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國際機場迎新變局

澳門國際機場本月初公布,去年全年旅客運輸量突破716萬人次,創下該機場營運22年來的新紀錄,航班量超過58,000架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8%和2.8%。從數字上看來,澳門國際機場實現客流量航班量雙增長,此刻應是大展拳腳拓展之際,但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或吸引一部分居民前往香港機場,加上鄰近珠海機場不斷開闢新的航點航班引客,澳門國際機場似乎亦面臨一輪新的挑戰。 與澳門一關之隔的珠海機場,去年全年完成旅客輸送量逾900萬人次,同比增50%,實現百萬級的跨越突破,完成運輸起降69,700架次;去年珠海機場投入人力、物力對機場東指廊進行翻新,並已開始試運行,截至目前,珠海機場駐場航空公司達26家,航點52個。這樣看來,無論基建配套、空運數字,珠海機場早已超越澳門,加上珠海機場過去一直有意開放國際口岸,以澳門的人力資源、航權等受到尅條款掣肘等因素來看,珠海機場一旦開放國際口岸,必然與澳門機場產生競爭。 再看香港機場,無論是建設規模還是航線航班,都遠遠超過澳門,日前有報道指港珠澳大橋最快於今年5月通車,屆時旅客只需約半小時,便可經珠、澳口岸直達香港機場,有人認為澳門機場會成為香港機場的「第三條跑道」,亦有意見認為,可吸引相當部分澳門居民及鄰近地區旅客前往香港機場乘搭飛機,大橋通車是危是機仍是未知之數。 澳門國際機場現有29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線遍布內地、台灣、東南亞及東北亞地區等46個航點,其中東南亞及東北亞航線旅客佔整個機場客流量的43%。中央政府要求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既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目前澳門機場的國際航線及航空公司顯然還是不足夠的,尤其是葡語國家的航線,吸引更多長途國際客。 事實上,為了增加載客量,近年港、珠、澳三地機場均有擴建計劃,澳門機場由於土地限制,規模上或許難以與鄰近地區匹敵,澳門除了加快完善自身基礎設施、航線尅權等各種問題外,亦應藉港珠澳大橋通車之際,透過區域合作,與香港、珠海化競爭為合作,在航線上作更好分工,發揮自身機場定位和價值。

11/01/2018
16348

共同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不斷深化拓展兩地合作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昨(10)日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後,向傳媒總結會議內容時表示,今次會議主題是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粵澳雙方共識要攜手做好相關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同時,共同把握好國家的發展機遇,積極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年度重點工作,不斷深化合作和積極拓展合作領域。 梁維特指出,聯席會議上雙方回顧了粵澳合作的成果,兩地政府在共同努力下,圍繞著「 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十三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一起做了大量工作。 有傳媒關注粵澳共同防災減災的問題,梁維持表示,行政長官在會議上特別感謝廣東省政府在「天鴿」風災期間,對澳門提供及時、到位的支援,同時,澳門在建設防災設施方面,亦需要廣東省的支持。 此外,梁維特在回應傳媒問題時表示,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簽署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共同創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合作框架協議》,澳門與中山計劃共建的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與橫琴的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兩者的發展不盡相同,相互間亦沒有矛盾和排他性,前者的發展和合作項目將更為廣泛,除中醫藥外,還有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等多個方面都可以開展合作。 關於特區政府計劃將部分財政儲備投資到廣東省相關項目的工作進展,他指出,特區政府持續以「保本、保息、有退場機制」的原則與粵方溝通相關投資事宜,期望透過成立共同基金,主要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資;粵澳雙方就此已達成一定共識,目前廣東省方面正進行一些程序,待相關程序完成後,希望可以盡快向社會和傳媒公布有關詳情。

11/01/2018
15014

遵守章程確保學術自由

宋永華冀澳大發揮潛力

澳門大學新任校長宋永華教授前日上任後,昨日與傳媒會面時,強調會遵守大學章程,確保學術自由。 宋永華稱,他選擇到澳大出任校長,是因為可以發揮在國內外積累了20多年的高校管治經驗,希望可以幫助澳大辦成一所澳門人滿意,最優秀的學生都願意來讀,能夠立足澳門,融入大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卓越大學。澳大作為澳門特區唯一的綜合性公立大學,有澳門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的優勢,加上身處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內,可以看到澳大未來的發展潛力非常之大。 宋永華教授表示,上任後會推動澳大全面提升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水平,高等院校要發展得好,必須要有策略性的願景和社會的支持。澳大的發展願景有許多方面,包括回應和滿足本地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提供最卓越的教學及創新科研,服務澳門,以及提升國際化程度,與世界接軌。 宋永華教授在上任澳大校長前,一直在英國和內地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工作,擔任領導崗位,曾任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副校長、蘇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擁有豐富的大學高層管理和管治經驗,熟悉歐美和亞洲高等院校的辦學和運作規律,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推動大學國際化和促進高校合作經驗甚豐,並且與國際學術界建立廣泛的人脈。

11/01/2018
20921

老柏生升任教青局局長

「 科技教育展」分享教學模式

教育暨青年局的「資訊科技教育展」昨(10)日舉行開幕儀式,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教青局局長梁勵等出席,譚俊榮活動後表示,肯定梁勵多年來對教育界的貢獻,在其榮休後,將提升老柏生副局長為局長。 譚俊榮稱,梁勵局長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對教育界有很大貢獻,特別在推動科學、智能、多元教學等,使本澳基礎教育在國際評估上有一定水平,他本人亦十分讚賞梁勵局長;他表示,由於梁勵在下月第二個星期榮休,教青局已有很好的計劃和部署,將提升教青局副局長老柏生為局長。譚俊榮指,老柏生在教育界十分專業和有經驗,在過去的工作表現也很出色,相信能夠勝任;而副局長人選將與新任局長溝通,仍在內部躍升。 教青局舉辦「看現在,展未來」資訊科技教育展,向教育持份者分享前沿、創新的電子學習模式以及相關資訊;展覽推廣創新電子教學模式,以混合實境、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用作教學,提升教學素質。譚俊榮稱,教青局一直投放大量資源,讓本澳中小學生接觸新科技,對於日後發展智慧城市有很大的幫助。 展覽由即日起至2月3日期間於教育資源中心舉行,設有創新資訊平台,由教育創新體驗區、創客教育展示區、電腦教材製作區及視聽教材製作區組成,向教學人員分享創新的教學模式。

11/01/2018
13983

車長月薪兩萬八仍缺人手?

成本六成出糧 罕見罕聞

在昨日立法會辯論巴士加價期間,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回應議員時表示,過去數年巴士公司運營成本不斷上漲,其中在巴士司機人資成本已佔總成本逾六成,比起2011年增加兩成。林衍新引用數據稱,現時澳門大約有1,300名巴士司機,平均月薪已經超過澳門幣28,000元,每月薪酬成本上已高達3,600萬元,令政府補貼支出水漲船高。 對於政府以人資成本作為巴士加價其中一個理由,不少議員都不表認同。議員胡祖杰指出,台北市的公交系統已經18年沒有加價,其成本是由政府編排預算去覆蓋。對於羅司長認為居民、政府三比七的車資分配比例不合理,議員黃潔貞希望政府說明,未來計劃車資補貼的比例是多少。 政府表示巴士司機薪酬高漲、但仍然人資緊缺,議員梁孫旭表示,現時巴士公司招聘的一般司機薪資為21,000元,特別更或大車司機可能會達到26,000元,至於上述28,000元的數字,相信是司機加班工作後的實際月薪。但他認為,不能將「OT 」後得來的月薪用作工資比較、混為一談。 議員張立群稱,試問一間公司的六成成本用於員工薪酬,這間公司還怎麼營運下去,不虧本才怪!若不信可以問一下議員陳澤武?又指控制成本是每間公司都非常關注,28,000元請一個司機,是否太高昂了些?

10/01/2018
3877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