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嘉樂庇總督大橋即發生巴士撞途人意外,一名內地男子因走在行車道上,被一輛避讓不及的巴士撞倒受傷,被送往山頂醫院治療。涉事巴士公司表示該男子未使用行人過道設施,且事發時疑似正接聽電話,未有注意路況。 目前事故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新修訂的《新控煙法》昨日正式生效,衛生局控煙辦主任鄧志豪(下圖左一)表示,截至昨日下午5時,總共檢控15名違法吸煙人士,包括七名旅客,當中有違法者在發財巴站點及巴士站十米範圍內吸煙。 鄧志豪昨日聯同執法人員在祐漢一帶派發傳單,並視察新法實施情況,他稱目前未發現有商戶違規陳列香煙,又指大部分場所已按照法例更換「禁止吸煙」標貼,並呼籲場所負責人履行新法,確實張貼禁煙標語。他也承認在巴士站與的士站禁煙部分執法有難度,但為了提醒吸煙者誤入禁煙區,已劃定界線及裝設「禁止吸煙」標貼,呼籲煙民遵守法律。 據本報記者採訪,有市民表示並不知道《新控煙法》已生效,但認為新法很好,可以避免非吸煙者吸入二手煙。(梁佩茵攝)
「一橋飛架東西,三地連成一體」,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為港珠澳大橋所提的詞句,在2017年的最後一天得到最具體的呈現。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供電照明系統完工,前日舉行全線亮燈儀式,整座大橋化身成一條巨型「火龍」綿延珠江口上,燃亮了暗夜裡的伶仃洋。這意謂著港珠澳大橋正式具備通車條件,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行政總監韋東慶表示,接下來仍需「三步走」,才能確定具體的通車時間。
正當本澳各大媒體綜合報道2017年大事回顧之際,就在2017年最後一天的清晨,發生一宗匪夷所思的駕車強闖橫琴及蓮花兩個中澳口岸事件,兩地關員攔阻無效,目送一輛內地車牌的私家車狂飆遠去,治安警察局接報後雖然在多個重要關口及三條跨海大橋設置路障堵截該輛神秘私家車,惜亦徒勞無功,最後憑著「天眼」追蹤到神秘私家車於澳門國際機場上層停下,但私家車內卻空無一人。 不過,駕駛者始終無法擺脫「天眼」監控,機場保安人員及治安警銜尾窮追下,發現駕駛者竟然爬攀兩米多高的機場禁區範圍的圍板,企圖強行登機!最後當然束手就擒,被捕內地男子事後供稱,他由湖南駕車來澳,目的是要在本澳登機逃出國外?
踏入2018年,本澳在控煙政策迎來新一頁,經第9/2017號法律修改的第5/2011號法律《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昨天(1日)正式生效。新修訂的《新控煙法》除了擴大禁止吸煙範圍,最為人關注的必定是違法吸煙罰款最高金額由現時澳門幣600元調升至1,500元,其他違法行為罰款金額亦大幅度調升。 吸煙近年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政策其中一個重要的討論課題。隨着全球吸煙人數不斷飆升,世衛(WHO)發表早年的報告已指出,吸煙將在本世紀殺死十億人。特區政府為有效杜絕吸煙的禍害,有必要持續加大控煙力度以保護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免受煙草危害,更可以減低市民因煙草導致的疾病或死亡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報告顯示,現時全球約有1/3 成年男性吸煙,其中每十人有-人死於與吸煙有關的疾病,預期這個比率將於2030年大幅增至每六人便有一人。煙草已被視為威脅人類生命的世紀瘟疫,世界各地已紛紛採取措施,共同抵禦煙草「疫症」的蔓延。經過多年的努力,全球多個國家,包括香港及台灣等鄰近地區,已在煙草控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這種大環境的推動下,本澳未來控煙工作應不斷改進。 本澳煙草稅方面,雖然政府早幾年已修法增加煙稅,但有關稅率加幅仍太低,不足以影響市民對煙草製品的購買力,故相信激發市民戒煙的作用不大。為此,從公共衛生角度而言,有必要繼續提倡大幅增加煙草稅,期望藉此減少社會對煙草的需求。 為了掌握本地煙草消費和接觸煙草煙霧的流行狀況,控煙部門應建立有效的監測系統,尤其收集針對青少年和成人煙草使用關鍵性指標的周期性數據。這些數據除有助界定需優先處理的控煙問題,優化資源的分配和利用外,更可作為政策實施成效的評價指標,並為倡導有效的控煙政策提供有力的科學證據。 在實施各項控煙政策的同時,政府亦需確保戒煙服務的可行性及可及性,並加大戒煙服務的宣傳力度,以提高服務的利用率。這除了可應付因政策實施而急增的戒煙需求外,亦可減輕吸煙者對控煙政策的反抗心理。戒煙協助應包括戒煙諮詢及低成本的藥物治療等措施。政府亦可利用來自煙草稅的收益為戒煙服務提供補貼。
2017 年已成過去,迎來象徵希望的新一年2018,回顧過去一年,本澳居民經歷不少困難,尤其8.23「天鴿」風災,是澳門自1953 年以來最強颱風的正面吹襲,大部分居民未嘗面對這種強度的自然災害,這一次考驗縱使艱難,澳門居民再次展現樸實堅毅、包容互助傳統美德,同舟共濟,發揮團結力量,在特區及居民團結一心下,困難都能一一克服,展望新的一年,在中央政府關心和支持,澳門特區繼續善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務實施政,在行政長官帶領下與居民團結一心,克服內外多變的複雜環境,繼續保持澳門繁榮穩定發展。本報一連兩日回顧去年發生的大事。
近年市面上可見很多新食肆或飲品店開業,當中不少是青年人創業成果。以往要投資一間飲食店,在確定選址之後往往要經歷牌照及裝修准照申請等一段不短的時間,期間店鋪未能經營卻要不斷交租,中小企飲食業界因此經常投訴申請餐飲業牌照程序繁瑣需時,但在當局不斷推行「精兵簡政」之下,原來飲食牌照申請已「今非昔比」,民政總署屬下的行政執照處提供一站式發牌服務,除為申請人辦理直接與發牌程序有關的手續外,還可代申請人向其他公共部門辦理與發牌程序有關的手續,申請人不再需要親身前往不同政府部辦理。
澳門家傭市場亂象叢生,許多持旅遊證件來澳應聘家傭工作的外籍人士,一心將家傭當作換工種的跳板,等到僱主替他們辦理俗稱「藍卡」的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後,就出現消極怠工的「博炒」心態,本報早前已報道過有僱主數月內連換十名家傭,令急需有人分擔家務的僱主進退兩難。為了促進家傭市場的健康生態,令本地職介工作回歸正常發展,行政會昨日宣布完成討論《職業介紹所業務法》草案,其中明文禁止職業介紹所替非本地居民提供中介服務,希望能從源頭遏止人資市場亂象。但有業界人士表示,僅規管職業介紹所沒有意義,外籍人士仍可透過其他管道找到工作,認為法案無助解決問題。
特區政府有序開展公職法律制度改革工作,對《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下稱《通則》)分階段進行修訂,首階段先處理較受關注的內容,特別是年假制度、缺勤制度、工作時間制度等規定,制訂《修改12月21日第87/89/M號法令核准的〈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法律草案,建議彈性處理公務員年假必須連續放十個工作日規定,每年因病缺勤若不多於 15天毋須扣薪;法案又增設「待命制度」和「特定工作時間制度」安排、津貼及補假方式。
交通事務局昨日公布《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 (下稱《報告》)中期檢討報告,檢視過去五年運輸政策的推進情況,包括推動輕軌系統建設、優化巴士路網、班次頻率等,持續對行人空間作出優化等方面已經取得具體的成效。 交通事務局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優公交」、「控車輛」、「順道路」及「倡步行」為目標,逐步打造澳門成為居民宜行、旅客宜遊的綠色交通城市。 在軌道交通方面,《報告》稱,2016年輕軌氹仔線的主體土建基本完成,包括全長9.3公里的高架橋及11個車站的連接工程,車站的內部裝修、供排水及電力等機電系統的設置等將繼續推進;而輕軌車廠上蓋建設工程亦在第三季重新啟動;同時,氹仔柯維納馬路交通樞紐主體建設工程亦完成,媽閣交通樞紐主體結構建設工程也逐步展開。 而在公共交通方面,2016年的巴士載客總量首次突破兩億人次,平均每月乘車人次約1,698萬,並因應客流量的變化,調整部分巴士的服務時間,涉及優化的巴士路線共33條,新增巴士路線共七條,進一步優化巴士班次、路線。同時新發出250 個八年期限普通的士執照。 另外在慢行交通方面,交通局在2016年優化了12項行人設施、行人天橋及環境工程,多項步行系統投入使用,包括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行人隧道一及二、湖畔花園至龍環葡韻步行徑等,進一步構建綠色出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