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是環球經濟的鴉片

自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環球經濟過去11年始終處於牛皮狀態,動力疲弱,而且下一個更巨大的金融風暴更蓄積能量中。 11年前的2008 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只用了半年光景,2009 年第二季開始,多數指標都穩定了下來。關鍵是歐美、日本等國的先後啟動非常規的應急手段,即是「量化寬鬆(QE)」的貨幣政策。 QE的確穩住了經濟,危機沒有繼續爆發。然而從2009年開始至目前的2019年為止,這十年的事實顯示,後「金融海嘯」時代的經濟表現是L與V,非U亦非V。所謂L,指的是全球實體經濟的持續疲滯;至於V,則是指QE之下,大量流動性因實體經濟需求疲弱而被製造出來,而流向了股、匯、債及樓巿各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的泡沫化飆升。 實體經濟猶如吃了鴉片一樣,全球的流動性因QE不斷釋放,而變得疲滯持續,這就是環球經濟因QE上癮的結果。而實體經濟始終未見真正恢復強勁,巿場就不斷擔心沒有QE的加持下,虛弱的經濟會支撑不住,所以只要主要經濟指標稍有變化就緊張不已。 如果有時候指標略呈正常,巿場就積極傾向「退市」,因為深知這劑藥不宜常服,多服之後,消化不了超額流動性,愈積愈深,爆發另一次巨大危機只是遲早的事; 不過,如果指標略顯弱勢,又擔心經濟前景惡化,又忍不了再啟動新一輪QE的心。 這種進退維谷的窘境,正是當前所有主要國家決策當局之困境。 以美國為例,每次美聯儲議息,巿場都紛紛猜測在到底是「鴿」還是「鷹」,成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最大變數。說到底,一切糾結的根源,其實都跟L的走勢始終未能彈起有關。因為L始終未能翹起,實體經濟需求不振,一再QE流動性愈放愈多之下,未來爆發新危機的壓力也就愈來愈大。 所以,全球經濟的前景如何走,取決於兩種形勢的發展,一是QE,二是能創造新需求的新創科技,而目前有的選擇就是5G。 5G以其網速的快速與精準,使到任何東西都可以「互聯網+」,它創造的價值,不僅是萬物聯網之後發展出的各種新需求(如智慧城市及自動駕駛系統等),而且還可以令多種行業「升級轉型」。所以5G可能是L可以翹起的最大希望。

23/07/2019
14601

特區政府推都更暫住置換房制度

除了一系列既有的房屋政策外,為回應社會對改善社區環境的訴求,特區政府提出都市更新概念,並在2016年3月成立了都市更新委員會。作為推動都市更新的優惠措施,都市更新委員會提出了「暫住計劃」,建議從特區的土地儲備中撥出地塊興建暫住房,並向受樓宇重建影響的業權人提供現金補貼以鼓勵自覓短期住所。 《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法案目前正於立法會小組會進行細則性分析,當中法案建議,對於受都市更新拆遷影響但無法回遷的情況,經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建議由政府出資興建部分置換房供業權人選擇購買。此外,因公益而被徵用居住用途不動產的業權人及受批地失效影響的「樓花」購買者,也可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購買置換房。 受重建或拆遷影響的業權人的補償或安置措施,將由都市更新法律制度規範,暫住房和置換房僅是在房屋租售市場之外,為業權人提供多一種選擇,政府興建的暫住房和置換房屬補充性質,當具備房源時,供合資格的業權人選擇租住或購買。考慮到都市更新法律制度尚在討論之中,房屋的興建要花費時間,因此建議優先立法,為早日興建暫住房和置換房創造條件。 此外,原「海一居」項目的土地批給,因25年臨時批給期限屆滿而被宣告失效,特區政府依法收回土地。雖然特區政府同「樓花」購買者之間不存在任何債權或債務關係,但是出於善意的原則,為照顧他們置業及改善居住環境的需要,法案亦建議屬自然人的「樓花」購買者,可按照行政長官批示所訂定的價格、面積、數量等條件選擇購買置換房。

23/07/2019
20332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