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澳旅客,將再破3,000萬人次大關。統計暨普查局昨(27)日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首11個月的入境旅客,已共達2,955萬6,816人次,按年增加5.1%。在上(11)月,入境旅客共283萬3,061人次,按年增加9.4%,按月則微降1.9%,留宿旅客151萬1,769人次,同比增加10.0%。 今年首11個月,留宿旅客1,561萬9,533人次,按年上升10.4%,不過夜旅客1,393萬7,283人次,按年微減0.3%。旅客平均逗留時間1.2日,與去年同期相同。
澳門廣告商會日前舉行第九屆第三次會員大會,選舉第十屆理監事,盧德忠連任理事長,吳文慧和潘立峰分別為秘書長和財務長,監事會繼續由周中余擔任監事長。理事長盧德忠表示,未來發展分別加強會員服務、繼續參與文創活動展覧,由商會組織參展參會,使業界有更多機會對外接觸,透過商會影響力,完善廣告業界的行業法例,維護業界權益。 盧德忠稱,新一屆理事會加入新職能,分配在廣告、會展、行業法例及文創方面發展,爭取粵港澳地區及國外協會合作,參與外訪交流、文創展覧,推進澳門廣告業界持續發展,更新廣告法。(廣告商會圖片)
澳門逸園賽狗場須於明年7月21前遷離,現時在逸園賽狗場605隻格力犬前途未卜。愛護動物協會(下稱「愛協」)主席馬浩賓(Albano Martins)表示,關注逸園賽狗場在明年結業後,600多隻格力犬的去留問題,現時政府及逸園賽狗場就領養格力犬的問題還未有表態,協會期望能在狗場結業後可以領養賽狗場的狗隻。
公眾對格力犬的印象,總是停留在賽狗場上狂奔的兇狠模樣,不會首先聯想到牠們是「最佳寵物」。為了解格力犬的真性情,本報記者早前訪問了一個領養格力犬的家庭。Edith 和Roberto 夫婦今年4月開始領養從逸園狗場退役的格力犬Garlic。Edith表示,照顧格力犬一點也不麻煩,以Garlic為例,牠很懶,長期只「攤」在沙發上,平日外出也走得特別慢,更不願在外逗留超過20分鐘。Edith笑稱,若牠是人,肯定會被標籤為「廢青」。Garlic 對人亦很友善,最可貴的是家中小孩與牠感情特別好,後來還放了一個軟墊在小孩床邊,他們每晚都一起睡覺。 格力犬體形龐大,一般人認為飼養牠們定需要一間大屋。Edith指基本上家中只要有一張沙發或一個軟墊,已足夠牠舒適地生活。一般每幾個小時牠便會起身在客廳轉個圈,不到一分鐘又回到沙發躺著。 狗主:狗隻受驚才會吠Garlic平時極少發出聲音,領養初期曾懷疑牠是個啞巴,後來有次聽到哨子聲才首次吠了一聲,也可能是因為在賽狗場太久,有點怕人。為何賽狗場附近居民投訴頻頻聽到擾人的狗吠聲? Edith解釋「啲狗驚咪吠囉!」。任何狗隻受驚時也會大聲吠,在狗場牠們肯定是感到不安才會吠,「咁就要問下狗場平時點對佢哋啦」。與Garlic相處了幾個月的Edith,認同格力犬是最佳寵物,因很善良,格力犬兇殘的形象只是賽狗工業一手塑造成的假像,她和世上所有格力犬領養者都認同牠們很善良和忠心。她呼籲大家親身接觸牠們、認識牠們,更希望有多些本地有心人能給牠們一個家。 狗場:退役受訓後才可領養本報以有意領養人士身分,向逸園查詢領養事宜。職員表示,逸園有個「退役犬隻領養計劃」,申請人只需填寫一份涉及家庭狀況、物業種類、是否有寵物等資料的申請書,當中需符合條件如家中要有足夠空間等。職員還稱,「屋企冇咁上下大就唔好養啦,唔係人人啱養」,並指領養過程需時至少一、兩年。 職員聲稱,格力犬天性兇殘,退役後須受訓成為寵物犬才適合被領養,訓練最少六個月,一般100隻中可能只有十隻合格,其餘不合格的會繼續留在逸園,並主動交待,「依家有《動保法》,唔敢隨便人道毀滅」。
青洲山避靜院(又稱修道院)因具文化價值,被文化局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法》列為被評定場所,但十多年來欠缺保養,牆身屋頂長滿青苔且現裂痕,更懷疑被人間成小房出租,歷史文物變成垃圾崗,業權人匯新發展公司代表符偉杰早前舉行記者會表示,是「看更」未經公司同意霸佔避靜院居住及懷疑出租作宿舍,導致一連串環境衛生問題,業權人也被拒入內,苦無對策。但業權人也不能進入自己的物業,令人費解,本報記者日前在青洲山管理人鄧先生陪同走上青洲山,並成功進入避靜院直擊內部狀況。
青洲山的衛生問題、業權糾紛已發生超過十年,大眾一定有疑問,為何事件多年來一直未能圓滿解決。青洲山業權人匯新發展公司代表符偉杰早前接受本報獨家訪問,解釋事件的來龍去脈。 對於有報道指,懷疑「看更」霸佔青洲山避靜院、非法出租牟利、勒索搬遷費,甚至連業權人多次想進入內部,都慘吃「閉門羹」的狀況,連報警都束手無策,相信很多讀者也有很大疑問,為何該名「看更」,竟可「霸佔」避靜院十多年?
記者到物業登記局查冊,了解青洲山避靜院過去紀錄,根據政府的文件顯示,青洲河邊馬路14-17號(即青洲避靜院)現時的業權人為匯新發展公司。另有文件顯示,避靜院前業權人江昌(澳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之前確實曾把避靜院借給一名姓胡人士居住,並不用交付任何租金,但可以隨時終止借住關係;而在江昌(澳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把業權轉讓給匯新發展公司後,也曾向胡發出正式的通知信,指避靜院業權已轉為匯新發展公司,並著令胡德能立即搬離,重申跟其借住關係已結束,並強調江昌(澳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沒有收取任何人的租住費用。 另外,澳門文化局和土地運輸工務局在今年5月17日組成驗樓委員會,對青洲避靜院做過驗樓報告,報告上註明在檢驗期間,青洲避靜院的大門被鎖上,所以工作人員未能進入內部進行檢查。而建築外部的外牆有裂紋及部分保護層剝落;外墻的排水管有破損;部分外牆呈現發黑情況及有植物生長;屋頂上有植物生長。然後在10月,文化局發函通知青洲山業權人需按照規定進行相關的維修和保養工作。
政府早前曾多次預告,聖誕節後將進行水坑尾街路面重鋪工程,共計有20條巴士路線需要調整靠站安排。昨日施工首日,仍然有市民不清楚相關資訊,有意見抱怨現場指示標語不清晰,認為有關安排不足。首階段工程重鋪公共行政大樓一側行車道,為期三天,29日至30日則重鋪匯業銀行一側行車道。 昨日是假日,水坑尾街附近一帶地區行車大致順暢。
澳門首個《五年發展規劃》實施剛滿一年,特區政府推動多元發展成效已開始顯現,隨著本澳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創意城市網絡(UCCN)評定為「美食之都」,以及澳門國際影展成功舉辦並獲得國際讚譽,未來澳門經濟發展更趨多元。 澳門國際影展雖然只舉辦了兩屆,已成為本澳年度盛事,不僅為戲迷帶來連場好戲,也提升了澳門旅遊城市的知名度,肩負推動文創藝術與產業多元發展工作。電影製作是文創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的多元產業之一,近年推出一系列資助和交流計劃,推動本澳電影業界投入創作,提升作品水平,澳門國際影展舉辦成功,可以推動本澳電影產業發展。 雖只舉辦了兩屆, 澳門國際影展有口皆碑,並非行紅地氈般簡單,其特別之處是不少專項與別不同,吸引不少海外電影業人士與會。影展一連兩屆與英國電影協會(BFI)合作開設電影拍攝教育項目,都取得成功,讓澳門年輕電影製作人有機會體驗國際級電影的拍攝模式,同時並通過與外國團隊交流,加強與歐洲文化交流,擴展澳門年輕人文創思維,達到多元化發展目的。 另一特別之處是角逐各個獎項的影片,聚焦在首次及第二次執導的新晉導演,以助力電影業新銳邁上新台階; 另一方面是為觀眾搜羅一些具欣賞價值的環球優秀電影,為業界造就新銳電影從業員的入門階梯。對世界各地新晉導演而言,澳門國際影展是世界各地新晉導演展示作品的平台。 電影產業交流會是影展另一個突出專案,有250 多位來自26個國家及地區的電影專業人士參與,其中Macao Forum 論壇為來自世界各地電影產業人士提供多向交流形式的靈活平台,促進與會者就特定議題積極交換意見。IFFAM 創投會(IFFAM Project Market)集合14個新的電影計劃,尋找投資者、發行商或合作夥伴,澳門可成為全球電影業界一個交流平台。 澳門國際影展已成為澳門年度盛事,但要成為地區品牌活動,仍需多參考鄰近地區的電影節,取長補短,推動電影藝術及產業發展,提升觀眾鑑賞力,支撑市場形成,努力實現影展打響國際名堂願景,使澳門國際影展繼「美食之都」後,成為澳門另一張名片,可持續為澳門電影業、文化創意產業及旅遊業發展帶來長遠效益,協助推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構建。
《修改第5/2011號法律〈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 即將在下周一(元旦)起實施,未來全澳巴士站十米範圍內全面禁止吸煙,違例罰金則調升至1,500元,衛生局將聯合民政總署在全澳400個巴士站劃定禁止吸煙邊界範圍,提醒吸煙者為人為己,切勿以身試法。 新法實施在即,多個巴士站已有劃線禁煙範圍。有市民表示知道巴士站附近禁止吸煙、罰金也會調升,但對於十米範圍的界定感到模糊。記者指著地下劃線,該市民直言「咁矇點睇到」。 澳門吸煙與健康生活協會理事長陳彥鳴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新控煙法》在控煙工作上是進步,以「循序漸進」形式加強控煙工作,可有效令更多人不致吸入二手煙,對等候巴士非吸煙者有很大幫助。但陳彥鳴指出,雖然巴士站為禁煙區,但其他街道上並不是禁煙區,很多人會「邊行邊食」,建議政府可採取「區域劃分」,如新馬路較擠迫地方,可以劃分為禁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