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打擊非法旅館的修改第3/2010號法律《禁止非法提供住宿》法律,將於下月(4月)1日起生效,《澳門特區公報》前(7)日刊登行政長官命令,公布法律於下月1日起生效。 法律第二條列明「非法提供住宿」定義:未獲給予逗留特別許可的非澳門特區居民,如其入境澳門特區時獲許可逗留的期限不多於90日,僅可接受由合法經營的酒店業場所提供住宿,未持有酒店業場所准照、在非屬酒店用途的樓宇或獨立單位內向上款所指人士提供住宿,為非法提供住宿。
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昨(8)日發出新聞稿稱,儘管本澳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去年申請「國際管理系統標準認證資助計劃」的本澳企業較前年上升近兩成,顯示本澳中小企逆境求進,保持韌力,為後疫情的經濟反彈謀求準備。中心強調,一向致力推動,並透過相關的支援服務,協助中小企提升生產力及競爭力。
澳門旅遊學院推出全新「探索澳旅院」計劃,包含師生分享、校園參觀等活動,以及多個不同主題的講座、工作坊,歡迎各中學從中自由組合搭配,為學生度身訂造與別不同的校園探索之旅,讓中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及體驗邁向27載的澳門旅遊學院。
旅遊局於3月至6月期間在澳門美食網站推出一系列影片,展現澳門土生菜的文化底蘊和烹飪技藝,加強澳門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促進美食文化傳承角色,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澳門海關持續加大關閘口岸關檢部署遏止「水客」行為,繼上周在關閘出境旅客檢查區合共查獲四宗手提電話偷運出境個案後,在過去周末再在關閘口岸關檢查獲五宗以身體夾藏偷運手提電話出境個案,合共查獲150部舊手提電話,估值約39萬澳門元,拘控五男女。
中山坦洲鎮一名女子持探親證來澳,目的卻是「走水貨」,一日來回珠澳兩地多次,其中兩日每日來回多達十次,每次來澳都是到關閘廣場一間商舖買貨後馬上出境,到拱北口岸對面拱北口岸市場一店舖交貨,最終因需核檢證明通關,到檢測站採樣被檢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令珠澳兩地均要馬上採取防止病毒擴散措施,動員大批人力物力進行防疫工作,凸顯此類往來澳門通行證會被人濫用,對兩地防疫工作構成風險,有需要盡快堵塞漏洞。
漁翁街近晉海往來信譽天匯行人天橋日前啟用,但使用人流並不多,街總黑沙環社區服務中心主任譚文健表示,大部分居民不清楚行人天橋設有電梯直達俗稱「海角遊雲」眺望台,期望當局多做宣傳,減少市民橫過馬路風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及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環境保護局在完成自成立之初制定的首份十年規劃-----《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後,為謀求新形勢下的環保發展和目標,加快推進低碳發展,提升環境質量,根據前期研究以2019年為基準年,分析澳門的環境狀況和挑戰,提出應對策略,經收集和分析專家、政府部門、社會的意見,並進行綜合分析後,完成編製《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作為未來五年環保工作的藍圖,以實現澳門環境保護和管理的快速起步。新五年《環保規劃》指出,在首份規劃十年間,各個範疇的環保工作初見成效,社會大眾對環保工作的參與度和支持度亦有較大提升。
空氣污染有多個源頭,包括發電廠、車輛、工業等。普遍來說,本澳的車輛廢氣排放是導致空氣污染的首要來源,對市民影響嚴重,澳門大部分人都住在市區,車輛廢氣對我們的健康構成直接影響。在《澳門環境保護的規劃(2021-2025)》中,針對空氣品質的改善工作持續進行,而機動車輛尾氣排放作為澳門主要空氣污染源,政府為了改善澳門空氣質素及保障居民健康,分別從進口新車輛、在用車輛、車用燃料及推廣環保車輛等方面,系統地按序推進各項改善政策措施。
《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作為未來五年環保工作的藍圖,有序推動城市環保規範制度。澳門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受訪時表示,若全球社會經濟開始全面復蘇,本澳遊客數量回復正常,不排除回收廢品的比例、空氣污染問題以及能源耗損問題會「捲土重來」,建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對政策作出調節。同時,《環境綱要法》實施至今31年,已跟不上社會發展節奏,當局作出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