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司司長黃少澤率領超過100位為本澳青少年抵達廣州,展開一連 四天「新時代同心行」廣東學習參訪團行程。參訪團首站到位於廣州大學城內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參觀,了解超級電腦「天河二號」的最新發展。 考察期間,黃少澤受訪時稱,國家在科技發展的投入,與其在全世界屬領先水平的成果,認為參觀對青少年了解國家發展及對本澳的科技研發都可起到積極的啟發作用,他又稱,在特區政府五個學習參訪團中,廣東跟澳門地理位置、語言文化最為接近,交流溝通更有親切感,希望透過學習參訪團,讓學生和青少年開拓視野。 在與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會晤時,黃少澤表示,本澳正全力開展澳門蓮花口岸搬遷到橫琴的工作,與珠海保持緊密聯繫,並將於下周一(29日)在橫琴開會把最後的工作落實好。他認為無論是蓮花口岸搬到橫琴或青茂口岸的建設,都是兩地警務間的合作以及共融協同發展的工作,相信有廣東省政府的支持,定能做好相關工作。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22)日上午首次分析及討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案,就《消保法》所涵蓋的範圍作出分析,在兩個多小時會議上,主要討論法案適用範圍,一常會委員關注日趨流行的網購是否列入適用範圍,會後一常會主席何潤生引述政府指,如涉及澳門以外交易的網購,將不適用於《消保法》。
自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環球經濟過去11年始終處於牛皮狀態,動力疲弱,而且下一個更巨大的金融風暴更蓄積能量中。 11年前的2008 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只用了半年光景,2009 年第二季開始,多數指標都穩定了下來。關鍵是歐美、日本等國的先後啟動非常規的應急手段,即是「量化寬鬆(QE)」的貨幣政策。 QE的確穩住了經濟,危機沒有繼續爆發。然而從2009年開始至目前的2019年為止,這十年的事實顯示,後「金融海嘯」時代的經濟表現是L與V,非U亦非V。所謂L,指的是全球實體經濟的持續疲滯;至於V,則是指QE之下,大量流動性因實體經濟需求疲弱而被製造出來,而流向了股、匯、債及樓巿各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的泡沫化飆升。 實體經濟猶如吃了鴉片一樣,全球的流動性因QE不斷釋放,而變得疲滯持續,這就是環球經濟因QE上癮的結果。而實體經濟始終未見真正恢復強勁,巿場就不斷擔心沒有QE的加持下,虛弱的經濟會支撑不住,所以只要主要經濟指標稍有變化就緊張不已。 如果有時候指標略呈正常,巿場就積極傾向「退市」,因為深知這劑藥不宜常服,多服之後,消化不了超額流動性,愈積愈深,爆發另一次巨大危機只是遲早的事; 不過,如果指標略顯弱勢,又擔心經濟前景惡化,又忍不了再啟動新一輪QE的心。 這種進退維谷的窘境,正是當前所有主要國家決策當局之困境。 以美國為例,每次美聯儲議息,巿場都紛紛猜測在到底是「鴿」還是「鷹」,成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最大變數。說到底,一切糾結的根源,其實都跟L的走勢始終未能彈起有關。因為L始終未能翹起,實體經濟需求不振,一再QE流動性愈放愈多之下,未來爆發新危機的壓力也就愈來愈大。 所以,全球經濟的前景如何走,取決於兩種形勢的發展,一是QE,二是能創造新需求的新創科技,而目前有的選擇就是5G。 5G以其網速的快速與精準,使到任何東西都可以「互聯網+」,它創造的價值,不僅是萬物聯網之後發展出的各種新需求(如智慧城市及自動駕駛系統等),而且還可以令多種行業「升級轉型」。所以5G可能是L可以翹起的最大希望。
「藝文薈澳」國際青年舞蹈節2019的藝能展現工作坊昨(22)日在鄭觀應公立學校舉行,主辦方邀請到非本地隊伍的表演者為澳門青年和學生主持活動,讓舞蹈愛好者有機會體驗不同民族的獨特文化,學習不同舞蹈的技巧,增強彼此間的文化交流。 馬來西亞表演隊負責人表示,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他們參與舞蹈節,來到澳門發現這裡的舞蹈教育非常蓬勃,亦得到社會和各界人士的歡迎,非常厲害。他認為,澳門有著很豐富的文化遺產,十分具有民族特色,漂亮的建築物能將舞蹈襯托得更加完美。 本澳表演者方同學認為,各國表演者都十分熱情,大家都會用歌舞的形式進行交流,共聚一堂觀摩來自世界各地的舞蹈。貴州表演隊的石同學稱,舞蹈節讓她大開眼界,接觸各國的舞蹈,感受不同的文化。 國際青年舞蹈節2019為大型國際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活動之一,由教青局主辦,市政署、文化局、旅遊局、體育局及亞洲教育北京論壇協辦。
澳門汕尾市海陸豐同鄉會位於新口岸建興龍廣場17 樓的會址昨(22)日啟用,立法會主席高開賢到賀。負責人稱,未來將善用該平台凝聚鄉親力量,更好推動會務發展,促進汕澳多領域合作。 新址啟用儀式昨日下午1 時舉行,立法會主席高開賢,該會會長吳利勳,候任會長陳鐵浩,名譽會長吳冠霖,常務副會長柯海帆、鄒振南、鄭松傑,副會長施小燕,候任理事長吳華威,監事長柯達森,副理事長張雪芳等主禮。 吳利勳、陳鐵浩表示,該會正積極籌備邁向成立55 周年系列活動,成立會址後更好凝聚廣大居澳汕尾籍鄉親尤其青年一輩,達成薪火相傳。未來會繼續秉持創會宗旨,凝心聚力,致力促進汕澳各領域合作與交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特區政府一直堅持依法辦事,嚴格管理及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並貫徹「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公共房屋政策,進一步強化公屋建設質量的監督,提高公屋的管理水平;全力推進萬九後公屋建設,於今年實施社屋恆常申請及重開經屋申請。私樓方面,將會加快私人住宅樓宇圖則審批,完善市場營商環境,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除了一系列既有的房屋政策外,為回應社會對改善社區環境的訴求,特區政府提出都市更新概念,並在2016年3月成立了都市更新委員會。作為推動都市更新的優惠措施,都市更新委員會提出了「暫住計劃」,建議從特區的土地儲備中撥出地塊興建暫住房,並向受樓宇重建影響的業權人提供現金補貼以鼓勵自覓短期住所。 《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法案目前正於立法會小組會進行細則性分析,當中法案建議,對於受都市更新拆遷影響但無法回遷的情況,經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建議由政府出資興建部分置換房供業權人選擇購買。此外,因公益而被徵用居住用途不動產的業權人及受批地失效影響的「樓花」購買者,也可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購買置換房。 受重建或拆遷影響的業權人的補償或安置措施,將由都市更新法律制度規範,暫住房和置換房僅是在房屋租售市場之外,為業權人提供多一種選擇,政府興建的暫住房和置換房屬補充性質,當具備房源時,供合資格的業權人選擇租住或購買。考慮到都市更新法律制度尚在討論之中,房屋的興建要花費時間,因此建議優先立法,為早日興建暫住房和置換房創造條件。 此外,原「海一居」項目的土地批給,因25年臨時批給期限屆滿而被宣告失效,特區政府依法收回土地。雖然特區政府同「樓花」購買者之間不存在任何債權或債務關係,但是出於善意的原則,為照顧他們置業及改善居住環境的需要,法案亦建議屬自然人的「樓花」購買者,可按照行政長官批示所訂定的價格、面積、數量等條件選擇購買置換房。
氣象局近期研擬修訂暴雨警告信號,引起各界不同的反應。有教育界人士認同修訂信號分級,將能更準確反映具體天氣情況,又建議各部門藉此機會一併考慮 更多細節情況,例如上課途中發出暴雨信號,或者信號取消後的復課安排,但有專家就擔心操作上容易出現技術性問題。
治安警察局昨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出入境人數顯示,2019年上半年本澳各口岸錄得9,671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增加12.3%。當中關閘口岸有7,096萬人次出入境,約佔總體73.3%,較去年同期上升8.9%;港珠澳大橋自通車以來,客流量持續上升,上半年的出入境人次有718萬,佔全澳7.4%;而外港碼頭及氹仔碼頭則分別較去年同期大跌29.4%及26.5%;機場出入境人次同比增加17.7%,達443萬人次,於2月11日更錄得30,671人次出入境,刷新單日紀錄;蓮花口岸的出入境人次為約470萬,與去年同期相若。 今年上半年入境旅客量達到2,028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0.6%,當中內地旅客佔總量超過70%,其次為香港及台灣地區,分別佔18.2% 及2.6%;外籍旅客量約174萬人次,同比增加9.8%,前十位的國家以韓國居首,有超過45萬人次訪澳,其餘依次為菲律賓、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美國、泰國、印度、新加坡、越南。 治安警察局表示,將繼續盡力做好本澳各出入境口岸的管控工作,持續優化口岸設施提升通關效率,同時亦加強邊境檢查工作,堵截及打擊各類非法出入境的活動,嚴密把關以維護本澳安全。
自保安當局提出《民防綱要法》法案第25條新的條文表述建議後,社會各界亦陸續表達其關注和意見,然而近日有報章採訪個別人士,對此提出的一些疑問和評論指出,將來《民防綱要法》及《突發公共事件下妨害公共安全、秩序與安寧罪》(俗稱《謠言罪》),都適用於遊行示威活動,更有意見將法案與現行的《內部保安綱要法》相提並論。保安司司長辦公室昨(21)日發出新聞稿,認為有需要就法案的內容與上述《內部保安綱要法》的關係作必要的解釋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