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三起澳人赴港合條件可免隔離

旅遊業冀港澳通關盡快復常

澳門與香港「封關」多時,昨(7)日終於傳來好消息。香港政府宣布,將推出「來港易」計劃,容許內地及澳門的非香港居民符合條件入境香港時可獲豁免免檢疫,每日2,000名額,深圳灣口岸以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每日各1,000 個。計劃將在9 月15日正式推出。 香港政府昨日公布,香港特區政府繼續與內地當局和澳門特區政府保持緊密聯繫,因應疫情最新情況,商討進一步恢復三地跨境人員往來安排。現時的計劃是在9月15日推出「來港易」計劃,容許身處廣東省和澳門的非香港居民,只要符合計劃的指明條件,入境香港時可獲豁免檢疫。 澳門旅遊業界一直期望粵港澳三地能實施便利通關措施,出入境毋須隔離醫學觀察14天,便利港澳兩地人員正常來往,可促進澳門經濟復蘇,但因三地疫情發展各有不同,便利通關措施遲遲未能實施,香港下周三推出「來港易」計劃,澳門人赴港符合計劃條件入境香港可獲豁免檢疫,被認為是港澳三地能實施便利通關措施已推進一步。 博彩業界冀三地盡快共同解除醫觀 澳門負責任博彩協會會長宋偉傑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港澳恢復正常通關必定會為澳門旅遊博彩業帶來一定幫助,但「來港易」計劃暫時未會為業界帶來影響,主要是從香港回澳後都要接受14日隔離醫學觀察,影響港客訪澳意欲。宋偉傑建議,特區政府現時應盡快與內地及香港政府磋商,三地共同解除隔離醫觀。 宋偉傑表示,現時香港零確診已經一段時間,本澳確實有條件與香港政府商討解除隔離政策;他認為香港與澳門之間的旅遊市場經歷一年半的「封關」,來澳的港客「被困」年半,有關的旅遊市場需求依然會存在,港澳通關會為澳門旅遊博彩業帶來正面幫助,特別是博彩中場生意,會帶來一定的收益,只要兩地政府做好把關,加強核酸檢測措施,但不認同以疫苗為由實行免隔離措施,因為疫苗不是每個人都能接種。 胡景光:粵澳可考慮推相應措施 旅遊業議會會長胡景光認為,「來港易」計劃對澳門意義不大,因為從香港回澳都要隔離,計劃暫時只會方便急於回港的人。他指出,以香港旅客佔訪澳旅客比例上來看,約佔20%左右,是一個較大的數字,且屬於自由行旅客,對社區中小企有很大幫助。他認為,「來港易」措施實行後,內地與澳門可以考慮推出相應措施,或可加多一些條件,例如加入疫苗接種作用通關因素。胡景光表示,澳門接種率較低,如果澳門免隔離放人來澳,風險會更大,認為要先加強接種率。 香港全面恢復「回港易」計劃 另外,鑑於內地疫情回穩,香港「回港易」計劃亦於今(8)日凌晨起全面恢復,適用於內地全境及澳門,出現疫情的六個小區地方除外,特區政府亦會不斷按內地疫情更新有關安排。 本澳對港檢疫措施暫不變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7)日舉行平常會議,委員林家全被傳媒問及澳門政府在港府推行「來港易」計劃後是否有相應調整?林家全表示,這需要視乎香港疫情狀況,且需要與中央有充分溝通及中央認同方可調整對港防疫政策。他又解釋,現階段是讓內地及澳門居民與香港有正常往來,但澳門對港政策必須要與內地一致,若對港政策有所改變一定會提前公布。 香港政府將推出「來港易」計劃,每天容許2,000名內地及澳門的非香港居民免檢疫赴港。(《力報》攝影組攝)

08/09/2021
11154

立法會選舉投票特別安排

選民可用前一日健康碼進場投票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將於周日(9月12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進行投票程序。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表示,為確保選民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下踴躍投票,除了加強投票日各票站實時輪候人數的資訊發佈,更得到衛生局同意,選民於9月11日生成健康碼的儲存截圖,也可作為翌日進入投票地點時出示健康碼之用。 選管會又呼籲選民不應在抵達投票地點時才生成健康碼。 選管會表示, 基於防疫需要, 任何人進入投票地點時均須出示有效健康碼。現時,澳門健康碼的有效期是當日一整天,為加快選民進入投票地點的時間,減低在入口處的聚集情況,以及考慮到需應對健康碼系統一旦出現突發情況,選管會經與衛生局商議並獲得其同意,決定選民亦可憑投票日前一天生成健康碼的儲存截圖進入各投票地點。 選管會強調,此項關於健康碼的特別安排,僅適用於選舉,即只有選民在進入各投票地點時才有效。 選管會呼籲, 選民不應在抵達投票地點時才生成健康碼,並於出發前透過立法會選舉網頁 或澳廣視(電視)公共廣播訊息等渠道,留意各投票站實時輪候人數的資訊,如輪候人數較多,就應暫緩前往投票,之後選擇人流較少時段再出發,藉此共同達至錯峰投票的防疫成效。 選管會呼籲選民踴躍參與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投票,同時適當錯峰投票以達至防疫成效。(選管會提供圖片)

08/09/2021
11391

多溝通多關懷青少年

後天(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防治學會將每年的9 月10日訂為「世界預防自殺日」,宣揚自殺預防工作,呼籲社會各界參與,為自殺防治工作出一分力。 自殺一宗也嫌多,本月1日新學年開課,一名年僅16歲女學生在離家上課前留書家中墮樓喪生,消息令人震驚、難過及痛惜,反映有必要加強對學生的支援。 自殺成因錯綜複雜,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殺可以預防,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邊人多聯繫、多溝通、多關懷,並鼓勵受情緒困擾的人積極尋求專業協助,加強青少年的正向思維、抗逆能力,加強防患避免悲劇再發生。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20個月,對社會經濟就業家庭造成重大衝擊,尤其在家庭,父母可能備受放無薪假、減薪甚至失業影響,衝擊至大。過去一年,本澳發生多宗青年學生墮樓喪生事件,家庭環境發生變化,青年學生在家庭、學業、人際關係亦受到壓力,家長、老師、學校,都應多關心青少年學生情緒並給予支援。 望子成龍是一般家長心態,父母對子女學業成績多有要求,在現時社會經濟環境,父母為生活奔馳,與子女日常相處時間不多,也難有充裕時間輔導子女課業,無論如何,父母應更仔細區分子女學習情況,子女學業未盡力,父母應適時鼓勵是合理推動力;當子女盡了力,成績依舊未如期望,父母不但未理解甚至有更高期許或多加三兩句責罵,對子女產生無形壓力,由此萌生負面情緒。 青少年學生需要加強照顧,家長及學校人員應主動聆聽及關懷青少年精神健康,多聯繫、多溝通、多關懷,若發現青少年受情緒困擾,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聆聽他們心聲,了解他們問題和需要,給予開導和建議,社會、家庭、學校對下一代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家長,是孩子接觸世界的來源,要讓子女在成長階段遇到困難、壓力時,主動向父母求助傾訴,需要家庭教育發揮功效。家長無論多忙碌,亦須抽時間陪伴子女,借助相處技巧,讓彼此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這是物質金錢難以取代。 教育部門應將生命教育列入專科教育課程內容,讓學生早一步對生命作出反思,以免在面對困難及情緒困擾時,貿然作出生死攸關的決定,需要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守護寶貴生命,關心自己、家人的情緒。如有需要,可致電澳門明愛生命熱線2852 2522,又或社會工作局電話輔導熱線28261126,尋求傾訴與所需協助。

08/09/2021
807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