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聯誼會換屆發揮紐帶作用 促兩地經旅教育文化發展
澳門綠化園藝景觀業商會訪市署 與時並進助青年專才向上
「杭港澳發展論壇暨文創產業創新發展論壇」昨於澳舉行 把握機遇助構建多元化面貌
黑沙環巷一地段本身為工業用途,規劃條件圖則建議改為「非工業用途」。工務局回應時表示,局方會依照《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下稱《總規》)中的建議,集中設置四個工業區,而黑沙環巷一地段屬於居住區,經過分析後認為比較適合發展非工業,而日後亦會將《總規》中劃分為居住、商業區內的工廈慢慢遷移。工務局又補充,日後不同地區的工業用途地段,局方會就不同個案進行分析,再考慮改變為「非工業用途」。 【本報記者鍾佩欣報道】 一直以來,不少早已不作工業用途的工廈,因為租金相對低廉,成為許多中小企業的辦公室或其他產業活動的棲身之所。雖然土地用途是工業,但實際上已經類似於綜合商業區。 在去年公布的《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中,政府將全澳土地區分為八大類用途,每大類再細分成合共20個次分類,其中,未來工業區將集中在(青洲跨境工業區、聯生工業區、北安工業區及九澳工業區)四個工業用地,其餘原本散落各處的工業用途土地,將陸續「非工化」,配合《總規》草案的安排。不過,要將工廈變更用途一直牽涉業權與法律的問題,究竟該如何進行一直是個難題。 「工業區將慢慢遷移」 城市規劃委員會2021年第九次平常全體會議昨(3)日舉行,會上商議11份私人工程的規劃條件圖,均獲得通過。城規會主席工務局局長陳寶霞、副主席邱庭彪等出席會議。會議上,黑沙環巷11號及製造廠巷5-5B號的規劃條件圖,建議改為非工業用途。有委員指出,上述地段本為工業用途地段,為何現時改為非工業地段?工務局代表回應指出,早前《總規》諮詢期時是期望未來工業區會集中上述四個區域,至於鄰近居住區、商業區的工業區亦會慢慢遷移,而就上述黑沙環巷的地段屬於居住區,經分析後此地段是比較適合作非工業的發展。 總規建議集中設置四個工業區 早前《總規》提出, 整合現時較為分散的工業用地,集中設置於青洲跨境工業區、北安工業區、路環聯生工業區和九澳工業區,鼓勵產業升級。工務局局長陳寶霞表示,按照城市總體規劃中指出,未來工業用途地段主要集中四個工業區,而局方在審視期間亦會秉持上述規劃方向,因此經討論後,決定釋放該地段為非工業用途。 四工業區外地段不批准工業用途 陳寶霞續指,根據《城規法》,若地段需要重建或擴建均需申請規劃條件圖,因此在理論上,在《總體規劃》中所設定的四個工業區以外地段的工業區,局方或不會再批准重建或擴建,同時不會獲批作工業發展用途。她重申,規劃條件圖的概念是由業主自由申請,若不申請,局方亦不能阻止他們日常工業運作。 至於《總規》草案的立法進程,陳寶霞稱,工務局所負責的技術上條件修訂等工作已達尾聲,爭取兩星期內完成,而後續工作將由法律部門進行架構草擬,再會用行政法規形式公布總規完成編製。
【本報記者鍾佩欣】《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下稱《總規》)將工業用地集中在四個區域,而將現有的工業區慢慢轉型為非工業,包括慕拉士大馬路的工業區將改為商業區等。有團體指出,是次位於黑沙環巷的土地用途改為非工業,認為是《總規》內明確分區的一個進程,他續指,工業大廈有一定的存在價值,建議將現時工業大廈活化,把自身配套升級,再向社區服務,或打造成文創、酒店、商業中心等。 建築師協會會員大會主席梁頌衍受訪時表示,現時本澳工業大廈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影視廣告製作,以至倉庫儲存等。另一方面,每一區均有社會生活配套在工業大廈內運作,若未來上述行業大規模遷出,相關原有的經濟活動去向,政府亦沒有太多資料釋出,他則認為政府應另有相關配套支持社區配套發展。 梁頌衍稱,現時工業大廈對象是製造業、倉儲等活動,而按照法律規定,健身房、寵物等行業是不可在工業大廈運作,若未來有條件,在活化過程中可考慮增加法律條款,使其他經濟活動得以進駐。他又指出,現時大部分工業大廈內走火通道、升降機等自身條件不足,他則建議現時工業大廈進行活化時,可將大廈內的配套升級,從而向社區服務,包括文創、社團等商業活動運作。 梁頌衍續指,按照過往政府所釋出的意見,有計劃將慕拉士區打造成商業區,但實際上是將工業大廈改造成寫字樓抑或酒店等模式,坊間上仍未得知,作為關注團體,是認為工業大廈有一定的價值存在,認為活化後可有一定條件打造成文創、酒店、商業中心等。 建築師協會會員大會主席梁頌衍建議現時工業大廈進行活化時,可將大廈內的配套升級,從而向社區服務。(資料圖片)
旅遊局今年4月推出「澳人食住遊」項目,藉向居民提供優惠的本地遊計劃並為業界注入動力,振興社區經濟,幫扶澳門旅行社、酒店及餐飲業,並維持導遊及司機等旅遊相關從業人員生計。旅遊局昨(3)日表示,現時有167間旅行社、451位導遊、534位旅遊巴士司機、65間酒店及賓館參與。自4月中推出至今報名參團人數共30,287人,已出團人數共27,031人;自4月至今已銷售酒店套票共21,775間,所涉及的住客數量達55,099人次。 旅遊局表示,「澳人食住遊」活動至12月31日舉行,每名澳門永久或非永久居民可獲本地遊及酒店體驗資助各一次,歡迎大家及早規劃即將來臨的假期,享用補助、享受假期、與家人朋友同享遊澳樂趣。 計劃12月引入光影節等行程 現階段的路線包含豐富的元素,喜歡賽車的朋友可把握11月參加「探秘澳門歷史及大賽車的秘密」路線;喜歡刺激的朋友可考慮高空飛索(ZIPCITY)或室內跳傘(GoAirborne)體驗;一家大小可參加最受歡迎的「感受澳門海陸空之旅」;喜歡觀看演出的朋友可於特區成立日或聖誕假期參加融入醒獅、南拳、舞蹈元素的路線。 在確保公眾安全的前提下,當局計劃在12月加入體驗澳門光影節、觀看「翱遊澳門無人機表演盛會」及參與社區旅遊活動等行程,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其中,持續增加參與「澳人食住遊」 旅遊從業員就業機會,並延伸至旅遊及周邊行業受惠,助力帶動旅遊業復蘇。
第68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本月19至21日舉行為推動本澳建設「世界旅遊悠閒中心」定位,由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及體育局支持,澳門漁人碼頭贊助 的第八屆「2021 賽道與激情」,於 2021 年11 月 19至21 日在澳門漁人碼頭羅馬廣場與車迷一起近距離激情。新聞發布會於 周一(2)日下午7時半假珠海華發商都中影國際影城舉行。主辦方已連續八年在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期間舉行一年一度最貼近賽道的賽車嘉年華活動。 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會長胡錦漢及理事長兼活動籌委會主席盧宏駿介紹今年活動亮點。是次活動新增明日之星車手培訓體驗計劃,邀請到第 67 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四級方程式大賽冠軍梁瀚昭指導參加者專業賽車培訓,並配合 現場模擬車及電動卡丁車,學員經過正統賽車培訓再進行現場實習;模擬車更會在 11 月 20 及21 日進行預賽及決賽,為帶動活動氣氛,今年繼續邀請香港 Z Challenger 飄移車手 丁卓彥及莫梓諾在活動三天內為大家帶來飄移車表演為推動區域經濟,是次活動在國內宣 傳,通過推動國內旅客來澳觀賞賽車,今年增設「瘋狂派對夜」晚宴吸引旅遊,晚宴以自助 餐形式舉行,套票包含晚宴及大賽車看台入場劵。活動至今已舉辦到至第 八屆,今年 2021 賽道與激情之精彩節目不減,在漁人碼頭羅馬廣 場設有 LED大電視直播澳廣視大賽車即時直播,讓市民及旅客可在離賽道最近的活動場地聽 著賽車聲音感受賽道上車手激烈比賽;賽車女郎也不時出現與市民和遊客拍照留念,多個精彩節目,希望吸引更多市民及旅客在最貼近賽道的最近的賽車嘉年華活動,感受澳門賽車城市魅力。
【實習記者胡可兒】「第十二屆國際文化美食節招商新聞發布會」昨(3)日下午3時在漁人碼頭勵庭海景酒店2樓多功能廳舉行,今年國際文化美食節將於12月17日至26日,一連十日在澳門漁人碼頭勵駿大道舉辦,活動集餐飲、零售、展覽等多元特色項目,現場計劃設展位100個,即日起至本月(12)日接受餐飲及食品零售商戶報名。 國際文化美食節籌委會主席葉榮發表示,因受到疫情持續影響,會遵守衛生部門指引,規定入場者必須配戴口罩、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才可入場,並須在場內指定區域才可取下口罩用餐,所有參展商及工作人員須完成兩針疫苗接種或至少每七天接受一次核酸檢測。 葉榮發指,今屆美食節將以促進本地經濟為主,以「回歸聖誕齊歡度美食同享樂滿城」為主題,並結合線上線下媒體宣傳推廣,促進實現提振經濟;他續指,希望今年美食節人流會有所增長,但如在美食節舉辦前10日內再因疫情而停辦活動,活動將不再延期,亦不退還參展商已提交的費用。
「蓉澳共贏 進博偕行 澳門-- 成都錦江區招商引資撮合薈」日前在澳門和成都兩地線上成功舉辦,會議由成都市投促局、錦江區投促局指導,中國工商銀行澳門機構、成都分行通過工行全球視訊會議系統聯動主辦,邀請成都市投促局及成都、澳門多家企業參會。 兩地企業在會上進行一對一的線上對接洽談,最終達成五個跨境合作意向。 會上,成都市投促局、錦江區投促局透過成都市城市宣傳片以及投影片進行專題推介,重點介紹成都市基本情況及錦江區營商環境、招商引資政策。工銀澳門機構為有意向到成都投資的澳門企業、澳門出口內地的貿易企業和成都地區有進口意向的貿易企業,開展招商引資雲推介和兩地企業一對一跨境貿易雲撮合,積極幫助本澳中小企業拓展投資、貿易新渠道,使得兩地企業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了解和合作。工銀澳門表示,期望藉此次撮合薈創新服務模式,幫助本地企業搭建發展平台,精準了解錦江區招商引資方案,助力企業實現資源整合及多維度交流,促進川澳相關業界合作共贏,推動兩地商貿、金融要素流動。 疫情期間,工銀澳門機構充分發揮內外協作優勢,為企業在跨境業務上牽橋搭線,構建靈活的線上對接模式,以精准高效的服務,把握投資以及貿易合作商機,使企業能夠多渠道拓展發展機遇,實現持續穩定發展。接下來,工銀澳門機構將推進銀政企三方在跨境投資與貿易領域進行更加深入創新的合作,譜寫合作新篇章。
澳門金融管理局昨(3)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開通已滿兩周,目前運作順暢,至今已有4,000名內地與澳門居民完成開戶,累計錄得近900筆交易,而其中有3,600名居民是參與「北向通」。 金管局自上月19日起正式開通「跨境理財通」業務,首階段試點有八間銀行向金管局完成報備,開辦有關業務。八間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交通銀行澳門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澳門分行、廣發銀行澳門分行、招商永隆銀行澳門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澳門)、澳門國際銀行及大豐銀行。有關銀行相對應的內地合作銀行清單已上載至金管局「跨境理財通」專頁。 橫琴深合區交易佔15% 業務開通兩周以來,有近4,000名澳門及內地居民參與,「南向通」有近300名內地投資者,「北向通」近3,600名澳門居民參與。 「南向通」及「北向通」累計已錄得近900筆交易,當中約15%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交易,市場反應良好。 促進大灣區居民投資便利化 「跨境理財通」的試點是為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包括澳門在內的大灣區居民可透過銀行體系跨境購買理財產品,澳門居民可於澳門的銀行開設「北向通」匯款賬戶,並在該銀行的內地合作銀行開設人民幣投資賬戶,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大灣區居民則可於內地銀行開設「南向通」匯款賬戶,在該內地銀行的澳門合作銀行開設投資賬戶,購買本澳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跨境理財通」的投資者必須以個人名義參與,並以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北向通」與「南向通」各自設置總額度管理,每名投資者投資額度為100萬元人民幣。澳門投資者通過「北向通」由澳門匯出至內地的資金,不會納入個人向內地同名銀行帳戶的每人每天匯款限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