數百萬元,但共同管道可創造高社會效益,有利澳門地區整體發展。 新城填海區建設共同管道討論多時, 已有社會共識,認為項目能有效善用地下空間,解決本澳歷來重複開挖道路問題,減少交通壓力。特區政府已開展地下共同管道建設計劃,但政府需同步做好城市總體規劃, 前瞻考慮 城市發展需求和實際需要而加入不同的基礎設施,未來共同管道進一步推廣至其他新城填海區及都市更新。 雖然政府已決定進行共同管道計劃,但法律法規仍然一片空白,社會極為關注,建議政府盡快出台專門的共同管道管理法律法規,明確建設、管理等費用的攤分比例,清晰權責和監管主體。建設共同管道事關民生,可能涉及巨額公帑使用,且工程浩大,因此引起社會關注工程費用超支、延誤等問題,政府宜向社會披露更多訊息,增加透明度。共同管道會由多個公共事業單位共同使用,在參與共同管道管線鋪設和相關配套設施,今次特區政府以豁免競投方式將共同管道管理權批給澳電,應該明確澳電的管理職責,明確各使用共同管道單位的權利與義務。

28/08/2019
30329

民航局擬明年展開機場南面擴建工程

隨著旅客數量不斷增加,澳門國際機場承載力已達到飽和狀態,上半年客運量473.7萬人次,同比上升18.3%。澳門民航局局長陳穎雄昨(27)日受訪表示,早前向中央申請填海擴建機場計劃已獲批覆,正籌備開展環評及施工設計報告,估計需時一年多。機場壓力迫在眉睫,當局明年將落實機場南面的擴建工作,以應付不斷增加的客流量。 陳穎雄指出,今年上半年機場客流量增長18.3%,預計今年總客流量將超過900萬人次,機場的營運管理和安保工作正承受較大壓力。早前中央已批覆填海擴建機場計劃,局方正籌備開展環評報告和施工設計報告工作,估計完成報告需要一年多時間,之後再提交中央審批。 在未能填海擴建之前,當局如何緩解機場壓力?陳穎雄表示,機場主要面對候機樓面積不足及缺少停泊飛機地面設施的難題,當局計劃於明年落實擴建機場南面的工程,以應付未來需要。 此外,局方亦會不斷優化機場現有設施,例如用大數據調整航班編排和停泊位置。至於填海擴建用地由172公頃減至149公頃,會否影響已制訂的擴建規劃方案,陳穎雄表示減少用地是需要符合珠三角的水利要求,有關機場的設施不會減少,但需重新規劃布局。 另外,陳穎雄昨日晚上出席高等教育局舉辦的大專學生網上對話系列活動,與澳門大專學生分享澳門航空業的發展和機遇。陳穎雄表示,隨著澳門航空業發展,未來將需要更多技術性人才。

28/08/2019
24412

內港擋潮閘環評今起次階段公示

澳門內港擋潮閘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由今(28)日起至9月10日進行第二階段公示,公眾可於土地工務運輸局網站下載《澳門內港擋潮閘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及意見表,並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向土地工務運輸局或環評單位提出意見及建議。 內港擋潮閘工程位於灣仔水道出口,毗鄰珠海市城區及澳門半島,擋潮閘防洪設計標準為200年一遇,相應設計年最高潮位高程為3.85米,擋潮閘總淨寬300米,包括洩水孔、通航孔、排澇泵站、應急船閘及管理區。土地工務運輸局早前委託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珠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共同承擔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項目環評工作,並於今年4月進行首階段公示,期間共收到四份書面意見。 經結合現場調研、數據資料及社會各界意見後,環評單位已於7月基本完成《澳門內港擋潮閘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報告書認為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具可行性,符合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及規劃要求。 報告書主要針對環境特點、水文情勢及水環境、生態環境、施工期間等影響作出分析論證,報告認為內港擋潮閘建設後,對上游及工程區域水文情況未有產生明顯影響、對水陸地生態系統未有顯著不利影響。報告書建議採取的主要環境保護措施包括:工地廢污水須經處理才可排放、分段施工以避開經濟魚蝦類繁殖季節、控制開挖作業對懸浮泥沙產生的污染、設置施工圍板及灑水車以減少粉塵影響範圍、工程邊界設置隔音屏障及限定施工時間、妥善處理建築廢料等。

28/08/2019
2113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