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世界變化一日千里,除了傳統媒體要轉型,廣告界及品牌銷售推廣亦要尋求更有效率的網上宣傳途徑,多年前網絡版日記Blog被發掘出宣傳價值,擁有大量粉絲的博客(Blogger)變成一種職業,時至今日,再發展出一種新興行業「KOL 」(Key Opinion Leader 關鍵意見領袖),他們就如明星一樣,有粉絲、追捧者,所分享的生活點滴、發表的言論都有巨大影響力,一位具名氣的KOL 在Instagram 或Facebook 上載一張圖、說一句「金句」,隨時換來數以十萬計讚好及轉發,各種品牌自然不會放過其強大的感染力,紛紛投入宣傳推廣資金去,KOL 身價水漲船高。
香港的網絡創作者Jason「大J 」,曾出書教人如何成為「網紅」,書中講述自己成為全職YouTuber後年收入可達百萬元,單是YouTube的廣告分紅已佔收入的一半。除了在其頻道的品牌廣告,另一項收入來源是澳門少有或難以做到,便是網上直播。 網絡產業發展落後 直播贊助未普及雖然澳門出身的「微辣」大受歡迎,讓人有種本地網絡產業漸趨成熟的錯覺,但其實澳門的網絡產業並非「好好景」。在世界上較先進的地區,鄰近如香港、台灣等地,他們的網絡藝人在不同平台進行「網上直播」不在少數,而網絡直播同時亦可以在平台上收取觀眾的「贊助」,或是觀眾以「贊助」的形式去訂閱觀賞內容等,讓觀眾可以直接支持其「偶像」,簡單而言就是由觀眾養活網絡藝人。 不過,這種模式在澳門並未普及,「馬介休」創辦人之一的凌詠豪認為,澳門觀眾對直播仍然有負面印象,加上澳門人際網絡緊密,容易認得對方,是對網絡藝人的一種壓力,但如果想要讓產業成熟,增加澳門的產業多元化,不論是網絡藝人或是觀眾的眼光,都必需要放得更遠。
現時修讀法律的Miyako是一位兼職美食Blogger(博客),她坦言是因為「為食」而踏上食家之路,相較之下,似乎較少壓力。Miyako經營自己的專頁大約三年半,除了更新社交媒體外,亦會在其他平台撰文。主要收入來自為客人打理其專頁、為企業拍攝廣告及文案等,「如果有人幫手都想試下拍片,始終影片傳播的訊息一定比文字直接。」但反觀香港、台灣等地方的Blogger,主要收入一定是「業配文」,即是以個人平台賣廣告,廣告客戶能利用Blogger的影響力,得到廣告收益。對此,Miyako 亦難以抵抗澳門市場的落後。直言現時很少中小企願意投放廣告在自己的專頁,「成本問題,已經甚麼都是成本,難道還要賣廣告,他們會認為做得好就有人識。」另外,受眾的質疑讓行業發展緩慢,「會有人認為無人會樂意分享,寫得都是收了錢,大家都有既有觀念,基數細、習慣未普及都是原因。」Miyako坦言短時間不會考慮全職投入Blogger身份,收入始終是投入創作的最大顧慮。
「2019年第八屆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開班儀式昨(29)日舉行,今屆學員有30名來自工商團體、青年團體、社服界等青年參與,將於9至11月赴上海,學員們會先到上海行政學院學習基礎理論後,分組到當地單位實習,親身感受和了解當地的先進管理經驗,擴闊視野,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主辦單位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委員林智敏、上海市政協主席張恩迪、澳門中聯辦協調部部長傅鐵生、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賀定一等嘉賓出席主禮。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致辭時表示,「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劃」,過往七期共派出204名澳門優秀青年參加,這些青年已成為不同行業的精英,也有不少成為社團的骨幹,為「一國兩制」偉大事業薪火相傳和特區發展作出貢獻。 畢業於中葡學士程序的林小姐認為該計劃可為一眾青年提供學習及交流的機會,她亦期望了解到國內葡語及旅遊等方面的發展趨勢,未來再回饋澳門。從事行政有關工作的甘先生表示是次會到上海實習會展等的工作,期望能了解國內的發展,未來亦會持續進修學習,增值自己。
澳門經濟局昨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的「工業出口狀況調查」問卷顯示,對於未來六個月出口展望,表示出口前景樂觀的受訪企業,由第一季37.2%回落至第二季25.7%,下跌約30%。澳門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認為,下跌原因是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但由於出口業佔澳門整體經濟比例不大,對澳門經濟不會造成較大影響。
統計暨普查局現昨(29)日公布今年第二季人力資源需求及薪酬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陸路客運營運商持續投入服務及澳門輕軌即將開通,運輸通訊及倉儲業在職員工按年增加25.0%至14,060名,全職僱員平均薪酬亦上升6.4%至22,620元,僱員僱用率5.3% 及職位空缺率5.1%,分別下跌2.6 及1.3個百分點,顯示該行業人力資源較為穩定。 另一方面,今年第二季末零售業(3,038個)和保安服務業(1,256 個)的職位空缺按年分別增加594和126個, 批發業(849 個)則減少290個。今年第二季末,批發零售業有63,502名在職員工,按年增加3.6%;其中零售業有41,106 名。全職僱員今年6月的平均薪酬(不包括花紅及獎金)為13,940元,上升4.3%。 保安服務業有12,337名在職員工,按年增加7.2%。全職僱員平均薪酬為13,040 元,上升1.8%。 公共污水廢物處理業有904名在職員工,按年增加4.9%。全職僱員平均薪酬為18,760元,上升1.8%。 零售業職位空缺率8.3%,按年上升0.6個百分點,僱員流失率7.3%及僱員僱用率7.7%亦分別上升2.5個及1.9個百分點,反映該行業仍有較多職位空缺待填補。 澳門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認為,運輸通訊及倉儲業屬於服務業的一部分,員工增加25%屬於正常市場行為,代表這個行業有一定的發展前景。而隨著相關公司陸續成立,澳門服務業不斷發展,旅客日益增長以及跨境基建陸續落成,市場固然會對相關人資有需求。 至於未來有關行業的員工會否不斷增加,唐繼宗稱,日後大灣區區域合作不斷增加,且通關愈來愈便利,運輸通訊業在未來會有一定的發展,人資也會有增長趨勢。
治安警察局有見近年使用「台胞證」往來人口持續增長,為便利持證人出入境手續,由下周一(9 月2 日)起,卡式「台胞證」持有人可於登記後使用澳門各口岸的傳統自助過關通道入出境澳門,方便持證人使用同一證件進出內地及港澳。 凡年滿11 歲及持有效卡式「台胞證」人士可辦理自助過關的登記手續;在辦理登記手續期間,治安警察局人員會要求旅客出示身份證及其他旅行證件以作核實身份之用;完成登記後,便可使用澳門各出入境事務站的自助過關通道通關,有關登記屬自願性質且費用全免。 持證人可親臨以下地點辦理登記手續: 治安警察局外港出入境事務站、氹仔客運碼頭出入境事務站、機場出入境事務站、關閘出入境事務站、港珠澳大橋出入境事務站及氹仔北安出入境事務大樓。
若不是連日來的大雨,這副骸骨不知何時才會重見天日。昨(29)日上午本澳下起大雨,10時許,市政署人員在氹仔海邊馬路龍環葡韻對開近荷花池濕地附近,驚見一副疑似人體骸骨,且骸骨還穿著衣服,立刻通報警方。司警接手調查後發現,該副骸骨可能為一名男子,且骸骨身上沒有發現可疑傷痕,由於現場並未發現任何身份資料,究竟這副骸骨的身份為何?因甚麼而在荷花池畔的蘆葦林內長眠?有待警方調查。
澳門作為國際知名旅遊城市,致力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更躋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心城市,「身兼多職」的澳門急需在對外交通上盡力完善。作為對外交通重要門戶的澳門國際機場在回歸前設計建造投入使用,時至今日已經逐漸飽和、承載力捉襟見肘,漸難應付澳門作為國際出行目的地的需求。有見及此,特區政府已經向中央申請填海擴建機場,民航局應在未來數年期間大膽規劃、嚴謹落實,以此契機將機場好好整頓擴建。 澳門機場客運量壓力面臨「爆煲」,2018年客運量高達820 多萬人次,而且今年僅上半年已經達到473.7 萬人次,同比上升 18.3%。民航局局長陳穎雄日前受訪時坦言,預計今年客運量將突破900 萬人次,對機場管理及安檢等各項工作均構成壓力。特區政府於2017 年向中央政府提出申請,於機場現有連接跑道人工島和停機坪的兩條滑行橋之間的淺水區域和附近水域填海,以擴建候機大樓、停泊機位、維修庫及消防設施等。在計劃當中,機場最終可處理每年1,500 萬人次客運量。 雖然以上填海計劃已經獲得中央政府批覆、正逐步落實當中,但隨著亞洲鄰近國家或地區如泰國、新加坡、韓國等紛紛擴建機場跑道以爭奪航空業市場,澳門是否應該以更長遠目光為未來發展作規劃?以目前澳門國際機場的單跑道系統而言,民航局評估後認為足夠支撐未來1,500 萬人次的年客運量,無需修建第二跑道。 但是,隨著澳門航空的尅權於2020 年屆滿,民航局已將有關本澳的航空政策方案提交中央審批,此前亦有亞洲航空企業表示有意在澳門成立基地。如果將來引入更多企業競爭,帶來更多航線、更便宜票價,或將會為澳門航空業發展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誠然, 增建跑道絕非易事, 在審批、環評、諮詢及建造等方面都需時甚久,更加涉及珠三角區域內密集的空域航線問題,政府當局採取謹慎的態度可以理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包括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以及支持澳門機場改擴建。依照規劃綱要精神,即使在保留機場單跑道格局的前提下,特區政府亦應要積極主動與其他城市溝通協調,並妥善做好機場未來擴建工作。
一名超市女外僱收銀員,為還40多萬元信用卡數及賭債等債務,過去四個多月利用職務之便穿公司「櫃桶底」,私吞客人近4,900多筆總值18萬元的購物款項。犯案時故意不發收據給顧客,之後用超市收銀機的「銷單卡」刪除消費記錄私吞款項。直至近日一名顧客回頭索取單據無果時向超市方面投訴,超市翻查紀錄始揭發事件。司警到場拘捕該名收銀員。 被捕女子姓龔,42歲,內地人,在本澳某連鎖超市任職收銀員,今年2月入職;涉嫌電腦詐騙及相當巨額信任濫用兩項罪名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 案情指,涉案龔女先後在連鎖超市位於黑沙環及下環街四間分店內,趁上班期間做手腳。 每當客人購物時,會如常用收銀機的掃描器掃描貨品,照收客人的款項,但會故意不發收據。 當客人離開後,便會用公司發給的「銷單、刪除、掛賬卡」掃收銀機的二維碼,刪除有關消費紀錄,從而私吞客人的消費款項。司警表示,龔女由今年4月1日至本月27日,已以上述方式犯案4,900多次,私吞高達18萬元的公款。 本月27日,龔女在黑沙環的超市內再對一名女客人落手,詎料剛刪除消費紀錄,客人便折返要求取回收據,龔女無法提供而被投訴。超市揭發事件後於前(28)日報警,司警到場拘捕龔女,經查問,她承認因欠下40萬元債務(信用卡數及賭債)而犯案,以上述手法每日至少30次穿公司「 櫃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